大明神捕   第貳卷:烽火狼煙 第貳佰五十二章:直搗中原
    深夜,那可汗望了一眼大帳外的天空,忽然轉身朝那王座上走去,片刻便躺在了王座上,安然入睡。「唐大哥,現在我們怎麼辦?」尹俊望了一眼那可汗肥胖的身影道。我低頭了思索了片刻道:「這韃子竟然用這瘟疫來屠城,那麼定有解藥,這解藥如此重要,那韃子一定會放在藥房之中,且派人把守,所以我們眼下只要找到藥房,偷上一副藥拿回去一試,便可知曉這藥方!」「對,說得對!只要我們搞到了藥房,還能怕這些韃子了!」尹俊有些興奮道。

    夜越來越暗,兩條身影在蒙古大帳外穿梭了半響,終於在一處深深的草叢之中停了下來。「唐大哥,你說這韃子的藥房在哪兒呢?怎麼我們找了大半夜,連藥房的一個鬼影子都沒看到了,是不是韃子想入住中原想糊塗了,沒有藥房吧?要是那樣的話,那可就太可怕了!」尹俊微微踹著氣道。

    「不可能,自從當年元順帝退出中原後,這韃子就一直不甘心北方草原,元順帝死後,蒙古貴族追憶中原的繁華與富庶,仍然一心要重新入主中原,不斷組織力量反攻。太祖皇帝為了鞏固大明江山,對蒙古採取了征討和招撫並用的策略。其結果,雙方都沒有能夠如願以償,從而形成了我朝與北元南北對峙的局面。」

    「那有沒有成功啊?」尹俊忽然來了興趣道。

    「當然沒有終其我洪武一朝,北元終沒能強大起來,元順帝時候,元順帝的兒子愛猷識理達臘從明軍的包圍之中逃到哈拉和林,與擴廓帖木兒會合。愛猷識理達臘隨即在哈拉和林即皇帝位,稱必力克圖汗,年號宣光。他厲兵秣馬,希望有朝一日重登中國皇位。然而,蒙古的軍事力量已經衰敗了,不再是從前戰無不勝的鐵騎,北元在與明朝的較量中節節敗退,北元主力逐漸北移到哈拉和林一帶。

    尤其是洪武五年(1372年),太祖皇帝打算乘勝徹底打垮北元的勢力,以除後患。太祖皇帝命徐達將軍率領十五萬大軍,分東西中三路進攻北元,直指北元的政治中心哈拉和林。 哈拉和林為蒙古黃金家族大本營,是蒙古人心中權力和榮耀的象徵,一旦被明軍攻破,將代表著蒙古帝國的滅亡。因此,北元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戰鬥十分激烈。 最終大敗愛猷識理達臘,黃金家族從此滅亡!雖說如此,但蒙古貴族仍念念不忘當年京都的繁華與富庶。後來,非黃金家族出身的瓦刺部脫懽與脫懽之子也先(注1),以武力統治過蒙古。並且也先還以「大元田盛(天盛)可汗」自居,隨著也先的實力逐漸擴大,終於在正統十四年(1449)大舉侵犯我朝,發動了土木之變(注3),並在此戰之中俘虜我朝英宗皇帝,並脅裹英宗包圍北京城,後被我大明忠肅公于謙(注2)擊卻,議和,送還英宗,恢復貢市。隨後不久女真諸部起而為亂,後兀良哈因不堪其征斂與騷擾,也起而反叛;內部又因其合兵南侵,利多歸於己,而弊則均受,引起部下不滿。也先荒於酒色,恃強益驕,致其眾日益離心,走散大半。五年後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殺,瓦剌勢衰。沒想到,只不過短短數年,蒙古實力竟然如此之大,於今卻想通過嘉峪關來入主我中原!」

    (注1也先(1407—1454),又譯額森、厄僧等。明代瓦剌貴族首領。被明廷稱為「瓦刺都總兵答剌罕太師淮王大頭目中書丞相」。

    明代蒙古瓦剌部首領。又譯額森。出身於準噶爾部,姓綽羅斯氏,順寧王馬哈木孫,脫懽子。祖孫世掌瓦剌之政。正統四年(1439)脫懽死,也先嗣位,稱太師淮王,常與明朝有貢使往還。可汗脫脫不花僅以元裔之名為君,不相臨制。也先在脫懽兼併蒙古各部的基礎上向外擴張,西攻哈密,又大規模地出討蒙兀兒斯坦,並與沙州(今甘肅敦煌)、赤斤蒙古(今玉門市西北)諸衛首領通婚;東破兀良哈,脅逼高麗。使東至女真,西至赤斤蒙古的廣大地區,皆受其約束,正統十四年(1449)大舉侵明,在土木之變中俘虜明英宗,並脅裹英宗包圍北京城,後被于謙擊卻,議和,送還英宗,恢復貢市。此後,他殺脫脫不花,自立為大元田盛(天盛)大可汗,建號添元,設左右丞相及行省,又採取一系列統治措施。但也先的統治為時很短。先是女真諸部起而為亂;後兀良哈因不堪其征斂與騷擾,也起而反叛;內部又因其合兵南侵,利多歸於己,而弊則均受,引起部下不滿。也先荒於酒色,恃強益驕,致其眾日益離心,走散大半。景泰五年(1454)為部下阿剌知院等所殺,瓦剌勢衰。

    正統四年(1439),繼其父脫歡為太師,進一步兼併蒙古諸部。並乘勝擴展勢力,挾岱總汗脫脫不花以征伐、封官、聯姻等手法,北服乞兒吉思,西征中亞細亞諸族;南破哈密,懾服其甥哈密忠順王倒瓦答失裡,控制西域要道;聯結沙州、罕東、赤斤蒙古諸衛,封喃哥為平章,置甘肅行省,以撤除明廷的西陲屏蔽;東攻兀良哈三衛,與泰寧衛都督拙赤等聯姻,使充其耳目;遣使結好建州海西女真,以配合其對明廷的軍事行動。勢力所及,西起中亞,東接朝鮮,北連西伯利亞南端,南臨長城,致使「漠北東西萬里,無敢與之抗者」。從東、西、北三面對明廷形成包圍,欲重建大元一統天下。正統十四年(1449)秋,分兵四路直逼明境,親率主力進攻大同。經土木堡之戰,大敗明軍,俘獲明英宗。十月,進圍明都北京,遭明軍反擊,北撤。翌年,遣使議和,送還英宗,恢復與明貢市關係。隨著其勢力增強,與姐夫岱總汗矛盾益深,欲立外甥為太子,以「舅上皇」自居,遭岱總汗拒。景泰二年(1451),離間岱總汗與弟阿噶巴爾濟濟農之關係,使岱總汗勢孤而敗,為兀良哈沙不丹所殺。繼坑殺阿噶巴爾濟,盡據汗及濟農部眾。四年(1453),自稱大元田盛(天聖)大可汗,建年號添元(天元),由於東蒙古正統勢力的頑強抵抗及部分瓦刺封建主的反對,統一局面維持不久。五年(1454),瓦剌內訌,為阿剌知院所敗,身亡。據《蒙古源流》載,在敗逃途中為布庫·索爾遜之子巴郭所殺。注2于謙,明代杭州人。一首千古傳頌的《石灰吟》真誠地表達了他高潔的志向: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全不顧,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一生,可謂歷經千錘萬擊,烈火焚燒的磨難。先是參加科舉考試時,以狀元的文才被降到三甲第九十二名,幾乎名落孫山。無它,就因為他不肯對主考官溜鬚拍馬招致妨恨而已。等到當上官,又因為敢於為民請命,嚴懲作奸犯科權貴,而受到排擠打擊。人家當官前呼後擁,盡顯官威;于謙當官便服一套 瘦一匹。同僚並不以其為謙虛清廉,卻說他壞了官場規矩,而且是「居心叵測」 仕途還能得意? 公元1449年,蒙古侵略軍席捲南下,明英宗偏聽全無軍事常識的太監指劃,結果土木堡一戰,明朝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明英宗做了階下囚。消息傳到京城,有人主張南逃,有人主張投降。危急關頭,于謙挺身而出,痛斥種種逃跑主義投降主義,調集各路兵馬保衛京城。敵方以明英宗為人質,要明朝朝廷投降,否則就殺掉英宗。有人又主張獻城投降以保英宗之命。于謙卻義正詞嚴地質問:到底國家 民族重要,還是英宗的個人生命重要?堅決拒絕敵軍最後通牒。于謙帶領22萬大軍,堅守京城,一次又一次打退敵人的進攻。侵略者見死傷慘重撈不到半點油水,又顧慮中原畢竟國大力大,正所謂爛船尚有三斤釘,一個不小心被于謙反攻過來恐怕後果堪虞。就賣個順水人情,在退軍之時將明英宗送回明朝廷。明英宗回朝登位不思于謙抗敵之功,卻恨于謙不聽蒙古兵之勸,幾乎命喪刀下,就找個借口把于謙下獄,隨即斬首,一洩私憤。一直到明英宗死後,明獻宗登位,才為了平息民憤收買人心,下令為于謙落實政策,平反昭雪。生衰死榮,令人握。注3

    土木堡之變指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打敗,明英宗被俘事件。行至土木堡(今河北懷來東),被瓦剌軍隊追趕上來,把明軍團團圍住,兩軍會戰,明軍全軍覆沒,王振被部下殺死,明英宗被瓦剌軍俘虜。史稱土木之變。)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