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伯插言道:「此話怎講?」我揚起臉出神的望了一眼那畫中的『太祖』道:「這朝天宮在城西水西門內,前有三清殿,後有大通明殿,如今是金陵的一座風水寶地。此處原為吳王夫差所築的冶城,五代時吳王楊溥在此建紫極宮。宋元時先後易名祥符宮、天慶觀、玄妙觀、永壽宮等。明洪武十七年,太祖命軍事劉伯溫查看了此處風水之後,重建此宮,並易今名。建成後,便讓百官「朝賀習儀於此。我想太祖之所以將真身葬在此處,為了是建文帝!」唐逸道:「為了建文帝?怎會?」我笑了笑道:「燕王朱 棣發動「靖難之役」,經過四年的征戰,燕王獲得全勝,建文四年6月13日,燕王統領大軍開進南京金川門。當燕王軍隊進入皇宮時,宮中已是一片火海,建文帝也沒了蹤影。與此同時,建文帝所使用的寶璽也毫無蹤影。據宮中傳聞建文帝死於宮中的大火中。文皇帝朱棣望見宮中煙起,急遣中使往救,至已不及。中使出其屍於火中,還白上,上哭曰:『果然,若是癡耶!吾來為扶翼不為善,不意不諒而遽至此乎!』……壬申,備禮葬建文君,遣官致祭,輟朝三日。」仁宗朱高熾御制長陵後碑也說,建文帝歿後,文皇帝備以天子禮儀殮葬。文皇帝後來在給朝鮮國王的詔書中說:沒想到建文帝在奸臣的威逼下縱火自殺。但是,太監在火後餘燼中多次查找,只找到馬皇后與太子朱文奎的遺骸,建文帝是活是亡無從得知。燕王為讓天下知建文帝已自 焚,曾作有祭文,但其墳墓在什麼地方,無人可知。」唐逸道:「難不成太祖當年已知文皇帝要發動靖難之役?這個也……?」我道:「雖說不可能,在也不能說沒有可能,當年在南京攻破之時,建文帝曾想自 殺,但在其親信說服下,削髮為僧,從地道逃出了皇宮,隱姓埋名,浪跡江湖。文皇帝死後,他又回到京城,死後葬於京郊西山。文皇帝登位後,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對他有一種無形的壓力,因此多次派心腹大臣到處訪問。永樂年間鄭和下西洋的陪同官員中,有不少錦衣衛士,這顯然就是用於暗中察訪建文帝的。文皇帝還曾向天下寺院頒布《僧道度牒疏》,將所有僧人名冊重新整理,對僧人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調查。從永樂五年(1407年)起,還派人以尋訪仙人張邋遢為名到處查找,涉及大江南北,前後共20餘年。民間傳言中,在許多地方都有建文帝的蹤跡與傳說。有的說建文帝先逃到雲貴地區,後來又輾轉到了南洋一帶,直到現在,雲南大理仍有人以惠帝(建文帝)為鼻祖。更有人認為當年建文帝潛逃後,曾藏於江蘇吳縣黿山普濟寺內,接著隱匿於穹窿山皇駕庵,於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在此病亡,埋於庵後小山坡上。 「唐逸點了點頭道:」這個傳說我也曾聽聞,不過要說太祖當年將真身葬在三清殿為了自己的孫子建文帝,這個老夫不敢苟同!」我笑了笑道:「堡主不必多慮,這個也只是在下的猜測而已,至於是否如此,在下也不敢淡然肯定!」唐逸點了點頭道:「照唐少俠如此說來,這畫像之人並非太祖了!」我點了點頭道:「看來是不是了!」
在秦代之前,帝王的陵墓一直是一件大事,尤其是帝王死後歌頌的文字歌功頌德的碑文壁畫,供後人祭拜瞻仰,我們都沒見過秦宮裡秦始皇的歌頌的碑文是個什麼樣子,不過這孝陵之中的歌頌碑文應該與秦時的阿房宮裡的碑文相似,雖然規模肯定及不上三月燒不盡的阿房宮裡的碑文,但在形勢上或許會凌駕其上。想那秦始皇也是古時帝王中,功勞最大的一人,可始皇帝恐怕做夢也沒想到,他的後代皇帝要撰寫的碑文,可比他的秦陵要顯赫得多了。
只見碑文上寫道:贊曰: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傑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崛起布衣,奄奠海宇,西漢以後所未有也。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而能禮致耆儒,考禮定樂,昭揭經義,尊崇正學,加恩勝國,澄清吏治,修人紀,崇鳳都,正後宮名義,內治肅清,禁宦豎不得干政,五府六部官職相維,置衛屯田,兵食俱足。武定禍亂,文致太平,太祖實身兼之。至於雅尚志節,聽蔡子英北歸。晚歲憂民益切,嘗以一歲開支河暨塘堰數萬以利農桑、備旱潦。用此子孫承業二百餘年,士重名義,閭閻充實。至今苗裔蒙澤,尚如東樓、白馬,世承先祀,有以哉。 」碑文上所寫的並沒有大肆渲染太祖晚年屠戮功臣的事跡,即使在一些被殺的功臣傳中也只是一筆帶過(結以賜死)。對於太祖的嚴刑峻法,史官也以「懲元政廢弛,治尚嚴峻」來解釋,可以說寫這篇碑文的人花盡了心思!」
陸霜見我對碑文發呆,輕輕的碰了碰我道:「唐大哥,這被窩呢有何奇怪之處嗎?為何你看那麼久?」我笑了笑道:「沒什麼!」說完便動身轉向後殿,我走在最後,忍不住又回頭看了一眼那大殿正中的石碑和碑文,心中仍是疑惑不定,總覺得有哪裡不太對頭,有股說不出來的怪異。偏偏在此時,我忽然隱隱約約的聽到了一聲聲奇怪的笑聲,那聲音越來越大,慢慢的從大殿的深處傳了過來,傳到最後,那笑聲之中夾雜的著一聲聲的腳步聲,那聲音如同地下的死亡軍隊從地下衝了出來一半,我臉上立刻變色,朝大殿深處望去,只見一排排的骷顱正拿著武器朝衝我們衝了過來。陸霜『啊』了一聲閉上了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