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平和郭老、劉大羽、陳傑商量過以後,決定先審訊「一品齋」的老闆。
下午一點鐘左右,審訊「一品齋」老闆的工作開始。地點在一號審訊室。
負責審訊的是劉大羽,周穎記錄。參加審訊的還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郭老、歐陽平和陳傑。
「說出你的姓名,年齡。」
「卜長才,今年五十二歲。」
「職業?」
「經營古董。」
「知道我們為什麼把你請到這裡來嗎?」
「知——知——知道——我知道。」
「很好,看來——你是一個明白人。我問你,馮培找你幹什麼去了?」劉大羽望著放在桌上的報紙,報紙已經攤開,報紙裡面放著玉扳指和黃金頭箍。
「他想出手這兩樣東西。」
「這是你們第幾次接觸?」
「就這一次——就這一次——是第一次,我說的是實話。」
「看你們很熟的樣子,怎麼可能只接觸一次呢?」
「做這種生意,一般情況下不會和同一個人做兩筆生意。」
「這是為什麼?」
「不知根不知底,談妥了,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然後走人。」
「你們早就認識嗎?」
「我們也就是這幾天才認識的。」
「這幾天才認識的?」
「確實是才認識。前幾天,他到『一品齋』來轉悠。」
「轉悠?」
「對,轉悠,他一句話都不說。其實,他是想摸我的底。」卜長才說的是行話。
「摸底?什麼意思?」
「他想看看我有沒有能力接貨,上不上路子。是不識貨。做這種生意,輕易是不出手的,看準了才出手。」
「卜長才,你做這行有多少年了?」
「我們卜家在此地做了四代,抗日戰爭和文化大革命中斷了兩次,後來又重操舊業。」
「這兩樣東西,你知道多少?」
卜長才明白劉大羽的意思:「這兩樣東西是明清時期的宮中之物,我跟他說是清晚期物件,實際上是明代皇室用品。」
「為什麼不說實話?」
「我想壓他的價,幹我們這行的,也就是賺一點差價。」
「你剛才說『他』,他叫什麼名字?」
「不知道。幹我們這行的,不問來處,也不問去處,這是規矩。賣東西的人尤其謹慎。更何況他的東西來路不正呢。」
「來路不正?怎麼說?」
「這兩樣東西是隨葬品,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他很可能是是幹那個的。」
「幹那個的?你直接說出來得了,用不著繞彎子。」
「是——是——是,他可能是一個盜墓賊。我過去和盜墓賊打過很多次交道,能聞出他們身上的味道。」
「什麼味道?」
「棺槨的味道。」
「根據是什麼?」
「我也就是憑感覺,一言難盡,總之,他身上有一股陰氣。」
「你說這兩樣東西是清代的文物,對方怎麼說?」
「他沒有反駁我——這也是幹我們這行的規矩——大家心裡面都有數,一般是不會捅破窗戶紙的。但他在價格上咬的很緊,一點不鬆口……」
看樣子,馮培是一個老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