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在打探到薛舉大軍的蹤影之後,劉文靜做為主帥同部將殷開山和屈突通等人一致認為,如果,面對敵人擺下的迷魂陣是採取就地佔領有得地形、採取攻為守的作戰手段,如果唐軍敢於前來破陣的話,那麼,薛舉定會讓唐軍有去無回!
如果,唐軍若是望而生畏,望風而逃的話,那麼,將會有辱於唐軍自進入到關中地區以來戰無不勝的一個傳奇式的神話!
現在,在唐軍遭遇到了自太原起兵以來最大的戰爭「怪圈」——那就是因為主將臨時易帥,劉文靜不能夠按戰場上敵我兵力之對比、軍事素質、心理素質和揚已之長趨敵之短、以及後勤保障諸多因素而合成的戰略態勢,盲目輕敵出擊,以及中了敵人埋伏的錯誤所導致!
現在,為了唐軍那永遠不可戰勝的神話而戰,前面縱然是刀山火海,萬丈深淵;即便是全軍覆沒,赴湯蹈火,那也要勇往直前,以哀軍必勝之信念直撲敵陣!
其具體的作戰方案是——殷開山作為前軍,他專門負責撕開薛舉大軍在軍陣前所排出的第一道盾牌陣的防禦基礎。
劉文靜居中軍大營指揮。段志弘帶領中軍騎兵組成第二衝擊波,突入到敵人第二層防禦線上的、以長戟和長槍等兵器上綁絆馬索所構成「陷坑」陣。
屈突通帶領後軍在唐軍打開了突破口的通道當中,迅速帶領騎兵突入到薛舉的核心陣地之「長龍陣」中。
劉文靜同殷開山、屈突通和段志弘等人商議完計策之後,劉文靜令他們手下的各級軍官向唐軍所有的將士們做好思想鼓動工作:讓他們以捨生取義之決心,以悲壯之聲色,勇闖敵陣。
劉文靜進行了兵力調整:殷開山帶一萬人馬作前軍,劉文靜和段志弘帶一萬五千人馬作中軍,屈突通帶八千人馬仍做後軍殿衛。
他們以悲壯之行色,以殊死搏鬥之勇氣,分前軍中軍和後軍的順序,向著薛舉大軍的軍陣方向直撲了過去!
劉文靜做為主帥他目睹了殷開山的前軍分做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在東西兩個方向撕開了敵軍外圍防線的兩道口子。
段志弘所率領的中軍大部為了掃清在第二道防線內的絆馬索「陷坑」,中軍的五千人馬為後軍衝入到敵人的核心陣地「長龍陣」中,便是白白搭上了幾千名唐軍的性命???
屈突通所率領的八千騎兵儘管突入到「長龍陣」中。但是,薛舉在陣中所設置的各種奇門遁甲十分的詭譎?!屈突通最終突圍出來……
敗局已定!劉文靜是「啞巴吃黃蓮,有苦難言」?他有一種心理崩潰的感覺……
為了保存實力,他不得不帶領那不足一萬之人馬,就在薛舉大軍的追擊之下,倉惶向長安城逃逸。
唐軍同薛舉的攻防戰鬥在那不足五平方公里的山坳間,彼此投入的兵力共有五六萬人和馬匹。整個戰鬥以唐軍的失敗,以薛舉在高址縣城同唐軍戰略要地的爭奪中最終勝出!
唐軍在此次戰役中投入的兵力達四萬餘人和馬匹。在前前後後、在大大小小的三次戰鬥中,唐軍死傷和被俘的士兵人數達到二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