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太平洋戰爭 第二十二章 收復故土 第六節 目標琉球6
    在三個沖繩外圍島嶼機場被佔領時,京右衛門強忍自己,沒有動用沖繩島上的遠程火炮攻擊,就是因為沒有信息化作戰能力,那些小島不是決戰的地方。動用遠程、大口徑火炮部隊也就是將防禦主力暴露給了信息化的支那軍隊。在支那軍隊信息化精確打擊下,這些重型武器只有發射一次的機會,絕不會有第二次機會。這個唯一的機會,這個花費了巨資和數十年時間,隱蔽保護下來的機會只能用在決戰的時刻。當前的態勢下,只有將支那大規模兩棲登陸部隊在最短的時間內消滅在灘頭和空降場,大量摧毀支那的登陸船隻、人員,或用於空降的直升機,使支那軍隊在短時間內無力組織第二次大規模兩棲登陸,才能給大日本爭取到戰略緩衝時間,以求得國際社會的居中調停,減少整個日本國的戰爭損失。

    因此,當他得知支那大量直升機飛來的時候,京右衛門發出的命令是要觀察哨數清楚,飛來的支那直升機有多少架,其中運輸直升機佔有多少架,武裝直升機多少架。在各觀察哨匯報敵人直升機的情況後,京右衛門根據三個被佔領機場的面積,各能最大容量地停載多少直升機數量,推斷出支那軍隊集結在三個佔領機場的直升機已經絕大部分出動,且運輸直升機上都滿載士兵,是來進行決戰了。令人頭痛的是那幾十架武裝直升機,它們不會讓大日本皇軍的大炮、坦克多次發射的。如果皇軍要保存一部分實力,用於防止支那軍隊海上登陸,開炮的部隊就只能多次發射。而等不到多次發射,甚至是等不到第二次發射,空中的武裝直升機就已經將大口徑火箭彈或大口徑機槍子彈打到了開火的大炮、坦克陣位上。

    京右衛門少將果斷地決定,讓大口徑火炮和坦克一次齊射,發射完後立即退回地下工事隱蔽,以最大限度地保存下火炮、坦克。空降場受到火炮重創的支那士兵,就由皇軍陸軍士兵衝上去近戰,肉搏戰,使支那的武裝直升機顧忌誤打自己人,只有在空中觀戰,當然單兵的便攜式對空導彈也要集中時間發射導彈,給支那的武裝直升機最大限度的殺傷。只要壓住直升機,空中的JH-7B、S-30戰機對混戰中的炮兵和坦克的打擊就非常有限了。

    京右衛門命令:「與那霸各部全體,恩納山各部全體準備進入發射陣地和防禦陣地,各火炮、坦克在統一時間發射一次後,立即退回地下工事。陸軍部隊在炮擊後,及皇軍炮彈爆炸的同時,衝向支那軍殘部,近身肉搏,消滅全部空降部隊。」

    此時,京右衛門的參謀長發出一聲輕微的歎息,說:「從前一味地依賴美國撐腰,認為中共沒有實力主動進攻沖繩,更不敢攻擊沖繩的美國基地。現在美軍全部撤走,皇軍連一個假目標都沒有設定。如今暴露給中共的全是真目標,是皇軍的主力部隊。這會要是有許多的假目標,眼前這一仗,被突襲的是誰就真地很難講了。想想看,若是有很多的假目標有意無意地暴露給中共,讓他真假難辨,S-30、JH-7、武直十都對準一個個假目標,消耗盡載彈,那些坐運輸直升機來的共軍士兵及載他們的運輸直升機,還不都在他們自己用炸彈開闢出的那兩個空降場中變成皇軍大炮、坦克的靶標嗎?皇軍大炮一響,中共士兵血肉橫飛,喊天叫地,鬼哭人嚎的場面,該多美妙哦。只需要兩分鐘,我們就能擊潰中共空降兵的主力,為大日本爭得國際調停的時間。現在一切都晚了,就連皇軍本土的F-3隱形戰機,都不能飛來沖繩助戰幫幫我們,只有求神靈保佑司令官的這一搏能建奇功,一舉爭得堅守的時間。」

    與那霸山區的山體中溶洞遍佈,早在上世紀第二次大戰時,日軍就利用這些溶洞修建了縱橫交錯的地下工事,神出鬼沒的日本守軍用打一發子彈就需人工退一次彈殼的三八大蓋步槍,使進攻的美軍吃盡了苦頭。在武器裝備和人數佔絕對優勢的美軍面前,充分地展示了日軍軍人的頑強戰鬥力。(經此一戰使美軍做好準備,以犧牲二百萬軍人的代價,去進攻佔領日本本地。)在這樣的基礎上,又經過現代化改造和重修的地下工事,如果它不主動打開那些經過偽裝的堅固的進出口大門,要在短時間找到並摧毀這些地下工事,真還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但是,這個骨子中充滿了武士道精神的日本傳統貴族,他的下意識中,是不能接受被他看不起,永遠都低他一等的支那軍人高高地站在他的軍隊頭上,四下尋找皇軍地下工事的。那是絕不能接受的。所以,京右衛門選擇了主動出擊,是他親自命令打開了地下工事的進出口大門,把那些世界一流水準的坦克、大口徑火炮推出了地下工事,依靠局域網,組成一個數字化的火力群,在同一時向支那軍轟擊,然後在同一時間撤回地下工事。要依靠這僅存的一點信息化作戰能力創造自己軍旅生涯的輝煌。

    堅固的地下工事進出口大門洞開了。首先湧出來的是單兵防空導彈,隨後訓練有素的日本軍人用各種人力牽引方式,在不發出大量的機械、化學紅外線的情況下,把一門門數字化大口徑大炮,一輛輛T90改數字化坦克,牽引出了地下工事,進入地面的隱蔽陣地。炮兵、坦克兵用手動方式抬起了一個個粗大的炮筒,炮口指向了我軍預定的機降場。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