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音閣,座落與南海天音島之中,是存在了六百年的當世樂道聖地。這天音島原本也並不叫天音島,只是因為六百多年前的一代樂道聖賢枯榮真仙在這裡開創了天音閣,這個無名小島才被冠以天音島的名號,而天音大會則是當世水準最為高超的樂道盛會。
天音閣就座落在天音島的前端,建築並不顯宏偉巍峨但卻別有一番仙氣飄渺,初晨霧起,更為這樂道聖地增添了一絲夢幻的神秘感。還是清早,天音閣之中卻已經沒有什麼人了,大家已經全部集中在了天音閣後面,處在整個天音島最中心位置的天舞山之上。
天舞山雖稱之為山,但實際上只是一個低矮的小山包而已,包括整個南海大大小小的島其實都是地殼運動擠壓的凸起,其中並不會有特別高的山脈,大部分的山體都是埋在深海之中,只有少部分突出海面。包括昨天看到的火焰神山,龍羽心中清楚,這火焰神山表面看起來沒什麼特別,但是其中的玄機卻全部隱藏的海平面之下,隱藏在火焰神山山脈最中心的熔岩火池之中。
這天舞山也算是一處極為奇特的存在,明明是孤島上的一個小土山,但山中央卻有一個奇異小湖,碧波蕩漾,綠水幽幽。方圓只有數百米的小胡之中座落著一個湖心小島,映著初晨的霧氣,顯得夢幻飄渺。而此刻,參加天音大會的樂手們就正是一一安坐在這湖心小島的石台上。
湖心小島的中心是一處祭壇,上面石柱環繞,透著隱含的力量,其中一方古案靜靜立著。
參加天音大會的樂手們都將自己的樂器取了出來,有長笛,有古箏,有琵琶,甚至還有極為少見的小套編鐘。樂手們的座位是環形排列的,如眾星捧月一般,圍繞著中心位置上那位年入古稀的老者,而這位老者正是天音閣這一代的閣主,枯葉真人。
這枯葉真人一身素樸的灰色長袍,鬚眉倒垂,一副仙風義氣,而最令龍羽驚奇的則是他手中的拿著的樂器。這樂器竟然是用南海特有的羅籐之上的葫蘆穿編而成,是極為罕見的一籐六葫,名為六面玲瓏鼓。
「老朽枯葉,再此先謝過諸位樂友不吝駕臨天音。」安坐正中的枯葉真人緩緩開口,溫和的長者風範盡顯無疑,話語落下,枯葉真人雙手輕擺,拍動著手中的六面玲瓏鼓,結出一小節歡快的音符,其中包含著欣喜,歡迎,感激等諸多情緒。
下方的眾人誰都沒有開口,大家紛紛拿起自己的樂器,都是隨意的吹彈敲撥,也儘是一個個簡短的小節音,應和和枯葉真人的歡迎。只是簡簡單單的一小節和音就已經凸顯了眾人高超的樂道技巧,餘音盤繞,將天音大會的氣氛完全烘托了出來。
得到大家的回應,枯葉真人感激的點頭微笑,繼續開口,「荀是盛會,天音閣自創辦天音大會以來第一次有如此的勝景規模,不但有八方樂友不遠萬里前來,更有惜玉公主玉趾親臨。勝景之下,我天音閣自然也不會吝惜,這一次天音大會的優勝者將會得到我派的鎮山之寶,禹皇神曲譜。」
話語落下,下方的一眾樂手雖然沒有倒吸涼氣的表現,但臉上的表情都浮出了期待。枯葉真人落下話語的一刻就開始觀察下方的眾人的表情,果然,樂道高者心靜無物,戒利慾貪念,光是方才下方眾人聽到這禹皇神曲譜之後臉上露出的表情就足以反映他們的樂道程度高低。
下方,有神音天舞之稱的惜玉公主依舊是親和的淺笑著,根本沒有想過這禹皇神曲譜的重要性,完全就是在盡情的享受著這一次樂道盛會。看著惜玉公主明艷的臉龐,枯葉真人微笑起來。轉而,坐在最遠端的一個身穿青色長衫的年輕人也進入了枯葉真人的視線。
「嗯?此子也是全然不為重寶所動心,倒也奇特,那怪昨天樂公會單獨帶他離開。」心中默默念著,枯葉真人的目光在龍羽平靜的臉上一掃而過,卻沒有多做停留。
其實並不是說這禹皇神曲譜不能打動龍羽,這禹皇神曲的厲害龍羽也知道,上古八皇之中的禹皇別號音聖皇,是一位極致的樂道聖人。相傳這禹皇神曲有平山川,改河道,御萬獸,醫百病的神效,如果可以成功參悟,就會成為一件絕世的神器。曲譜雖好,但龍羽並不是傻子,這一次天音大會盛況空前,連大周皇族和久不出世的聖女宮都派人前來,更有天下十大門派之中的九華山、佛光寺等派高人參賽,目的顯然都是為了這一部禹皇神曲譜。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現在的龍羽實力低微,正是應該極力夾著尾巴做人的時候,而且這一次龍羽來參加天音大會本意就是避難,更是不願意捲入爭奪神曲的是非之中。再者,自從聽過蘇迷離的指導,而後又閱讀乾坤道書,龍羽心中已經對道有了一種全新的靈感。世間的道有時候並不一定要靠追尋上古足跡去學習,相比獲得神器從而學習上古諸皇,中古諸聖的道,龍羽更願意通過自己的生活體驗去悟道。
雖然大家被禹皇神曲譜的名號震了一下,但在座的畢竟也都是名滿天下的樂道大家,眾人也就是微微一怔之後就回過神來,恢復了雲淡風輕的模樣,靜心聆聽枯葉真人接下來的話,接下來,這一次天音大會的參考主題就要出來了。
果然,靜待眾人心緒平靜之後,枯葉真人輕輕揚手,一片清光浮出,眾人身前的石桌之上立刻浮現出了細密的圖案,仔細一看,卻是一幅幅的樂譜!
「這一次天音大會的考題就是解開中古聖賢逍遙子的天舞頌,我會陪同大家一起,眾人合奏,爭取將這千年不解的聖曲解開!」
「天舞頌!」隨著枯葉真人話語落下,周邊的眾人終於放下身段,發出了一陣陣的躁動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