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她以為可以借皇上出宮,紫凝太子來訪一事讓梅惜霜出醜的時候,卻不想讓她知道另外一個震驚的消息。
周明和唐志澤這兩個最受皇上器重的臣子居然夜訪青樓,並且還連夜尋人。
順籐摸瓜不難找到芙蓉閣的主人是誰?居然是京城裡最大的地下錢莊的主人冷青峰,而這冷青峰和江湖中的第一美男子,西門無痕又是眾所周知的鐵桿朋友,一連串接著江湖上轟動的西門無痕突然冒出來的妹子西門飛雪,卻是個殘缺的女子,這種種不難讓賢妃找到證據,即使種種的跡象表明她或許就是皇后,可是她卻不願相信,皇后還活在世上,但是她也不願這拔出了刺再次刺進她的心中,一旦皇后回宮, 那麼她將永無出頭之日。
所以不能,她決不能容忍她回來,趁她落單之際,痛下殺手,來個毀屍滅跡,就算皇上知道了皇后還活著,找到了也不過是一具屍體而已。
可是她萬萬沒有想到,紫凝國太子居然恰好落腳於那家客棧,更沒有想到紫凝國太子居然逃過了此劫。
再想到,他們既然沒有出事,為何不進宮面聖,反而連夜趕回紫凝國,這其中是否有什麼遺漏?
雖然知道自己的計劃周密詳盡,可是她卻也不會盲目的以為萬無一失。
既然劍已出鞘,她又怎麼能就那麼收回來呢。
沒想到紫凝國卻傳來了當朝太子救回了一個啞女的事情,而這也讓她秉承了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原則,利用芙蓉閣無知女子的口供,大膽的模仿冷青峰的芙蓉閣的規模和形式,在紫凝國開了一家妓院。
大膽獨特的舞蹈據說是哪個啞巴女子跳出來的,而如果那個啞巴女人真是皇后的話,那麼憐雪雅閣這個名字一定會引起她的注意,畢竟四個字裡到有三個字是她的名字。
沒想到,她果真來了,更沒有想到,她確實是梅檀雅。
最最無法預料的就是明明每一個環節都是那麼的周密緊湊,可是每每走在關鍵時刻出現意外,預先安排好的殺手居然被殺了,而梅檀雅又一次的逃過了死神的緝拿。
而這次,因為殺手的死亡,在紫凝國引起了軒然大波,紫凝國太子居然親自調查此案,整個紫凝國可以說是草木皆兵。
她所有的行動都被擱淺了,而因為行動的擱淺,案情也變得毫無進展。
而北昭皇帝居然在紫凝國太子走後趕回了皇宮,可是他回宮接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紫凝國遇刺的消息,夜冥當堂下令徹查此案,一定要給太子一個滿意的答覆。
可是卻不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遺物內居然發現了皇后的筆跡,也讓周明在絕望的時候,再也瞞不住皇后的消息,進宮冒死稟奏。
仁德皇后復活了,這個重大的消息在一夜之間傳遍了整個北昭京城,在民眾的期盼下,在大臣們的恭候下,在皇帝那忐忑卻又複雜難敘的心境下,皇后在重重的保護下,進宮了。
一襲輕紗攔住了她的整張臉,據說是因為當年的大火讓她毀容了,而這與真正的皇后的情況符合。
你體態,那神韻真的很像,要不是知道皇后在紫凝國,否則賢妃一定以為自己真的看見了皇后回來了。
但是在這關鍵時刻,她不能自亂陣腳,她盡量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動,盡量的保持低調,但是她的內心卻一刻也無法平息,因為她不能看著她回來。
即使她是個假的,也不行。
真真假假,是是非非,這其中又有多少變數,她不能讓她回來。
靈機一動,一個絕妙的注意出現了,而她的心情也舒展了。
宜妃娘娘一聽說姐姐復活了,又回到了皇宮,急不可耐的就衝向棲鳳宮,拜見皇后。
在一番感天動地的喜極而泣的表演之後,梅惜霜終於收住了眼淚,和皇后講起了姐妹間的貼己話。
可是卻在不經意間,弄掉了皇后的面紗,看到了皇后的面容,那時一張完全毀了的容顏,真假立辨,梅惜霜當場就發威了,一定要嚴懲假冒之人,並還要追究相關人等。
卻不知她的所作所為恰好讓正舉頭無序的周明看出了端倪,一番真假的對峙,梅惜霜最終只說出了一個讓人啼笑皆非的事實,那就是她知道皇后只是有個疤,並未全部毀容,而這也讓最終的謀劃者露出了馬腳,現出了原型。
而夜冥也在那一刻才知道,皇后活著是真,可是皇后死了也是真,只不過這個死是才發生的事件,這一個接一個的消息,炸得他有些應接不暇。
但是為了查明真相,他選擇了配合。
等一切水落石出以後,他也知道了整個事情的真相,他的皇后,他以為死了多年的皇后居然就活在他的眼皮下六年之久,可是他卻毫無察覺。
而她的狀況,毀容,失語,這些都是那麼的真實,隨著他們的講述,他彷彿看見了那個恬靜的女子正戴著面紗靜靜的看著他。
也彷彿看見了她倒在火海中,卻有口不能言的慘狀。
然而,賢妃那過於激動的承認殺了梅檀雅的舉動卻又引起了懷疑,她的坦然認罪,她的反覆的強調皇后的已死,這無疑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真照。
隨著她身邊的口子一個接一個的撕開,真相大白於天下,皇后沒死,她還活著,不過卻遠在紫凝國。,
而這一連串的大悲大喜,已經讓他們有些迷濛,不知能否相信,也不知他們所查到的是真的還是假的。
可是一個念頭卻支持者他們,那就是不管真假,只要她還活著,那麼他們見到她不就明白了。
而夜冥也收斂了所有的情緒,本就不大顯現的情緒,更看不出,猜不透了。
而等一切塵埃落定的時候,他們已經踏上了通往紫凝國的征程。
一路行來,聽著紫凝國百姓對太子和五皇子兄友弟恭的評述,聽著他們對自己到來的議論,以及更多的是對仁德皇后的惋惜和感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