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21年,李白二十歲,已是他風華正茂的年華。在匡山讀書習劍已是很有造詣。有時,李白一邊吟詩一邊舞劍,詩隨劍舞,劍跟詩出,不知不覺地詩就融入劍道之中,竟有變化無窮的招數套路。喜好鑽研的李白又不斷地推陳出新,及時地修正和完善,終於自創出一套武功,揮出的劍招氣勢如虹,殺出的功夫招式出神入化。
師父滿意稱讚,他也躊躇滿志信心十足。時時準備著就在躍躍欲試投身社會。他與師父閒聊時,得知要有出息,必先走出這秦塞難通的蜀道,也才能去京城和中原大地一展鴻圖之志。他也得知,要出秦塞巴蜀,只有三條路可選擇。一是經渝州出長江三峽,可到中原,路雖可行,但路途繞了一大圈就很遙遠。二是走當年諸葛亮伐中原出劍閣經漢中走棧道出子午谷到中原。他知諸葛亮六伐中原而未出,情知路道艱險恐也難走。三是沿著當年鄧艾破蜀走摩天嶺偷渡陰平,破江油、出涪江六峽的道路走。覺得走江油這條路是從足下起步,以為是一條快捷方式。於是,他就選了一個晴好的日子,就向涪江六峽進發。
從匡山起步,他只給師父悄悄地說了一聲:「我去遊覽涪江六峽」。生怕白鶴跟來,他就悄秘秘地下了山。
路經竇團山背後的柳林子,他向前一望,前面不遠就是崇山峻嶺之中長長的大峽谷。涪江浩浩蕩蕩地奔騰而來,凶湧澎拜的波濤掀起兩岸的巨浪捲起幾丈高,濤聲如雷,聲震十里。李白明白,這是進入了涪江六峽的下游。
站在山巖邊,東可望見巍峨的竇團山。從這個角度望竇團山,竇團山不再是雄獅昂首向天吼的雄姿,而是睡羅漢旁邊的一個美麗的少女。西可望見觀霧山東面的全景,山峰上的普賢頂,此時看得更清晰。它霧懸懸地顯現在半空中,幾百丈的懸崖絕壁白茫茫的,被兩邊的灰白巖坎襯托著,連起來一觀,就像一隻從巖壁上展翅飛撲而來的白老鷹。它的對面山上,有一座高高矗立的獨立山峰,就像人們時常談論和讚美的三峽神女峰。不過這兒的人稱它是大神山。從外形看,它的山形並不苗條,而是胖大個子。說它是大神模樣,一點也不過分。的確,它就像一個守護神,時時刻刻站在那兒護衛著普賢頂。
上行經過百石鋪就到了大桑園,首先進入李白視野的是一個直桶似的山峰。遠看,是一幅畫。近看,是磚砌、石磊的大園柱。山上、山腰稀稀拉拉地點綴著綠枝綠葉的荊棘。走攏再一細看,這山峰後面又高低錯落地連著幾個類似的山峰,形成了一道獨特的自然風景,就像一匹昂頭狂奔的駿馬。山背上就像一個馬鞍,一問當地鄉民,才知這叫「馬馬梁」。李白不由得好感慨:大自然的手筆如此的靈巧,打扮這風景是如此的嬌美。
李白沿著崎嶇的小道又往前行,老遠就看到涪江東岸有兩座與眾不同的山巖,美得吸引人的目光。兩座山是石山,不知何種神力,整座山象切豆腐似的光滑齊整。兩座山峰斜依斜靠著。李白詢問當地人,才知一個叫亮闖巖,一個叫腰玄巖。觀看兩座山上都有引人注目的奇觀,其中亮闖岩石壁上呈現出大自然刻寫的一個大大「k」字,高寬四、五丈。亮闖巖的半巖上還顯現出黃土色的「道童坐山腰」。
到了腰玄巖不遠的地方,從巖頂往下左右一觀,立即就使李白驚訝起來:看到有戴頭盔、穿鎧甲的將軍和士兵,上上下下站得密密層層的,似乎全都嚴陣以待地把守著通往江油關的險要咽喉。
李白向路邊放牛的一個老頭兒打聽:「這山巖上,咋有將軍、士兵樣的雕刻壁畫?」
老頭兒笑了笑,就給李白講起了這個地方的傳說。
早在幾百年前,蜀漢丞相諸葛亮能知天文地理,也能預知未來。他算定,後來有人滅蜀,要經過涪江六峽去破涪城。為了百姓能在敵軍到來之前安全撤退,就在此地布下了一個迷魂陣,暫時給以阻擋。且說很多年以後,果然是鄧艾率領大軍前來滅蜀。他翻越摩天嶺,偷渡陰平,破了江油關之後,帶領不足兩 千人的兵馬出涪江六峽,準備直取涪城。誰料到剛到這兒時,只聽奔騰的涪江猛烈的一掀波濤,聲震如雷吼,突起狂風,飛沙走石。鄧艾驚嚇得一勒韁繩,朝四下一望,只見風捲雲霧鋪天蓋地而來。就在這時,他猛然發現腰玄巖上有大將軍和士兵密密麻麻地站了一山,似乎全都動了起來。又聽四面狂風刮得「嗚嗚」的狂叫,以為是千軍萬馬的喊殺之聲。他就嚇得急忙下令後撤。這些魏國的士兵慌亂得潰不成軍,擁擠得人踩人、馬踏人,死傷無數。衝來殺去的就是找不到出路,眼看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急得鄧艾就在仰天長歎:「天亡我也!」
這時,走來了一個道士,他在指頭上掐了掐,算定鄧艾還不該死。他就順天意走出去給鄧艾指了一條殺出去的路。這條路也是當年諸葛亮為鄧艾留下的唯一的一條生路,所以,鄧艾這才跑脫了的。
過了腰玄巖之後,李白向前一望,前面山峰連山峰,雲霧繞山,渺渺茫茫看不清遠山近景,涪江似乎不見了蹤影。又走了一段路,這才看見涪江是在兩岸山峰相篷的夾縫中奔騰。他越是往前走,漸漸地看不見路,陡峭得難以行走。走著走著甚至就斷路。李白頓時感到進退兩難:我是向前還是往回走?我是爬著這懸崖上去?還是下到河邊淌水過去?要是爬巖攀壁爬上去,上面一、兩丈高,上沒抓手,下沒踩腳的夾縫,顯然是上不去的。往巖下河邊一望,河流喘急,拍打岸邊的波浪擁起丈多高,淌水過去也是不可能的。唯一的,就只有往轉走,但又於心不忍。正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突然看到岩石下面有一個黑洞。李白往裡探了探,有半人高。他就拔出寶劍把蜘蛛網撥了撥,又把亂草砍開,然後撿起一節破竹子踏了踏點燃一個火把,低頭彎腰就走進了黑洞。
在洞裡摸索著走了好一陣,這才看到有一絲亮光。可他走攏一看,又是一個丈多高的巖壁擋道。好在有踏腳的縫隙,他就抓住蔓滕,一步一步地爬了上去。上去一看,不說沒一個茅草路,就連野獸出沒的痕跡都沒有。到這時,他才明白:這涪江大峽谷是這麼的難走,真應了師父下的結論:要走蜀道出去,必定是萬分艱難!他就不明白,當年鄧艾滅蜀是如何從這兒通過的?
看到前面的山峰更高,兩岸巖壁更險,探頭一望,根本是無路可走。看到這種情形,李白就有往回走的想法。但是,他就偏不信邪,既然你鄧艾破蜀走的是這條道,難道我就走不過?他明白,要實現雄心抱負,就必須走出秦塞出巴蜀。因而,他就下定了決心又往前走。
涪江時而繞山而過,時而穿山而過,繞著山彎蛇一樣的在李白的腳下奔騰、狂瀉。有一段山峰在半空凹進去,凸出來,頭頂時而見天,時而烏雲蓋頂,令人沉悶得閉氣難熬。
不知走過了多少艱險,爬過了好多的懸崖,李白第一次踩出了一條路。
好不容易到了二郎峽,李白抬頭一望,此時太陽快落山。在夕陽下,見兩岸百丈峭壁垂直於江面,一線青天鑲嵌於峽頂。江水在這一帶顯得平靜,在金色的夕陽下,峭壁倒映水中,美得涪江一片紅波,似乎流緩了速度,要在這兒打著旋旋流戀美景。
蜿蜒的涪江到達這兒時,江水似乎千里奔騰勞累了,就在平平靜靜的流。蒼勁的古松也像是要給這兒留下美麗,也就三三兩兩巴在懸崖峭壁上,東一棵、西一株地倒掛著比試風采。
這兒的景色,不僅引起李白的好奇,也吸引了一家三口人的目光,他們也是情不自禁地住足觀賞。
李白看到涪江水在江面上打著旋,在對面巖下直往裡面湧。他就覺得奇怪,便詢問男主人:「這是什麼原因?這山巖在吞水呀,它能吞下多少水?」
男主人指著說:「這水底下有一個洞,名叫二郎洞,傳說是二郎神一箭射穿了的。所以就往下面湧水,直流到山那邊的老君山。你如果去那邊看,就能看到那邊陰河裡湧出去的瀑布,美妙極了。」
李白在與他夫妻二人的閒聊中,得知他們是這附近的山民,男的叫林明漢,女的叫葉華,跟在他們身邊的小兒子叫林偉。他們對這兒的風景和民間的傳說很是瞭解,林明漢擺起這兒的傳說,聽得李白很有興趣。
很久以前,這大山的東面山下十年九旱,田里的莊稼幹得絞繩繩,老百姓的日子過得相當艱難。太上老君從天上往下看,見這兒的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本是一個好地方,為啥種不出好莊稼呢?他向玉皇大帝請旨,下凡來這兒一看,原來這地方缺水。於是,他就去找東海龍王,要他給這地方下幾場大雨。誰知東海龍王搖頭說:「老君你不明白,下雨我是絕對沒問題,但如何下雨呀?下少了,解不了那地方的乾渴。下多了時,那地方又沒河流淌起走,排澇又沒水溝,造成洪澇水災,我就吃罪不起。」太上老君一想:對呀,這是一個道理。於是,他就來到涪江六峽打主意,見這兒的水多得很,就這麼白白地流走,多可惜呀。就想把這兒的水引過山去,以救助山那邊的窮苦百姓。但自己又沒這引水的能力,於是,他就去找到二郎神。這二郎神是個爽快神仙,他的三隻神眼一望,看準了方位,他就彎弓搭箭,朝著涪江的河底「通」的一箭,射得地動山搖,一箭就給射穿了。涪江的水「嘩」的一聲湧出了東面山,在重華、小溪壩一帶狂奔亂洩,眼看就要泛爛成災。恰遇大禹王從此經過,他揮起開渠的神刀幾劃,行成了縱橫交錯的水渠,然後開了一條河從小溪壩把洪水洩了出去,百姓便把這條河稱為了神龍河。從此之後,這一帶的百姓就過上了風調雨順的好日子。
太上老君看到百姓高興,他也興奮起來,就選定了一座山住下來修仙煉道,百姓就把這座山叫做老君山。聽丈夫給李白講了這個傳說 ,葉華對李白也就很熱情。她走到李白面前向對面巖壁指點說:「你看,這二郎洞的側邊還有兩個洞,並排著好似一對牛鼻孔,因此就叫牛鼻洞。」
李白順著她指的方向看,果然有兩個奇特的洞,特別是右下方的洞口立著一個大石頭,就像一個活靈活現的大獅子守在洞口。一邊洞口懸吊著一個頑皮的孩童,淘氣得正在玩耍。另一邊洞口有一個穿連衣裙的女孩正低頭望著大江,很是顯得童趣幽默。
見李白看完之後又在往前走,夫妻兩人帶著小孩主動要求,願意給李白當嚮導,這自然是令李白歡喜的。一路之上,夫妻二人就給李白不斷地介紹河兩岸的風景。
到達一個陡峭的懸巖下,林明漢用手一指半巖上:「你快看,那是一對嗩吶,這座半里長的巖就是遠近聞名的嗩吶巖。」
李白住足把半山巖上的嗩吶看了又看,像是品評、鑒賞寶貝似的。
看到李白對這兩個嗩吶這麼的感興趣,就給講了這兩個嗩吶的傳說。
這兩個嗩吶有多種傳說 ,但最有趣的有兩個說法。
有的說:從前這山裡有一個山民,因受到官府欺壓,有冤無處伸,有苦無處訴,他一氣之下落草為寇當了山大王,領著窮苦人舉旗造反。為了防備官兵突然來攻,他在懸巖上安了一對嗩吶。若是官兵前來圍剿,這嗩吶就會自動叫起來,為山寨報信。山大王憑著這嗩吶的神威,領著窮鄉親打敗了官兵的多次進攻。後來,官兵曉得了,就偷偷地爬上巖壁盜走了真嗩吶,給安了一對假嗩吶,從此也就再也不響。官府的兵馬殺來,山大王英勇就義。四鄉八里的鄉親全都哭了,據說這巖上還能看到鄉親們流下眼淚的痕跡。
還有一個傳說,當年諸葛亮在腰玄巖布下迷魂陣的同時,也在這懸巖的半中腰安了一對嗩吶。若干年後,正中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果然是魏國的鄧艾引領大軍來破蜀。當鄧艾的前隊人馬在腰玄巖進入迷魂陣遭到慘敗之時,他的後隊人馬調頭就想逃。卻不料這懸巖上的一對嗩吶突然地響起來,聲音大得如雷震耳,猶如一支伏兵勇猛殺出。鄧艾領起殘兵敗將首尾不能相顧,有的就在紛紛跳河。鄧艾逃脫之後清點兵馬,損兵折將一半。自那以後,雖是蜀國滅亡,但這兒再也沒有兵馬經過,所以這對嗩吶也就沒有再響。
他們一行四人又往前走,他夫妻又給李白講解說:「這對岸就是觀音巖,你看,觀音巖酷似一尊打坐的觀音,身披綠衣,頭繞祥雲。兩塊光滑的岩石恰好是觀音的一雙慧眼,這十里峽谷都在這慈祥的目光注視下。」
向前又走了一段,男的手一指說:「這地方就叫倒馬坎。」
李白眼一觀,這倒馬坎的確險峻,尖尖的頂峰下面是筆陡的峭壁,路道陡得難以行走,難怪叫做倒馬坎啊!
轉過一個山嘴,夫妻二人又引李白觀看兩岸峭壁上的奇觀。
林明漢給李白指點說:「看這巖壁多有意思,意味無窮!」
李白眼前一亮,感到神奇得很,這巖上形成的自然壁畫和雕塑世間少有。從這些壁畫中,人們可以找到歷史的印跡。觀音巖下的一幅壁畫上有一扇大開的城門,在城門洞中有一個彎腰站著的人,大概就是蜀將馬邈屈膝獻關投降的模樣。往前再看,又一幅絕妙的壁畫映入了李白的視野:只見一位披頭散髮的婦人張開雙臂,站在一塊石頭上,向前作投江姿勢,展現了李氏夫人以身殉國的悲壯之情。在一個山巖頂上的壁畫中,還顯現出一位多情女子身穿裙衣正與一位靦腆的小伙子談情說愛……像這些有趣而生動的壁畫不少於一百幅,簡直就是一個古代藝術大師向世人展覽的畫廊。
眼看天色將要暗下來,李白只得匆匆地告別夫妻二人往前急趕路,卻被夫妻二人攔住說:「天快黑了,你還走呀?」
李白手一指說:「我要沿著這涪江六峽一直走下去,估計這兒離平驛鋪不遠,我趕到那兒過夜。」
林明漢一笑:「你把這登天的路看扁了,給你說實話,往前再走半里路就無路可走,懸崖絕壁的,鳥都飛不過。再說,這天一黑,野狼就成群的跑出來,你敢走呀!」
葉華熱情地邀請李白:「你來我們這兒,就是貴客了,請到我們家住一宿,粗茶淡飯招待你,走嘛。」
受到夫妻二人的熱情邀請,李白也就很隨和地跟他們走。爬了不太久的山,終於在天黑前趕到了夫妻二人的家。這是一個有三間茅草房的農家小院,是新修不久的房子。雖是房屋簡陋,卻顯得很整潔,加之他夫妻二人的好客,令李白有一種回到家樣的溫馨舒適。
夫妻二人將李白請進屋裡坐下,並給端來了香茶和水果,然後就去灶房煮飯。李白坐下來一邊品茶,一邊就在回味今天走 這艱險之路的曲折。感歎這比登天還難的蜀道,心裡頓時湧出了一股詩興,竟有一種沖天而起,磅礡氣勢奔湧而出,他高聲吟唱:
蜀道難
噫吁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