軒轅思也很不錯呀,能夠顧全大局,沒有在戰場上就一定要把藍水仙拉回京城,不分散軒轅哲打仗的注意,甚至意志力;明知自己的母妃病重,都不肯捨棄退燕大業。
而且,一回京,軒轅思又去工地查看王地宮的建造情況,既不居功自傲,又十分勤勉,也是再好不過。
軒轅思什麼都沒有做,只因為跟隨軒轅哲一塊回的京,便撿到個大便宜。
薊王哪裡知道,軒轅思根本沒有能夠到前線戰場中去,他沒問及這類事情,自然也無人向他稟明到底是怎麼回事,只是自己的美好想像。
當然,沒去戰場,其實也不是軒轅思的錯,都是軒轅哲的人從中作了手腳,怪不得別人。
更令薊王高興的是,久病不愈的柳妃聽說兒子安然回京,病體很快恢復康健,精神瞿爍,又可以與他成就魚水之歡。
這真正是,好事不斷,喜事連連。
薊王也不知道,柳妃這病,只是柳妃自己裝出來的,自然要好就好,要不好它就不好。
似乎二王子三王子的勢頭都蓋過自己,儘管還有薊王百般維護,王太子軒轅揚也不得不深感危機重重,他一個文人,武力不行,困境卻又是他很難解決得了的。
恐怕也只有委曲求全,小心謹慎,這一條路可以走,軒轅揚但求可以保住王太子的位置,一直坐下去,最終坐上薊王的寶座。
軒轅哲的功勞還不僅在於此,回京以後不久,在藍水仙的鼓動下,他很快向薊王提出,要求掃滅後患無窮,可能給國家與百姓帶來災難的天門江湖勢力。
薊王本來還在猶豫不決,因為沒有聽到過天門給國家造成什麼危害的傳言,貿然剿滅的話,唯恐引起江湖人士不服,騷動,以至於暴亂,國家剛剛平定,外患新除,若引起內訌,別再國力不穩。
可是,軒轅哲一再堅持,不肯放棄這個政治策略主張。
並且還有一向不理國事的薊王弟——成國公軒轅成南,也主動請纓,參與其中,同樣咬定天門一定是薊國的禍害,必須翦滅,不留後患。
這些,當然都是出自於藍水仙的主意,而且她還要求確定行動之前,最好保密,越少人知道越好,她是害怕軒轅思聞聽消息,就通知天門使他們有所防範。
還有,此事也得到丞相藍月明大力支持。
所以,軒轅哲,軒轅成南,與藍月明並沒有在王殿之上,面對眾多朝臣提出來,而是在私下裡與薊王請示,商量的。
軒轅思得知消息確實很晚,就到了軒轅哲已然調集人馬,帶領兵將,包抄、圍剿天門的行動,馬上開撥的時刻。
派人去給天門送信肯定來不及,可以看得出來,軒轅哲他們人馬調動齊整,就要出發,而且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幸好,還有信鴿可以放出去傳書。
天門確實提前收到軒轅思的信鴿傳來的消息,只可惜現在的天門內部,六神無主。
門主應天的人還在燕國,不曾回來。
應天帶走的,都是天門的幾個骨幹,當家人,和武功最好的。
是戰,是降,還是撤退,或者進入地下建築群暫避一時,留守的大多數人拿不定主意,意見無法統一,人們議論紛紛,各抒己見,沒有一個大家都贊同的,切實可行的主張。
可是,軒轅哲,軒轅成南帶領的薊國軍隊,不可能等待天門人商量穩妥,兵將們如潮水般迅速撲向天門在薊京的總部,把天門總部團團包圍,開始猛烈進攻。
天門人只得倉惶應戰。
天門雖然是江湖門派,人們武功高強,軒轅哲他們卻自有辦法,距離稍微遠一些便放箭,近了,就派上場去武士,一手拿火把,一手執武器,上下胡亂舞動,殺伐,使得天門人無法靠前。
再說,天門人還孤不敵眾,不是大批薊軍的對手。
混戰沒有進行多久時間,天門人支撐不住,無可奈何,只好退守到地下建築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