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王派出來的傳旨太監,快馬加鞭,並不耽誤時間,柳妃「病重」,要看到兒子軒轅思一眼,來不及絲毫拖延與懈怠。
傳旨太監沒有在半路上碰到軒轅思,本來幾乎就是不可能湊巧撞見的。
幾名太監而是直接來到邊關永良城內,他們想當然以為軒轅思就在這裡,或者在前線。
太監們傳達的當然是柳妃「病重」要見軒轅思最後一面,讓他速速回京一次的薊王旨意。
只可惜軒轅思根本還沒有來到,薊王的聖旨,是由藍水仙,與留守下來保護她的那名上將軍,和護衛們,以及永良城地方官員,跪接的。
接過薊王的聖旨,藍水仙為了難,向帶頭的太監提出疑問,「這位公公,三王子的人並沒有來到邊關,何苦要把聖旨下到這兒?」
「三王子臨走之前,是跟我王說來找思王子妃您的,所以下旨只有下到這裡來。
而且三王子早就出了京,至於他怎麼還沒有到,我們也不知道啊。
三王子中間是不是發生什麼差子,耽誤在路上?。」帶頭的大太監也著急。
柳妃是宮中的重妃,僅次於王后,她的兒子三王子找不到,她還在重病當中,這要是聽到消息,很可能再有個三長兩短的——
不過,在人家思王子妃面前,大太監又不能表現的太著急,省得給人家添堵;表現的不著急也不行,那不就成了幸災樂禍,輕重拿捏很難掌握。
藍水仙自己才不著急。
名義上是思王子妃確實不假,也與軒轅思熟識,可是,藍水仙來自於遙遠的未來,她聽民國時期的軒轅哲提到過,軒轅思死於薊國滅亡前的戰亂,不是現在。
可能就是中間有些事情,或者出現什麼狀況,耽誤一點兒時間,軒轅思不來正好,也省得與軒轅哲碰在一起,兩個人都要大動肝火。
藍水仙倒寬慰起傳旨大太監起來,「公公不用操心,想必三王子正在哪裡遊山玩水,或者嫌騎馬太勞乏,還在半路上歇著呢,過兩天肯定就到。來人呀,帶領公公下去休息,用飯什麼的,好好待承,切勿怠慢。」
場面上的應酬,從薊國,還有電視上,藍水仙學得很地道,知道怎麼做。
第一次這樣對付別人,藍水仙感覺還挺好玩的,實在有意思。
把電視劇裡的內容,搬到真實生活場景當中,原來,確是另一番滋味。
有些樂不思蜀嗎?這永良城中似乎也沒有什麼可樂的項目。
不過,「知足者常樂」,不樂難道還哭呀。
哭如果能夠穿越回家也可以,藍水仙願意,可是,並沒有用。
不過,關於藍水仙替軒轅思找的,還沒有趕到邊關的借口,未免太過牽強,有人要大叫冤枉。
遊山玩水?國家沉陷在多災多難的戰亂之秋,自己的王子妃跟隨同父異母的哥哥,私自偷跑去邊關,參與戰事,軒轅思哪裡還有一丁點心思遊山呀玩水呀。
騎馬累?在半路上歇著?那是藍水仙自己好不好。
騎馬再累,為了自己的王子妃,軒轅思也要快馬加鞭,盡早趕至藍水仙身邊,直到眼睛裡看得見她,才可能放心。
人家是病在半路的旅店裡,上吐下瀉,身體虛弱的起不得床呀。
不管怎麼說,傳旨的大太監,就連在場的,所有聽到藍水仙如此言論的人們,都認為,還是人家思王子妃好說話,自己家的王子丟了,一點也不著急,還這樣顧全大局,照顧來人也周到,不是聽說藍丞相府家的二小姐,不知禮儀嗎,原來很識大體,還喜怒不形於色。
莫非因為身邊有哲王子衝鋒獻陣,是個大英雄,美人已被征服,心中另有所想另有所繫?
不過,好像確實是三王子軒轅思從中橫刀奪愛。
唉——這還真不好說,也不敢說些什麼,人家可都是主子呢,這樣想想是不是也太八卦。
大太監哪裡知道,對於一個洞悉歷史的人來講,沒有什麼小事小情,值得擔憂不已的。
卻被誤會,藍水仙實在冤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