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身背後的箭上,是事先抹有毒藥的,只要射入人的身體內,毒液很快擴散,在幾個時辰之內,就可以制人於死地。
為什麼不用見血封喉的巨毒藥?這個應天想得很清楚。
不管怎麼說,燕軍是應天所在國家的軍隊,燕太子是他同父異母的親兄弟,燕太子即刻死在戰場上,燕軍勢必大亂陣角,要慘敗無疑,如果燕太子的屍體被薊軍得到,肯定沒有好下場。他不想看到他死後得不到安寧,還遭受敵方蹂躪。
應天一向以正人君子自居,不屑於用毒,不過,現在這是非常時刻,只能用非常辦法。
旁邊有天門人掩護,刀劍無眼,千萬別傷到主子分毫,其實完全可以放心。
力求一箭中的,張弓搭箭,應天在瞄準。他的箭術也是很好的,值得信認。
目標就在前方,太算太遠的地方,應天手一鬆,飛箭離弦,直奔燕太子前胸而去。
雙方元帥都能夠親自上陣的,其實並不多見,也就是燕太子與軒轅哲兩個人。
燕太子與軒轅哲兩個人自詡功夫相當不錯,完全可以殺敵,做得到游刃有餘,以為不用擔心自己的安危問題,肯定會沒事的。
除非己方大軍隊整個敗退,否則,誰也沒辦法對他們怎麼樣。
真是藝高人膽大,不過,燕太子與軒轅哲兩個人把握的,也不算不切合實際。
應天發出去的箭,說時遲,那時快,直奔向燕太子本人,遺憾的是,事出湊巧,燕太子身邊的將士們也的確是多,本來戰場之上,主帥周圍,負責保護的人就多,卻被偶然趕上前來的一位燕將擋下,正中的是他的前心。
兩軍混戰當中,將士們廝殺到一塊,人太多,太雜,太亂,太擁擠,人們又不可能固定在一處,各種因素,實在不好指哪打哪。
中箭傷的那名燕將十分勇猛,他只是把身上的箭拔掉,繼續參加與薊軍的戰鬥,並且保護燕太子的安全。
這個舉動為什麼沒有引起兩軍的重視,因為雙方混戰當中,軍隊裡放冷箭的箭手們有很多,不足以引起別人太過重視。
不過,還是有更多燕國將軍向燕太子這邊靠攏,對於放冷箭的人,接近元帥,太子,把他列為攻擊目標,將士們不得不防,一國太子經不得任何傷痛,出不起事,別人擔不了責任。
那些遞得上話去的燕將們,剛想勸阻燕太子,是不是先回到己方陣營裡,觀敵料陣即可,這裡太危險,不用擔心,將士們自會奮力殺敵的。
燕將們的話還來不及說出口,眨眼之間,以最快的速度,盡量瞄準,應天又射出第二箭。
應天在向燕太子射冷箭,城樓上的藍水仙看得一清二楚,她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要對付的人另有其人,不是軒轅哲與薊軍,這一次不肖太過擔心。
不過,應天他們打扮成薊軍的模樣亮相,打算消滅掉的目標是燕太子,這肯定是要嫁禍給薊軍,引起燕王燕民對薊國的更大仇恨。
少去一個王位競爭對手,兇手又不會被懷疑到自己身上,應天的如意算盤打得還真不賴。
把燕太子的死,嫁禍給薊國,實在可惡。
不過,不用嫁禍,由於這場戰爭,還有以後薊燕不斷發起的戰亂,兩國之間的仇恨就沒有終止過,直到薊國徹底被燕國滅掉,少這一點多這一點國仇家恨也不算什麼。
而且,擒賊先擒王,如果應天能夠得逞,燕太子出現意外,最好是死亡,那麼,這場戰爭很快就可以結束,燕軍就會敗走,總的來說,還是對薊國很有利,何樂而不為。
對薊國有利,與他們燕國無益的事情,應天現在就敢幹,由此可見,他是多麼不把薊國放在眼裡,居然自認為,燕太子對他的威脅,比薊國比軒轅哲等人要大得多。
總之,應天絕對不會對薊國懷有什麼好心好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