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昨天王梓鈞的20萬張唱片賣出以後,現在你無論走在台北的哪條街上,聽到的不是《精忠報國》就是《大約在冬季》。反正那張專輯裡的十首歌挨個輪著放,舞廳裡、咖啡館、音像店……幾乎已經聽不到其他歌手的聲音。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首先自然是歌本身好聽,那種突破時代的震撼讓人百聽不厭。其次就是由於政府的搜捕行動,雖然已經刻意隱秘了,但仍傳出許多風聲。因此在選擇放歌的時候,大家不約而同的選擇被當局認可了的這張《精忠報國》。
由於有軍人和公務員的大量購買,唱片很快售罄,黑膠工廠裡忙得手忙腳亂,根本來不及灌第二批。鄭振坤的商人本質發揮到極致,開始印刷關於王梓鈞各種海報售賣,居然也賺個盆滿缽滿。
其他唱片公司的老總眼紅得要死,早知道他們當初就答應王梓鈞提出的條件了,羨慕嫉妒恨啊。
「海報,海報,王梓鈞的唱片海報!數量有限,先買先得,欲購從速!」傍晚的西門町,一個青年開著輛機車停在路邊上,從車上抓起一堆紙使勁地大叫。
青年的身邊很快就圍了一群人,有人問道:「多少錢一張?」
「兩塊錢!」青年點燃一根煙叼在嘴上,一副愛買不買的樣子。
「這麼貴,王梓鈞的唱片才賣25元!」
青年拿起海報一翻,拍著背面說:「看到沒有,這後面有十首歌完整的歌詞,賣你兩塊已經很便宜了。」
「哇,真的有歌詞,我要一張!」一個少女拿著錢往前擠。
「給我來十份!」有人吼道。
青年被眾人擠得差點站不穩,只能大喊道:「別擠,都有都有,賣完了我再去進貨!」
半個小時後,青年手中的一千張海報就賣完了,換成一沓厚厚的台幣。正當他準備發動機車離開的時候,一個戴著眼鏡的少年抓住他的手臂說:「你還有海報嗎?」
青年點頭說:「有啊,不過你明天再來吧,我還沒去進貨。」
少年撓了撓頭說:「我不是要買,我就是想抄一份歌詞。」
「不買?」青年氣道,「你逗我玩呢,要歌詞自己蹲音像店聽去。」
少年有些尷尬地說:「我從高雄過來,身上的錢花完了。」
青年看了他兩眼,問道:「你高中沒畢業吧?來台北做什麼?」
少年說:「我在電視上聽了王梓鈞唱歌,想來台北拜他為師。」
青年哈哈大笑:「你夠傻的,還拜人為師!你叫什麼名字?多大了?」
少年說:「我叫羅大佑,17了。」
「看你的樣子,一天沒吃飯了吧。」青年拍拍機車的後座,說道,「上來,大哥帶你去吃飯!」
羅大佑見他如此熱情,心裡有些懷疑,不過一想到自己沒什麼可騙的,就一跨腳坐了上去。
青年發動機車飛奔起來,那速度快得就是能超脫地心引力,羅大佑一驚,說道:「能不能慢點?」
「膽小鬼!」青年放慢速度,問道,「翹家的小子,吃完飯給你家裡打個電話吧。」
「謝謝!」羅大佑離家半個月,確實想回去了。
青年把羅大佑扔到一家麵攤上,丟下兩百塊錢就回到了車上,機車「嗖」的一聲飆射而出。
羅大佑沒想到他突然走了,連忙拿起錢在後面追著高喊:「喂,你叫什麼名字!我以後還你。」
「我叫柯受良,錢你不用還了!」青年在機車急速行駛中,抬起一隻手朝後面揮了揮,很快就消失在街頭。
……
6月22日,香港,夜。
金庸正埋頭寫著《鹿鼎記》,妻子朱枚拿著一張唱片進來,放入唱機中,說道:「你聽聽這個。」
「是什麼東西?」金庸發下筆發問。
「台灣那邊,王梓鈞的歌。」朱枚說。
「就是台灣當局鼓出的愛國英雄?」金庸從妻子手中拿過唱片的包裝盒,上面是一個刻著「精忠報國」的裸背。
「咚咚咚……」戰鼓的聲音從唱針與唱片的摩擦中發出,黑膠唱片遠超磁帶和CD完美的音質,讓人身臨其境,如同置身於古代的戰場。
金庸被那突如其來的鼓聲嚇得手都抖了一下,除了戲曲唱片,還沒見過哪首歌裡敲鑼打鼓的,而且還是戰鼓。
「狼煙起,江山北望。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心似黃河水茫茫,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我願守土復開疆,堂堂中華要讓四方,來賀!」
金庸手裡拿著的包裝盒不知什麼時候掉到地上,呆滯的說:「好雄壯的歌!」
朱枚又拿出幾本雜誌說:「這是那邊寄來的,聽說發起武俠協會的也是他,這篇連載的《大唐雙龍傳》也是他寫的。」
「他發起的武俠協會?」金庸實在無法將愛國英雄、歌手和小說家這幾個身份聯繫在一起,迫不及待地開始讀起關於王梓鈞的生平事跡。
那些雜誌上極盡吹捧之能事的文章,都是鄭振坤找人寫的。關於王梓鈞的事跡,幾乎都是真的,但熟悉王梓鈞的人見了,卻又覺得全是假的,端是神韻非凡。
那寫文章的人也是一副好筆桿子,看到王梓鈞唱著《我是中國人》中槍倒下的時候,一把年紀的金庸居然有掉淚的衝動,看得是熱血沸騰。
這天晚上,好奇的金庸反覆的聽著唱片,將王梓鈞的小說看完,大呼過癮。激動之下,金庸提筆寫下一篇人物評論:「武穆忠魂在,文山浩氣存……」
第二天,無數香港人翻開《明報》,準備看今天更新的《鹿鼎記》。誰知拿到明報後,第一眼就看到頭版頭條十個大字,居然是金庸親自動筆寫的評論。
誰這麼牛?讓金庸激動成這個樣子,居然將其比作岳飛、文天祥。(作為一個文人,金庸有時候確實很衝動,幹出許多荒唐事來。咳咳,名人咱就不評論了,免得被金迷噴。)
關於王梓鈞的報道,其他香港的報紙這兩天只是略微提到有個青年在遊行時被槍擊,但大多數的目光還是集中在台當局那裡。金庸這篇評論簡直就是點了一把火,相對於政治來說,絕大多數的小市民更喜歡看的是八卦。
於是乎,各大報小報、期刊雜誌,紛紛搜集起關於王梓鈞的一切資料。有直接轉載台灣媒體的文章,亦有人編出王梓鈞在混幫派時的愛恨情仇故事,更有報紙言之鑿鑿地說,王梓鈞之所以改邪歸正,是因為心愛的女人為他而死,傷痛之下,大徹大悟……
王梓鈞的唱片還沒賣過來,人已經在香港火得不行了。
——
各位老大好凶殘,居然真把俺頂到三江第一名了。大家再接再厲啊,一定要保住俺菊花的貞潔。
呃,關於催更,1萬2的我只能流著口水仰望,9千貌似也有點多,其實6千最合適啦,能激起我的碼字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