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媚 正文 第七十八章 上堂受審,未可預料
    第七十八章上堂受審,未可預料

    我咳了一聲,竟覺胸中彷彿有物噴湧而出。(小說~網看小說)一張嘴,便感覺到了嘴裡的腥甜,渾身卻是暖洋洋的,竟不覺得這屋裡陰冷潮濕,原是應該寒凍刺骨的。

    畢竟是皇宮,廣場上的那嘈雜吵鬧漸漸地歇了,四周圍又是寂靜如深谷,更鐘敲響,卻是四下,天就快亮了。

    望著那與燈燭照著顏色明顯不同的月白窗欞,我輕輕地道:這,不過第一步而已……

    我看著窗欞逐漸變成淺紅之色,四周圍卻是寂靜如昔,仿如寂寥空谷,晨早的陽光透過壽字雕花的窗欞照射進來,地板上的圓形壽字彷彿年前炸好的酥油圈餅,散發陣陣誘惑,我餓了。

    但直至紅日偏西,才有人送了飯食過來,送飯食的宮女腳上穿的是繡有五福臨門花樣的布鞋,原來,她們竟是皇太后的貼身女官。

    看來。皇太后為防人趁機做手腳,一早做了防範,事情未查得清楚明白之前,這裡,卻是最安全的地方了。

    兩名宮女臉色平靜地放下飯食就走了,既是太后宮裡的,那麼,從她們的臉色上自然看不出什麼端倪來。

    我吃飽了飯,又倚著桌子略睡了一會兒,等醒來的時候,窗欞之上卻映上了一輪清暉,屋內卻是暗了下來,原來,已經到了夜晚了。

    一連三天,都沒有人來提審我,只是飯食飯水從不間斷,前來送飯的,同樣全是皇太后宮裡的人。

    看來,他們很忙,忙得已然顧不上其它了。

    直至第四日午夜,這有幾名宮娥讓我起身,提了我出去,走出門外,卻發現此處走廊之上三步一哨,五步一崗,內庭侍衛與宮人摻雜而立,我眼隨那幾名宮女走了不過百米。就停下來查了兩次,要將皇太后寫在明皇錦緞上的懿旨拿出來仔細查看,才獲准通過。

    可如此多人守衛此處,卻聽不見一點刀劍相擊,衣衫索索之聲,沉寂得如大暴雨來的前夕。

    一出院門,我便被請上了一頂青布小轎,一路抬著往前,青布小轎並無窗簾,坐椅之上更有皮套枷鎖,一坐入椅中,便聽見卡卡兩聲,手足都被鎖了上去,轎子悄無聲息地往前行進,只覺左拐右彎,時而停下,外邊便傳來雜亂腳步之聲,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才停了下來。

    等下得轎來,卻發現四周圍的建築不是皇宮裡的龍簷飛角,卻是一溜的麻青石房子。散著幽幽冷意,來不及仔細看,就有健婦上前,推了我進了其中一棟,我這才發現,守在轎子旁邊的,卻早已不是宮裡人,換上了外廷侍衛。

    看來,今日要三堂會審了。

    青麻石的牆壁,架子上燃著浸了黑水的火把,兩側的青石立柱有對聯相對而貼:罔違道,罔拂民,真正公平,心斯無怍;不容情,不受賄,招搖撞騙,法所必嚴。

    不用說這便是大理寺了。

    官案之上,坐著三名衣上有龍紋圖案的官員,我瞧得清楚,一位是刑部尚書古莫非,另兩位卻是大理寺卿陳涵捨,以及御史中丞趙廷義,一名一品大員,兩名二品大員,全都是近十年之內才官居高位以嚴守律法古板清正聞名的清流之士,更因為是以開恩科會試而進入官場的官員,沒有豪門世家的枝蔓牽扯,不出所料,因牽涉到了兩國皇子。弄不好便有兩國之爭,永樂帝也不得不同意選了三位素有清名的官員判審。

    西夷離京城相隔千里,為保兩國不起衝突,更是只能在西夷得到消息之前便將此事查個清楚,才能定下對策。

    如此一來,時間緊迫,想必以雷厲風行著稱的皇太后三日之內早已控制了不少的相關人等,讓那些人來不及佈置安排,更何況,太子的傷可不是一般的重,如果御醫確症,只怕他會更加急怒攻心,一旦如此,他怎麼會忍得住慢慢動手?

    只要他急了,便會有疏漏。

    三人坐位後面,原本應是一個影壁的,現今影壁卻被移開,以細密的竹簾隔開,隱隱中見竹簾之後黃影暗金,珠翠瓷碧,原來,今日不止三堂會審。

    膝彎被人從向面一擊,我便跪下了。

    卻無人向我問話。只聽得坐在桌子中間的刑部尚書古大人側身向兩邊的兩位大人低聲問了兩句,便道:「請寧王殿下,烏木齊王子殿下上堂。」

    邊說著,三人便從案台邊上走了下來,立於堂中。

    不一會兒,便傳來了腳步聲,從門兩邊而來,一邊只有兩人,一邊卻有三四人之多,那三四人走得快,進了堂來。我用眼用打量,瞧清楚了步輦一角紅色漆雕的縷空花紋,原來,烏木齊王子不是自己走進來的,卻是四名侍衛用步輦抬了進來。

    他受的傷,並不比太子的輕。

    只不過,他的傷總有痊癒的一天,而太子的,卻是永沒有痊癒的一天了。

    烏木齊王子入門之後,夏候商才在侍衛的帶領之下由另一邊入門。

    夏候商先端端正正地向竹簾之後行禮,然後,三位大人才以臣子之禮向兩位王子行禮,又安排了坐位讓夏候商坐下,至於烏木齊王子,則是直接將單人步輦放到了堂前左側,讓他與夏候商一左右端坐。

    三人這才依次回案前,先不入座,反而回身向竹簾內彎腰行禮,這才轉身坐下。

    古大人道:「烏木齊王子,寧王殿下,臣受皇上重托,因壬子年壬申月丁卯日所發生之事向兩位王子垂詢,以查清所有事情之來龍去脈,其中若有不當之處,望兩位以兩國邦交為重,言語之間盡量忍讓,以不負皇上所托。」

    烏木齊首先答道:「古大人客氣了,本王在中原認識官員雖不多,卻素知古大人在民間朝政素有清名,有您參與調查此事,本王自是放心。」

    他話裡面夾的骨頭古莫非自然聽得清楚明白,卻不能稍露一點情緒,只得笑了笑道:「那就好,那就好。」

    夏候商則是簡單明瞭的答道:「本王聽憑古大人安排。」(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