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當道之夢迴雙龍 正文 第二十四章生不逢時其奈何
    第二十四章生不逢時其奈何

    「二公子說的也有一些道理。(小說~網看小說)按這個解釋少帥軍的舉動倒也能說的過去。」康鞘利點了點頭:「那依二公子的意思,我軍下一步應該如何辦呢?」

    「吳浩此人野心勃勃,萬一他一統中原,那他絕對不能夠容忍他有一個強悍的鄰居時時地在一旁虎視眈眈。所以他和突厥必有一戰,而且不打則已,戰事一開,他就會竭盡全力。」李世民望著突利說道:「如果此次聯軍退兵,只要吳浩不死,那麼他統一中原就幾乎沒有什麼懸念了,唯一不可預測的就是時間了。可是少帥軍有如此犀利的攻城武器,宋缺、杜伏威、竇建德,哪裡會是他的對手?一個統一的中土無論是人口總數、軍事實力還是武器裝備都是東突厥的數倍。而且如今的少帥軍可以說不少士兵還是比較稚嫩的,可是那個時候情況就大大的不同了。既然遲早都有一戰。我的意見是不如趁著吳浩不能主事之際,一鼓而下,只要抓住或者殺死了吳浩,那麼少帥軍就成了一灘散沙。這個消息傳出去後,少帥軍也許很快就會分裂成幾支甚至幾十支大小不等的勢力。」

    李世民稍後又補充了一句:「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突利臉上儘是猶豫之色。

    「我看二公子真是一心一意打著救令尊於危難之中的念頭。實在是大孝子啊!」趙德言斜著眼睛看著李世民。

    李世民自然聽得出他這是在諷刺自己為自己李閥軍在做打算。

    「二公子,雖然我認為你說得確實很有道理。但是即便如此。長安城的堅固豈是河東和汾陰城可比?我軍數倍於敵尚且攻不下河東和汾陰城,更何況攻打兵力比我們還要多地長安。就算少帥軍有些慌亂,他的將領也不至於完全喪失理智。更何況就算我們能夠攻的下長安,那也絕對不是幾天之內就能夠辦得到的,一旦長安有難。河東、汾陰、潼關乃至洛陽的少帥軍勢必蜂擁而至。我軍怎麼可能還有勝算?所以我堅決反對進攻長安!」康鞘利一臉果斷。

    「柱國考慮得也對!」李世民一臉輕鬆,淡淡地說道:「不過我想說得是自戰國開始,草原和中土就爭鬥不斷。草原的勢力先是匈奴而後鮮卑如今是突厥。可是無論是哪一股勢力,能夠佔上風的時候。只能是在中土內亂不休地時候。戰國之時,中土各國棋羅分佈,匈奴那時還很弱小,但是還是能夠占一些上風。到達始皇統一中土,匈奴被打得大敗,不得不退出河套,往北遷徙。到了秦末。中土又是內亂不休,此時匈奴才得到了空前的大發展。可是一旦漢朝建立,匈奴百萬大軍也只在漢潮邊疆威風了短短五十餘年,就被漢武帝打得大敗。而且如果不是景帝之時,中土有七王叛亂,這個時間還會大大地縮短。到了東漢末年,此時匈奴分裂之後,已經被削弱的利害。可是中土又是大亂,它又開始能威風一陣了,而此時鮮卑更是趁亂而起。三國歸晉,中土重新統一。可惜不久就出現了「八王之亂」,使得中土重又內亂不休,實力削減。匈奴、鮮卑這才又得到了壯大。之後才有了匈奴、羯、鮮卑、羌、氐。五族入主中原。可見只要中土一旦統一,那麼草原上的勢力再強大也是無法匹敵的。楊堅統一全國後,北疆各族也不得不對他稱臣。可見如果一旦吳浩統一了中土,那麼就是東突厥災難的開始。」

    「義弟,高風險才有高回報。無風無險就能獲得大成功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恐怕不多。進軍長安對我來說自然是有一份私心,但是對於義弟你來說,這也是一次難得的甚至可以說是唯一地一次機會!」李世民向著眾人拱了拱手:「言盡於此,這主意自然還是要義弟自己來拿。世民先行告退了!」

    李世民緩步走了出去,突利張嘴欲叫,遲疑了一下。終於沒有叫出口來。

    「可汗!」康鞘利和趙德言同時叫道。

    突利擺了擺手:「你們的意思我已經知道了。不要再說了。讓我好好靜靜地想一想。」

    二人正要告辭。突利又說道:「不知道潼關那邊戰事如何?」

    「可汗,你的意思是想看一下少帥軍的戰鬥力是不是普遍如此?」康鞘利點了點頭:「可汗想的確實周到。萬一少帥軍是只紙老虎。故意挑了兩支最能打的軍隊。集中了所有投石車和床弩放在河東縣和汾陰縣城,為的就是把我軍嚇退,那豈不是正好上了他們的當。我立刻派人前往潼關去打探消息!」

    李世民心事重重地回到了自己的營帳之後。長孫無忌和龐玉立刻迎了上來。

    不待他們開口,李世民就拉著龐玉的手說道:「龐兄,你要辛苦一趟了。即刻前往長安故城,對我父親說:援軍已經不可能到了,讓他們迅速突圍吧。其他東西都不要管了,能衝出多少人是多少人。突圍之後,就直奔河東而來。突厥軍隊估計還能在此地駐紮四至五天。」

    「世民。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了嗎?」長孫無忌憂心忡忡地看著李世民。

    「咳,生不逢時其奈何!」李世民長歎了一句:「長孫兄,我看你還是先走一步,趕回太原,告訴元吉。做好準備。」

    李世民壓低了聲音說道:「就算少帥軍不追擊,突厥兵也已經是吃了大虧了。我們在太原的糧食一定要轉移,藏好。如果被突厥人順手奪了去,那我們可真是沒有一點活路了。」

    「聯軍還有數十萬,未嘗不能一搏……」長孫無忌話還沒有說完,就被李世民打斷了。

    「突利並不傻,康鞘利和趙德言也都老謀深算。這個時候還要他們進軍長安,那也太小看他們了。劉武周向來是唯突厥人馬首是瞻,突厥人撤兵,他哪裡還會留下。剩下一個薛舉,就算他想為子報仇,也是獨木難支。我剛才侃侃而談,也不過就是想讓突厥兵晚幾天再撤走。少帥軍雖有新型的投石車和床弩,在野戰之時,面對突厥騎兵,卻是作用有限的很。因此只要父親他們能夠逃至河東,少帥軍未必就敢追趕!」李世民對著龐玉深深地一拜:「龐兄,世民拜託了!」

    龐玉慌忙回拜:「公子放心!龐玉死也要把信帶到!」

    然後龐玉在地上給李世民磕了個頭:「公子,龐玉去了!」

    李世民看著龐玉的身影漸漸遠去,良久,方才說道:「我當初真是小視了天下英雄,極力的攛掇父親出兵,沒想到弄到了如此下場。咳!我真是不孝子孫啊!」

    「世民,你言重了!就算退往太原,咱們暫時靠著東突厥。憑著你的才幹,有個三、五年李閥一定能夠重新恢復元氣!」長孫無忌勸慰道。

    「三至五年,三至五年!」李世民反覆的念叨著,然後頹喪的說道:「可惜,我看用不了一年,少帥軍就能夠統一中土了。他怎麼可能給我們三、五年時間。就算他給了我們三、五年,我們恢復了元氣。可是到那個時候我們的那點實力和他相比簡直是不值一提。他只需在攻打突厥是派一員大將就能輕鬆的我們給消滅了。回到太原,也不過是苟延殘喘而已。哪裡還談得上有什麼作為?」

    長孫無忌無語。

    李世民長長的歎了口氣:「我從小自負有經天緯地之才,現在才知道實在是太自大了。出身門閥的我比之白手起家地吳浩差地那真不是一點。有時候,我在想:如果這個人一直呆在海外,這個世界是不是會有所不同呢?」

    長孫無忌依舊無語。

    「長孫兄。你說如果我李閥轉投於他,他會如何對待我?」李世民問道。

    「聽說此人常說一句話:英雄莫問出處。少帥軍中寒門士人甚多,但是對於世家弟子他也並不排擠。獨孤閥不就很受他重用嘛!」長孫無忌回答道:「看吳浩行事雖然有些特立獨行,古怪的地方甚多,出手看起來似乎沒有什麼章法,但是倒也很有一番道理。」

    「說地是,吳浩如果一統天下,應該能算的上一代明君了。」李世民話鋒一轉:「可惜,吳浩不知為何,處處和我李閥作對。先是劫持了秀寧,然後把她……手段可謂殘忍。接著多次在各地撒播謠言。弄得我軍還未進關中,已經是臭名遠揚,百姓無不望風而逃。好不容易終於說動了王世充,他就提兵入關。似乎從一開始他就處處加倍提防我李閥。投靠他,那還不是自尋死路。大丈夫死則死亦,豈能把生死交在別人手上,靠痛哭流涕去博取同情,苟延存活呢?只是恐怕要連累長孫一家了!」

    李世民說到這裡,搖著頭慢慢回帳了。長孫無忌跺了一下腳,連夜直奔太原而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