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當道之夢迴雙龍 正文 第十九章河東
    第十九章河東

    聯軍過了臨汾之後,突利採納了李世民的建議,將大軍兵分兩路。(小說~網看小說)自率突厥大軍與李世民的五千人,直逼河東,而薛舉和劉武周部則直奔潼關而來。

    當突厥大軍趕到河東的時候,已經是屈突通投降少帥軍的第九日,李孝恭全軍覆沒的第八日。此時,柴紹已經返回長安。駐守河東的乃是屈突通和麻常兩部共六萬人,由於細作探聽的清楚,聯軍已然分兵,直奔河東而來的是突厥兵。屈突通和麻常一商量突厥軍都是騎兵,要是野戰,這六萬人顯然是羊入虎口,但是如果憑城堅守,突厥兵短期內不可能有什麼作為,而突厥兵又急著趕往長安,守住河東是有把握的。於是二人決定改變計劃,由屈突通守河東縣,麻常守汾陰縣。

    聯軍一路南下,雖然秦瓊和輔公佑節節抵抗,但是都是一觸即走,雖然遲緩了聯軍的速度,也製造了不少麻煩和數千傷亡,但是卻從來不敢和聯軍正面對抗,所有的城池無一例外的都是棄守。突利對此可謂是暴跳如雷,因為死傷的百分之八十都是突厥兵。突厥兵都是騎兵所以一般都在外圍,而且大軍一駐紮後,突厥兵總是喜歡結成小隊,甚至單個去尋歡作樂,搶劫財物,所以十之**被伏擊的都是突厥兵。而現在少帥軍竟然留下了堅守。突利大喜過望之下,命令大軍一分為二。由他和李世民率軍十萬進攻河東縣。而突利之弟結社率帶領剩下的十萬人攻打汾陰縣。

    河東縣雖然不是什麼堅城名關,但是屈突通從七月份到達河東之後。就開始加固城牆,待到宋老生兵敗之後和李閥對峙地一個多月之中。更是在城牆靠近城內的地方又修築了一道矮牆。可謂是守備森嚴。從臨汾等地不時地有難民經河東逃往關中甚至關內,因此河東的百姓對於突厥人是又驚又恐,因此大多數的百姓不是舉家外逃了,就是躲進了河東縣或者汾陰縣。此時突厥兵圍了城後,百姓一個個自發的投入了守城。所以可謂是鬥志昂揚、眾志成城。此外當初為了殲滅李孝恭,柴紹共帶了三百架投石車。一百五十多架床弩來到河東,部隊撤回去了。這些重武器卻全都留了下來,加上麻常部和屈突通部原有的投石車和床弩,兩城平均分配後,每城都有兩百五十餘架投石車和一百餘架大型的床弩,而且石彈和弩箭數量皆不少,這也是麻常和屈突通敢於守城地一個重要原因。

    突厥軍到達河東後,休息了一夜。第二日凌晨。突利就命令突厥軍攻城。

    這十萬突厥軍也裝備了一百五十多台投石車,還有四十餘台沖車。號角吹起,突厥兵從四面抬著簡單的雲梯同時發起進攻。而突利聽從了李世民地建議把所有的投石車和沖車全部集中到了東面。七千名突厥士兵推著投石車和沖車,抬著雲梯開始跑步衝向城牆。

    在東面城牆的少帥軍只有七十多台投石車。四十餘架床弩,可是突厥人的投石車基本上都是老式的中型投石車,每架都需要四、五十名擲手,而投出的石彈最多只有三十餘斤,有效距離也只能在二百步以內。而少帥軍的新型投石車只需要六名擲手。投擲地石彈均在百斤左右,有效射程達到了五百步,更重要的是九月份後,魯妙子又在投石車上進行了改進,使得投石車擁有了轉向的功能,準確度也大大的提高了。少帥軍又是居高臨下。因此戰鬥幾乎沒有懸念。還在五百步外。城上的投石車就開始投彈。突厥兵頓時死傷一片。

    戰鼓擂動,突厥士兵們不斷有人倒下,但是活著的士兵依然不畏犧牲,冒著石彈奮勇前進。突厥軍仗著人多勢眾,在付出了上千人的生命後終於來到了離城牆三百餘步處,這時候城上的床弩怒吼起來,雖然只有四十餘架床弩,但是殺傷力卻是驚人地,五、六尺長的弩箭更像是一支支飛舞的標槍,幾乎每一支呼嘯而來的弩箭都要在密集的突厥兵陣中瞬間帶起一片血雨。收割三至四人甚至更多的生命。

    終於衝到兩百步處。還未等突厥兵把床弩車安放好,城上地弩手們的臂張弩也開張了。城下每一台投石車邊上都圍著幾十名突厥兵,弩手們不需要太多的瞄準,弩箭齊下,四百餘名突厥兵瞬間倒在血泊之中。

    而那些推著沖車、抬著雲梯的突厥士兵命運則更加悲慘,他們奮力衝到還離城牆尚有四五十步時,城上的萬名守軍在屈突通一聲令下後,同時放箭,當真是萬箭齊下,遮天蔽日的羽箭如大雨滂沱,城下的三千多突厥兵瞬間被箭雨吞噬。只這一下最前方的三千餘人只剩下了不到四百人還站立著,而且不少人還帶著傷。地下到處都是鮮血和不斷慘叫的突厥士兵。

    這些突厥兵倒是勇悍得很,繼續向前猛衝。

    「放!」

    又是一聲喊叫。

    這次放箭的只有在城牆前列地兩千餘少帥軍,但是對於四百名突厥兵也是致命地打擊,箭雨過後,城下只剩下三名突厥兵孤零零還站在那裡,而且每人身上都至少中了兩、三支箭。

    正在擺弄投石車的突厥士兵們看到這幅慘象,發一聲喊,紛紛向後逃去。自然回去地路也是血淚斑斑、屍痕纍纍。

    突利立馬東城壕外的一個高處,李世民在他左邊,趙德言立馬右邊,李世民的手下和東突厥的許多文武要員都簇擁在他們背後。

    康鞘利立馬在他們的前邊兩三丈處,正在指揮著那些傳令官們不斷的發出命令,他是東面的指揮。此時康鞘利臉色蒼白,愣愣的看著前方。突厥是馬背上的民族,在草原上弱肉強食是自然的法則。一個勇敢的突厥戰士從小到大不斷地和野獸搏鬥、和敵人廝殺,對於死亡幾乎已經達到了漠視。而康鞘利更是身經百戰,死在他刀下的人真是數以百計,可是此刻他的心卻在顫抖,一股涼意從腳底直衝腦門。

    整整七千人,還沒有衝到城牆,還沒有對敵人發起真正的一次有威脅的進攻,甚至可以說還沒有看清敵人的面目,就潰敗了,從衝鋒到潰敗總共不過一刻鐘,可是他粗粗估算了一下,活著逃回來的人能有兩千人就已經不錯了。突厥軍以前敗在隋軍手上也不是一、兩次了,當年被楊素打敗,連夜逃命數百里,康鞘利也沒有害怕過,可是他現在真的害怕了。這根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屠殺,並且被屠殺的一方氣勢洶洶的衝到屠殺者面前去,引頸被宰,根本沒有一點還手之力。這仗沒法打了。他沒有請示突利,直接就發出了命令,讓士兵們迅速退回來。當然實際上這個時候,河東東城牆外五百步內已經沒有一個還站立著的突厥兵了。

    突利的心在下沉、下沉、不斷的下沉。此刻他想起父親始畢可汗和他說過的話:塞外氣候惡劣,但是它是突厥人的天下;中土水土肥美,卻是漢人的家園。突厥人去漢人的家園搶奪財物,掠劫女人那無可厚非,但是千萬不要太貪心,妄想去搶奪中土的土地,那只能為自己和突厥遭來滅頂之災。

    難道自己錯了嗎?突利「啪」的一下把馬鞭拗成了兩段:「我就不信我突厥十萬鐵騎就蹋不破這小小的河東縣城。康鞘利,組織人,再衝!」

    「可汗!」康鞘利一臉難色。

    「你怕了,那我自己去!」突利大吼一聲:「兒郎們……」

    「義弟,(可汗)萬萬不可!」左邊的李世民和右邊的趙德言同時攔阻。

    「可汗,敵人的防備嚴密,而且遠射的武器大大超過我軍,攻城只能徒增傷亡,正中敵人的下懷呀!」趙德言看了李世民一眼:「少帥軍中竟然有射程如此遠、威力如此大的投石車和床弩,一個小小的河東城竟然有如此多的弓箭手?這可和二公子提供的情報大大不符啊!」趙德言以前稱呼李世民都是李淵起兵後分封的敦煌公。可是自從知道李閥的軍隊在長安故城裡只剩下不到六萬人了,而且已經岌岌可危。就把稱呼改為了二公子。這真是典型的勢利眼,不過李世民也沒有辦法,現在他腰桿不硬,有求於人,也只好強忍不發了。

    少帥軍中有威力強大的投石車和巨型床弩,李世民當然知道,不過在他離開長安故城的時候,包圍李閥軍地少帥軍總共只拿出來了一千台投石車和兩、三百架床弩。但是他在出兵之前也沒有把這個消息說出來。因為突厥軍中本來就有不少人反對此次出兵,如果把少帥軍說得強大,只怕突利又會猶豫起來,可是時間一耽擱,長安故城的李閥軍可就全軍覆沒了。所以他沒有說。到聯軍從太原出發以後,中途他幾次得到了來求援信使的通報。也知道了圍城少帥軍的投石車的總數至少五千台以上。他就更不敢說了,而且他心中想的就是利用突厥軍的優勢和少帥軍打野戰。利用速度突襲,少帥軍投石車的優勢就會大大減弱。此次攻打河東,一來是突利態度堅決,二來李世民認為少帥軍現在擺出的架勢就是要和聯軍在長安城下決一死戰,所以河東縣城應該不會有太強大的力量。屈突通雖然是名將,但是他的部隊剛投降不久,士氣應該也不會太高,試一試也無妨。所以也沒有開口阻止突利的決定。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