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當道之夢迴雙龍 正文 第十三章圍城打援
    第十三章圍城打援

    「閏甫兄,這裡都是自己人,咱們何必打腫臉充胖子呢?」王君廓一臉苦澀:「單論兵力總數咱們是佔優。(小說~網看小說)劉武周和薛舉的二十萬人倒不足為懼。可是突厥人乃是清一色的騎兵。如果是二十萬人,那就是二十萬的騎兵。突厥人個個都是馬背上長大的,因此幾乎個個都精於騎射。而我軍只有輕騎兵三萬,重騎兵一萬。其他各步兵師中的騎兵加在一起不會超過三萬人,而且他們的馬匹遠不能和騎兵師的馬匹相比。如果雙方野戰。即使不算上劉武周和薛舉,光是這二十萬突厥騎兵就不是我們能抵抗得了的。」

    「是啊。」李靖接過話來說道:「這歷代北疆胡族鐵騎威脅中原,匈奴、鮮卑、羯族、氐族、羌族,如今又是突厥。中土的兵力通常是遠遠超過胡族的,可是通常攻擊的一方卻都是胡族,而防守的一方則是中土。總的來說對於中土是敗多勝少。在歷史上歷次與胡人交戰中,威名赫赫的中土將領共有四人,分別是戰國時候趙國的李牧、秦朝時的蒙恬、漢朝的衛青、霍去病。李牧、蒙恬的戰法相同,皆是一戰定乾坤。他們都是用重裝戰車開路,配以大量的弓弩給匈奴以重創。所不同的是李牧用的是誘敵深入。先是連敗五陣,丟棄牛羊輜重無數,將匈奴主力從他們擅長的草原yin*到漢人所擅長的長城外圍來進行決戰,並以示弱於敵的手段麻痺對手。接著火速出擊。深夜集合人馬,夜襲匈奴大營。此戰一舉殲滅匈奴騎兵十餘萬人。接著又乘勝滅簷襤、破東胡,降林胡,單于遠遠逃走。其後十多年,趙國北邊穩固,匈奴不敢接近趙國邊境地城邑。而蒙恬則是憑藉著優勢兵力北渡黃河,一舉重創匈奴。奪取了河套地區,使得突厥不得不舉族北遷。」

    楊公卿接過話頭說道:「衛青和霍去病則與他們的戰法不同。他們是主動攻擊。而且是以騎兵對騎兵。雖然他們取得了輝煌的勝利。但是漢朝反擊匈奴的戰爭打了二十餘年,經過傾國之力的漠北會戰才最終解除了匈奴的威脅。可是如今咱們既沒有大量的戰車,也沒有足夠多地騎兵,面對二十萬突厥的鐵騎實在是沒有一點勝算。」

    「可是咱們有六千架投石車,近三千架床弩,突厥人想要贏,只怕也沒有那麼容易。而且野戰不行。我們可以憑城固守。」賈閏甫又重複了一句:「對,我們可以憑城固守!」

    「閏甫兄。我們是可以憑城固守。可是如果我們城池堅固,兵精糧足,那突厥人可以繞城而去。碰上那種兵少城小地地方則攻而克之,那咱們怎麼辦?難道把兵力分散開來,分兵把守,等著突厥人一個個的吃掉嗎?要知道整個關中堅固的大城可不多。而且突厥人掠劫成性,二十多萬人南下。那整個關中甚至中原的百姓可就在劫難逃了。更重要的是我們幾十萬軍隊全部躲在城裡,任其肆虐,那我們還有什麼臉去面對關中的父老?往日裡還有長城可以阻擋突厥人的鐵蹄,可是如今劉武周等人引賊入境,這可實在是頭痛啊!」王君廓不停地搖頭。

    賈閏甫也不再說話了。

    吳浩笑了笑:「把你們的辦法說出來吧?」

    楊公卿等三人互相望了一眼。

    王君廓搶先發了言,他衝著賈閏甫笑了笑:「賈閏甫說得一點沒錯。的確是憑城而守。只不過是集中主力憑長安而守。爭取一戰解決劉武周、薛舉和二十萬突厥兵!」

    楊公卿說道:「少帥,我們的意思是暫時不殲滅長安故城中的李閥,李閥眼看覆滅在即。李世民不可能坐看不管。而薛舉又一心想著為子報仇。必定會馬不停蹄的趕過來。而我們則可以憑借長安城與敵決戰。長安城高牆闊,秦川八水繞長安,周圍河流縱橫。對於突厥的騎兵來說可謂是沒有佔到什麼地利,二十萬騎兵根本無法展開。而且無論是劉武周、薛舉都沒有水軍。我們則可以迅速調郝孝德的水軍北上。在這裡也可以充分發揮我們投石車和床弩地作用。」

    李靖接著又說道:「少帥,您多次說過,輕騎兵最大的作用並不在於衝鋒陷陣,而是奔襲和襲擾。突厥軍一旦越過長城。最大的優勢就在於他們來去如風,就算我們集中了優勢兵力。想要引他們入套也不容易。這可是最好的機會,如果這一戰能夠成功。不但是可以重創東突厥,而且突厥人最崇尚的就是實力,突利這個新可汗如果慘敗而回,部族中那些反對他的人一定會趁機發難。內亂甚至分裂都是有可能地。當年漢軍雖然取得了無數的勝利,但是始終沒有消滅匈奴的主力。直到漠北會戰才算是真正重創了匈奴。所以要想一絕北患,就必須消滅他們的主力才行。光靠那些邊界上防守戰是達不到目的的,而短期內我們也不可能像當年的漢軍一樣組建大量的騎兵深入突厥腹心。」

    「憑長安而守?」賈閏甫和沈落雁同時吃了一驚。

    「你們這主意到是不錯。圍城打援。我想敵軍一定會迅速傾全力而來。可是敵軍南下的路線最有可能的就是在太原會合,然後南下臨汾轉河東直撲長安,或者到臨汾之後經潼關至長安。無論走哪條路,都將穿過大片剛被少帥軍攻下地地區,難道我們要拱手讓出嗎?而且突厥人這一路南下,這些地方地百姓豈不是……」沈落雁搖了搖頭:「倘若敵軍識破了我們的計謀,到了臨汾之後轉向東南,捨長安不顧,進攻洛陽,怎麼辦?」

    「夫人說地是。李世民未必就看不出其中的玄機,可是第一:捨父親、兄長而不顧,這事情傳出去,李世民還會有什麼威信可言?第二:李世民此人乃是個野心勃勃的人。可是如果沒有了這十餘萬李閥軍,那李閥剩下的部隊不到一萬人。即便他們組成的聯軍重創甚至消滅了我們少帥軍,那麼李閥能得到多少利益呢?就憑他現在的實力,注定只能做一個依附於突厥人的小配角。這是他不會容忍的。第三:我們投石車、床弩具體的數量只怕他們未必就得知。而且薛舉報仇心切,突厥人又素來狂妄,成功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當然為防不測,少帥最好是調裴仁基大部返回洛陽,這樣一可以防止敵人轉攻洛陽,二也可以防止竇建德趁火打劫。」楊公卿不慌不忙的回答道。

    「看來你們這個計劃想了很長時間了吧?」吳浩問道。這個消息得到不超過半個時辰,而楊公卿三人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顯然是之前早已經計劃妥當了。

    「不瞞少帥。這一個多月,我們對許多變局都進行了推演,這只是其中一個而已。」李靖連忙回答道:「在這西北之地,能夠容下數十萬軍隊決戰的只有長安和太原了。可是我軍如果屯兵太原,那未免有些太一廂情願了。敵軍完全可以捨我們而不顧。而如果野戰交鋒,就算我們僥倖得勝。傷亡也必定慘重。而且也很難給突厥人以致命的打擊!」

    「可是現在總攻在即,只怕城內的李閥軍也看得出來,我們忽然間停手不打,是不是有點太過明顯了。」吳浩問道。

    三人笑了一下,你看我,我看你,最後還是李靖站了出來:「這打自然是要打得的。一是為了再摧毀一下城內的防守設施。另外城內的士兵人數也有點多。待到他們援軍開到,人數可就超過我們了。所以我們明天還是要發起總攻。不過不是為了攻下城池,而是為了大量的消滅李閥軍。如果王世充願意配合,那就更好了。他那三萬多人一開出城,我們可以衝進城去再消滅一批。讓城內留下個五、六萬人,是最好的!」

    「我們大軍衝進了城,最後卻不佔領城池,反而退出城。這會不會弄巧成拙,被敵人看穿了!」賈閏甫有些擔心。

    「如果沒有什麼特殊的事件發生,破城自然是沒有問題的,不過,如果發生了主帥——被刺的變故,那全軍慌亂,敗退下來,也是正常的吧!」楊公卿一臉嚴肅的說道:「本來,計劃中遇刺的是我。不過,如今顯然我的份量有些不足了!」楊公卿說完,難得的衝著吳浩笑了一下。

    「這個辦法不錯,他們得到了我遇刺重傷的消息,應該會跑快一點吧!」吳浩回了一個笑臉:「不就是裝死嘛。放心,我絕對讓人看不出破綻!」

    「這麼說來,那還得迅速通知城裡面。到現在還沒有見到煙花,我想王世充應該已經是已經同意投降了。我的意思是王世充自然是要把隊伍拉出來的,可是孫華是不是再留一留。」沈落雁對吳浩說道。

    「嗯。讓獨孤鳳再往城裡去一趟。明天我軍開始攻城後,讓王世充打開城門,所屬軍隊迅速開出城外。至於孫華將軍,我看還是看他自己的意思吧。不要勉強,畢竟他已經很不容易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