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當道之夢迴雙龍 正文 第七十八章重玄門外
    第七十八章重玄門外

    此時的長安城內徹底慌成一團,劉弘基、殷開山率軍到達長安故城(漢長安城)之後,一日之內,三次派人到長安城下,一再聲明李淵乃是舉義兵,匡帝室,此來長安乃是為了遵奉楊侑接任帝位。(小說~網看小說)並且要求晉見代王楊侑和為衛文開。結果城上亂箭射下。劉弘基、殷開山於是率領六萬大軍開到了長安東面的重玄門外。大軍在城下一字排開。

    此時的衛文開已經完全不能理事了,於是楊侑命令左翊衛將軍陰世師、京兆郡丞骨儀署理長安軍務。這二人一個是書生意氣,另一個則是一介莽夫。二人一番計議來了一個夜襲敵軍,想著也好鼓舞一下城內低迷的士氣。此時長安城內守軍不到三萬人,再加上從百姓中抽的壯丁也只有四萬餘人。如果堅守城池,劉弘基、殷開山這六萬人想要攻下長安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們也並沒有攻城,只是在城下罵戰。

    雖然沒有來料到隋軍會來夜襲,但是劉弘基、殷開山乃是老軍務了,還是做了周密的安排。兩萬隋軍從東邊的通化門才過龍首渠就被他們的哨兵發現了,於是張網以待。陰世師親自率隊衝進李閥軍的左寨。立刻就覺得不對。營寨內只有數百名士兵,一哄而散。待要撤軍,四下裡一片火把,李閥的六萬伏兵盡出。骨儀在城頭上看的一清二楚,想要率領軍隊殺出城去接應陰世師。將官們一面紛紛攔住,一邊急報楊侑和為衛文開。

    衛文開是被抬上城樓的。而十三歲地楊侑早就嚇得面無人色了,是被兩名宦官攙上了城樓。這城自然是萬萬不能出的。這點兵力出城,不但陰世師救不回來,還有可能把出城的部隊又搭進去,而且萬一有什麼閃失,李閥軍混進城來,那更是不可想像。可是如果陰世師的兩萬軍隊被殲滅了。那偌大的長安城裡面就只剩下一萬士兵外加一萬壯丁。只怕是很難守得住了。衛文開躺在那裡一邊咳嗽。一邊痛罵骨儀,而楊侑則是在一旁不停的哭。

    不到半個時辰。陰世師的部隊就剩下不到一萬人了。而且已經被李閥軍分割包圍成了三大塊,覆滅眼看在即了,陰世師跳下馬來,望著南面地長安城納頭下拜,就要自刎殉國。

    正在隋軍絕望的時候,忽聽到東北方向傳來「嗚!嗚!嗚!」地號角聲。

    然後是「砰!砰!砰!」一陣撤退的鑼聲。外圍的李閥軍開始紛紛向著東北方向雲集,列隊結陣。而正在圍攻隋軍的李閥軍則拚命的加緊攻擊。

    陰世師心理一陣納悶。看樣子好像是有自己一方的援軍從東北面殺來。可是長安以北還聽楊侑號令的各郡縣地隋軍加在一起也不過一萬人,而且不少都是這兩三個月才抓來的壯丁。這樣的烏合之眾就算會合在一起,也不過是給李閥軍多加一盤菜罷了。更何況,各郡縣的官員們有這樣的勇氣嗎?但是不過不管怎麼說,這是自己最後的機會了。於是他騎在馬上大喝一聲:「兄弟們援軍到了,大家奮力殺呀!」

    隋軍士兵本來許多人都絕望了,不少士兵把兵器都已經扔在了地上。這時候,聽得呼喊。重又揀起兵器,重新投入了戰鬥。隋軍瞬時士氣大漲。此時直接圍困他們的還有近四萬李閥士兵,竟被他們以少勝多,殺的連連後退。三股隋軍終於又重新集結在一起了。可是東北方向卻始終沒有出現任何地援軍。小半個時辰之後,大批的隋軍倒下了。只剩下了不過三、四千人,而且一多半是傷兵。

    陰世師苦笑一聲。再次準備自殺。

    就在這時東北面隱隱的傳來無數馬匹踏地的聲音。並且越來越近。如雷般的敲擊地面的巨響,讓陰世師地心狂跳不已。行伍出身的他知道來者的騎兵起碼在萬人以上,大地似乎已經正在顫動了。但是他的心同時也在迷茫:「哪裡來的援軍。這絕對不可能是各郡縣臨時拼湊起來的部隊,他們不可能有這麼多騎兵?」

    李閥軍隊後陣中開始拚命的敲鑼。「砰!砰!砰!」的聲音不絕於耳。所有的軍隊開始脫離和隋軍的接觸,往後退去。

    陰世師帶領地隋軍卻沒有任何地反應,他們已經徹底沒有力氣了。一個個站在那裡傻愣愣地看著李閥士兵從容的退去。

    終於東北面出現了大片火光,整個龍首原似乎漫山遍野到處都是火把。一眼望去數不盡地火把快速的向著這邊疾馳過來。只看火把的數量最少也在三、四萬以上,而且應該大多數是騎兵。

    不止是陰世師疑惑,劉弘基、殷開山也在一直納悶,這到底是哪裡來的部隊呢?此時的他們還沒有接到李建成在永豐倉大敗的消息。因為李建成當初往永豐倉開進的時候。一直在急進。並不知道他們已經開到了長安城下,還以為他們還在扶風郡呢。因此李建成和劉文靜一番商議後。派兵一面緊急通知還在河東圍困屈突通的李淵。一面派迅速接前往扶風郡去通知他們。而李建成和劉文靜則率領這五千敗兵緩緩的退往龍門。

    不過有一點,他們是可以肯定的。這絕不會是自己一方的部隊,雖然李建成等人已經向永豐倉方向挺進了。正是這支部隊所來的方向,但是李建成部三萬人總共只有不到三千騎兵。所以絕不可能是他們。

    而且更讓他們奇怪的是半個時辰前,就有哨兵來報東北方向來了不少騎兵,具體數目不詳,但是最少也在幾千騎以上。他們於是連忙調集了外圍的兩萬餘士兵結陣待命,可是始終沒有動靜。天黑,哨兵又看不太清楚。這六萬李閥的軍隊中騎兵數目也不多,只有五千餘人,現在基本上都在與隋軍交戰,黑夜之中派步兵前去進攻或者試探數目不詳但最少有幾千騎的騎兵,那簡直就是找死。於是劉弘基、殷開山一直忍著不動。想不到的是就在隋軍快要被殲滅的時候,來敵終於出動了。而且數量大大超出了他們的預料。

    這時候,他們才醒過神來,半個時辰前,哨兵看到的應該是敵人的先頭部隊。僅從火把上來估計敵人應該有四、至五萬人,而且應該大部分是騎兵,後面是否還有援兵不知。但是此時他們麾下的軍隊已經是筋疲力盡了。殲滅了陰世師的一萬五千餘人,李閥的傷亡也不小,具體數字雖然不知道,但是最少也在六、七千人以上。這場仗是無論如何不能再打下去了。否則的話,兩軍一旦交鋒,數量差不多的騎兵對步兵,進行野戰,那自己一方輸的可能性本就大,如果長安城內的隋軍再一夾擊,那說不定全軍覆沒都有可能。所以他們決定立刻撤軍。

    這六萬李閥軍中是由一萬原隋太原守軍擴編而來,軍中的將領乃至大多數的伍長、什長,都是久守邊關的老行伍。所以撤退時倒也不慌不忙。由兩萬在東北角早已結陣待命的士兵作掩護,其餘軍隊緩緩得向西北方向的漢長安城進發。

    來軍終於越來越近了,在東北角上距李閥的軍隊大約兩里的地方停了下來,一色的騎兵,高頭大馬,鮮衣亮甲,紅旗飄飄,威風凜凜。

    在火光下,陰世師、劉弘基、殷開山、包括重玄門上的衛文開、骨儀、楊侑等人都看得清清楚楚,來軍打著的乃是一色的紅旗。其中最高的一面大旗在火光下看得分明,那是一個斗大的「李」字,下面還有一行小字——少帥軍騎兵第一師。小字,城樓上是看不清了。不過,陰世師、劉弘基、殷開山運足內力還是看得真切。

    但是即使是這樣,楊侑等人也知道來的是少帥軍。因為少帥軍只有一種顏色的旗幟,那就是紅旗。這早就是人所共知的消息了。何況眾人的心裡其實早就隱隱的猜到來者很可能是少帥軍,因為在這個方向有如此強大的軍隊最大的可能就是少帥軍了。楊侑本來已經快哭干的眼淚頓時如泉湧一般,雖然他只有十三歲,但是也知道李閥是狼,而少帥軍則是虎。現在西邊來了狼,還沒有趕走,北面又來了一隻虎。長安是肯定保不住了。他放聲大哭,準確地說應該是在哀嚎。城樓上的隋朝官員們也個個暗自流淚。相比來說,如何一定要投降一方,他們還是傾向於投靠李淵。雖然關中早就謠言四起,說李閥勾結突厥如何如何?儘管當初他們聽到謠言後繼幾乎人人都痛罵過他。但是大多數人和李淵多少還是有些舊情,再不及也有個臉熟。現在倒好,少帥軍來了,他們更是惶恐不安。衛文開在城樓上不停的咳嗽,最後大叫一聲:「先帝,老臣……」隨後氣絕而亡。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