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當道之夢迴雙龍 正文 第五十九章當仁不讓
    第五十九章當仁不讓

    「命令,張青特率領本師兩萬人立即從洛陽出發,直奔譙郡,然後隨裴仁基一同南征!」

    「命令麻常率領本師兩萬人即刻奪取清江郡和巴東郡,稍事整頓後,進軍巴蜀。(小說~網看小說)錢獨關率領兩萬襄陽水軍迅速跟進。」

    「命令洛陽全軍做好一切準備。五日後,待洛陽城中的婦女老幼出城完畢,準備總攻洛陽!」

    「討伐宇文化及還是需要一篇檄文,這事就交給君彥了,務必在裴仁基出軍之前向各地發出。」

    「此外,即刻往竇建德、杜伏威、翟讓、蕭銑處分別派遣使者。希望能夠繼續共結友好。人選嗎?行之,你來定吧!」

    吳浩一口氣發佈了一連串的命令。所有人都一下子興奮起來。大家都知道這一下必定天下震動。少帥軍南取揚州,西進巴蜀。中間還圍攻一個洛陽。就算再笨的人也看得出少帥軍當仁不讓的要做大哥了,並且已經明明白白的告訴世人,少帥軍是要奪取整個天下的。那些小的勢力以及各種各樣的牆頭草在這個時候,並定會望風而降。

    當然其他各路人馬對少帥軍的顧忌會更深,但是一來這實際上已經無法避免了。而且沒有誰現在有單獨的力量可以與少帥軍對抗。別的地方且不去說,僅在洛陽一地,除去即將南下的張青特師,少帥軍仍有十六萬人再加上正在整編的霍世舉地四萬餘人的機動力量隨時可以出動。如果少帥軍的這支力量不進關中,那中原各地沒有哪支勢力敢單獨跳出來與少帥軍計較一下長短。

    「你們看。還有什麼需要補充的嗎?」吳浩問道。

    「楊廣被宇文化及殺死的消息,我們應該盡快傳進洛陽城去。這個消息必將徹底粉碎楊侗等人的最後一絲希望。他們除了為楊廣哀悼之外,也將明白援軍是不可能再有了。然後我們派使者進城,洛陽城和平解決的可能性很大。」賈閏甫首先說道。

    「行之已經讓我寫了一篇和楊侗談判地條件。少帥,您過目一下!」祖君彥伸手遞過來一張寫滿字的紙張,吳浩接過來一看:最上面赫然寫著「諸軍毋得犯七廟及越王、宗室,違者夷三族」後面還有與洛陽百姓約法十三條。廢除隋朝各項苛禁,並承諾將善待洛陽城中地原四萬隋軍官兵。此前種種既往不究。官兵如願留用者,也將按才錄用。

    吳浩撫紙而笑:「君彥寫的這東西我看可以通用於長安了。真是大才,很好,很好!」吳浩心理感歎:如果真能和平解決洛陽、乃至長安。那麼楊廣的兩個孫子越王楊侗和代王楊侑,倒是能夠安安穩穩的富貴一生了。比起他們原來的結局是好得多了。楊侑被李淵利用完了後不到兩年就被謀害了(具體死法不明)。也有傳說他是病死的,但是楊侑死時才十五歲。想想李淵心狠手辣地為人,落到他手上的各路義軍頭領一個沒剩下。就是用腳丫子想問題,也知道是怎麼回事了。楊侗就更慘被王世充利用完了之後,被想要把他毒死。當時楊侗已經猜到了**分,估計自己難免一死,於是請求和母親見上一面。王行本(王世充地侄子)不准。楊侗信奉佛教,於是攤開蓆子,點燃香燭,跪拜著佛像說道:「但願今後不要再降生在帝王家了。」說完。飲下了毒酒。可惜佛不能救助他。王行本見他一時不能死去,又急著要趕回去覆命,便上前用布帛將他活活勒死。

    不管怎麼說,與李淵、王世充相比,自己這一點肚量還是有的。只要自己政治清明、百姓能安居樂業,並且始終掌握住軍隊。就算還有些死抱著想要復辟隋朝的人或者勢力。也掀不起什麼浪。自己善待這二人,原隋朝的官員最起碼從心裡上又少了一道防線。

    虛行之在旁說道:「我軍一邊南下楊州,一邊西進巴蜀,打下之後,所需官員必定是一個龐大的數字,尤其是底層的中下官員。隋朝的官吏中如果說高層的官員地廉潔和清明是二、八開的話,那些底層的官吏真正是一百個人中也難找到一個不貪賬枉法的。這些人如果不加整頓就留用,那必定會遺禍無窮。咱們無論實行什麼利民政策只怕都是枉然。所以我建議少帥以前提過的政治書院有必要即刻成立,對各地的官員、尤其是中下層地官員進行培訓和整頓。而且原來的糾察只是一個臨時機構,我建議把它正式成立為一個部門。並在各地派員監察當地的官員。此外咱們是不是可以考慮提前進行第二次科舉。這也是解決官員緊缺的一個辦法。按照我們原來的的想法是在本年的臘月進行。現在形式需要。我看提前是完全可以的,不但可以補充官員的缺口。而且可以更好的爭取那些各地寒族士人地支持!」

    「好!現在是八月,我看科舉就定在十月吧,地點就在洛陽。科目不變,具體時間你們掌握,即刻向各地發散消息。」吳浩思考了一會兒,語氣緩慢地說道:「政治書院成立我同意。這事就交給……君彥去辦理吧。書院成立後,擔任書院副院長,主持日常事務。今後,只要是縣丞級別以上的官員,無論文武,上任之時必須先去政治書院參加學習、培訓兩個月以上。如果有特殊情況當時不能前往,也必須在一年之內安排時間前來。今後,每五年,縣丞以上地官員也必須至少再接受一次政治書院的不少於一個月的學習。」

    吳浩沒有說書院的院長是誰,不過,大家心裡也都心知肚明了。僅僅兩個月的學習自然是不夠的,也不太可能徹底的改造官員們的思想,甚至很有可能流於形式,但是有時候形勢也有一定的意義,至少可以給他們敲敲警鐘。而且這些官員們不定期的再學習,也可以讓這些一方大員更清醒地認識自己的位置,同時也有助於隨時觀察地方上的言論以及政治動向。

    「至於說到糾察,暫時就維持現狀吧!因為目前糾察的權利實在有些太大了,可以先斬後奏,掌握了一定的生殺大權。在現階段雖然是必要的,但是長期以往,卻並不適合。將來如果天下太平之後,我有意將糾察設定為一個監察部。但是權利會大大的縮小,通常只有調查、監督和建議的權利。最嚴重的時候,對於下一級的部門官員也只能實行停職三個月的決定。對於官員的正式任免必須交由將來的吏部,觸犯刑律的官員只能由刑部進行審理。但是監察部對於吏部和刑部的官員的辦案過程可以進行全程監察。這樣既可以實行監督,也可以避免產生許多冤假錯案。現在的糾察仍由閏甫執掌!」吳浩對這個問題早就是深思熟慮了。對於官員的管理他將同時實行三套人馬進行管理。第一就是吏部直接進行官員的正式任免。第二就是監察部,他們有調查、建議和監督權,並且常年接受百姓的申述。但是他們沒有直接的任免權。第三,就是情報機構。他們只有調查權。吳浩向來認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特務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僅僅只有正常的一個渠道,難免耳目不清。但是也不能給予情報部門生殺大權,他們的任務就是提供情報。這樣就會避免產生特務政治,同時又能夠監察百官。

    …………

    在被圍困的洛陽城中,雖然僅僅只有一個多月,但是糧食、蔬菜和柴火一天比一天困難

    起來。一般小戶人家根本沒法過生活。有錢人家就想盡一切辦法來囤積糧食。越囤積,糧食越恐慌,糧價就越上漲得厲害。起初糧商們因為糧食的來路已經完全斷絕,因此都不願把全部糧食賣完,往往借口沒有糧食了而把大門關了起來。越王楊侗於是三令五申,嚴禁糧食漲價,要糧商一定得按官府規定的價格出售。結果不但根本禁止不住,反而促使家家糧店全部閉門歇業。到了八月,官府乾脆就不管了,價格不再限制。這樣一來,糧價就像洪水般氾濫,不停地往上漲。至今已到了一斗米三千銖錢的天價,即使是這樣也基本上已經是有價無市了。糧商們大多真的沒有多少糧食了。剩下的那些也就緊著自己吧。錢雖然重要,但是畢竟自己的命更要緊些,誰也不知道,這城到底要為多久?

    官府一開始還設了三處粥場施粥,那粥稀的只比清水混濁一點,用以欺哄百姓,敷衍塞責。可是到了八月,粥場也全部關閉了。窮家小戶望天無路,哭地無門,只好等著餓死了。

    那些富戶雖然還有些餘糧,但是也是只見出不見入,成日裡哎聲歎氣。而且洛陽城中的樹木基本已砍伐殆盡,就連宮城中也見不到幾點綠色了。所有的能做柴火的基本上都燒了,於是富戶們開始拿布料、書籍乃至絹絲來作燃料,所有人都是覺得這已經快到世界末日了。

    洛陽城中每日餓死的人也越來越多。

    韋津一回到洛陽,再加上少帥軍射出的無數佈告,頓時洛陽城沸騰起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