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當道之夢迴雙龍 正文 第二十二章以地換糧
    第二十二章以地換糧

    王儒信低頭喝茶,腦子裡卻在飛快的思索著,盤算著該怎麼面對這個如今被這個天下人談論的大笑話。(小說~網看小說)同時他又在想吳浩到底打著什麼主意?吳浩實際上從來就沒有參加過瓦崗軍。這個主意當初還是自己向翟讓提出來的。他當時想既然單憑向翟讓的實力沒有辦法對抗李密,那麼不如再拽進來一個吳浩,反正瓦崗軍裡已經有一隻白眼狼了,再多一隻也無妨,讓他們兩狼相鬥,反而有可能達到平衡。雖然吳浩當時的實力無法和李密相比,但是他以一個外人的身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甚至連李密本人還沒有見過,就一眼看穿了他,那麼有了翟讓的暗地裡支持,至少不會落敗。這樣一來,兩狼相爭,作為大龍頭的翟讓就能夠擺脫這種不利的局面,誰曾想到,先是李密毫不猶豫的就答應了,其次就是吳浩原來不是一隻狼而是一隻虎,竟然在李密最得意地時候,設伏把李密給殺了。

    翟讓的地位是穩固了,在瓦崗軍內再也無人能夠和他一爭高低。可是李密的那些部下走了一批,如房彥藻、魏征、沈落雁等,雖然他們沒有帶走軍隊,但是帶來的影響卻是極其惡劣的。使得原本就傳的沸沸揚揚的翟讓派了翟無瑕把李密出賣給了吳浩的謠言又平添了幾分可信度。沒走的常何、時德叡、李玄英等人也是口服心不服,就是翟讓本營之中懷疑翟讓勾結吳浩伏擊了李密的,也是大有人在。其中就包括翟讓地左膀右臂徐世績和單雄信。翟讓本營中平日為李密說好話。歌功頌德的將領也是不在少數。因此兩個多月來,整個瓦崗軍可以說是人心惶惶,許多人都害怕翟讓會和他們算老帳。如今雖然表面平靜下來了,但是卻還是存在著各種不安定的因素。

    更加不利的是,由於李密的死,原本正在滾雪球一般壯大的瓦崗軍一下子嘎然而止了。等到內部整固後。橫在他們面前的少帥軍已然成了一個龐然大物。現在地情形是瓦崗軍的北面、東面、西面、西南面已經都是瓦崗軍地地盤。而西北面是重兵雲集且楊廣必救的東都洛陽,唯一還有空隙的也就是南面。對於少帥軍的飛速擴張。瓦崗軍從上到下都是既驚訝又擔憂還外加幾分仇視。如果不是突然冒出來的少帥軍,這些地盤和軍隊肯定已然歸了瓦崗軍所有。

    可是說到要和少帥軍開戰。即使是李密的舊部也是堅決反對的,吳浩地軍隊如今可以算得到的就超過了十萬人,而瓦崗軍滿打滿算也只有剛剛六萬餘人。雖然少帥軍大多數都是烏合之眾,可是瓦崗軍也好不到哪裡去。戰鬥力強一些的也就是翟讓本營的兩萬餘人,而李密留下來的三萬餘蒲山公營的軍隊,百分之九十都是剛剛入伍不到三個月的災民,再有就是剛剛徵集的數千新兵。這些人地戰鬥力可想而知。而少帥軍僅接受了裴仁基、楊公卿完整的精銳軍隊就有七、八千人,再加上孟讓、郝孝德身經百戰的數千人的投奔,能夠打硬仗的軍隊至少也在萬人以上。又是接連大勝,士氣高漲、且糧草充足。就算瓦崗軍僥倖能勝,也是慘勝。洛陽的隋軍如果出擊,元氣大傷地瓦崗軍是絕對沒有可能抵抗的住的。

    所以經過了一番激烈的討論之後,瓦崗軍已經決定全力向南發展,在奪取了汝南後。繼續向東、向南進入江淮。杜伏威的江淮軍如今盤踞在歷陽、高郵、合肥一線和隋軍對峙,江淮的北面以及豫州的南面各郡隋軍的兵力都不多,打下了汝南,就等於打開了南進的大門。這樣不但可以避開少帥軍的鋒芒,而且能夠較為輕鬆地迅速擴大地盤和實力。而且以徐世績為首地一大部分將領已經提出要把瓦崗軍的中心從滎陽遷移到穎川郡地許昌,因為少帥軍的虎牢關離滎陽實在是太近。使得瓦崗軍不得不在此屯聚重兵,卻什麼也做不了。而這一切都要建立在和少帥軍徹底改善關係的基礎上。

    在來這裡之前,王儒信還是很有信心的。因為首先吳浩是一個絕頂聰明的人,和瓦崗軍交惡對他來說有百害而無一利。其二,吳浩和翟讓沒有任何的舊怨,相反吳浩救過翟無瑕,而翟無瑕也幫助過吳浩。兩方如今表面上在相鄰之地劍拔弩張、對峙的唯一原因那就是吳浩伏擊了李密。可是對於此,翟讓實際上是樂得其成的。而如今李密的蒲山公營至少在表面上被翟讓完全消化了。在他看來只要翟讓做出一個願意和平相處的姿態,那麼至少在短期之內兩家和平共處、相安無事是沒有問題的。所以此次竇建德派了諸葛德威前來商談結盟的事宜,王儒信是一力贊成。能不能和竇建德結盟倒是無所謂。因為他們的地盤相距遠得很。而且瓦崗軍又打定主意向南發展,就更加無所謂了。但是多一個朋友總比多一個敵人好。並且可以藉著這次機會徹底和少帥軍搞好關係,這正是瓦崗軍所想要的。對於諸葛德威帶來竇建德的信要尊稱翟讓為盟主,翟讓是很高興,但是王儒信和徐世績都是一致反對,如今這三家無論是地盤還是軍隊的數量,都是瓦崗軍最少,當盟主憑的是實力可不是年紀。這個盟主也不是這麼好當的,除了名聲好聽一點外,實際上撈不到任何實際的好處。可是如果吳浩當上了盟主,別的不說,他連得了興洛倉和河陽倉兩座隋朝最大的糧倉,向他借糧,他總是不好意思拒絕的。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吳浩如此的狡猾,根本就不要什麼虛名。

    吳浩的話中的潛台詞就是我吳浩是瓦崗軍的一部分,那麼這盟主不消說肯定是翟讓了。他既然不要這些虛名,那想要從他的手裡撈到好處,那根本就是白日做夢了。

    「少帥,這個結盟的事情我看還是等著長樂王的使者了諸葛德威到了南陽之後,咱們再細談吧!……」

    「也好!」吳浩忽然打斷了王儒信的話:「具體的事情我已經交給孝和了。也就是我少帥軍的南陽總管柴孝和,到時候你們細談吧!既然大龍頭對於結盟已經同意了,我是舉雙手贊成的,如果各家義軍都能聯起手來,那倒楊隋,滅昏君恐怕就是指日可待了!」

    王儒信的心裡暗罵了一聲,這個吳浩果然是個厲害人物。把事情推得一乾二淨,不過自己和諸葛德威都不是主事的人,作為如今的三家之中兵力最多,地盤也最大的吳浩也的確沒有道理親自和他們談判。

    於是,他只好說道:「如今,瓦崗軍內,雖然糧食還勉強夠用,但是卻也是緊緊巴巴。大龍頭讓我來此的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希望少帥能夠支持一些糧食給我們。當然作為禮尚往來,我們把包括康城在內的五個縣一併移交給貴軍。少帥,您意下如何?」

    吳浩一臉的激憤:「大龍頭這是羞辱我吳浩呢?大家同是瓦崗軍,大龍頭有困難,我吳浩豈能袖手旁觀,雖然說我們在偃師、河陽倉、興洛等地已經收留了幾十萬的災民,而裴仁基和孟讓在前方打仗也是耗糧食甚巨,到處都是災民,三分在打仗,七分都在救災,因此雖然得了河陽和興洛兩大糧倉,但是我們的糧食也並不是像外界想像的那樣富富有餘。不過,支援個幾千石,我們還是拿得出來的。只是長史和大龍頭千萬不要嫌少。如果還是不夠的話,也請大龍頭放心,我們少帥軍勒緊褲腰帶也還能夠省下些糧食來。有困難,大家一起扛也就是了,這拿地來換糧食的事卻是不要再提了。此外現在南陽和上洛統共十三個縣的百姓都能安居樂業,而且到處都在開荒墾地,只要老天爺照應,到了秋天,我們的日子就會好過的多了,到時候,長史再來的話,兩、三萬石糧食絕對沒有問題。」

    王君廓坐在那裡可算是大長見識了。今天他算是見識了吳浩的小人嘴臉了。災民是不少,可是單興洛倉的糧食就足夠上千萬人敞開肚子吃他個半年還有餘,哪裡有吳浩說的那麼可憐巴巴。不過,他也知道如今少帥軍雖然不想也不願去和瓦崗軍翻臉,但是這以後是肯定要翻臉的。既然這樣,送大批糧食給瓦崗軍顯然吳浩是不可能去做的,那不等於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嘛。再則瓦崗軍打著什麼主意,他自然也猜得到幾分。霍世舉的援軍已經到了洛陽,眼看著和少帥軍就是一場大戰在即。可是康城等縣正處在偃師不遠的南面,這仗一旦打起來,很難說不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就算隋軍始終不打康城,但是瓦崗軍卻不可能不在此駐紮重兵。這樣一來瓦崗軍南下的力量就會被牽制大半。與其這樣他們不如把康城等地交給少帥軍。如果是那樣的話,少帥軍就成了瓦崗軍北面的屏障。只要雙方結盟,他們就可以大舉南下了。瓦崗軍現在拿康城等縣的這幾塊燙手山芋來換糧食,可謂算盤打得精精的,不過想在吳浩手上佔便宜顯然是打錯了主意。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