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官 第三卷: 風雷九州 第四卷 神州飄搖 第四十五章 定乾坤揚眉吐氣
    第四卷神州飄搖第四十五章定乾坤揚眉吐氣

    隨著戰局的穩定,左宗棠的臉上終於漸漸露出了笑容,當英國遠征軍主力派來使者,向新軍提出停戰請求時,左宗棠連來人見都沒見就把他們給打回去了。

    拒絕停戰,繼續圍困遠征軍,這是左宗棠下達的一道死命令,仗打到如今,不僅僅只是一個簡單的停戰,而是要逼迫英國人向中**隊投降。何況,左宗棠雖然是新軍統帥,卻絕對不會單方面與英軍談判,和珅等朝中王公大臣的部隊在西線戰場,只有他們才有權利考慮是否接受英國人的請求。

    不過,對於和珅,左宗棠是非常瞭解的,所以他很放心地把英國人給一腳踢了回去,迫使英國人只能轉道向西,轉而求見和珅。

    「咦!居然是巴夏禮先生,看來什麼地方都少不了你的身影啊!不過……前些時候似乎聽說你在保定麼?今天怎麼突然有空跑我這來了?」把英國人請入帥帳,當和珅瞧見帶頭走進的巴夏禮時,故意裝出一副驚愕的表情問道。

    巴夏禮一臉的尷尬,遠征軍在軍事上的失敗,讓他一貫囂張的氣焰低落了許多,何況,他所面對的人又是最令人頭痛的和珅。這也是一開始他故意不向和珅提出停戰要求,反而求助於新軍的原因,可在左宗棠的強硬態度下,無可奈何,只能回頭向和珅的大軍低頭。

    「呵呵,尊敬的相閣下。您地老朋友這次給您帶來的是和平!我們兩國之間的和平和友誼!」巴夏禮嘿嘿乾笑幾聲,很快就進入了角色,厚起臉皮吹噓了起來。

    「哼,和平?不會是你們大英帝國用洋槍和大炮帶來的吧?」瞧巴夏禮這副模樣,和珅倒也佩服他厚顏無恥的本領,忍不住冷笑一聲。

    「當然不是……。」巴夏禮賠笑道:「我們兩國之間的衝突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誤會,對此。我們大英帝國向中國政府表達深深地遺憾。現在,雙方戰士的鮮血已經流地夠多了。錯誤終究將回到正確的道路上去,為了兩國的友誼,應該重新攜起手來,用真摯和諒解來消除我們之間的隔閡,使和平再次回到你我身邊……。」

    巴夏禮輕描淡寫的幾句話,把整個事件一筆帶過,這個披著羊皮的豺狼搖身一變。居然成了偉大的和平使者。如此顛倒黑白,信口開河,讓在座地中國官員聽的是目瞪口呆,特別是火爆脾氣的僧格林沁更是按捺不住,漲紅著臉頓時拍案而起,準備大聲痛罵這個厚顏無恥的傢伙。

    和珅擺了擺手,向僧格林沁使了個眼色,這才壓住了他的怒火。接著。他瞇起眼瞧向巴夏禮,擺弄著手上的戒指,漫不經心地說道:「巴夏禮先生,你所說的這些似乎有些道理,不過……對於你提出的見解,我們中國官員中卻有不同異議。但我相信。雙方地誤解就如同你所表達的一樣,終究是會消除的,可是,這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你說呢?」

    「當然……當然!」巴夏禮沒想到和珅今天會這麼好說話,有些欣喜地連連點頭,接著試探性地問道:「相閣下,這麼說您是同意我的意見了?那麼……能不能先命令您的部隊停止進攻,讓和平重新降臨呢?」

    「停止進攻?這個似乎不妥吧?」和珅搖頭道:「難道巴夏禮先生沒聽清楚我剛才地話麼?誤解的的消除是需要時間的,在還沒消除之前。我們依舊處在戰爭狀態。請你別忘了。你們大英帝國的宣戰書還沒作廢,作為一個外交官。其中的含義應該不用我來解釋吧?」

    巴夏禮頓時傻眼了,他怎麼沒想到繞來繞去居然把自己給繞了進去,和珅擺明著就是拒絕停戰的要求,而且還以雙方戰爭狀態為由,含蓄地提出如果英國人想結束這場戰爭的話,只有投降的一條路。

    「相閣下,請您別忘了,你們的天津還在我們手中!大英帝國地軍艦就在天津外地海面!這次我們主動提出停戰,只不過是給中國政府一個機會,別以為眼下佔了點便宜就沾沾自喜,大英帝國的威嚴是不容侵犯地,遠征軍勇敢的戰士終究會把你們撕成碎片!」

    一計不成,巴夏禮索性撕下臉面恐嚇起來,揮舞著拳頭向所有中國官員咆哮著,彷彿眼下被包圍,陷入困境的不是英國人,而是他面前的這些中國人,他來到這裡的目的也不是作為戰敗者懇求中**隊停戰,而是作為勝利者在向中國人大方地進行施捨。

    「巴夏禮!」和珅絲毫不懼地拍案吼道,嗓門比巴夏禮喊得更大:「既然這樣,那你還來幹什麼?來人!給我把這些洋鬼子全都轟出去!」

    這場在中國進行的戰爭,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損失,經歷天津、北京、廊坊等幾次戰役,中**隊傷亡達六萬之眾,百姓流離失所,幾百里良田、村莊在炮火中毀於一旦。更為嚴重的是,天津落入敵手,皇帝被迫北狩,這在中國人眼裡都是難以洗刷的奇恥大辱。

    現在,好不容易圍住了英軍主力,眼看勝利就在眼前,沒想到敗局已定的英國人居然依舊這麼囂張,無論哪個中國人看見還能壓得住怒火?帳下親兵們聽到和珅如此下令,個個齊聲答應,不顧英國人高聲抗議,一哄而上,拳打腳踢把他們全轟了回去。

    巴夏禮妄圖用政治撈回軍事失敗的計劃全部破產,只能灰溜溜地夾著尾巴回到了自己軍中。當把一切經過報告給遠征軍6軍司令克靈頓將軍後,這位將軍許久都沒說話,黯然失色地呆在營帳裡始終都沒出來。

    中國人拖得起。英國人卻拖不起了。遠征軍主力嚴重缺乏物資,不僅沒有了彈藥補充,而且經過幾天的消耗,就連每天僅存一頓地食物也沒有了。逼到絕路上的遠征軍中,到處瀰漫著絕望和悲哀的氣氛,士兵們又傷又餓,甚至在有些營團中。還有了嘩變的苗頭。如果不能再改變情況的話,不用中國人出手。遠征軍的主力就會自己崩潰。

    躲在營帳裡整整一天的克靈頓終於下定了決心,當他從裡面走出來時,多日地愁容上反而有了種解脫的輕鬆。先召來幾個下屬,簡單地向他們交代一下,之後集合起隊伍,正式宣佈遠征軍6軍向中國人投降。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地日子,自鴉片戰爭後。中國與西洋國家之間的戰爭從未有過如此大的勝利。當全副戎裝的克靈頓將軍,帶領著他的軍官們高舉白旗向中國陣地走來,並正式向和珅獻上自己的佩劍,以表示投降的這一刻,所有中國人都沸騰了起來,就連站在人群中地倭仁也忍不住熱淚盈眶。

    英國遠征軍的投降不僅是讓中**隊士氣大振,更讓整個中國,甚至整個世界都震驚了。作為這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擁有日不落之稱的大英帝國,居然會在一場戰役中敗在了落後的中國人手裡,當這個消息傳開時,西方各國的人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尤其是聽到英國遠征軍6軍一萬二千人的軍團除戰死五千八百人外,其餘六千二百多士兵與隨軍地英國平民全部成為中國人的俘虜時,整個世界全都炸了鍋。

    這麼大的戰果。就是在歐洲也能稱得上是一次偉大的勝利。在西方人眼裡,那些懦弱,裝備著長矛、大刀,只懂得閉關自守的中國人居然打敗了擁有洋槍大炮的英國人,這簡直和天方夜談裡地故事一般不可思議。得到消息的西方人,在驚愕之餘蜂擁而至,尤其是各國的記者和學者更是飛快奔往中、英兩國,企圖在這次戰爭的兩國中找尋他們心中的答案。

    遠征軍主力的投降,讓整個遠征軍失去了再戰的資本。雖然天津依舊在英國人手中,英國人強大艦隊的實力也大致完好無損。但失去6軍主力的英國根本就不可能繼續這場戰爭。而且當中國人迅安排好投降的英軍,並從英軍手裡獲得大量武器、大炮後。很快就調整了戰術,合併後中**隊地兵芒直逼天津方向,擺出一副奪回天津地架勢。

    額爾金這幾天是焦頭爛額,遠征軍主力的失敗讓他一下子從雲端跌到了谷底,雖然憑借手中實力,他或許能在艦隊地幫助下勉強守住天津,但失敗終究是失敗,這場戰爭的勝利者已經不屬再於英國,而屬於他們一直瞧不上的對手。

    遠征軍的投降不僅是個重大新聞,更引起了英國國內的強烈不滿。對於英**隊在遠東遭受如此巨大的損失,那些在戰場上死亡與被俘的英軍家人們,用著最憤怒的方式向政府提出抗議,並引起了英倫三島持續多日的騷亂。

    民眾的怒火不僅給英國政府帶來極大的困擾,那些早就看執政黨不順眼的政客們借此機會也跳了出來,在下議院帶頭大肆指責現任政府的國策失敗,並聯合在野黨要求召開緊急會議,逼迫現任政府對此事負責。

    這事件導致了輝格黨失去了下議院第一大黨的地位,由鴉片戰爭起家,當年的外相,如今的英國相巴麥尊也因此黯然下台。作為當初就強烈反對以鴉片貿易為由,向中國開戰的保守黨卻成了最大贏家,受人尊敬的格拉斯通先生受女王之命重新組閣,並接替下台的巴麥尊,擔任新的英國相。

    格拉斯通一上台立即改變巴麥尊好戰的風格,下令遠征軍在遠東全面停火,並主動讓出所佔領的天津、大沽口等地區,同時急電駐中國公使包令北上,讓他代表英國政府與中國政府進行談判接觸,商討戰後事宜。

    格拉斯通知道,這場戰爭必須盡快結束,而被俘與死去的士兵骨灰也要盡快回到國內,以安撫國內民眾。另外,格拉斯通作為一個政治家,也要考慮英國的利益,在作出讓步的同時,考慮英國在中國的現有特權,盡量要保住英國在遠東的各處利益所在。出於這個原因,他特意電令包令談判時臨機應變,與中國政府努力周旋。

    包令接令後,愁眉苦臉地坐船立即趕往天津,再轉道前往和珅軍中談判。這一次談判,包令幾乎把公使館的所有外交官全帶了過來,一路上並做了精心準備,打算用三寸不爛之舌說服和珅,完成這個任務。

    作為這次戰爭的起者之一,包令心裡也清楚,這次談判估計是他最後一次外交生涯的任務了。格拉斯通雖然沒有撤掉他駐中國公使的職位,只不過是因為考慮到暫時找不出熟悉中國的合適人選接替他而已。一旦和談完成,他這個公使也做到了頭,將來面臨他的只是退隱山村,以渡殘年。

    不過,這不妨礙包令的信念,雖然他有無數缺點,但的確是一個忠於職守的外交官。從天津下船後,沒做任何停留就急急往西趕,第二天就走進了和珅早就安排好的談判地點。

    「尊敬的相閣下,上海一別多日未見,想不到您依舊是風采依然。」

    和珅以勝利者的姿態笑迎這位老對手,見包令微笑著向自己打招呼時,也恭唯了他幾句,雙方如同好友一般一同向裡面走去。

    中方談判的主使是和珅,副使是恭親王奕訢,另外談判人員中還有僧格林沁、倭仁、文祥、桂良、寶鋆、與辜鴻銘等人,左宗棠和勝保等作為軍方並不參與會談,這些人幾乎彙集了留下來的朝中全部重臣。而英國一方除包令之外,其餘都是公使館的官員,兩者地位稍一比較就落入了明顯下風。

    由於這次和談引人矚目,不僅有兩國人員在場,聞訊而來的各國記者、學者等也特意趕了過來,在辜鴻銘的要求下,和珅大度地邀請這些洋人進入會場,以旁觀這次談判。

    另外,在上海的其它幾個國家公使也接到了中國政府邀請,派出官員作為中立方見證這次談判。在這種人員中,最為高興的當屬於已經暗中和中國簽下盟約的美國、普魯士兩國了,而法國人也因為陷入歐洲戰亂中沒有趟這次混水,避免了戰敗的結果而感到暗暗慶幸。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