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官 第一卷: 潛龍出淵 第四章 煮茶論事話今朝(下)
    「對!正是睜眼看世界!」林則徐讚賞的看了和珅一眼,繼續說道:「這本《四州志》你先仔細看看,等讀完了它,我再和你細解,如何?」

    帶著這本書,和珅告辭離去,當天他就沉醉於書中的內容中,不吃不喝,一直挑燈夜讀直到第二天清晨。

    曾擔任過理藩院尚書的和珅並不是無知之輩,對於海外的情況甚至比現在的一些人瞭解的還清楚的多。但是,他還是被這本《四州志》中的內容給震驚了,他從來沒有想到過世界既然如此之大,天下的強國會如此之多,英吉利、法蘭西、葡萄牙、西班牙、土爾其、俄羅斯、奧地利……才幾十年間,它們就用迅猛的科技,把老大的中國遠遠給拋在了後面,憑借和船堅炮利,遠渡重洋,用武力敲開了中國的大門。

    中國……中央帝國!這個有著千萬年文化傳承的國家,曾經創立人類社會最燦爛文明的民族,傲立在世界顛峰的龐然大物,現在卻再也跟不上世界的腳步了!

    國家國力的日益衰敗,官員的貪污盛行、經濟的裹足不前、百姓的怨聲四起,列強的虎視眈眈……外憂內患之中,已經到了危機四伏的邊緣……。

    推窗眺望,天色已經白,曙光和每天一樣從東方升起,但和珅的心頭卻如同洶湧的波濤,起伏不定。

    《四州志》,給他帶來的既有無比的震撼,也有無數的疑問,更有無比的痛惜。一個前朝老臣,一個經歷康乾盛世的政治家,當現自己為之熟悉而驕傲的國家,現在卻衰敗成如此模樣時,一種從所未有過的焦慮油然而生。

    自那天起,和珅成了林則徐的常客,為了找尋造成這一切的答案,他不斷地向林則徐提出各種問題,並用自己的眼光和方式,和林則徐探討著解決的可能。

    越與林則徐接觸,他越覺得對方身上有著自己學習的一面,那種為國為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態度,是他這個貪官所遠遠不如的。

    而林則徐也是如此,和珅的博學多才,他對政治、外交、軍事的敏銳和獨到之處,同樣讓他受益匪淺。時間久了,一來二去,兩人都有種惺惺相惜的感覺,結成了忘年之交。

    「林公,默深先生的『師夷長技以制夷』說的雖然好,但運用之法實有缺陷,在下以為遠遠未能點到實處。」

    和珅指著面前放著的一本《海國圖志》說道。

    「哦?君實老弟有何妙論?不妨暢言一談。」

    要是一月前和珅說這話,林則徐不以為對方是不學無術之輩,也會認定對方是譁眾取寵之徒,但經過一個多月的接觸,他早就被和珅那種特別的思路給折服了,所以聽和珅開口指摘好友魏源,非但沒有氣惱,反而目光一亮,和顏悅色地向他詢問。

    週二提著水悄悄地進屋,幫他們在茶壺中續滿了水,又悄悄地掩門而出。這些天來,每當和珅來到戎所,必定會和林則徐長談整日,他們從天文地理談到農桑時氣,又從國家律法講到時下政弊……各種話題,無所不談,無所不辯。每當談得高興時,兩人會出爽朗的笑聲,可有分歧時,也會爭辯得面紅耳赤,這些,早就令週二習慣了。

    今天也是一樣,別看他們兩個現在心平氣和的樣子,但難保什麼時候突然就會激烈爭辯起來。週二回頭望了一眼關上的門,無奈地笑了笑。自家大人的脾氣他清楚的很,年輕時就是個性格如火的人物,虧得那個年輕人有這麼好的涵養,不亢不卑地,能和大人如此相處,換成平常人物幾句話一辯,早就拂袖而去了,而他卻在爭辯過後居然還能和大人握手長笑,倒也是一件妙事。

    「默深先生所提出師夷之策,其用意雖好,但實施起來先不說內外各種阻力重重,萬難實行。何況,如枉然硬搬,畢將造成學非所得,形似而實虛,徒費國家財力,更會讓別有用心者有機可乘。在下認為,當前主要的還是在與政,政不明,律不行,則國不清!國家危亡之際,必先有所變革,如宋之王安石、明之張居正,自上而下,方能扭轉乾坤!……」

    和珅用他獨到的眼光一語指出魏源建議的問題所在。清朝雖然建立在明朝之後,但封建比明朝更甚,雖然清朝沒有明朝那麼多昏君,可整個國家的科技不僅沒有進步,反而後退了不少。更何況,清朝皇帝的那些心思和珅清清楚楚,乾隆在的時候就瞧不起那些外夷,自認為天朝上國,物產豐富,應有盡有。閉關鎖國,盲目自大,這才造成今天的局面。

    想當年,和珅極力想促成中國和英國開放通商,加大出口貿易的主要原因,就是由於皇家揮霍無度,國家財政的銳減,國庫日漸空虛,這才想用另一條路子為國家增添收入。

    可惜的是,當年之事由於各種原因,和珅沒有成功。但現在的戰爭,卻讓他從危機中看到了另一線希望。如果能夠借此機會,主動打開中國國門,與萬國通商,必然能使國人真正地看清整個世界,定能從中受益。

    至於流毒的鴉片,瞭解了來龍去脈的和珅已經清楚,它的產生也同樣是貿易的產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壤壤,皆為利往!從商人的角度來看,這一切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個利字!民與民、國與國之間也是如此,所以和珅建議的是國家實行自上而下的一次大變革,既然暫時依靠武力打不過對方,那就徹底開放門戶,讓雙方的利益相互制約,聯合起來,借此展自己,最後方能談得上『師夷長技以制夷』!

    「不妥!不妥!既然師夷又如何會學非所得,形似而實虛?」

    「難道林公不聞世間有南桔北枳之事?誰能保證只師夷,必然成功?」

    「既然未試,你又如何能證明必定不成?」

    「在下並非說不師夷,但前提必須變革!就如同種地得先把土壤細細鋤好,才能播下種子。沉苛還需慢慢療,猛火用得太急,適得其反啊!」

    「有道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對症下藥!倣傚張居正等,如變革過大,必然將動搖我國本,君實難道不見宋、明的傾覆之例在前麼?」

    林則徐雖然是建議放眼看世界第一人,但畢竟受儒家的影響過深,在他看來,洋人是有可學的地方,但如果真正開放門戶,必然會給國家帶來不可估量的衝擊和危險。更何況,對於王安石、張居正的變法,他一向持反對態度,甚至認為正是他們的變法才變相造成了宋、明的滅亡。在這點上,林則徐遠遠沒有和珅看的遠,而只停留在『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偏狹思想中,幻想著只要能夠學到洋人的科技,就能夠讓暮氣沉沉的國家重新煥生機。

    雙方為了這點分歧,頓時各持己見,激烈爭辯起來。但誰都說服不了誰,因為兩個人所想的完全南轅北轍,又沒有實際的例子可以說服對方,最後只能不了了之。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