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龍騰 龍卷天下 第二百回 「馬皇后」 (一)
    第二百回「馬皇后」(一)

    有詩云: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曉蒼蒼。千條弱柳垂青瑣,百囀流鶯滿建章。劍佩聲隨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爐香。共沐恩波鳳池裡,朝朝染翰侍君王。

    詩中的內容描寫的是君王早朝時的情景,在卯時時刻,眾官員在有司官員的引導下朝見皇帝的情景。如今大唐帝國初立,隨著南京的官員到來,早朝也就集中在太和殿裡舉行了。太和殿又俗稱「金鑾殿」,位於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改今名。

    太和殿面闊十一間,進深五間,建築面積2377.00㎡,高26.92m,連同台基通高35.05m,為紫禁城內規模最大的殿宇。其上為重簷廡殿頂,屋脊兩端安有高3.40m、重約4300kɡ的大吻。簷角安放10個走獸,數量之多為現存古建築中所僅見。

    太和殿的裝飾十分豪華。簷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內外梁枋上飾以和璽彩畫。門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紋,下部浮雕雲龍圖案,接榫處安有鐫刻龍紋的鎏金銅葉。殿內金磚鋪地,明間設寶座,寶座兩側排列6根直徑1.00m的瀝粉貼金雲龍圖案的巨柱,所貼金箔採用深淺兩種顏色,使圖案突出鮮明。寶座前兩側有四對陳設:寶象、甪端、仙鶴和香亭。寶象象徵國家的安定和政權地鞏固;甪端是傳說中的吉祥動物;仙鶴象徵長壽;香亭寓意江山穩固。寶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傘蓋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臥的巨龍,龍頭下探。口銜寶珠。

    太和殿前有寬闊的平台,稱為丹陛,俗稱月台。月台上陳設日晷、嘉量各一,銅龜、銅鶴各一對,銅鼎十八座。龜、鶴為長壽的象徵。日晷是古代的計時器,嘉量是古代地標準量器,二者都是皇權的象徵。殿下為高8.13m地三層漢白玉石雕基座。周圍環以欄杆。欄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龍頭,每逢雨季。可呈現千龍吐水的奇觀。

    在大唐帝國中,只有王、郡王能在太和門等候,而所有的公以下的官員都集結在午門以前等候上朝,而如今大唐帝國中,諸王子年紀尚小,在太和門等候也就沒有人了。而在午門前,卯時三刻剛過的時候。午門就等候了許多的官員,三三兩兩地集結在一起,不時的說著話,在以前的早朝中,都是卯時開始早朝,而李無庸卻認為卯時太早,改在了辰時,一方面讓眾人能夠免受寒冷之苦。另一方面李無庸認為卯時太早,皇帝這個時候一般都睡的很舒服,自己可以這個時候起來,但是後來的皇帝卻是不能,一來一去之下,這些皇帝不早朝的情況也就出現了。所以也就改在辰時了。

    「看,國丈來了。」人群中不知道誰說了一聲,眾人連忙轉頭望去,果然見一群人簇擁著一頂綠尼大轎緩緩走了過來,而走在轎子前面的是一身紫色官袍,胸前補子上居然繡的是麒麟補子,眼尖地人馬上就認出來是國丈劉啟的家臣當朝一品大將軍,左衛大統領、申國公劉啟,在眾大臣中,也只有劉謙才有如此的待遇。讓當朝一品大將軍當護衛的。

    隨著轎門的打開。露出了劉謙的身影。

    「老爺,到了午門了。」劉啟在旁邊低聲說道。

    「劉啟啊!老夫都說了多少次了。你如今是當朝一品,又是國公之尊,不可對老夫如此。」劉謙歎了口氣道。

    「小子不管有多少地成就,總是老爺門下出去的,護衛老爺也是應該的。」劉啟仍然是當初的樣子。

    「哎!」劉謙搖了搖頭,自己也不知道說了多少次,卻沒有任何的改變,劉啟仍然是大清早的等在家門口,都是一品大將軍了,連個轎子都不坐,還是騎著高頭大馬。也幸虧自己的主子是李無庸,否則恐怕早就被人參倒了。

    「參見國公大人。」「參見國丈大人。」眾多的大臣也紛紛來到劉謙的轎前。劉謙也對眾人拱了拱手,雖然他也知道這些人對他巴結,有的人是真心敬佩,但是更多地人卻是想藉著他劉謙這顆大樹望上爬。

    「軍師與尚書令來了嗎?」劉謙望了望左右,問道。

    「兩位大人並沒有趕到。」劉啟在旁邊說道。

    「劉啟啊!今日陛下恐怕要在太和殿點將出征了,你可要準備好了。」劉謙望了望左右,忽然對劉啟輕聲說道。

    劉啟吃了一驚,雖然四川地情況自己也是知道一些,以前相互算計的張獻忠地三個乾兒子,這次罕見的聯合在一起,實力一下子超過了楊展,楊展也呈現了不支的情況,告急的文書幾乎每天都能接到一封。而李無庸彷彿根本沒有出兵的意思,今日從劉謙嘴巴裡得到消息,如何不讓他吃了一驚。

    「軍師,你可是來晚了?」正在沉思的劉啟忽然被劉謙爽朗的聲音給打斷了。抬頭一看,果見宋獻策那矮小的身軀站在前方。

    「國丈,陛下仁慈,不忍我等受風霜之苦,把早朝時間推遲到了辰時,下官身子骨可是老了,不能與國丈相比較,所以來的晚了,不過尚書令可是比我等來的更晚啊!」宋獻策笑道。

    「軍師又何必拿下官來說話呢!」顧炎武滿面紅光的走了上來,年紀才三旬就已經成了帝國的宰相了,這在歷朝歷代中也是很少見的,年少得志啊!饒是他做事穩健,但是眼睛裡也顯示出他心中的興奮。

    「鄂國公到」、「英國公到」、「危國公到」…隨著辰時地接近,大唐帝國的大小臣工也紛紛趕到了午門前。等待著皇帝的駕到。

    「皇上早朝,眾臣早朝。」太和殿前響起了秦九的大喝聲。於是在有司官員的引導下,眾人排成了兩派,文武對列,文官前的是軍師宋獻策、侍中劉謙、尚書令顧炎武,而武將是施琅、劉啟、谷振東等人。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太和殿內響起了一陣山呼聲,大皇帝李無庸御駕太和殿。開始了大唐王朝遷都北京後的第一次大朝。

    「有本早奏,無本退朝。」秦九掃了眾人一眼。冷森森地說道。

    此時的大殿內,在京地六品以上的官員都集中在這裡,但是在這裡上奏的都是大事,一般的小事由三省八部就可以解決了。否則就算李無庸精力再怎麼充沛也忍受不了那麼多的奏章。而這些官員雖然也是來議事的,但大多都是個擺設,但是這種在大殿內議事,又何嘗不是一種陞遷的途徑呢!只要自己地一道主張或者建議被皇帝所認同。陞遷的速度將會是大大的有,也不用苦等三年一度的吏部考核了。

    「陛下,如今天下一統在即,僅有四川一帶逆賊張獻忠不服王化,臣叩請陛下早日發天兵,收復四川。」秦九話剛落音,兼管兵部尚書的中書令、軍師宋獻策就站了出來。

    旁邊的劉謙大喜,見宋獻策帶頭說了出來。也站了出來奏道:「四川總兵楊展數日飛報三省,告急文書也堆滿了整個兵部,賊人賊多勢中,自秦老夫人去世後,秦軍逐漸勢弱,士氣也遠輸於以前。張獻忠三子首次聯合在一起,楊展不敵也是肯定的。陛下還是早做打算的好!」其餘眾人也都紛紛站了出來,武將們更是期待著馬上要出兵一樣。畢竟帝國快要一統天下,以後打仗地日子也不會太多,逮到一次就是一次。

    李無庸坐在寶座上,看著眾人,嘴角上露出奇怪的笑容,道:「眾愛卿,如今國家初定,民心思定。那張獻忠在四川聽說橫徵暴斂。不得民心。那巴蜀之地,山川險惡。朕雖想早日還四川百姓一個太平天下,但是恐怕戰爭日久,會不利我朝建設發展。」

    「陛下仁慈,但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陛下為天子,則為上天之子,那川中百姓也為陛下子民,陛下怎可以區別對待呢!」劉啟忽然說道。

    「喲,我們的忠厚將軍嘴巴也厲害了啊!」李無庸笑道:「既然如此,傳檄天下,朕要親征四川。」

    「陛下不可。」顧炎武連忙說道:「陛下乃天下至尊,豈能冒箭石之危,至險境,如今我朝猛將如雲,謀士如雨,施琅、劉啟、谷振東等將軍都是將帥之才,陛下可選一人前去就可以平定巴蜀,又何必親自前往。」

    「那眾愛卿以為何人前往的好?」李無庸望了眾人一眼。

    「巴蜀道路難行,當以沉穩厚重之人前往,陛下曾誇讚劉啟將軍沉穩厚重,實為不可多得的穩將,臣以為可以擔此重任。」李無庸睜眼看去,見是禮部侍郎袁三甲。

    「其他的各位臣工可有別地意思嗎?」李無庸又望了眾人一眼。

    「臣以為英國公可以出任大將軍,收復四川。」高一功忽然出列說道。

    「英國公雖然每戰必勝,但是四川是我漢家天下,張獻忠也是我漢家子民,不可。」王夫之連忙阻止道。誰都知道谷振東打仗的方法,仔細尋思一下也確實如此。

    「軍師,你看呢?」李無庸望著低頭不做聲的宋獻策說道。

    「臣以為危國公可以出任撫遠大將軍。」宋獻策看了看劉謙,然後低頭說道。

    「嗯,軍師言之有理。」李無庸忽然點了點頭,「封危國公李巖為撫遠大將軍統領左右衛大軍十萬,回合四川總兵楊展出兵四川。退朝吧!」說完甩了甩袖子就朝後殿走了過去,留下了一臉奇怪的眾人。

    劉謙望了望上面的龍椅,又望了望馬上要出殿門的宋獻策,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也跟著朝外面走了出去,剛在殿門口就見一小太監走到身邊手道:「國丈大人,皇后娘娘有請。」

    「皇后娘娘?」劉謙吃了一驚。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