亂世龍騰 龍卷天下 第一百二十二回 舉義兵唐王伐明 烽火遍盡江南道
    小弟新書《玄門天道》已經上傳,請諸位多多支持,多收藏,多推薦,小弟謝謝了。

    一隻奇怪的烏龜殼,引起了三界動盪。二百四十九億年的混元無量劫後,何人為主角,闡、截、佛三教演繹天地輪迴,無量量劫中,輪迴、生滅是宇宙的萬物的基本規律,其運轉的規律,謂之道;何謂道?極於情,方極於道。且看李玄演繹新的封神篇章。

    古風一首:

    高臥九重雲,蒲團了道真。

    天地玄黃外,吾當掌教尊。

    盤古生太極,兩儀四象循。

    一道傳三友,二教闡截分。

    待到千年後,沙門定當興。

    混元道果前,萬物皆有因。

    盛衰有定論,混沌開乾坤。

    玄門都領袖,天道歸吾心——

    台南的大都督府現在已經改為唐王府了,正廳也被改為銀安殿,設龍椅,旌旗等儀仗,儼然一副王爺架勢。端的威嚴無比。

    李無庸身著明黃服飾,龍袍上的四爪金龍騰雲飛舞,掃了殿內眾人一眼,李無庸緩緩道:「有事奏來,無事退朝。」

    「殿下,臣有本奏。」宋獻策緩緩的走了出來。

    「軍師請講。」李無庸淡淡的說道。

    「殿下,自古帝王臨御天下,乃天降聖人,撫育黎民蒼首…今陛下失德,海內沸騰,前有夷人作亂,內有宦官專權,亂民之塗毒;非夷人之強,宦官之術,亂民之過,此蓋陛下不能體祖宗之德,故天將棄之!如天棄金、宋、蒙元,誠不可救。俗話雲有德尚不能善治天下,無德則四方亂起,如今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皆乃陛下之過也,陛下宜伏惟自思,善思已過,…今唐王承祚於祖,秉政於朝,乃天降聖人,當救萬民於水火,殿下現擁兵數十萬,戰將千員,戰艦數千艘,勢力雄厚,當起義兵,弔民伐罪,方為正道,臣等恭請殿下起兵伐明。」

    「恭請殿下起兵伐明。」大殿內眾人齊聲喊道。

    「陛下雖然失德,但君臣之道早定,孤為其臣,何有臣伐君的道理,此話以後休提。」李無庸面無表情的說道。

    眾人聞言並沒有當真,都知道也只是一個程序而已,孔胤玉聞言,連忙出班道:「殿下豈不問商湯原為夏臣,夏王失道,商方取夏而代之;文王、武王皆是商之臣,紂王無道,武王取而代之,先賢皆是如此,今日崇禎無道,海內沸騰,民不聊生,殿下天縱英姿,當取而代之,方為天道,為聖人所為。」

    李無庸聞言,黯然不語,好半響方道:「既然有聖人先,孤王當行之,起兵伐明。」

    「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既然如此,還請陛下登壇拜將。」劉謙等人大喜,連忙催促道。

    「三天後安平拜將。」李無庸微笑道。

    三天後,李無庸告別諸女,在眾人的護衛下朝安平行去,一百名金甲衛士為先導,持王纛於前,其餘什麼刀、叉、劍、槊、牌等皆是親王儀衛,而台南的眾百姓出門跪迎,雖然也有人對李無庸此次伐明有些微詞,但是也只是小部分的儒生而已,其餘眾人皆感李無庸之德,更何況台灣上下,對軍功也十分的看重,只要跟在李無庸的身後,不怕沒有仗可打,更不怕取不了勝利。

    此時的安平已經是黑色的海洋了,一列列,一對對的士兵如鋼槍一樣筆直,待李無庸行到安平軍營之外,所有的唐軍將校皆出營門相迎,各人遠遠見大隊人馬護擁著李無庸前來,眾將皆跪於軍營兩側,施琅、劉啟當之無愧的為兩邊將校的領班,待李無庸行得稍近,便一同高呼道:「末將等恭迎殿下!」

    騎著疾風的李無庸神色激動,好半響方道:「都起來吧!這些虛禮在軍營裡就免了吧!」

    待眾人站了起來後,方對施琅問道:「尊侯,軍心如何?」

    「回殿下的話,眾將士見有仗打,都高興的不得了,只等著殿下一聲令下,就要打到北京去呢!」施琅憨厚的笑道。

    李無庸點了點頭,決戰在即,軍心不振,如何是好。當然這也幸虧李無庸所定的軍功賞爵令,當然最重要的是李無庸在台灣所行的各項愛民政策所取得的效果。

    入了軍營,李無庸直奔點將台,點將台仍然是以前的佈置,四周設方色旗二、青色白澤旗二,旗手戎裝而立。階下,絳引幡、戟氂、戈氂、儀鍠各二、階上立班劍、吾仗、立瓜、臥瓜、儀刀、呈仗、骨朵、斧,各二,其餘什麼交椅、團扇、傘、痰盂皆銅底帖金,等等皆是親王標準。

    李無庸坐定後,朝旁邊的儀仗親兵道:「宣太傅孔胤玉。」

    待其上台後,李無庸肅然道:「皇天景命,唯德是輔,先生貴為聖人門徒,不以孤王卑鄙,千里來歸,真乃本王幸事也,今日伐明還望先生為我書檄文。上告蒼天,下諭黎首,遍喻海內。」

    「敢不從命。」孔胤玉朝李無庸行過禮後,轉身向南,雙手執文告,大聲朗讀,聲振四野,文告曰:自古帝王臨御天下,乃天降聖人,撫育黎民蒼首…今陛下失德,海內沸騰,前有夷人作亂,內有宦官專權,亂民之塗毒;非夷人之強,宦官之術,亂民之過,此蓋陛下不能體祖宗之德,故天將棄之!如天棄金、宋、元,誠不可救。俗話雲有德尚不能善治天下,無德則四方亂起,如今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皆乃陛下之過也,陛下宜伏惟自思,善思已過,陛下德業虧損共計有十,計…今唐王承祚於祖,秉政於朝,乃天降聖人,當救萬民於水火,殿下現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目視我中原之民,久無所主,深用疚心。予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定中原,救民於水火,拯生民於塗炭,復華夏之威儀。慮民人未知,反為我仇,絜家北走,陷溺尤深。故先諭告:兵至,民人勿避。予號令嚴肅,無秋毫之犯,歸我者永安於中華,背我者自竄於塞外。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無道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污羶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擴清,志在揚威華夏威名,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其體之。如凡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儀,願為臣民者,與中華之人撫養無異。故知告諭,想宜知悉唯王七年三月十日。(與朱元璋的伐元檄文有些雷同)

    此文告乃是劉謙等人密謀了數天而做,一方面直指明王朝歷代皇帝之過失,而另一方面卻是假托李唐之後而做,想當年李唐王朝疆土何其大也,功績何其高也,所謂的大唐盛世不但是百姓渴望,就是那些士子們提起來也是心情激動,天可汗是個多麼榮耀稱號,只可惜到了宋朝以後再也沒有出現過了,宋朝還是被草原民族給消滅的,明王朝雖然也曾榮耀一世,只可惜歷代君王無心朝政,導致宦官專政,朝政糜爛,到了崇禎皇帝這一代,更是不堪,不可否認的是崇禎皇帝執政勤奮,只可惜的是他所行使的每項政策不但沒有給百姓帶來任何的實惠,還把天下弄的民不聊生再天災**,撫恤不得當,天下安能不反,雖然這裡面有許多都與崇禎沒有多大的關係,只可惜的是天下百姓所關注的都是自己的實惠,並沒有看到崇禎皇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奮的皇帝之一,在李無庸這樣的野心家眼裡,這些過錯當然是由崇禎來背負了。

    「鎮東將軍施琅聽令。」

    「臣在。」

    「將軍率領水師五萬沿海河北上,直插天津,記住只可防守,不可進攻,如果有人從海上南下,攔住即可,如果是後金軍隊南下,炮轟天津,切記不可讓後金軍隊南下。雖然爾只是偏師,但是孤王此次伐明,則天下必然大亂,後金多爾袞雄才大略,他不可能放過這個機會的,尊侯要小心行事。」

    「臣領命。」施琅接過令箭大聲道。

    「谷振東何在?」

    「臣在。」

    「振東有大將之才,此次伐明,想那多爾袞必然也會入關,後金必然空虛,將軍待多爾袞入關後,率領三萬精騎騷擾後金。關外千里之地就是將軍的戰場。孤王的三千護衛皆是精銳之士,將軍也可一併帶去。孤王准許將軍便宜行事。」

    谷振東聞言,當然明白李無庸言語的意思,連忙接過令箭,好半響方道:「山海關有吳三桂鎮守,後金安能盡起精銳入關?」

    李無庸微笑道:「孤王今日起兵,想那李自成已經前進在去北京的路上了,憑借他的實力,拿下北京也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吳三桂一代梟雄,安能位於一驛卒之下,此人必定投靠後金,山海關一馬平川也。將軍一定要把握時機,切記不可鹵莽出擊。」

    谷振東雖然不相信吳三桂真的會投降後金,但是還是接過令箭而去。因為對於他來說,就是吳三桂不會投降多爾袞,他也不會放在心上的。

    「羅振川、曹百原何在?」

    「臣在。」

    「雞鳴關有十萬兵馬,你二人除流少量兵馬守關外,各帥一部,一部經略廣西,一部從雞鳴關入廣西,從側翼斜插廣東,與孤王內外夾擊。記住,民心乃天下之根本,行軍過程中,要做到秋毫無犯,拉攏民心,凡罪大惡極者,可以便宜行事。」

    「遵命。」

    「劉啟何在。」

    「臣在。」

    「將軍率領水師一部,沿長江而上,威嚇南京,拖住馬士英的二十萬人馬。」

    「臣領命。」

    「姚啟聖。」李無庸看著渾身不自在的姚啟聖笑道:「你率領水師四萬,打孤王旗號,與劉澤清對峙廣東,不可輕啟戰端,待曹百原或者羅振東進入廣東後,你可以便宜行事。你可明白。」

    「臣領命。」

    「亭林駐守台灣,參謀、戶、兵各司準備糧草器械,不可怠慢,其餘諸將隨本王出征,孤王將親率大軍十萬,沿長江而上,經略江蘇、安徽、山東、河南諸地。」

    「今命爾各將各率所部,以定中原。汝等師行,凡遇敵而戰,不可輕敵。戰勝之後,以山海關為界,山海關內勿妄殺人,勿奪民財,勿毀民居,若有違者,孤王必嚴懲之。」

    「謹尊殿下號令。」眾人大聲道。

    「此戰關係重大,望諸將謹而慎之,他日掃平天下,諸位必將懸象於凌煙閣上。」

    「臣等領命。」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