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神箭無敵 第三卷 端平入洛 第四卷 西川經略 第三十四章 炮
    第四卷西川經略第三十四章炮

    「將火炮搬上車船?請恕小人不贊成此議。」林白木搖了搖頭,說道:「此法以前並不是沒有人想過,臨安的制船廠便曾如此做過,只是火炮沒有準頭,且火炮與火藥皆懼潮,而河面、海面的空氣又十分潮濕,再嚴密的防潮措施,在船上也不能防止火藥受潮。是以在經過幾戰後,便再也……」

    「鄭言並沒有說將火炮置於船身之上啊!」我呵呵一笑,打斷了林白木的話。

    「不將火炮置於船身之上?」聞言林白木疑惑地望著我說道:「那,那又能將其置於何處?難不成置於船艙之中,戰時再將其運至船身?但戰場之上……」

    「雖不中亦不遠矣。」聞言我笑道:「置於船艙之中卻是不錯,但作戰之時卻並不需將其運至船身,戰時沒有時間如此作。我等只需在船艙上挖幾個洞……」

    「在船艙之上開幾個炮口!」聞言林白木一臉震驚地望著我。

    「正是,正是。」聞言我不由大感尷尬,洞,炮口,這便是讀書人與我這個山野村夫之間的區別了。

    「而且為了克服公子所說的弱點,我等還需大幅縮小車船的尺寸,林公子以為此法是否可行?」我帶著期盼的眼神望著林白木,畢竟能不能做到這點,專業人士才更有發言權。

    「車船船身無法縮小,原是由於要在其船身之上架設拋石機。」林白木望向不遠處還未完工的車船。自言自語地說道:「而如今將拋石機換為相對較小地火炮,又是置於空間極大船艙之中……」

    林白木低著頭,自顧自的在木屑地上來回走著,兩手時不時比劃一番,良久才抬頭欣喜地望向我說道:「大人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適才因為大人的一句話,幼林便構思出一類新型戰船。請大人給幼林一月,不。半月時間,幼林便讓大人見到此船下水。不過在此之前,還望大人能提供給幼林幾門火炮、火藥和鐵子(炮彈),幼林要據其重量和大小製作此船。」

    「好說,好說,鄭言隨後便使人將火炮送來。」聞言我心中一陣狂喜,暗想若真能將火炮搬上戰船。那麼不但長江防線牢不可破,而且沿長江而下,凡是建在江邊的城池,對我來說都是唾手可得了。當然,這還要火炮的威力夠大,看來也該是改良火炮的時侯了。

    ————————————

    炮,在古代原為石字旁,它的實際意義原是指拋石機。比如單梢地拋石機便被稱作獨腳旋風砲,五梢的拋石機便被稱為旋風五砲。直到以火藥發射地炮出現,才將石字旁改為火字旁。

    對於宋人來說,相對於火炮,他們更喜好用的卻是拋石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只是因為宋朝的文人不重視火器,更主要的是由於這時代火炮自身的缺點。

    首先。火炮造價昂貴。宋代的守城炮大多為二十餘鈞(一鈞為三十斤),按宋朝每斤鐵三十文地價格,一門鐵炮所需的鐵便要近百兩白銀。再加上製作鐵炮所需的人力、物力,再為其配上火藥、鐵子,還有六名經過專門訓練的炮手。粗打細算下來,一門守城炮的價格少說也要四百兩銀子。而這個價格,已完全可以製出十餘輛拋石車了。

    其次,火炮操作十分麻煩。使用時,需將火藥自炮口填充入藥室,間以木。加土寸許。而後將鐵子放入前膛,再從炮腔壁的小孔插入導火索。然後點燃。下次發射時,還需先將炮腔內的雜質清除。其繁瑣程度,使得那些炮手相對於軍士來說,更像一些手藝人。

    最後,火炮過重的身軀對運輸十分不利,機動性極差。六百餘斤地重量,使得火炮大多時間都只能呆在城頭之上。不過若是將它放在了船上,卻沒有這個問題了。

    但就算有以上諸多弱點,若火炮威力夠大的話,它還是會受到重視的,畢竟戰前多付出些汗水,也比戰時多流血好得多。但這一點火炮還是讓人們大失所望,宋時的火炮射程為三百步至六百步不等,而且其使用的是實心彈,在戰場上所造成的有效殺傷極為有限。也這因為以上種種原因,火炮在這個時代地產量極少,便是像成都這樣的大城也不過七門而已,而且在作戰之時根本就沒有用到,大多時侯都是作為禮炮與號炮使用的。

    三百步,我苦笑著搖了搖頭,這是弩與單梢拋石車都能達到的射程,若是製出一門射程只有三百步的火炮,倒不如給每個炮手發上一張神臂弓。不過這麼短的射程,卻必定是與火藥的爆炸力有關的。若是我用上新研製的火藥……也不行,我很快就搖頭否定了這個想法。這時代鐵的韌性甚至還不如青銅,而且由於製造工藝不成熟,這其中還會有要命地汽泡,若是在現有地火炮裡用上新研製的黑火藥,那非得炸膛不可。而重鑄一批可以使用黑火藥地火炮,那必然要加厚炮壁,那麼火炮的重量就不是二十鈞這個數了。到時若將這種火炮搬幾門到林白木改小的車船上,車船卻因此不堪其重,那豈不是鬧了一個大笑話。

    要是鋼能批量生產就好了,我歎了一口氣,先前我便從李庭芝那得知,這時代雖是有鋼,但產量卻是極少,至多只夠王侯將相打制佩劍所用,其價格甚至與白銀等價。若是以鋼來制炮,相信是這時代最為昂貴的火炮了。

    自己煉鋼?這個念頭在我腦海裡剛想出來透透氣,便被我一手掐死。對於煉鐵、煉鋼我可是一竅不通,到了此時我才深深後悔為何在現代沒有研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而且鋼這玩意好像一千年前便有人會煉了,相當初曹操下令工匠為他鑄造五把寶刀,工匠經三年完成,而這五把寶刀其實不過是普通鋼刀而已。試想煉鋼的技術經過這麼長時間的改進、革新也沒能進步多少,我又如何能琢磨出其中的道理來?就算能琢磨出來,那時想必大宋早就滅亡了。

    [無廣告小說奉獻]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