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游擊,咕咕奴,失利
十二,游擊,咕咕奴
聽到此消息。b111.net我鬚髮怒張,目呲俱裂,營寨被攻破,損失巨大,尤其是大量傷員的犧牲,可以說是龍族有史以來最最沉重的打擊,不過現在不是悲痛的時候,現在,切都雖然手下還有三千三四百戰士,戰馬將近五千匹,但是,因為高強度作戰,彈藥已經消耗殆盡,沒有了彈藥的熱火器,只不過是累贅而已……
而此時的步兵,離切都騎兵尚有一兩個月的路程,而且步兵的給養也是有限,如果給了騎兵,就不能保證自己的戰鬥力。天寒地凍,糧草彈藥缺乏,已經瀕臨絕境……
見此情況。我當機立斷,下令改變戰術。
切都迅速將騎兵集結起來,甩開正尋找決戰機會的優勢的羅馬步兵,直插西歐沿海!
根據遠洋船隊傳來的電報,龍族的補給船隊,已經滿載大批物資,到達了西歐一帶沿海,按照描述,應該是在法國沿海一帶。
我立即下令船隊沿海岸迅速北上,而切都騎兵一路南下,尋找雙方碰頭的機會。
騎兵一甩開步兵,機動性就體現出來了,很快渡過易北河,穿過德國南部,避開地勢低窪的荷蘭地區,話說現在的荷蘭沒開始填海,面積要小很多,過萊茵河,然後直插比利時,沿途少量羅馬軍隊阻攔都輕易被衝破,由於沒有先進通訊工具,羅馬人根本組織不起像樣的抵抗。
天可憐見,就在切都騎兵耗盡所有糧草,飢寒交迫之計,我們終於在法國北部沿海遇到了補給船隊,真是雪中送炭啊。
得到補給的切都騎兵立刻如虎添翼。
算上一部分水兵,切都的隊伍勉強超過了四千人。化整為零,以一個個百人中隊,大肆出擊,襲擊羅馬軍隊的駐地與居民聚居地。
騎兵是不適於打攻堅戰陣地戰的,但是,用來偷襲奇襲,那是再恰當不過。
現在的北法平原上,已經是冰天雪地,一般的羅馬軍隊都已經放棄了巡邏,龜縮在軍營內,而得到了大量補給的切都騎兵,則正好有了用武之地。
有了石油,火攻的威力就顯現出來。
躲在營寨中的羅馬士兵被大火趕了出來,然後在空曠的平原上被一個個射殺,除了留下少數羸弱的羅馬人充當翻譯外,基本上是趕盡殺絕。
甚至,切都騎兵的一個百人隊就敢進攻有千人駐紮的羅馬軍營,最後還能殲敵一半,焚燒所有房屋後揚長而去!在寒冷的冬天,失去了避寒的房屋與糧草,其後果……
這個冬天。是北法平原上羅馬軍人的噩夢季節。
大雪下個不停,遮蓋了騎兵衝鋒的蹄印,又遮蓋一具具無家可歸的餓殍,羅馬在高盧地區,也就是法國的主要地區的勢力,受到沉重打擊與嚴重削弱。
要說騎兵的機動性,步兵就算是十倍優勢也很難取勝。
當然,羅馬人也不是沒有騎兵,但是他們的騎兵騎的都是光背馬,戰鬥力極為低下,只能作為偵查與傳遞情報之用,連弓箭都很難使用,曾經有一支五百人的羅馬騎兵隊伍追擊我們的一個騎兵中隊,但是最後,硬生生被我們那支不到一百人的騎兵中隊射殺大半,最後只得掉頭逃走。
此時,我們的兩支步兵主力已經會合,不過龍歷十一月的蘇俄大地,特別的寒冷,這讓我們南方人不少的龍族大軍特別不適應,好在早已經有了準備,挖了不少地窩子,這裡都是溫帶原始森林,燃料還是不成問題的,所以這個冬天,龍族人就只有做地老鼠了。
至於木牛所率的騎兵隊伍,沒有遇到強力的抵抗,卻被沿途部族的騷擾拖住了腳步,匈奴人很狡猾。打不過又逃,木牛卻要一路掃蕩過來,所以追不上他們,不過,這一帶已經接近地中海,所以,冬天的氣溫並不寒冷,食物衣物都不成問題,加上沒有打過大仗,彈藥還算充裕,而原先的羅馬外行省的軍力,又都抽調去對付切都騎兵,這邊防務空虛,木牛只求趕路,也不去攻打守衛森嚴的羅馬城市,所以也不用為他們擔心。
至於另外兩支騎兵,進軍北歐的那支,一路沒有遇到什麼強勁的抵抗,北歐本來就地廣人稀,又遇到比較寒冷的天氣,所以草草轉了一圈就往回撤,結果遇到寒潮,幸好早已經接到我的指示。就地建築冰屋,好在北歐也是森林為主,所以現在這些牛騎兵烤烤火啃啃燻肉,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而往南的那支騎兵,卻遇到了另一個強大的敵人。
大流士,波斯帝國的第三代君主,出身於阿契美尼德王族的旁支,他統治時期,對內鎮壓各地叛亂,對外大肆擴張,建立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陸的龐大帝國。波斯軍隊裝備十分精良,首創步兵與騎兵交替作戰戰術,在當時可謂是所向無敵,切都分出去的這支騎兵部隊,主要擔任的還是偵查任務,只有兩千多人,而且一路因為山地崎嶇,還有百分之十幾的減員,而他們所遇到的波斯軍隊,前後有三支,一支比一支更加強大。
開始時,他們依靠龍族軍隊慣有的勇猛與戰術,以及強大的熱兵器,奮勇搏殺,挫敗了兩支前來阻擋龍族軍隊進軍的波斯軍隊,但是,當數量超過萬人的第三支波斯軍隊出現時,他們失去了前進的勇氣,此時,龍族騎兵已經只剩一千餘人,而且非常疲憊,給養彈藥所剩也不是太多,可謂是強弩之末,面對同樣有著快速機動騎兵的波斯軍隊,優勢轉化為劣勢,失去了進攻的勢頭,被迫開始撤退,並在波斯軍隊不懈的追擊中再度遭受重創。
這其中還有一個原因,是這支波斯軍隊使用了一種他們從來未見過的戰獸——戰象,戰象不但可以載人,而且本身可以參戰,等於一輛生物坦克,戰鬥力驚人,同時,還能讓戰馬受驚,龍族戰士很不適應這種戰鬥,所以潰敗。死傷無數,連首領也戰死了。確實,面對戰像這種龐然大物的戰爭機器,當年擁有強大兵力,縱橫亞歐非三大陸的亞歷山大大帝也一度失利,這一千餘龍族殘餘部隊自然更加不可能抗擊。
不過,龍族的戰士不會這麼輕易承認失敗,在這支隊伍的首領戰死後,一名名叫咕咕奴的戰士成為了新的指揮,咕咕奴是甘肅境內一個小部族的族人,該部族因為抵抗龍族侵略被滅掉後,咕咕奴成為了奴隸兵,並因為屢次作戰勇猛而漸漸提升,不但得到了自由人也就是龍族正式族人資格,而且還升為了騎兵中隊長。
而此次戰略撤退過程中,龍族騎兵的建制被打亂了,一些指揮官或者走失,或者戰死,咕咕奴就很幸運的成為了他所在這支五六百人龍族殘部的中堅。
咕咕奴一直對此次撤退過程中龍族指揮官的戰術有著不同看法,他認為對方太過於保守,看到對手太過強大就放棄反攻,只想保存有生力量,消極撤退,而要戰勝後方的這支敵人,就必須不怕犧牲,給以猛烈而有震撼力度的打擊,不然的話,等退到新疆境內,龍族留在那裡的力量根本無法阻擋這些敵人,那樣的話,龍族大軍的後路就會被切斷,然而,當時咕咕奴人微言輕,龍族軍隊負責人被戰象嚇壞,堅持要退到新疆境內,然後匯合當地的龍族力量發起反擊,咕咕奴也只能服從命令,而龍族騎兵的電報裝置也在撤退中被毀,無法與我取得聯繫。
最後,龍族騎兵隊伍遭到波斯兵馬再一次衝擊,結果,指揮官戰死,隊伍被衝散,咕咕奴這才掌控了這支部隊的大權,然後定下計策,在山勢狹窄處埋下炸藥,切斷了波斯追兵,然後趁混亂全殲了波斯軍前鋒一千多人,接著又化整為零,直接插入波斯軍後方,切斷其後路,戰象雖然戰鬥力強大,機動性卻遠不如騎兵,結果波斯軍大亂,四處敗逃,我軍乘勝追擊,將波斯軍趕回了原來的地盤,不過因為傷亡過大,人馬疲憊,也被迫撤兵回到新疆地區。
此時,我們的另一支部隊,也就是智慧與浪裡白條率領的遠洋海軍,在進攻土耳其過程中也遭到了慘敗。
智慧與浪裡白條率領的遠洋海軍,從龍歷三年冬天出發,南下印度洋,途徑台灣海南島都未作停留,一直到了菲律賓以及南洋群島,才開始派一部分戰士與族人,登島建立龍族的勢力。
此次出征,共有兩千龍族戰士與五千族人,龍族人將在遙遠的異國他鄉生根開花,這樣一路下來,從南洋各群島到印度洋,在孟加拉灣登陸後沒有停留,而是留下一個補給營地後一直往南,途徑阿拉伯半島,因為此地大多數地區是沙漠,所以只派了少量族人,在此建立了一個信鴿通訊點(當時電報尚未發明)。
接下來,智慧與浪裡白條分出一部分船隻,登陸東非與紅海沿岸國家,主力繼續前進,沿非洲東海岸一路南下,繞過好望角,轉而沿非洲西海岸北上,沿途按照我的指示,只派少數人登陸,籠絡當地勢力,建立落腳點,搜集人口,主力全部隨行。
饒是這樣,等艦隊到達地中海的時候,也只剩一千龍族戰士與幾百原族人了,不過,卻帶上了五千多各地土人,既有主動歸順的,也有一些是被智慧忽悠來的,在人數上,倒是與出發時相差不大。
羅馬人在共和時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版圖擴張到亞歐非三個大陸,在地中海沿岸的西班牙,突尼斯,埃及以及本土意大利、西西里島等地都有強大的軍隊,而且紀律嚴明,戰鬥力很強,現在總兵力不過萬,大多又是戰鬥力很差的土著人,軍心不穩定的智慧遠征軍自然不敢登陸,在地中海沿岸轉悠了一圈後,智慧下決心強攻相對防守較薄弱的土耳其小亞細亞半島。
智慧選擇這裡作為突破口的另一個原因,當然是為了接應另外兩路龍族大軍,一路是從西歐南下的,另一路則是從阿富汗,伊朗以及裡海之間插過來的,這兩路人馬只要能匯合一支,智慧與浪裡白條他們的實力就將大增,只是他們不知道,進攻伊朗的那一支已經潰敗了。
這個時候,土耳其歐洲部分以及亞洲一小部分已經在羅馬人的控制之下,伊斯坦布爾還沒有被稱作新羅馬或者第二羅馬,顯然,君士坦丁大帝尚未到來,而羅馬也尚未分裂為東西兩部分。
博斯普魯斯海峽與達達尼爾海峽將歐亞大陸分割開來,原來智慧與浪裡白條是打算通過海峽前往黑海的,那裡可以直接與佔領伏爾加河流域的龍族大軍會師,然而,在伊斯坦布爾,當然,此時還被稱為拜占庭的這個地方,龍族遠征隊遭到了羅馬海陸軍的阻擊。
羅馬人的戰船很大,巨型戰船甚至超過了千噸,而且裝備了弩炮,數量也遠超龍族遠征軍,不過,現在龍族的海軍已經裝備了蒸汽機,機動性遠勝還是划槳的羅馬海軍,而且裝載了雖然射程不遠,但是威力更大的火炮,因此,開始的時候,龍族海軍還是衝破羅馬海軍的重重阻截,深入了地中海。
但是,在狹窄的博斯普魯斯海峽,龍族戰船卻遇上了密集的羅馬戰船,初戰結果,雖然龍族略佔上風,但是狹窄的地形對龍族艦隊明顯不利,如果糾纏下去,勢必被追擊而來的羅馬艦隊堵在海峽裡,腹背受敵,明顯不利,要是近戰,就算裝備了一部分裝甲,龍族戰船也明顯經不起數量眾多的敵船衝擊,而且敵我雙方船隻糾纏在一起的時候,對方還可以利用「烏鴉吊橋」進行登船戰,人數明顯佔優的羅馬人顯然是目前的龍族海軍難以匹敵的,所以,被迫撤出了博斯普魯斯海峽,至此,前往黑海與龍族主力會師的企圖基本落空。
不過,智慧與浪裡白條都是龍族的元老,身經百戰,也有無數次以弱勝強的親身經歷,因此,並不把這點挫折放在眼裡,至少到目前為止,都是敵人吃虧。
此時龍族送來的電報機及其話務員已到,戰況很快明朗,龍族軍隊在各條戰線上都面臨苦戰,兩人商量結果,雖然衝過達達尼爾海峽與博斯普魯斯海峽就能與木牛騎兵會師,但是目前以現在龍族海軍的實力,強衝博斯普魯斯海峽已經成為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既然這樣,不如進攻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半島(即小亞細亞半島)的薄弱地段,在那裡登陸後,再想辦法與南下波斯的龍族騎兵會師。
沒有想到的是,當龍族海軍陸戰隊與隨行土著軍隊登陸後,卻遭到當地羅馬駐軍的堅強阻擊,而真正的龍族軍隊只有一千人而已,那數千土族士兵無論是戰鬥力與戰鬥意志都不高,所以,遇到紀律嚴明的羅馬軍隊,就算是人數處於優勢,也不太好啃,這還是智慧他們是海軍,彈藥充足,不然的話,恐怕部隊早已經潰散了。
用土著人當炮灰,這個智慧他們過去也經常使用,而且很多時候無往而不利,又能避免龍族精銳戰士無意義傷亡,不過像智慧現在所帶部隊,土著人數相對於龍族戰士的比例實在是太高,這種部隊,打順風仗是沒有問題,遇到強敵,就麻煩了。
以前打仗,都是智慧他們用強火力壓制敵人,造成敵人的混亂與恐慌,然后土著順勢衝鋒,碾碎敵人,可是現在就不行了,羅馬軍隊死戰不退,要土著士兵啃硬骨頭,一次兩次還行,幾次下來,因為傷亡慘重,士氣明顯下降。
而且,在羅馬統治區域內,再徵召當地士兵也幾乎成為了不可能的事情,羅馬全民皆兵,一旦有戰事,就會召集當地百姓入伍,所以,事實上智慧很難招募到強壯的戰士。
這樣的話,戰局就明顯對龍族遠征軍不利了,土著人是越打越少,而且士氣低落後,戰鬥力就更要打折扣,所以,前進了幾百里就折損過半,而且,面對遙遙無期的會師日期與不知道在哪裡的龍族友軍,土著軍隊也開始由少量人員掉隊發展到大規模逃亡。
儘管智慧與浪裡白條他們果斷的採取措施,將這一勢頭扼殺,但是,土著人的戰鬥力已經落到了低谷,光靠他們作戰已經無法克服強大的羅馬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