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要做爸爸了,麻衣,錫礦,造船
三,要做爸爸了。b111.net麻衣,錫礦,造船
集中了龍族的半數以上能工巧匠,我們開始了對投石車機動化的改造。
這個過程有點複雜,主要是因為我沒有現代工程學力學彈道學等諸類學科的專門知識,只懂一點皮毛是不行的。這樣,很多可以通過計算得到的結果,就要通過實驗一次次試錯,事倍功半。
好在機動投石車本身也不算太複雜,經過無數次失敗,最後,還是讓我搞成功了。
改造過的投石車與原來的不同,在使用前是平放的。
原來的投石車,下面也有輪子,但是因為主桿是豎立的,所以重心不穩,很容易傾斜倒翻,車輪車體本身材料又不太好,所以在崎嶇不平的野外,運動速度可以說是龜速。
而現在,新型的投石車平時是順著放在四個輪子的架子上的。需要時,通過滑輪與繩索,很快就可以豎立起來,最多十分鐘,就可以發射,這個速度,已經是相當令人滿意了。
而非戰鬥的行軍期間,只要放倒主桿,用一頭牛就可以很輕鬆地拉走,牛車的速度雖慢,比以前用人小心翼翼地推著前進還是快了好多倍,而且不用擔心會發生翻倒事故,這樣一來,投石車陣就成為了我們未來戰爭中的重火力支援與遠程打擊力量,而且還是機動的,雖然最近可能用不到,但是隨著龍族勢力的不斷擴展,投石車必將成為攻城陷地的好幫手。
當然,原有的幾十名投石車手還是不夠,我已經將編製擴大到兩百人,所以自然又補充了相當一部分新人進來,原來的老手,自然就成了骨幹。
就在狼族虎族展開大戰,我們龍族也積極秣馬厲兵,準備打秋風時,我迎來了穿越到這個時空以後個人的第一件大喜事。
其實是兩件,當然。也可以說是一件。
我要做爸爸了。
老實說,對於培養紅色的**接替人,我沒有少努力,基本上凡是在家的時候,每晚都努力耕耘,而且還不止一塊田,廣種薄收,就算出外,基本上也是帶著一個女孩,可是來到這世界上大半年了,這女人的肚子,怎麼就沒有一個吹起來呢?
一般來說,現代的男女結婚,一年兩年沒有動靜的也不在少數,除去主動避孕的,槍法不太準的也很多,可是,就算槍法不准,擋不住我胡亂掃射啊,多的時候,一個晚上也有五六次。差不多在半數妻妾身子裡留下**的火種……
可能這些女孩還太小,發育不完全,要不就是自己水土不服,與這個時空不相適應吧,慢慢就好了。
雖然知道這是自我安慰,但心裡還是熱切希望可以一槍中靶,來官升一級。
等啊等啊,等了大半年,終於翻身農奴得解放了。
依依,以及一個妃子,名叫芣苡的,在同一個月裡有了。
芣苡就是車前草,估計是她母親采車前草的時候懷的她,詩經有云:采采芣苡,薄言采兮……
錯了,似乎應該是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雖然是讀中文的,但是我這記性,實在是,嗨,早知道上天都時就帶一本大百科辭典與文學全書了,雖然不知道穿越時能不能帶過來。
原始人沒有什麼醫療設備,B超光機核磁震盪什麼的,就是看那個什麼的親戚沒來,然後噁心想吐喜歡酸的野果就知道了。
話說自從進入農耕時代以後,因為人手緊張,採集就很少了,兩個人喜歡吃酸野果,都是自己去採。我發現這種情況後,一問,才知道,當然不是同時懷孕的,還是有先後。
有了孩子,當然要重點保護,芣苡好一點,擔任了農部的一個小小負責人,只負責作物選種,依依就麻煩一點,她既是農部頭頭,又在工部擔任長老,分管紡織,還在科教文衛部擔任長老,分管宣傳方面一攤工作,現在自然不能一推了之,只得另外調了兩位伶俐的童養媳夫人充當助手,她們兩個就淑女動口不動手。
我那個興奮啊,倒不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而是,我來到這個世界,要是沒有留下自己的血脈,那是無法想像的。人生不過百年,百年之後又如何?
只有做了父親,才真正像個男人吧?
不過令人遺憾的是,就算即將做爸爸,我也沒有很多時間留在兩個女人身邊,搞點胎教什麼的,只是制定了一套飲食食譜,規定兩位夫人的飲食要均衡全面,而且必須新鮮,魚啊肉啊,都必須是現捕現殺的。不許吃醃製的,好在現在龍族的蔬菜品種還算豐富,搭配得過來。另外,還要她們多做一些適量的運動,不要老是坐著躺著。
我自己卻是忙得昏天黑地,恨不得連兩隻腳也扳起來做事。
這邊要指導訓練,這邊又要指導各部發明創造各種各樣稀奇古怪的東西,很多事情,雖然原始人會做,但是思路或者一些小竅門還是要我提供的,而且,就算提供了思路,很多簡單的事情原始人還是不知道怎麼去做,需要反覆說明甚至手把手地教,比如讓他們製作一個扳手,已經說得很明白了,但還是給我打製了一個四不像出來,非要我捏出泥巴模型來,讓我哭笑不得。阿根或者智慧要是在身邊就好了,依依也行,可是現在他們都有自己的事情或者需要休養。
其實,就這樣,也已經不錯的,這得歸功於龍族特有的各類,將一些新名詞新知識推廣開去。
幸好,現在有些大孩子已經可以獨當一面了,這些孩子接受教育與新鮮知識比成年人快,所以我有意識將他們帶在身邊,重點培養,而且使喚起來也比較方便,一些新名詞他們也能接受並記住,讓我輕鬆了不少。
最近我們主要是在進行紡織革新,這個真的是比較難搞,不是專業的,只懂點皮毛,真是讓我費勁了腦筋,比發明水輪機難多了。其實這個一點也不奇怪,大老爺們,誰會關心這個?
現在第二批麻已經下來了原料足夠,但是紡織明顯就跟不上。
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雖然我們現在是粗加工,麻類無需紡紗,直接上機,但是我費盡心思搗鼓出來的紡織機的效率太低了;第二個是,就算這種蹩腳低效紡織機,也不可能製作太多,很多人手都被抽調去建設新城或者各駐地了,木工組的人手明顯不足。
麻類一年收成幾次,積下去只會越來越多,而現在又急需麻織品,族人很多都光著身子呢。
想了半天,給我想出了一個餿主意。那就是用類似結毛衣的辦法,用竹針將麻紗直接編織成可以穿的衣服。
雖然麻紗不如毛線,主要是太硬,不如毛線柔軟,但是原理是一樣的,當然不會後世這麼多花樣,就是平針即可。
不過男人做這個就是不如女的,在我將麻衣(相對於毛衣)織法教給依依竹梅等人後幾個小時,我的夫人團就已經織得像模像樣了,第二天,織麻衣的運動就開始向深度與廣度進軍了。
當然,因為不知道怎麼連接,收針,所以織出來的布是五花八門,大部分是畸形的,所以,下一步,還需要紡織組將這些所謂的麻布拼起來,而不是裁開來。
但是,儘管差強人意,卻開創了群眾性大織布熱潮,原來的紡織機就那麼幾台,效率又不是太高,織出來的布料根本就不夠用,現在好了,幾千個婦女,人手一塊布,麻纖維比較粗,又是很多纖維合成一大股的,結起來速度很快,就是一個晚上下來也有十幾公分,快的幾十公分,而且隨著熟練程度的提高,只會越來越快。
辦法是人想出來的,改進紡織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一發動群眾,織布的事情就解決了,要不怎麼說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呢?
為了進一步提高群眾的積極性,我乾脆宣佈,想要做麻布衣服的人,都必須自己提供麻布,然後由紡織組的人免費加工成衣服,而軍人之類,這裡不包括地方守備部隊的民兵,光是牛騎兵與編制內野戰軍,則全部由部族提供,這樣一來,所有族人積極性空前,問題很快就徹底解決了。
此時,又傳來一個特大喜訊,那就是,上次我派往太湖深處去的族人,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尋找,終於在一個島上發現了一種用火稍微一燒就會流出金屬液體的石頭!
不用說,這肯定就是錫礦石!
當然,用火燒流出液體金屬的石頭可能不止錫礦石這一類,我印象中,鎵、鉍的熔點都很低,汞更是常溫下的液體金屬,不過,一般都含量稀少,最常見的應該還是錫吧?
估計,他們發現錫礦石的小島應該就是無錫的錫山吧?
無錫屬於古長江三角洲太湖沖積平原的一部分,不過在一萬多年前,這一帶除了少數高地山嶺外,大部還被水淹沒,或者是河流沼澤,而且三山島上還發現過一萬兩千年前的人類遺址,這個我有空要去看看。
更何況,雖然現在鐵的產量有所提高,但是根本不夠用,一天所產鐵,最多也只能澆鑄一具火炮,現在龍族各行各業都急需金屬,而黃銅雖然在某些方面性能不錯,但用作刀斧箭鏃之類武器,以及盔甲等護具,還有很多生活用品方面卻是硬度不夠,用錫與銅合成青銅性能優良,比鐵差不了多少,而且加工方便,是古人普遍使用的金屬,所以,發現錫礦對我與龍族來說,意義重大。
不過,考慮到此去錫山路途遙遠,而且與海族方面的聯繫也需要速度更快,操作更容易,載重量更大的水上交通工具,船隻的建造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首先是選材。
在造船最常用的兩大木材——杉木與松木裡面,雖然兩者各有優缺點,但我更傾向杉木。
雖然說千年水底松,意思是松樹在水下很耐腐蝕,不過,更輕而更容易加工的杉木卻更適合造船。
南方的山上,杉木是非常常見的,雖然靠近龍族駐地的地方,死樹都被砍伐了,但是遠處,死杉樹還有不少,粗的可以兩人合抱,死去只有幾年的杉樹質地過了夏天十分乾燥,重量很輕,正好用來造船。
反正現在我們的工具已經不少,尤其是長鋸,那是在電鋸出現之前加工長木板的最佳工具,我讓鐵匠一口氣製作了十具,另外,還製作了大量的鐵釘與銅釘。
現在原始人還是很難看得懂圖紙,尤其是成年的,所以,我還是與以前製作別的器物一樣,先用粘土製作模型,這個簡單,先是三艙的小船,中間的船艙大些,前後兩個小船艙,再前後,有兩個小水密艙,船艙之間,用木板隔開,動力為漿、櫓與帆。當然,考慮到平衡,桅桿不可能過高,帆的體積當然也不會太大。
為了加工方便一點,所以,只有船首是用燒烤彎曲的木板,其餘地方,都是方形,當然,方體船在操作性上遠不如流線型的船體,不過這個貌似現在不太重要,而且方體船更加穩定一些,適於航行技術水平不高的原始人,等以後造船技術上去後再改成現代船型。
集中了龍族的大多數匠人,還徵調了一部分奴隸做苦力,我將模型做出來之後,造船工作就轟轟烈烈的展開了,大批死後不久的杉木被伐倒,拖到原駐地下游的地方,那裡,早已經用三合土、石頭與竹木搭起了一座船台,然後無數組匠人開始對巨木進行切割。
船各部分的連接,主要榫頭,輔以鐵釘與銅釘,鐵釘強度高,銅釘耐腐蝕,兩者結合比較保險,好在木板夠寬大,但即便這樣,鐵釘銅釘用量也不少,這個我不管了,就算傾家蕩產也要上,可惜現在還沒有桐油,就用動物脂肪防腐吧,至於嵌縫,沒有石膏粉,我用石灰粘土代替,拌入豬血豆腐,再用砸爛的細麻混合,貌似還可以。
其餘就簡單了,漿、櫓與舵沒有什麼技術含量,桅桿因為這一帶沒有橋,所以不用放倒,直接用固定的,帆則用上了最新的麻布,非常輕便,效果也很好,至於繩索,現在不用發愁了。
前後半個月不到,龍族第一艘帆船就在竹製滑道上下水了。
龍族所在的河道水不是太深,雖然現在是豐水季節,淺的地方也只有七八十公分,個別地方更淺,所以,也只能供空船航行,載貨的話是不行的,還需要在下游水深處再造一個碼頭,就與銅礦碼頭造在一起吧,那裡是下游,水深已經達到一米多,小噸位的船隻航行已經不是問題了。
至於水手,就從多次往返制鹽隊的老族人裡面選取吧。
試航這天,駐地人山人海,都湧到碼頭附近來觀看,阿烏當仁不讓成為了第一名船客,現在阿烏的神經系統久經鍛煉,不會輕易暈過去了,況且,他在船上跳巫舞,也更加增添了神聖色彩。
好在方底船的穩定性非常好,要是一般的舢板,就是打死他阿烏也不願上船。
可惜因為河道太淺,船裝不了多少人,最後除了水手以外,也只有載了有優先權的六七個龍族長老就開始試航了。
在族人的歡呼聲中,巨大的帆被升起來了,在廣闊的水域中航行,只要不是頂風,船帆都可以通過轉變角度借用風力,但是在山谷河流中不行,因為這裡不是順風就是逆風,今天是東風,只有往上游才能用帆。
這隻船不大,我只在兩旁分別安排了兩個槳,划槳搖櫓的水手在此前已經經過培訓,所以勉強可以操作,但是水深是個問題,櫓會不時碰到河底,最後我們放棄了,好在還準備了竹篙,正好用上。
掌舵自然是我了,這個是有象徵意義的,估計不久,我這個「天神族長」在阿烏的詞彙中就會出現偉大的舵手的字樣了。
一聲令下,竹篙撐動,槳兒輕搖,船緩緩離開岸邊,向上游駛去。
雖然已經看到過竹筏,但是,這船隻與竹筏還是有很大區別的,竹筏就好像順應自然,而船隻就已經改變了自然的一部分,哪怕是極為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也象徵的龍族文明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所有的族人,包括奴隸,都放下了手裡的工作,烏壓壓的一片,在岸上跟著船隻沿途走,沿岸的竹林中,頓時踩出一條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