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野人到帝王 第三卷·激烈碰撞 三十四,鴿子笠帽蓑衣
    三十四,鴿子笠帽蓑衣

    三十四,鴿子笠帽蓑衣

    虎族與狼族雙方爆發大戰後。wWw.b111.net狼族這邊,成年男子還有三萬多,加上女戰士,數量上倒是不低於虎族,但是狼人最精銳部隊在上次與我們作戰中損失很大,而且士氣低落,因此與虎族交手處於下風,一連三天,天天吃敗仗,丟失了大量土地,人口損失倒不多,軍隊方面,虎族採用壓迫戰術,不是窮追猛打,損失不大,平民由於這些地方靠近虎族,上次被佔領過,所以這些百姓上次一被交換回來,就安置到了內地,倒是還沒有損失。

    不過,這樣下去。狼族遲早會被壓迫到無路可走的地步,狼王走投無路之下,才想到了我這個昔日的敵人,向我求援,要求龍族出兵,幫他們打退虎族。

    聽完禿頭的話,我陷入了沉思。

    不管怎麼說,狼族現在在抵抗虎族的同時,也給我們提供了屏障,一旦狼族被虎族吞併,龍族就會面臨更為強大的敵人。

    而目前,龍族一方面人口有限,實力遠不如虎族,另一方面,內部整合磨合還沒有完成,武器裝備也沒有全部到位,城牆也還沒有來得及修建,兵員的訓練,尤其是牛騎兵的訓練遠沒有結束,更重要的是,今年我們開墾的土地與種下的莊家全在這塊平原上,一旦虎族鐵蹄一到,就算我們能打贏,莊稼也肯定保不住,連種子都失去,再要發展農業,就要以年來計算了。

    所以。我絕不能坐看狼族失敗。

    當然,要是狼族與虎族拚個兩敗俱傷,我們龍族倒是能坐收漁翁之利,可問題是,現在戰局一邊倒,狼族要是頂不住,投降了虎族,那龍族的壓力就大了。

    既然雙方實力不均衡,那就想辦法讓他均衡!

    直接派出人員參戰那是不可能的,每一個龍族人對我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不過我可以向狼族提供武器啊。

    狼族只有木棍,沒有遠程攻擊武器,所以被對方的投石索打得難以招架,那麼,我就向他們提供更精良的殺敵武器槍擔與遠程攻擊武器弓箭好了。

    現在我們的族人已經開始換上鐵製武器,槍擔基本上完成了歷史使命,以前儲備下來的大約還有一萬多支,就全部給了狼族吧,至於弓箭,竹胎弓射程較短,以後肯定要被牛角弓代替。那就將裡面製作質量較差的那一部分給狼族人好了,箭也是普通的整枝苦竹箭,雖然這些弓箭射程不遠,力量有限,但是與槍擔、盾牌配合使用,密集發射,倒是可以扭轉戰局。

    禿頭先聽我說龍族不能出兵,十分沮喪,但是一聽我可以用別的方法幫助他們打贏這場戰爭,又高興起來,聽了我的建議,想了一想就同意了。

    禿頭原來擔心,狼族沒有足夠的東西來換取龍族的支援,聲明不能再交換人口了,再交換狼族就雪上加霜扛不住了,不過我的話讓他喜出望外,乖乖的送人過來。

    原來,我提出的條件就是,龍族支援給狼族這批寶貴戰爭物資,狼族將他們用不著的老人與剩下的戰死者家屬全部交由我們龍族供養。

    這個對狼族實力沒有絲毫影響,相反,現在狼族食物匱缺,這些老人與家屬不能作戰,正是負擔,就算給了我們也不可能快速增加龍族實力,而樂而不為?所以就爽快答應了。

    雙方簽訂完新的協議,武器很快到位,雖然狼族士兵沒有經過什麼訓練,但是按照我的盾牌兵。長槍兵與弓箭手的配合作戰方法,還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弓箭,別看狼族士兵初次使用,準頭是一點也沒有,可是擋不住多啊,箭多,人也多,密集攻擊,瞎貓也能捉住死耗子,無需準頭,這下虎族吃了大虧,一仗就傷亡兩千多人。

    其實這兩千多人裡面,死亡人數還是有限,竹箭入肉不深,難以致命,除非射成刺蝟,所以大多數人還是因為受到猝不及防打擊驚慌失措,逃跑踐踏所致,但是這次潰敗對虎族的士氣打擊是致命的,原來靠著投石索這種遠程武器佔上風,現在戰局一下子逆轉過來,改為狼族挑戰而虎族後退了。

    這我就不管了。就算狼族打勝虎族也不可能威脅到我們,大大方方將狼族交換過來的老人與家屬接收了,處理自己事物要緊。

    也許有人會想,這家屬還有點用,老人要來幹什麼?

    確實,在原始社會老人被視為累贅,一旦遭遇饑荒,老人總是第一個被遺棄。被犧牲的對象,甚至有可能被吃掉。

    不過,大家都知道,家有一老。等於一寶,其實老人也是很有用的,尤其是傳授知識、生產、生活戰鬥技能方面。

    雖然遠古人類知識有限,但是能活下來的老人肯定有不少有用的知識,當然,他可能將其傳授給了身邊的族人,但是我們龍族人五花八門,各部族都有,肯定有很多空白的地方,這些老人擁有的知識正好彌補。

    所以,我就將這些老人安插到族人中間,就是做做後勤工作,或者什麼也不幹,不過,族人還是能夠從中多少得到一些知識技能,另一部分與孩子一起生活,起到的作用就更大了,畢竟,成年男子沒有那麼多功夫教孩子。

    安排完狼族那邊交換過來的人口,這邊蠶豆也已經接近成熟,同時,天氣開始悶熱,我知道,這就是所謂的zu黃梅了。

    所謂的zu黃梅,就是老天在醞釀黃梅,是長江中下游地區的一句俗語,每年接近六月份,空氣中的水分就大量增加,冷熱空氣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交鋒的結果,就是梅雨季節的產生。

    這梅雨很討厭啊,一下就是一個月,梅雨時節,很難進行露天作業,所以,我也要未雨綢繆。

    先是集中了兩千族人,還有兩千孩子,準備搶收蠶豆。

    原始社會。水肥充足,管理到位的五穀雜糧的產量在每畝一百斤左右,水稻能有兩百,我們種了大約幾千畝蠶豆,理論上能有幾十萬斤產量,族人一兩個月的消費量,但是因為是粗放操作,土地沒有耕種,樹樁岩石佔去了很大地盤,而且種子有限,很多地方是空白或者菜類,所以要大打折扣,幸好火燒地夠肥,蠶豆長勢極為旺盛,不過被摘掉了不少青豆莢,所以就算豐收估計也到不了一百萬斤。

    蠶豆與其他豆類耐儲藏,易保管,使用方便(煮蠶豆即可),易攜帶,所以,可以用作戰略儲備,而且蠶豆種植粗放,對水肥要求不高,用工省,正好適合原始社會種植。

    所以,對豆類作物的種植是我們農業生產的重中之重,雖然豆類產量比其它農作物略低,但是營養卻是數倍,性價比最高,明年還要大量種植。

    幸運的是,在蠶豆地裡還發現了一顆豌豆,可謂是萬畝地,獨根苗,長得十分旺盛,爬到了周邊植物包括蠶豆身上,還有樹樁岩石上。

    老實說我還沒有看到過長得這麼旺盛的豌豆,足足佔據了十幾平方米的地盤,好在依依得到過我吩咐,對奇怪的作物不要隨便清除,這才得以保留下來。

    豌豆的起源我記得貌似亞洲西部,小亞細亞一帶,怎麼長江中下游也有?想了半天,只有兩個解釋,一個是豌豆起源地廣大,一個就是我們這個時空已經不是原來那一個時空,既然如此,我是不是還能找到紅薯,馬鈴薯,西紅柿?我不禁意yin起來。

    反正離成熟沒有幾天了,下令兩個族人日夜看守這顆豌豆,這才放下了心。

    就在這時,又傳來兩個好消息。

    一個是捕牛隊在一處湖邊草原灘涂上發現了湖羊,另一個是派到原來羊部落駐地去的族人發現了鴿子。

    這可真是天大的喜訊啊。

    湖羊,因為我們現在有了山羊,純粹就是錦上添花,可以大規模發展毛紡業而已,大不了不穿毛衣,但是鴿子,我的信鴿部隊啊。

    這年頭,我發展的軟肋就是通訊,無線電肯定還有一段時間,而我們龍族的地盤現在至少也有上百平方公里,還不包括大湖沒有合適的通訊工具,實在是致命缺陷。

    現在好了,有了信鴿,通訊就方便了。

    羊部落的族人與其它族人一樣,早已經得到吩咐,要密切注意這種鳥,以前也不是沒人抓獲過疑似鴿子,但都是空歡喜一場,但是,從羊部落送回來的這對鳥,我一看就可以確定,雖然與今天的鴿子在形態、毛色上有些差異,但可以確定肯定是長江流域一種名為「水咕咕」的野生林鴿!

    除了這對鴿子外,還有兩個蛋,當然是鴿子蛋,鴿子一年可以繁殖最高八次,所以我的信鴿部隊很快就會成型。不過,為了加快速度,還是在獎勵這個族人的同時,讓他返回羊部落,讓羊部落放下手頭所有工作,全力捕捉這種鳥。

    至於這鳥,我就交給我的另一位童養媳,葛去養,葛與鴿同音,原來是指山上的葛籐這種植物,葛全身是寶,尤其是葛根,更是降血脂良藥,而且是食藥兩用,我現在就在吃,不過在古代,利用還是比較少,為了好記,所以我就將鴿子交給了葛。

    忽然想起來,假如梅雨季節到來,有的事情可以暫時停下來,但是有些事情不能不做啊,雖然天熱,但是淋雨可能也會淋壞身體。

    那麼還是想辦法做點雨具出來吧,什麼雨具好呢?

    後世的雨具,雖然千變萬化,但是主要貌似主要就是兩種,雨傘與雨披。

    就這兩種吧。

    雨傘一般用紙或者布做,關鍵是這兩種我現在都沒有,那就用獸皮吧,笨重是笨重了點,而且皮革淋水會腫脹,還會爛掉,管他呢,反正就當是一次性的吧。

    最後選擇了野豬皮,比較緻密,讓人用刀從裡面刮薄了,弄上幾根骨架,一桿柄,現在木匠竹匠在我的啟發下鋸子斧子刨子鑽桿什麼的都齊了,長期玩下來,手藝都是嫻熟,所以只要我說一下,馬上就會領會,做完以後,外面再塗上一層油脂,就可以用啦。

    當然,這傘很容易弄髒,弄髒什麼呢?反正也沒有什麼衣服,管他呢。至於重一點,古人還真不在乎。

    現在天還沒有下雨,所以我也沒有將傘拿出來,等下了雨,你看好了。

    雨傘雖好,但是真的是雨地裡幹活的人卻沒有什麼用,畢竟人沒有三隻手,那就只有雨披了。

    古代的雨披主要是兩部分組成,上面是笠帽,下面是蓑衣大約有幾斤重,當然比不上塑料雨披輕便,不過畢竟可以用了啊。

    笠帽好辦,山上有笠殼可以採摘,或者乾脆,用毛筍殼即可,竹林裡有的是新竹長大後褪下來的毛筍殼,將笠帽的原理告訴了竹匠,其實應該叫篾匠,很快就將笠帽搞了出來,就是細細的竹篾夾著裡面的毛筍殼,上面是個半圓形放腦袋,下面旁邊再一圈,聽篾匠說不太好做,我乾脆將越南的笠帽盜版了過來,就是上面尖頂,圓圓的一直下來,反正越南古代屬於中國,這笠帽技術也是中國傳過去的。因為族人雨天也要出門,所以笠帽人手一頂。

    至於蓑衣,因為找不到棕櫚樹,那就只能用毛筍殼土話叫「捏殼」代替了,在長江中下游一帶,捏殼蓑衣曾經風靡一時。

    可惜就是這年頭的毛竹都很細,連帶新出土的竹筍也不粗,竹筍不粗,筍殼自然也小(我已經打算,有空就培育竹林,除掉雜草灌木,並且施上沼氣肥,相信毛竹很快就會粗壯起來),不過用來做蓑衣還是沒有問題,筍殼撕成細條就可以用來縛東西,所以整條蓑衣除了一點點竹子骨架外全部是筍殼組成,羊毛出在羊身上,這個現在由竹負責的紡織組包干了。

    雨傘沒有什麼關係,蓑衣是必要的,所以,紡織組全力開工,又臨時招收了幾百名婦女加班,可惜一個熟練工一天也做不了一件蓑衣,臨時工就更慢,緊趕慢趕,才做成了幾百條蓑衣,分頭給硫礦銅礦與捕牛捕魚隊送了一部分去,這個數量當然遠遠不夠,只能輪流使用了,至於牛騎兵訓練隊,下大雨就只好室內——也就是茅屋裡練練格鬥之類了。還有這邊的農田管理,下雨本來也幹不了活,排水溝已經挖好,臨時需要巡視的到時候再說。

    其實這事早該想到的,早點做,一個人一件蓑衣不成問題,不過我來到龍部落這半年多實在是太忙,基本上都是想到什麼做什麼,看來以後得要有個長遠規劃了。

    蓑衣還在不停的製作,能做多少是多少,這邊,準備工作也做得差不多了,煮鹽隊大部分也撤了回來,梅雨季節根本無法曬鹽,全部靠煮沒有那麼多燃料,現在龍族的食鹽儲量也有萬把斤,夠用一陣子的了。

    這個時候,絲也帶著勝利成果回來了,還好,帶回來大約三十斤蠶繭,不過個頭都較小,基本上都是黃色的,與後世雪白的蠶繭不能相比,我喜出望外,挑選出十幾個大個白色的,準備留種,其餘的就都煮了,然後發動全族婦女,一起來剿絲。

    這剿絲根本不像有的書上寫的,一天可以手工剿幾萬斤,事實上,因為蠶絲極細,一個蠶繭長度就有千米左右,用細細的竹棍卷,能卷多少?就算後世用機器剿絲,也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現在用竹棍卷,就算一手一根竹棍,一天下來也卷不了幾個,不過後來我發明了小型剿絲機,其實就是一個手搖大滾筒,放在架子上,用手搖動,因為滾筒周長比竹棍大無數倍,而且可以一次捲好多個,所以速度立馬加快不少,饒是這樣,還是用了很多天,才將這三十斤蠶繭紡成了絲。去掉蠶蛹與雜質,得到了大約十斤絲。

    這絲還不能用來做衣服,因為現在我們部族最需要的就是繩子,繩子可以用來干很多事情,所以沒辦法,只好送往工場,讓族人全部加工成繩子。

    絲在這裡休息了幾天,就又回去了,準備養夏蠶,其實夏蠶比春蠶產量還低,雖然現在有的是蠶種,但是桑葉數量有限,大發展要幾年後桑苗大起來,聊勝於無吧。

    絲在這裡的時候,我自然在她身上用的功夫深了點,搞得她每天早上都起不來床,不過回去的時候勁頭很大,可見物質與精神刺激兩者缺一不可。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