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長篇小說,作者耗盡半生精力,歷時十年寫成。本書借用第一章節《驚變》中荒野小廟殘破牆壁上某人塗鴉(大風歌)作引導,輔以跌宕起伏、懸念迭起、稀奇蹊蹺的故事情節,精心炮製而成,《大風歌》詞也由此成為一條貫穿始終的懸念。
故事發生在蘇魯兩省交界處,以三、四十年代複雜、動盪的社會背景為依托,廟中猝然發生的離奇血案和主人公馮劍查找姐姐馮秀英的生死為線索,通過張海新、沈利司、楊長嶺、景志剛、艾鳳玲等主要人物貫穿其中,抗日組織「兩股會」與漢奸走狗王國漢、郭瘸子等人的殘酷鬥爭鋪展開來。故事發展力求錯綜複雜、撲朔迷離、扣人心弦,但又峰迴路轉、幽婉曲折、跌宕起伏;作品爭取標新立異,充分發揮自已獨特的寫作風格!盡量不落入俗套、公式,避免讀者才讀數頁,便覺似曾相識。再輔以「斬不斷,理還亂」的個人恩怨糾葛,肯定令您耳目一新、餘音繞樑。
小說以何保信談論財主邵盼頭的家史開始,看似平淡無奇,其實大有玄機,甚至每句話,每一個細微動作,作者都經過深思熟慮,仔細推敲,認為非用不可,才寫上去的。因馮二年與馮成套的妻子相好,生下了女兒馮秀英!馮成套因此懷恨在心,把未成年的馮秀英賣到道德敗壞的邵家,用意是何其毒辣;而何保信多喝了幾杯,就因信口說出馮秀英和公爹相好,便命喪黃泉。而且,從此馮劍背著殺人的罪名,開始了十餘年的尋姐之路。其間被人誤解、追殺,被人頂替成皮家公子,差點娶了漢奸的醜閨女!
這部小說如果說是馮劍尋找姐姐(給姐姐報仇?)還不如說是作者刻意用馮劍等人的經歷展示四十年代日軍佔領下的蘇北、魯南一帶的社會背景。家鄉雖不富饒,但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根連著根吶!
作者是土生土長的豐縣人!在豐沛這塊土地上生活了四十餘年,耳聞目睹,聽慣了蘇北鄉談,寫起來自然得心應手。書中人物之所以迥異鮮明,栩栩如生,沒有一絲兒做作,原汁原味,就因有我可愛可敬的鄉親們作為原型。作者小時候酷愛聽大人們講故事,那時候叫做聽「拉呱」!無論是春夏秋冬,還是月下地頭,只要大人們聚在一起談論歷史典故,我便蹲坐一旁,呆若木雞,如醉如癡。至今追憶起來,依然是回味無窮。
作品以馮劍尋找姐姐為主線,又以他找到姐姐結束,卻不是他單純尋找姐姐的故事。書中也有血腥的打鬥,本意不是宣揚以暴抗暴,僅僅是增加趣味,是吸引人讀下去的手段。正面人物更無超人的能力,也就是說「他」就是「他」!面對強大的敵人,「他」同樣束手無策;大難臨頭時,「他」同樣害怕。馮劍的定位只是一個青年農民,大字不識,雖也機智勇敢,因目標只是尋找姐姐,沒有明確的遠大理想,自然做不出留芳後世的業績來,最後的結局便是情理之中了;艾鳳玲是一個鄉間野丫頭形象,而且頭腦簡單,行事莽撞,不顧後果,叫許多關心她的人跟著擔驚受怕;而沈利司則是解放初期農村的一般基層幹部,有一定權力,他這種權力在當時可不算小;張海新應該是個愣頭青,凡事敢說敢當,衝鋒陷陣,但出力未必討好;楊長嶺膽小怕事,小心翼翼,有板有眼,不涉險途;章老三應該是有點本事的人,有先見之明,而且肯定讀過書,卻自稱只會說書;張海貴、成玉梅夫婦是農村千百萬農民形象的縮影,他們心地善良,愛憎分明!卻又有不可避免的目光短淺,甚至是愚昧無知。景志剛、同啟超等人則是一群亂世草莽英雄,隨波逐流,以搶劫、殺人越貨為生,也同樣被人追殺,卻又不忘民族大義;谷啟孝則是做事毛手毛腳的典型代表,凡事積極去做,熱心幫忙,最終卻是越幫越忙,後面還要人跟著他擦屁股;林之波說話刻薄,令人厭惡至極,作者咬咬牙,卻叫此人善終,也是一番苦心;沈大同在生活中卻有原型,這種人做起事來肯定令人啼笑皆非,被作者信手拈來,逗您一樂;陳正君、陳正勝應該是因生活所迫不得不違心給敵人做事而又不失民族氣節的人!特別是陳正君,他是農村中一個八面玲瓏的「大老知」形象!大家戲稱:「這人會和稀泥」!不叫人喜,甚至招人厭煩。別人卻不敢輕易得罪他,因為有事還要求他去辦。當然,他也不敢當面得罪人,特別是一些他惹不起的人物!對待討厭的人和事用他們自已的辦法去解決,那就是背後搗鬼,卻左右不了形勢,也算有骨氣吧!農村各集市街頭上,樹蔭下那些擺攤算卦的先生們,無不自稱能掐會算,上知天文,下曉地理,和《三國》裡的諸葛亮一樣有本事!只是諸葛亮當蜀漢宰相,他們卻在街頭上耍嘴皮子混飯吃,正是石敬宣的同類;王國漢、邵盼頭、郭瘸子等人是作為反面人物寫的。既然是反面人物,自然要壞得令人咋舌、令人不齒才好,情節也並非全是個人杜撰;至於范清宇、師遷芋、梅河、盛世成、老綿羊等人,只能算是主人忠實的走狗了!但又不缺乏舊社會所說的「義氣」!……餘下王朝立、閻良平、鄭伯九——全書共有二百多個人物出現,林林總總。因篇幅有限,餘下情節不再細說,欲知祥情,還是請您耐心把小說讀完吧!
從第十五章開始,有個漢奸粉墨登場,對這人的描寫佔用了二十餘萬字的篇幅,這又是另一個世界,是社會中一種另樣的眼光。也就是說,用一個漢奸的眼光看待那個社會,肯定叫人回味無窮。日本人侵佔中國,人人痛恨,卻有人願意當漢奸!當漢奸者,肯定不是以當漢奸為恥。不管他們是為了養家餬口,還是尋找別的理由解說,但有一條是不變的——如果日本人沒被趕出中國,他們永遠是幫兇,而且是日本人的功臣!整個作品沒有因果,我所說的因果是落入了俗套。在別的作品中,無不是主人公歷盡艱辛,為親人報仇之類。在我的小說中,壞人幾乎沒有一個是他的仇家所殺!這便是我追求的標新立異。至於小說質量,還得請編輯老師和讀者們評說指點。
作者殫精竭慮,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反覆推敲細節,逐字咀嚼修改。除錯別字難免,故事力求引人入勝;結構力求嚴謹、合理、絲絲入扣,年代銜接盡量符合歷史,不留任何瑕疵。作品力求曲折跌宕,懸念迭起,對話幽默有趣,妙語如珠。有些章節十年前便已成稿,動筆寫作、修改歷時長達數載,從頭至尾,連排了十九稿,細節增刪精雕,不計其數。此書完稿,鬚髮皆白,可以說字字是血!
為增加作品的可讀性,故事力求跌宕起伏、曲折多變、驚心動魄,但都有根有據,一環緊扣一環,令讀者恰如身臨其境,倍覺親切、意味雋永;構思力求奇巧、縝密、嚴謹;人物力求有血有肉,性格迥異鮮明,舉止活靈活現;語言對白力求詼諧幽默、妙語連珠、通暢流利、燴炙人口,細細咀嚼品賞、又叫人回味無窮、忍俊不禁;作品中既有驚險、血腥、精彩的打鬥,又有出乎意料、情理之中、啼笑皆非的故事結局;小說結構緊湊,力求合情合理,絕不異想天開,故作玄虛,愚弄讀者;作品引經據典,都有出處,絕不自作多情、矯揉造作、高談闊論、無病呻吟,叫讀者如墜雲霧之中,摸不到頭腦。作品盡量貼近生活,為避免故事拖沓乏味,避免被疑指點江山,除非迫不得已,書中盡量以詼諧幽默的蘇皖北、魯南、豫西一帶方言對白來顯示事件的來龍去脈和各色人物性格,所以敘述不多。
還有:作品是以作者自已的視覺冷眼縱觀世態,喜笑怒罵、譏嘲人生;書中所涉及的地名均為借用,只圖編寫時順手,別無他意。為避免嫌疑,作者草創一「魯南縣」!「魯南」既是「蘇北」!是作者的家鄉所在。作者是豐縣人,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了四十餘年,懷有深厚感情,有義務宣傳家鄉本土文化。
請謹記:書中故事並無真憑實據,請切勿按圖索驥,查找故事來源。更不要心血來潮,興沖沖地跑到江蘇省豐縣尋找什麼「兩股會」!你肯定找不到任何線索,所謂的「兩股會」是不存在的,「兩股會」之中的成員!更是子虛烏有。書中曲折跌宕、哀婉幽怨、驚心動魄、啼笑皆非的故事情節,也是作者苦熬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精心構思編寫而成,純係虛構捏造,信口雌黃,不可當真啊!
另外:書中所列及的人物——特別是那些漢奸走狗、民族敗類的名字(如賀志巖、仝可訓、錢宗紅、關建節等人),如不巧和某某人的經歷、姓名雷同,純屬偶然巧合;不要因為自已是個瘸子、恰好姓「郭」;家中養過驢(叫驢,草驢)、某些部位比常人大上一圈、本人又姓「董」;走路象老娘們、一張叫人用腳踩扁的柿子臉上長滿了粉疙瘩、說話啞喉嚨破嗓,笑起來似患了重感冒的母鴨子叫,又恰好生有兩隻賊兮兮的母豬眼、父子倆在日偽時期又同當過漢奸者,便趾高氣揚,得理不讓人,氣勢洶洶地跑來和作者打官司。作者在此鄭重聲明:請你一定要自重,切勿削足適履,對號入座,自尋煩惱。
作者QQ:41336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