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三國 正文 序章 稱王序曲
    戰爭的烽煙總算是漸漸的平息了下去。雖然還不知道他究竟會在什麼時候冒起,但想來也不是什麼非常快的事情,至少還需要過個幾年吧。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爭奪天下的三家在這幾年裡已是打得有些筋疲力竭了,他們都無力再打下去,只能選擇歇戰。這一點即使在發生了李晟施計奪取涼州之後也沒有任何改變。吃了大虧的曹操,不是不想報仇,而是他暫時沒有了報仇的實力。

    在剛剛過去的數年征戰之中,劉備被滅了,孫權被嚇破了膽、曹操被斷掉了一臂,而最為出彩的李晟則是打得累了。除去已經被消滅的劉備不談,只說這天下最後剩下的三個諸侯,其中的關係自然是最為奇妙且錯綜複雜的。

    從表面上來看,為了對抗北方曹操的威脅,南方的兩家再一次組成了聯盟。而且在李晟那強大的航海艦隊面前,聯盟成了完全以李晟為主導的聯盟,孫權名義上是李晟的盟友,但在旁人看來他似乎成了李晟的附庸。在李晟艦隊的武力之下,整個江東的市場向李晟打開,益州的人在這兒按照正規的程序大肆採購原材料,並將之運回益州進行生產,而後將生產出來的產品返銷會江東。一時間,長江之上船來船往,倒是一派和諧的景象。

    不過這樣的和諧終究只是表面上的,孫權在明面上向李晟服軟的同時,在暗地裡繼續的和曹操有所往來。正如賈詡對曹操所說的那樣,李晟的勢力發展了壯大了,江東的孫權必然不喜。他藉著每年去許昌朝拜的機會,派出了使者悄悄的開始試探臣服於曹操的問題。當然這臣服也只是說說而已,真正的臣服是孫權不可能的答應的,他所謀求的不過是臣服名義之下的聯合罷了。

    一兩次的使者會面,當然不會有什麼結果,對於早已吃了情報方面滯後之虧的曹操和孫權對這明面上的暗地裡還是不怎麼上心。事實上雙方的之間關於聯合的會談確實在進行著,只是這進行不是在萬眾舉目的許昌,而是在廬江的舒城舉行。在他們想來,有了許昌那邊的動靜作為幌子,在舒城的會談應該是沒什麼人知道的。這也是真實的情況,無論是曹操那邊還是孫權那邊知曉這次的談判的也就那麼四五個人罷了。

    由於知道自己吃虧就吃虧在這麼一個知字上,曹操和孫權兩邊都不約而同的加強了自己情報機構方面的建設。雖然他們都由於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還沒有辦法做到類似於李晟那般的分門別類,運用了個有效的保密傳輸手段,並與當地的地頭蛇緊密的鏈接在一起,但在加大了投資和增加的人手之後,無論是曹操一方還是孫權一方的保密工作都得到了很大的增強。李晟的白衣所獲得的情報比以前有所減少。

    比如這次曹操和孫權在舒城談判的消息,李晟的白衣打探到確實有這麼一回事存在,但卻無法詳細的瞭解其中的重重孫權和曹操對這件事請的保密做得實在太好了。

    你說孔明,曹操和孫權在舒城究竟談些什麼呢?站在新建起來的望樓之上,李晟引著高處的涼風,很是愜意的向身後的孔明問道。

    奪取了涼州之後,李晟委派趙雲為涼州牧,法正為涼州刺史,馬岱為護羌中郎將,專職進行涼州和羌地的管理,而他本人則引大軍返回了成都,進行修整。此刻李晟在益州的勢力早已經營了數量,很多事情都上個軌道,自是不需要他這位主公親力親為,倒是讓他成為這益州城裡的第一號閒人。

    作為君主,他倒也沒有什麼別得奢侈愛好,只是走動,也就是這裡瞧瞧那裡看看的,和一些普通人說上一些話罷了。這原也沒什麼的,但卻因為他總是愛要別人來陪自己一同遊玩,弄得手下的大臣們怨聲載道若是碰上大臣們悠閒之時,那自還好,可要是自己手上還有些事情忙著,卻被主公如此的相邀,倒是讓他們左右為難。

    因李晟的積威日盛的緣故,他們倒是不怎麼敢拒絕李晟的邀請,故往往都是將事情放在一旁,等陪完了李晟之後,在加班加點的進行處理。就像是眼下的孔明一般,他可是剛剛接到了有關白衣淮南部分的情報正打算匯報給李晟的,卻被李晟拉了出來。用李晟的話說是孔明你平素太累了,卻是要好好休息一番。勞逸結合麼。

    這個主公啊。孔明卻是一臉的苦笑。他無法拒絕,卻也只好捨命陪君子了。他認真的陪著李晟,只是在這陪伴的過程之中,若有意若無意說起了這本該立刻向李晟匯報的事情。這便有了李晟上面的那個問題。

    這個嘛?我也不太清楚。孔明看了李晟一眼,稍稍有些小心的說道。他們現在是在外面,身邊還跟著服侍李晟官員,算是處於一個大眾的場合之下,孔明對此不能不有些注意。本來,李晟所需要的那些身為王侯的規矩就是孔明自己制定的。作為制定人,他自然不能知法犯法了。

    不太清楚?李晟的眉頭微微一皺,看了一眼面無表情的諸葛亮,苦笑著搖了搖頭這個孔明,你還真是想把我逼成孤家寡人啊。孔明說他不清楚,可李晟怎麼會相信他這麼一句不清楚的話呢?曹操和孫權之間的聯繫究竟是為了什麼,儘管到現在為止自己這邊還沒有確切的情報,可其中的有一點卻是可以肯定出來。那就是曹操和孫權肯定在進行針對自己的陰謀這一點連李晟自己都猜得出來,那孔明如何還會想不道。他之所以不說,不過是想讓自己在別人面前將這個結果說出來,再進一步的把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推高罷了。對於孔明的用心,李晟也是明白的很。

    不過,明白歸明白,李晟並不能就此拿孔明怎麼樣。他知道孔明是為了自己著想,雖然他很是討厭這樣的著想,但有些事情在私底下說說就可以了。當著大家的面,他可是不能對孔明大吼大叫的。在孔明說出了那樣的話之後,李晟摸了摸自己的鼻子,只好老實的開口我想曹操和孫權之間的會面絕對不會對我們存在什麼好處的。天下的諸侯就剩下三個,儘管曹操眼下是最強的,但在我們出了風頭之後,他的這個強卻是被掩蓋了起來。木秀於林,風必催之。我們前一陣表現得太優秀了,曹操和孫權正在聯手呢。

    那麼主公認為我們該如何應對呢?諸葛亮笑著問李晟。

    你看呢?孔明!無論怎麼說的聯手都只能算得上是一種手段啊。李晟微笑著直接將問題推給了諸葛亮。

    確實只是一種手段。諸葛亮看了李晟一眼微微的點了點頭。

    既然只是一種手段,那我們就沒有必要太過在意了。畢竟,眼下是我們苦修的時候,我們必須發展自己的實力。至於手段什麼的,只要自己的實力強了,一切都好說。李晟不在乎的擺了擺手,說出了一番最為淺顯的道理。這也沒錯,畢竟只要自家的實力遠遠的超過曹操和孫權兩方的總和,那就算曹操和孫權兩邊合二為一,對自己也不可能造成什麼威脅。先讓曹操和孫權他們兩邊再看高興一會吧。讓我們的白衣都安歇下來,不需要對曹操和孫權兩方官員調動訂得太緊了。現在我們還沒有要和他們交手的打算,一切都可以先放一放。倒是曹操和孫權那邊如果出現什麼新技術的話那要告訴他們盡可能的將這些新技術給我弄到手。無論是軍用的還是民用的。李晟想了想做出了這樣的決定。

    我會讓白衣的人把這件事請辦得利利索索的。諸葛亮聽李晟如此吩咐,卻是一口氣點頭答應了下來。他並沒有覺得李晟對新技術的重視有什麼不妥,因為他的妻子本身就是一個經常發明一些東西的高人。

    眼下諸事大都已經安定了下來,按照李晟自己的規劃,在接下來的幾年和平的時間裡,自己這邊是要實現一系列大計劃的,一系列在內政上的大計劃,一個軍隊換裝的大計劃

    首先是農業上的。李晟打算在幾年的時間裡向所有的農民普及畜耕,即以畜力代替人力。以大量良鐵打造的畜耕農業用具,代替以前比較粗糙的人力農耕用具。同時大量新辦水利工程,讓荊南、交南、南中等地溝渠遍地,水車處處,在諸如長沙、成都、江州等丘陵山去開墾出一片新的梯田來,讓更多的農民能夠用有自己的田地。

    其次在工業上,其實也還說不上是工業,只能說是手工大工場吧。反正李晟在這一方面,所做的打算主要是在幾個方面開發南中的鐵礦、旅漢(菲律賓)的銅礦、東倭的銀礦;加大造紙業和印刷業的發展;擴大遼東極北的那一處造船基地的產能;在旅漢建造一處火炮生產基地等等

    在商業上李晟的計劃是加大交州與南洋、西洋航線的商船隊規模,加大交州與遼東、三韓、扶余、倭國等地的商船隊的規模,組建新的西域商隊,從陸地上向西方發展;同時利用與曹操和孫權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將一些高附加值的物品向曹操和孫權領地進行傾銷,據李晟所知的情報,在這兩家領地裡富人的消費水平還是蠻高的,他們有許多錢。

    至於軍事上的,李晟的打算是完成對涼州部隊的整編情況,組建一支六萬人的輕騎兵、兩萬人的甲騎兵和兩萬人的火器騎兵(說是火器騎兵其實也就是裝備小口徑騎兵火炮,微型雷火彈,雷火箭的輕騎兵,不過由於裝備的火炮所以對城池也具備有一定的攻擊能力。);完成自己手中三十萬野戰軍金屬鎧甲的制式化,包括步兵用金屬鱗甲、步兵用輕型短甲(胸口用金屬鱗片,其他地方以硬皮包裹)、騎兵用金屬鱗甲、騎兵用輕型短甲;將原本的一支海軍艦隊,擴張為兩支,並逐步完成其中一支海軍艦隊的重型化、火炮化;逐步完成步軍精銳部隊,如各主將的近衛部隊、軍中的軍械營、山地營的火器化,普及雷火彈,建立專門的擲彈營、火炮營等等。

    按照李晟的估計,自家的勢力一旦完成這一系列計劃,自家的經濟實力將有可能膨脹到現在的三倍,而軍事實力將有可能是現在的兩倍。

    到時,我或許就有了可以同時面對曹操和孫權的能力了吧。李晟這樣想著。他對未來總是充滿了期待。

    *****

    混亂了一年的建安二十二年,便在最後幾個月的平靜之下悄悄的過去了。隨著成都城裡那令人驚奇的爆竹聲響起,建安二十三年總算是來到了大家的面前。天下人都以為這應該是極為平靜的一年,但卻不想從建安二十三年的正月開始,北方的曹操那兒卻是發生了一系列變故。那是一個令天下人覺得震驚的變故曹操封王了。

    消息從許昌傳到成都已是三月初了。本來是不需要花費這麼多時間的,但曹操那邊的賈詡重新整頓以後情報組織玄黃,卻讓李晟這邊的白衣遭到了很多麻煩。他們似乎是把白衣作為一個挑戰的目標,在白衣傳遞這個並不顯得怎麼重要的情報上,派了很多阻止的人手。

    不過,消息最終還是傳到了成都。在三月盛開的春花之下,李晟和他手下的人們開始商討這件事情。因為在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後頭,李晟他們看到了曹操和孫權聯手合為的蹤跡。

    聽說曹操稱王的這個引子是孫權引起的。孫權給曹操去了一封信說是,公之功於國乃是無可比擬,且天命在公,願公秉承天命登基為地。對於孫權的信曹操是苦笑這的,他彷彿看了數遍,說了兩句話來孫權這小子是想把我放在火架子上烤。如果天命真在我身上,我當為周文王。這是曹操自己所說的話,雖然當時也下達了保密之令。可這話還是引起了曹操手下那些人的動作。他們迅速的行動起來,向皇帝建議,冊封曹操為魏王。因為這件事與自己這邊的關係並不大,因此羅照就像是說故事一般,把這件事情摻合了一些流言說得動聽無比。

    皇帝就這樣答應了?我記得這樣的事情和昔日高祖所定的盟約不和啊?對於曹操會稱王的事情,李晟是早就知道的。在記憶中的後世裡,他只是把這件事情當作一個故事來聽,大體上是聽過就算了,可在來到現在的這個時代,他才真正的知道由公到王的阻力會有多大。眼下他聽說曹操稱王了,他頓時有些好奇曹操稱王之事究竟引起了人們怎樣的聯想和風波。那一定是驚心動魄的,而不會平平淡淡。李晟這樣肯定的認為。

    皇帝當然不會就這樣答應了,可又有什麼辦法呢?儘管這和當年高祖所制定的白馬之約不符,但現在皇帝自己的性命都被掌握在曹操的手中,曹操要做什麼,皇帝又怎麼能夠反對呢。皇帝現在可是連一句賭氣的話都說不出來呢,就算他有什麼不滿,也只能放在心裡去想了。羅照給了一個令人並不意外的答案,這也算是極為正常的解釋,以曹操那強悍的行為,他怎麼可能讓皇帝有反對的機會呢?想來在曹操壓迫下整個封王的大典一定是在一個和諧的氣氛中進行的吧,這似乎是肯定的。

    皇帝現在就是一個明顯的傀儡我們也不去說他什麼。倒是曹操那邊難道就沒有什麼別的新聞嗎?我依稀記得曹操陣營中的某些人似乎在這方面上和曹操並不是一個想法的啊。他們在這裡是否有什麼舉動呢?李晟對皇帝的反應並不怎麼關心,畢竟,皇帝就是那個樣子,對於曹操從一直以來皇帝都是有心無力的。

    確實是有了舉動。羅照的表情變得嚴肅起來,曹操手下的軍師荀攸在這件事情上對曹操表達了他隱晦的反對意見。當下曹操的臉色就很不好。之後,也不知發生了什麼事情,荀攸便在家中自盡了。曹操雖然下令要厚葬荀攸,但荀攸出殯的那一天卻是和曹操登基的那一天同時,結果幾乎沒有什麼人去送荀攸。

    還真是可憐啊。聽羅照如此說無論是李晟還是孔明或是在這兒聽說這件事情的其他人,對此都扼腕不已。他們都聽說過荀攸的名聲,也都很佩服荀攸的能力。對於這麼一個為了曹操一直盡心盡力的智者卻最終死在自己說忠心的主子手裡,他們心中不知道有怎樣感受在自己主公最興奮的時候提出並不適合,且是阻止了主公更進一步的建議,荀攸確實是有些不識抬舉了。不過以他過往的功勞,就算他再怎麼不識抬舉,也不應該就這樣被曹**死啊。不要說什麼這件事情和曹操無關之類的話語。這樣的話騙騙一般人還可以,騙自己這些明白人那並不比掩耳盜鈴好上多少。

    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吧。曹操既然說出了自己要當周文王的話語,那麼他便肯定要為他的兒子考慮。曹操現在老了,聽說他的身體也很是不好。沉默了一下,李晟這樣說道似乎曹操對自己兒子們沒有什麼自信呢。對了,曹操在魏王冊封典禮上指定的繼承人是誰?

    是曹丕。羅照認真的回答道。

    是曹丕?怎麼不是曹植?我聽說曹操最喜歡的兒子是曹植啊。諸葛亮聽說曹操選擇了曹丕來作為自己的繼承人不由得皺起了眉頭,怎麼會這樣呢?

    呵呵。看著孔明皺起了眉頭,李晟卻是呵呵的笑了起來這樣並不奇怪呀,曹操怎麼說也是一個強悍的主君。對於這樣的人來說,實際的考慮才是第一位的,至於感情上的喜歡與否,那都是可以別論的事情。曹植那個人我也知道,他在文采上是很有水平的,可在政治心術上,卻遠遠的不如他的兄長曹丕。他沒有曹丕的那種狠辣。這在平時或許算不上什麼,可在眼下這個還沒有完結的亂世裡,缺乏狠辣的人是很難令國家穩定勢力發展的。唔,就我們看來,曹丕絕對是一個比曹植更適合當君主的人,雖然他怎麼也比不上曹操。

    這也是現實的情況。不過,曹植不會弄出一些什麼事情來反對這樣的決定嗎?畢竟,那寶座只有一個啊。諸葛亮期盼著問道。他對曹操那邊有可能產生的內亂,總是保有興趣的。

    那怎麼可能啊。李晟看了孔明一眼輕輕的搖了搖頭現在曹操還在呢?曹植就算再怎麼弄,也弄不出什麼大亂子來吧。現在不可能,以後就跟不可能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曹丕的地位會越來越鞏固。除非曹操現在就離奇的死去,否則曹植想擁有一步登天的機會很難很難。

    算了,反正這兒的事情和我們也沒什麼關係,我們只需要努力的發展好自己的實力就可以了。周力大大咧咧的說道。沒有什麼政治頭腦的他,對於這些錯綜複雜,且是發生在數千里外的許昌的事情並沒有什麼興趣,他只是把它們當作一個有點曲折的故事來聽罷了。

    誰說沒關係的?聽周力如此說,孔明的臉一下子變得嚴肅起來曹操已經進位為魏王了。雖然就表面而言我們沒什麼影響,但在實際上卻是告訴我們一個訊息,天下已不再是劉家的天下,只要我們擁有實力,我們就可以稱王。白馬之盟都被曹操給破了。既然有了他們這麼一個一,那我們再來一個人二又如何呢?

    咦?聽諸葛亮如此說,一邊的羅照、周力、徐庶他們頓時有些會意過來孔明,你的意思是?

    請主公進王位!諸葛亮並不回答他們的話,而是逕自跪了下來,向李晟建言道。

    喝被諸葛亮弄了這麼一手,徐庶他們雖然有些措手不及,但還是迅速的明瞭了過來,他們與諸葛亮一般跪下,同時向李晟請求請主公即王位。

    什麼?突然被孔明來了這麼一手,李晟也很是驚訝了一下。有著後世經歷的他當然對稱王稱皇有著很大的興趣了,不過就這樣猛地被人要求,他還真是有些不適應,而且在這兒呆了這麼多年之後,他對於稱王稱皇之後的困難和所要遭遇到的情況都有了一定的瞭解。當下他便很有些小心的詢問眾人你們認為我眼下實力確實到了可以稱王的地步嗎?

    主公為什麼這麼沒有自信呢?就我們和曹操相比而論,除了在領土和人口上我們比他還差一些外,單就經濟實力和軍隊的總體作戰水平,我們比他已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益州有關山之險固、荊州有長江之天險、交州有十萬大山之蒼茫、涼州有萬里路途之遙遠,以我們現在的實力如果不直接出兵攻打曹操,而選擇全力固守的話,那以我們實力即使曹操出動百萬大軍來也是不成的。因此即使主公跟隨在曹操後面稱王,而引起這欲獨尊於天下的曹操不滿,曹操拿我們也沒有任何辦法。他們不可能就在現在這個時候就出兵來攻打我們的。唯一需要顧及的便是我們在他們領地裡所開辦的店舖,若是主公稱王,他們很有可能在氣急敗壞之下對我們店舖進行突襲,這倒是很有可能對我們情報網絡造成一定的損失。對於這些我想我們要盡早做好準備才行。諸葛亮侃侃而談道。他似乎早就有勸說李晟稱王的打算,故卻是將一切的種種都考慮得十分周道。

    是這樣嗎?李晟想了想,卻是答應了下來既然這樣,那這件事情就交給你們去辦吧。讓我們的人都緊急的隱藏下來,如果沒有非常重要的情報,就不要採取傳遞行動了。另外讓所有店舖裡的人都給我做好撤退的準備,並從現在開始就給我轉移資金。我想這些事情應該是能夠在我稱王之前解決好的。從現在開始,我們的外貿,尤其是在吳、魏兩地的外貿該是要停止了,我們應該將原本要賣往兩地東西轉為內部銷售,所有的奢侈品產量必須減少,而生活物品和生活工具以及其他的一些實用的東西的產量應該提高。稱王只是一個名義上的東西,如果自己的實力不發展,我們就算稱神都沒用。

    這也是。我會按照主公的命令去辦的。不過主公可把稱王所帶來的好處給看低了哦。諸葛亮搖頭笑著說道。

    怎麼看低了?一個名義上的東西,穿不能穿,吃不能吃的,還有什麼好處?李晟一臉不在乎的模樣。

    哎主公話可不能這麼說。王雖然只是一個稱號,但對天下的人來說,卻是一個號召。曹操現在還是最強的,但我們的實力也不弱,稱王之後我們將完全佔到曹操的另一面去。到時我們可以利用王這個名號來吸引大量的人。而且在稱王以後,主公的領地便完全可以按照王國的標準來進行設置了。所有官員的官職將和他們的職責聯繫在一起,在也不會出現眼下這種官與職區分,讓人聽來一頭霧水的情況。而且我們這些作為臣子的,也是很希望主公能更進一步呢。畢竟,這樣能夠更大限度的凝聚眾人之心。看到李晟的不在乎,諸葛亮不免細細的向李晟解釋了一番稱王的好處。

    我知道了,知道了看著孔明大有還要繼續訴說下去的想法,李晟連忙打斷孔明的解釋這些事情就交給你們去做吧。說實話,我也挺想把自己的位子再升高一階呢。嘿嘿,王這個名號也挺威風的。李晟笑了起來,他倒和這個世界的別得人不一樣,對於這樣的事情,他並沒有做作的謙虛,反而很有種自得。

    明白。眾人點頭答應襲來,俱是面帶笑容的去準備了。他們都顯得十分高興,彷彿稱王的不是李晟而是他們自己一般。

    消息很快就被穿了出去,而隨著消息的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也漸漸的出現在眾人的耳中。天降獻瑞啊!君不見,江上游龍顯現,地裡發現玉印,石中出現神兵,龜肚藏有黃綢嗎?從三月開始種種令人驚喜的消息便一個接著一個傳出。儘管都是那些離奇得讓人不敢相信真的有存在這麼一回事,但大家似乎都確定了一點那就是李晟稱王乃天命所歸。

    既然上天都做出了如此種種的昭示,那地上的這些早已是心有主意的人們哪裡還不揮動自己的筆桿子一封又是一封的勸李晟進位呢。有些似乎是早已得到孔明他們關照的,便直接勸李晟進王位。有些似乎是更按耐不住了,卻是直接勸李晟進帝位。成都蜀候府的書吏們這些天可是異常的忙碌了起來。李晟可以不關注這些沒什麼新意的公文,可他們這些人卻不能不將之逐一歸檔啊。雖然這不是什麼消耗腦筋的事情,但也確實是已經累人的差事這些公文的數量實在是太多了。

    哎真想不通這些大人們的話怎麼會這麼多呢。就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可以說明白的事情,他們居然能灑灑洋洋的寫了這麼許多出來,真的是很佩服他們呢。面對一天就有近五十斤的勸進文書,書吏們就算幹勁在大也不禁小聲的抱怨起來,偶爾他們抱怨也會牽扯到自家的主公不過,更令人佩服的是我們的主公。外面的事情鬧得這麼大了,他卻還有時間悠閒和軍師他們在那兒談天論地。

    什麼談天論敵,我說你這傢伙是不學無術你還不承認。主公和軍師他們哪裡是在做什麼談天論地的事情哦。他們是在商討國號明白不?書吏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只懂得賣弄筆墨的文人,對於李晟他們所做的事情所蘊含的政治含義還有些不懂,但不免有那麼一兩個猜到了李晟眼下的關鍵。不過,他們猜到這個關鍵,卻對這個關鍵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議論很是好奇李晟和孔明他們談論這件事情已經好幾天,可依舊沒有鬧出一個結果來,難道國號的事情就這麼難以決定麼?

    真是有些古怪的。他們不約而同的搖了搖頭。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