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史迪威現最高統帥所關心的主要還是美國人將向中國提供哪些支持和援助。史迪威知道這些與他所希望得到的指揮權有重要關係。他向蔣介石保證說美國的租借物資將會不斷地運到中國。即使緬甸的通道受阻美國設在印度的轉運站也會向中國空運物資。以印度為基地的美軍第1o航空隊也將在他的指揮下接受最高統帥的統轄。
最高統帥對與史迪威的第一次談話顯然十分滿意。兩天以後他正式任命史迪威為盟軍中國戰區參謀長並負責指揮中國的人緬部隊。但是就在同一天仰光失守日本人切斷了滇緬路的出海口。而且英國人在放棄仰光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通知中國的聯絡官。最高統帥又一次被英國人激怒了這大大損害了他對入緬作戰的情緒。
3月9日晚上最高統帥和夫人在他們的黃山別墅舉行宴會招待已就任中國戰區參謀長的史迪威。黃山位於重慶以南十幾公里處最高統帥的住所建在向陽的山坡上綠樹掩映之中顯得十分幽雅。從這裡可以眺望參差錯落的重慶山城和在城中交匯的長江和嘉陵江。宴會之後最高統帥夫婦把史迪威留下來又同他進行了兩個多小時的談話。
最高統帥上次談話中表露出的作戰熱情明顯減弱了雖然他仍談到了向日軍動攻勢爭取奪回仰光但強調的重點卻集中在「謹慎」二字上。他認為英國人很可能會逃跑如果把大批中國軍隊貿然投入第一線可能會招致重大損失。史迪威建議趁日軍立足未穩迅集中兵力起反攻。最高統帥卻不以為然他主張採取「縱深防禦」戰術先建立起穩固的基地;如果日軍沒有新的增援西線英軍能守住陣腳那時再動攻勢。
促使最高統帥作出這一決定的原因當然有他的傳統戰術但同時也是出於對英國人的懷疑和不滿。他怒氣沖沖地對史迪威說:「那些狗娘養的英國人他們撤出了仰光卻沒有通知我們的聯絡官。我決不會服從他們的命令。我要給羅斯福總統電報讓他轉告丘吉爾必須由你來擔任緬甸盟軍的指揮官否則我就要把入緬部隊全部撤回來。」
史迪威心情十分矛盾。他不喜歡英國人但也不相信最高統帥的決心和力量。緬甸畢竟是英國人的地盤在作戰區域上屬於韋威爾將軍領導的西南太平洋戰區。緬甸作戰所需要的武器、彈藥運輸、給養等後勤供應都要靠英國人保障。英軍裝甲旅的15o輛坦克也是抵抗日軍進攻的一支重要力量。美國需要中國人作戰同時也需要英國人作戰他不想成為最高統帥對付英國人的籌碼。史迪威十分策略地對最高統帥說:「我們在緬甸的利益比英國人要多英國人需要的只是在印度前面築起一道屏障而我們則需要仰光這個港口來保證物資供應。如果我們積極作戰或許英國人也會堅持戰鬥這樣我們就可以從中獲利。」
但是最高統帥絲毫也不為之所動。史迪威這才更清楚地意識到:「他們是那麼仇視英國佬而我真是一個大傻瓜。」他覺得自己成了同盟國複雜矛盾中的「夾心麵包」「這是我有生以來所承擔的最棘手的工作」。
最高統帥果真在當天就給羅斯福去一封電報。他在電報中說:「仰光昨午已被敵佔領今後緬甸作戰不得不重訂計劃尤其中英兩軍必須統一指揮方能收效。英軍在緬兵力只有殘餘兩師而我派赴緬甸各軍其數過英軍4倍以上。中國在緬軍隊已命史迪威擔任指揮;在緬英軍宜應由史迪威統一指揮。希即轉商丘吉爾相酌予照辦。」但是丘吉爾堅持不肯接受羅斯福也不願就此問題與英國人爭辯最高統帥的這一計劃終未實現。
史迪威根據最高統帥的授權準備立即趕赴緬甸指揮第5軍和第6軍作戰並與英軍商談作戰協同問題。
劉建業此次奉命前來就是和這件事情有關。
「我知道你劉中將。」史迪威將軍直截了當的對劉建業說。
「不可能吧?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們應該是次見面才是。」對於史迪威將軍的話劉建業感到很納悶。在劉建業的記憶裡雖然這位史迪威將軍曾經長期擔任美國駐華大使館的武官但是在武漢會戰結束後不久他就被調回了美國。就算在史迪威擔任駐華武官期間他也沒有到過劉建業所在的部隊。無論怎麼算劉建業都應該和這位美國來的老頭沒有進行過接觸。
「我在剛剛接受任命的時候就從6軍部調看了歷年以來我們的駐華武官回國內的報告。到重慶以後的這幾天時間我也查閱了所有的武官會議的紀錄。我在裡面現兩個很讓我感興趣的事情。」史迪威將軍說道。
「到底是什麼事情讓將軍對我這個軍隊裡的小字輩生了興趣?」史迪威將軍的話讓劉建業也不禁產生了興趣。
「第一你自從你們的抗戰開始以來幾乎就一直在前線和日本人作戰這幾年以來你可以說從來沒有打過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敗仗。這一點是很難有人可以做到的。」史迪威將軍說。
「這個不好講可能我是比別人的運氣好上那麼一點吧。」劉建業連忙謙虛地表示。
「第二在一份1939年的武官會議記錄上我看到過你對日本的戰略展趨勢的預測甚至還有日本人可能會採取偷襲手段攻擊我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的預測甚至連使用什麼方式進行攻擊的預測都與現實非常吻合。」史迪威將軍繼續說道。
「這只是我當時的一個突奇想罷了算不得什麼的。」劉建業繼續表示謙虛。
「但是我不這麼想。如果你不是在這方面有天才就是你的運氣實在太好。而現在無論你是有天才還是有好運對我們來說這都是急需的。」史迪威堅定地說。
「將軍的意思是?」劉建業對史迪威將軍說這番話的意圖已經有了一些輪廓但是具體是什麼他現在還不清楚。
「仲良你看看這個。」陳長官遞過來一份文件袋示意劉建業打開看。
「委任狀?」剛剛見到文件的頁劉建業就疑惑了起來。
「繼續看。」陳長官示意劉建業繼續最高統帥也微笑著點頭。
「委任6軍中將劉建業兼任中國遠征軍副參謀長。」劉建業一邊看著文件一邊小聲的讀著。
「這是在史迪威將軍的極力推薦下校長才同意破格提拔任用的。」陳長官對劉建業解釋著。
「學生有幾個問題想請問史迪威將軍不知當講不當講?」劉建業提出自己的問題。
「有什麼問題就儘管提出來好了。」最高統帥用奉化口音說道。
「對有什麼話就儘管說出來好了。」史迪威將軍用帶著北京口音的英語說道。
「第一個問題我想請問這一次我軍出國作戰準備投入的部隊總數是多少?」劉建業問道。
「在緬甸方向投入的部隊有三個軍分別是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計劃還有另一個方向就是在越南方向上也要準備投入相同數目的部隊但是目前還不確定派出那些部隊。」史迪威將軍答道。
「那麼第二個問題根據情報日軍在緬甸方向的作戰將會投入多少部隊?」劉建業繼續追問。
「根據我方的情報和預計日軍很可能會派遣佔領泰國的第15軍部隊進攻緬甸。日軍第15軍原有兩個一線師團就是第33師團和第55師團。我們預計敵人進攻緬甸的主力應該就是這兩個師團。」史迪威將軍很快就做出了回答。
「第三個問題請問將軍照目前的情況你認為在緬甸地區作戰最可能出現的戰場形態是什麼?」劉建業繼續問著。
「應該是叢林戰和山地戰。」史迪威將軍不假思索的回答。
「第四個問題不知道將軍對叢林戰的瞭解有多少?」劉建業追問者。
「知道得不多我們美國軍隊從來沒有打過叢林戰山地戰的經驗也不多。」這一點上史迪威將軍倒也非常誠實。
「第五個問題不知道將軍對目前在緬甸的英國軍隊的戰鬥能力有什麼認識?」劉建業連續追問。
「他們的裝備應該不錯而且訓練也還可以。」史迪威將軍的回答也算中規中矩。
「最後一個問題不知道將軍對緬甸的國內局勢有多少瞭解?」劉建業越問心裡越有問號。
「瞭解不多我也只是在來重慶之前剛剛路過那裡。」史迪威將軍回答。
「我的問題問完了謝謝將軍的回答。」劉建業說完向史迪威將軍點頭致謝。然後劉建業轉過頭來向最高統帥說道:「校長學生有一個請求不知道能否答應。」
「我說過了但說無妨。」最高統帥微笑著答道。
「學生想請求校長取消這次行動不要派出遠征軍了。」劉建業直截了當地說道。
「仲良你要知道你剛剛說的話意味著什麼。說話之前要先掂量掂量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被劉建業的話嚇到了的陳長官對劉建業訓斥道。
「學生這麼說自然是已經考慮過的。我是要為了三個軍的將士們負責為了我國的軍隊和抗戰負責。」雖然陳長官剛剛訓斥了自己但是劉建業似乎並不打算收回自己說過的話。
「讓他說完。」最高統帥的臉上已經有一些不高興了。
「學生既然這麼說當然是有我的考慮的絕對不是隨便放空話更不是被日本人的氣焰嚇倒。我在戰場上自認為還從來沒有怕過日本人。」劉建業堅持自己的觀點。
「請說出你的理由。」史迪威將軍盯著劉建業的眼睛高聲地問道。史迪威是能征善戰的將軍不是長於外交辭令的外交官他講話直率有時甚至顯得有一些粗魯。
「既然將軍想知道我這麼說的理由那麼我就告訴你。如果我軍沒有進入緬甸作戰的話那麼日軍很可能只用兩個師團的部隊就足以橫掃整個緬甸了。想必將軍在緬甸的時候對於英國部隊的士氣應該是瞭解的吧。說實話我認為他們那些英國人現在最想的並不是堅守緬甸對於他們來說緬甸最多只是作為保護英屬印度的一個屏障整個英屬印度才是他們需要守衛的如果日本人的攻勢不夠迅猛的話英國人可能還會認真的抵抗一下;如果日本人的進攻度很快他們感覺到要守住緬甸難度比較大那麼就會毫不猶豫的放棄緬甸從緬甸撤出去。這應該是沒有錯的吧?況且他們在東南亞地區的兩個主要指揮官韋維爾上將和亞歷山大將軍他們在歐洲戰場上一個是因為組織了敦刻爾科大撤退而聞名一個是因為打敗了入侵埃及的意大利軍隊而出名的實際上他們兩人一個只擅長組織撤退另一個只會撿軟柿子捏(相信我說二戰時的意大利軍隊是軟柿子沒有多少人會反對吧)他們在強硬的德國軍隊面前都是一敗塗地。兩人的戰術風格都很保守。而且我認為在緬甸的英國軍隊現在最渴望的不是如何打敗日本人而是順利地從緬甸撤出去。相信這一點史迪威將軍應該沒有多少不同意見吧?」劉建業面對面地盯著史迪威將軍問道。
「對於這一點我沒有不同意見。」史迪威將軍點頭說到。
「相信以日本在東亞地區的情報網絡的能力他們早就知道我國軍隊出兵緬甸的消息了。所以為了順利攻佔緬甸及早的切斷我國的國際大通道他們肯定會從其他地方抽調出部隊來加入緬甸戰局的。況且現在整個英屬馬來亞和新加坡都已經被日軍佔領了日軍南方軍完全可以從這些地方抽調出部隊來加入戰局的。實在不夠的話他們還可以從中國的南方特別是海南島抽調出部隊來參戰的。而且這些部隊肯定是擅長叢林作戰的。我在桂南地區作戰的時候就遇上過一隻很擅長叢林作戰的日軍部隊日軍的第18師團。根據情報這個師團長期以來一直在海南島進行熱帶雨林的作戰訓練。緬甸正好是遍佈熱帶雨林的國家。這樣的戰場環境正可以讓他們施展開手腳。相反的我軍的部隊在叢林戰方面幾乎是完全空白可以說從來沒有接受過相對應的訓練。這就很顯然會吃虧的。」
「由於英國人在緬甸長期實行的殖民政策緬甸國內的主體民族緬人早就對英國人的統治充滿了仇恨他們急於尋找機會來推翻英國人的統治。日本的相東條英機此前不久在講話裡把日本侵略東南亞的戰爭打扮成亞洲人推翻白種人殖民統治的戰爭這個調調正符合他們的希望。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緬甸的緬人獨立勢力的腦昂山應該早就和日本人站到一個戰壕裡了。有了緬人獨立勢力的幫助和引導日軍在緬甸的行動將不會是盲目的。而我軍如果得不到當地人的支持在那裡的行動就會像被蒙上了眼罩一樣。」劉建業越講越激動。
「綜合以上的結論我認為在目前的形勢下我軍既是進入緬甸作戰結果也不會好最多也就是被英國人用來掩護他們從緬甸撤退做他們的炮灰。」劉建業做出了自己的結論。
劉建業說完以後整個房間都進入了沉默。
「你說得不錯但是丟失了緬甸也許對英國人不算什麼但是對我國來說卻是很難承受的。」沉默了良久最高統帥終於打破了沉默。
「委座說得很對丟失緬甸對於我國來說實在是不能承受的損失。」陳長官的語氣也很壓抑。
劉建業此時已經明白了無論如何他是無法拒絕任命了。為了要取得抗戰最後的勝利必須確保滇緬路這條最後國際交通運輸線;為了確保滇緬路中國必須派出遠征軍入緬作戰。一旦中國丟失了滇緬公路那麼想要繼續維持抗戰就只能依靠漫長而充滿了危險的駝峰航線了。哪怕最後只剩下緬北地區能夠控制在中國遠征軍的手裡那至少還可以把中國境內的公路通過緬北地區的密林延伸到印度境內成為另外的一條國際交通運輸線。如果這樣的話那也不算情勢壞到了極點。更何況劉建業也不想讓當年的1o萬遠征軍損失六萬部隊被迫翻越野人山回國的慘劇再次出現。
「好吧我收回我的話接受這個任命。」劉建業無奈的說。
「果然是我的好學生關鍵時刻不會讓我失望。」最高統帥的奉化口音再次響起。
「但是我接受任命是有條件的。」劉建業抬起頭堅定地說。
「先講講你的條件吧。」雖然最高統帥平時最討厭別人敢和自己講條件但是這個時候他無論如何也要賣一個面子給初來乍到的史迪威將軍畢竟這個時候國民政府必須依靠美國的援助來維持抗戰全局。
「先我們派到緬甸作戰的部隊數量必須從目前的三個軍數量至少增加一倍也就是不少於六個滿編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力量應對最困難的局面也就是日本人從其他地方抽調部隊加入緬甸戰局和英國人不顧盟友單獨撤退。我想這兩個局面不但是有可能生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必然生。」劉建業說道。
「這個可以考慮。可以讓軍令部和軍政部商議一下。如果能夠得到美國朋友的幫助應該問題不會大的。」最高統帥說著眼睛轉向史迪威將軍。
「如果中國方面可以投入更多的部隊我想我國政府會樂意全數提供這些部隊的裝備。」史迪威將軍點頭說到。如果中國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部隊加入東南亞的戰局那正是美國方面所希望出現的美國政府自然會樂觀其成。
「我希望這些部隊最好是同時進入緬甸的分成兩批也可以接受但是絕對不能逐次增加兵力那樣只能被日軍各個擊破使全局陷入被動。」劉建業特別多說了一句。
「這個的確是要注意的這個意見很好。」最高統帥點頭表示同意。
「第二我們這一次的作戰計劃必須做大幅度的更改。依照目前的情況我想想要依照原先的計劃守衛整個緬甸已經不現實了。至少在日本海軍的優勢兵力面前仰光港已經是基本上無法奪回了。我們想要保衛整條滇緬公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我建議把作戰的目的縮小為保衛緬北地區。」劉建業繼續陳述著。
「這是為什麼?」史迪威將軍不解的問道。
「以目前日軍表現出來的強勁勢頭再加上他們的全面海空優勢不知道將軍還是否認為盟軍能夠在沒有空中力量保護的情況下能夠擊退已經侵入下緬甸的日軍嗎?」劉建業反問道。
「應該很難做到。」史迪威將軍不情願的承認道。
「那就對了我們既然無法擊退已經侵入下緬甸的日軍那麼我們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守住上緬甸把緬甸的北部山區尤其是從中國到緬甸再到印度的路上通路保護住。這樣我們至少還可以從緬北山區穿過叢林再修築起一道新的公路用這條公路代替已經被日軍切斷的滇緬公路。雖然這一帶地區的地形非常複雜修築公路的條件非常惡劣但是只要美國朋友提供足夠的工程部隊和機械相信修築這一條公路並不是做不到的。」劉建業說道。
劉建業這樣說的依據就是在原先的時空裡在中國駐印軍前面不斷向日軍緬北地區部隊動進攻不斷推進的時候美國的工程部隊依靠大量的工程機械緊跟著中國軍隊的腳步在緬北的山區和叢林裡修築了一條從印度的利多通往中國的公路這條公路被最高統帥親自命名為「史迪威公路」。既然以前的時候能夠做到那麼現在肯定還是能夠做得到。
「這個建議看起來比較符合現實。」陳長官點著頭說道。
「說得不錯情況變了計劃自然也要跟著變。」最高統帥也微微的點頭。對於最高統帥來說能夠維持一條供給運輸線就是他動這次作戰的最低目的了。只要保證這一點那麼其他的東西能爭取多少就爭取多少爭取不到也沒有什麼可以遺憾的。
「我不這樣認為只有不斷的向日軍進攻才是最好的戰術。我們必須向日軍進攻。我軍立即反攻或可得大規模勝利之戰果。反之如再拖延十日敵在此期間必盡增援加強仰光之防禦恐擊退之非易事矣。」史迪威將軍對劉建業的想法表示了強烈的反對。
根據劉建業在後世對史迪威將軍的瞭解史迪威對中國之行雄心勃勃3月6日當史迪威得知最高統帥將把緬甸戰役指揮權交給他時如釋重負寫道:「現在我不必每天早上在惶恐不安中醒來搞不清楚我究竟能做些什麼來證明我的存在價值了。那種日子實在難以忍受。」可見史迪威一開始就沒有把其在中國的位置限於最高統帥的參謀長地位上指揮軍隊建功立業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標。而他當時對中日兩軍的素質、特點、戰鬥力均未有全面瞭解在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按照他「具有以最快的度輕率地作出最生硬的結論的才能」的個性進攻戰顯然更符合他的選擇。
當然史迪威之所以主張在緬甸進行積極的進攻作戰更主要的還是源自於美、英的全球戰略。美、英以歐洲戰場為主要戰場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對保持英國作戰能力的重視也當然要遠遠過中國。緬甸作為印度屏障保住緬甸對防止日本攻印減輕英國在印度的壓力使其在歐洲戰場充分揮作用有重要意義。早在3月份「英國和印度政府開始擔心印度的安全。韋維爾懷疑以他所能使用的軍隊能否保護印度。因此曾經指定調往緬甸的地面和空中分遣隊被轉派到錫蘭在印度境內的部隊繼續留在原地。」而史迪威積極主張在緬展開進攻作戰的原因之一是:「日本已被迫在緬甸動用了(本來)可能派往印度、澳大利亞或其他地方的兵力。這是中國此時能夠把它所擁有的東西-兵員-貢獻給盟國事業的最好辦法。」所以雖然史迪威對英國在緬甸的避戰退卻極感不耐但他仍然接受這這一現實並在戰爭指導中多次以中國軍隊作為英軍退卻的掩護。戰役結束後史迪威告訴最高統帥:「英方在緬甸戰役之終參與軍隊約一萬六千名唯撤退至印度者則為三萬六千名。」對英方在緬力量有清楚瞭解。但在戰爭進行過程中他卻多次以英軍力量薄弱、如不增援將被擊垮為由調派中國軍隊增援英軍。瞭解了史迪威的這一戰略背景對其後來在戰役指揮中出現的一些違背軍事常識的決策就能夠有更準確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