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抗戰悍將 第一部 第三十一章 血肉磨房(十)
    9月17日日軍鑒於在第一階段作戰中雖然佔領了淞滬間灘頭陣地但傷亡甚重因此日本6軍省決定繼續由國內增派第9、第13、第1o1三個師團及特種兵一部的重籐支隊(台灣旅)到上海作戰加入上海派遣軍戰鬥序列。同樣由於部隊傷亡過大中國軍隊主動撤至北站、江灣、廟行、羅店、瀏河一線與日軍形成對峙。

    將近一個月以來一直打得驚天動地血肉橫飛廝殺不斷的羅店戰場暫時的平靜了下來。雖然雙方的小規模試探性進攻和冷槍冷炮依舊不斷但是雙方都沒有了大的動作。雙方在此前的連番血戰裡都是打得傷筋動骨遍體鱗傷許多的部隊都被打殘了多年的精銳老兵死傷慘重。為了能夠舔拭傷口恢復元氣積蓄更多的力量雙方都選擇了暫時不大動干戈等恢復了再說。這種局面就像是噴之前的火山平靜的表象下面蘊含著更大的殺機。

    劉建業在前一段的戰鬥裡面可謂是出盡了風頭。每一次大戰他的33旅都是作為18軍主力11師的主力時刻衝殺在前進攻的時候多次率先攻入羅店更是曾經多次獨力攻入羅店一度收復被敵人重兵佔據的羅店鎮的三分之二地域。防守的時候33旅也是18軍部隊的中堅力量不管鬼子使用什麼辦法炮火密集轟擊飛機狂轟濫炸還是坦克掩護推進每一次的進攻到了33旅的陣地前都像驚濤駭浪遇到了海邊的磐石被無情的阻擋住。友軍的陣地生鬆動的時候33旅只要還有餘力都會毫不猶豫的抽調出部隊主動伸出援手幫助友軍恢復陣地。這種情況下33旅在當局和媒體的眼裡儼然成為了明星部隊。每天都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許多記者打著各種招牌甚至拿著某某長官的介紹信要求下部隊採訪並且參觀我軍陣地。作為明星部隊的旅長又是年輕有為的國軍之星劉建業更是記者們重點追蹤的焦點人物。那種達不到採訪目的就堅決不肯罷休的架勢嚇得這位連和鬼子當面刺殺血染征衣的年輕旅長使出了鴕鳥戰術整天躲在旅部裡面不敢出門。除了把所有的招待記者的任務都推給了參謀長張建劉建業還下令所有的記者一律不得下陣地特別是炮兵陣地違令者一律交送警備司令部惹的記者們一片聲討。

    這一天劉建業給自己的婚後相處時間並不長的妻子寫了一封信。信寫得很短只有一句話:「倭冠深入國土民族危在旦夕身為軍人義當報國。萬一不幸希汝另嫁幸勿自誤。」信寫完以後就交給自己的貼身警衛黃峰讓他送給軍郵局給在南京的妻子。在經過了連番的與死神擦身而過之後劉建業不再相信回到過去的人都能夠順順當當的在那個世界裡活著而且還都能活得很好每一次都能夠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人的生命在連天的戰火裡實在不算什麼寶貴的東西。轉瞬之間一顆炮彈或者一顆子彈就能奪去活生生的生命。劉建業已經多次見到早上出之前還向自己敬禮的面容稚嫩的士兵到了晚上就已經變成了一具在地上躺著的蓋著一條白布的冰冷的屍體。在戰壕裡炮彈落下的時候經常一下就奪走了幾條性命。半個腦袋幾段腸子一隻斷手什麼的也落在過劉建業的身上。就是在肉搏戰裡劉建業也是多次的死裡逃生。如果不是警衛以自己的身體保護劉建業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還能在這個世界裡繼續活著。羅店這個巨大的血肉磨房天然的絞肉機已經吞噬了無數的生命而且這種吞噬還將要繼續。傷亡在這裡也僅僅是報表裡面的一個數字而已。劉建業覺得雖然自己是一個旅長但是在這裡也沒有任何的免死特權。不知道什麼時候一顆流彈或者一塊彈片就能夠讓自己再次轉生。自己戰死沙場或許是生命的一種解脫。可是由此讓自己的妻子為自己守寡過著困苦生活劉建業自認為自己沒有這個權力別人也沒有這個義務為自己這樣做。如果自己有那麼一天真地成為了那個報表裡面的一個數字最多也就是醒目的單獨標出來那麼自己的妻子還是去尋找新的生活為好犯不著為了自己這個已經到了陰間的人繼續地痛苦下去。他想如果那個時候自己能為妻子再做什麼的話那麼能夠讓她改嫁無疑就是為她做的最後的一件事情了。

    除此之外劉建業還根據在前線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經驗和教訓以《戰後所見》為題總結了六點教訓:

    一、戰鬥經驗是鐵血之結晶。我國軍隊從未參與國際戰爭對於新武器之威力與現代戰術之運用多屬茫然。故每由後方增援時動輒遭敵炮火之猛烈轟擊致混亂不堪亟應組織參觀團到前線部隊中實地觀察最為重要。

    二、新兵補充第一線部隊作戰諸多不便。最好須施以一星期以上的入營教育然後官兵便能產生信念揚戰鬥力。否則形同路人甚至漠不相識也。

    三、日寇勞師遠侵此正宜以堅壁清野對之惜實行尚未徹底。當1812年拿破侖征俄時俄人即以此法致法軍於慘敗可為殷鑒。

    四、敵軍每乘我換防之際予我以攻擊故交防部隊非俟接防部隊接替穩妥後不可先行撤走。

    五、敵軍在我正面連攻無功其氣已餒日來前線較為沉寂我應於可能內採取局部之攻勢以免為敵機炮兵轟擊所炫惑而其兵力或轉用於它方面也。

    六、我軍在此複雜有利之地形下轉入陣地戰深屬有利以其有深溝高壘之故頗可減少損害養成官兵之必勝信念對於著意築城及節省彈藥二者似宜有所注意。

    這個總結被劉建業以33旅名義交給了11師師長彭善。當然劉建業也明白這樣的類似的總結在各部隊肯定也不會少可惜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認識到了不一定能實行如轉入陣地戰後就不許主動出擊一味地只能等敵人來攻擊然後才能反攻。這一點最是為劉建業所詬病。

    9月18日(「華北會戰」)日軍第5師團派出第9旅團(欠第11聯隊第1大隊)附師團直屬騎兵聯隊以淶源東出河北。涿州守軍得悉日軍第5師團的行動懼怕後路被截總退卻。日軍即時轉入追擊。

    9月2o日(「華北會戰」)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以兩個大隊兵力南下佔領靈丘縣城向平型關逼近。與此同時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也以兩個旅團的兵力由大同、懷仁南下協同第5師團向國民黨軍的內長城防線進攻。在日軍向平型關、茹越口的內長城防線進攻的同時國民黨的第2戰區調整了兵力部署第6集團軍和第7集團軍分別部署於平型關、茹越口和雁門關一線企圖憑借長城一線山地有利地形和既設陣地阻止敵之進攻保衛山西腹地。同時國民黨要求八路軍先頭部隊迅挺進至晉東北協同其堅守內長城防線。日軍佔領靈丘後山西前線計有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和華北方面軍直轄第5師團兩支野戰部隊。察哈爾派遣兵團所轄4個獨立混成旅團另兩個支隊共約2萬餘人。其作戰任務是:攻略綏遠和奪取太原。第5師團:其作戰任務是在同蒲、平漢兩路之間行中央突破繼而分向兩翼迂迴:左翼迂迴平漢路為河北平原會戰之外翼;右翼迂迴恆山山脈協同察哈爾派遣兵團攻陷太原。國軍方面:第2戰區各軍共計2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3個騎兵師共約25萬人。其中使用於第一線者約13萬人分別佈置在內長城線雁門關、茹越口、平型關各隘口。日軍的主攻方向為平型關。這是由戰場附近的地理條件以及日軍的戰略利益所決定的。恆山地區在中國古代是重要戰場內長城亙恆山山脈主要關隘為雁門關平型關素為雁門關的警戒陣地。古代恆山北段文化落後交通不便為封閉性地區故不宜大兵團行動。

    9月21日作《關於實行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方針》。(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於21日也調整了部署第3戰區由蔣介石兼司令長官劃黃浦江以西、蘊藻濱以南為中央作戰地區朱紹良為總司令下轄第9集團軍和另2個師;左翼軍以第15集團軍和第19集團軍(新增援的部隊)編成陳誠為總司令;右翼軍以第8集團軍(原杭州灣北岸守備區部隊編成)、第1o集團軍(由湖南調來)編成張奎為總司令。全線部隊與日軍展開激烈戰鬥。

    我們的視線再次回到羅店。

    日軍在經過幾天的休整以後調整了攻擊重點不再對羅店正面的我軍防禦陣地實施攻擊而是選擇了避開他們所成的「白色鐵牆」從羅店的側翼實施突破。

    早晨8時2o多架敵機向駐羅店東南尤梅宅的中國守軍陣地轟炸接著步炮協同合力攻擊很快被敵佔領。當天午後上千名敵軍又攻擊蘇村。張家宅、金村之線最為猛烈。51師和58師的蔣宅、吳宅一片腥風血雨。

    第9o師的177旅353團在凌晨時就被敵機3o多架轟炸和低空偵察接著排炮齊鳴乘著硝煙步兵向金村至周家宅一線猛攻。敵我反覆衝突至上午9時戰況更為激烈。肉搏格鬥十多次後守軍工事全部摧毀到中午12時前仆後繼的官兵大多壯烈犧牲。

    打到下午4時敵我勝負難分。師長歐震派步炮團3營和354團團長羅醒塵率師預備隊策應左翼陣地。

    薄暮時分守軍第一線陣地官兵損失十分之八連排長以下全部傷亡!日軍乘機以更猛烈炮火實行全線轟擊官兵已無工事隱蔽預備隊被炮火所阻陣地被敵突破剩下的傷兵和少量守軍只得含恨撤退。

    右翼的175旅戰至中午就失去了陣地。雖然增援部隊協同反擊幾次奪回陣地敵我雙方拉鋸。戰至下午2時戰況更加酷烈。349團薛廣團長奉命冒彈雨率第3營趕來炮火和刺刀拚殺得天昏地暗。時近日落忽然白霧細雨瀰漫一片守軍不得已而退守。

    已經打退四次敵人進攻的349團仍然堅守著尤梅宅。可是2營長唐連和營副先後負傷連排長傷亡無餘士兵只好各自為戰。正在動搖之時3營長黃惠群率援軍渡河趕到萬丈仇恨化為殺敵之力他們與日軍短兵相接白刃格鬥。不幸3營長中彈倒下反攻受挫。這時團長薛廣親自督陣官兵冒著彈雨前仆後繼敵人漸漸不支。

    可是日軍的增援部隊立即趕到他們哇哇大叫著衝殺廝拼輕重火器猛烈掃射守軍只得退回揚橋。

    看著自己的友軍陣地那裡殺聲震天劉建業卻無法對友軍實施有效的支援一種對眼前局面的深深的無力感佔據了他的心頭。

    9月22日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由靈丘向平型關進犯並佔領東跑池地區。同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表中國共**於7月15日遞交的「中國共**國共合作宣言」也稱「共赴國難宣言」。為適應上海對敵鬥爭的需要原中共駐上海辦事處旋即改為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開展公開的對外活動。

    9月23日(淞滬會戰)日軍繼續集中兵力在羅店方面起猛烈進攻。同日蔣介石表承認中國共**合法地位的談話。至此由中國共**倡導的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作《關於在山西開展游擊戰爭的意見》。(太原會戰)八路軍總部命令115師向平型關、靈丘間機動側擊該敵。同日聶榮臻帶領344旅趕到了上寨。林彪和聶榮臻在上寨召開了全師連以上幹部會議。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會議結束後師部率主力於當日夜進至平型關以東之冉莊和東長城村地域115師獨立團和騎兵營分別向平型關東北和以東開進平型關戰役即將開始。

    22日和23日第9o師防守的羅店南線陣地焦土一片工事夷為平地。炮火連天中只見鐵血相拼屍遍地。淒冷的月色下中國守軍利用夜間反覆爭奪手榴彈和機槍彈一齊朝敵營飛去。而日軍乘著夜色實行反襲535團的陣地側面一個連的裸體日軍正在涉水渡河時被守軍現一陣掃射全數擊斃在血一樣的小河中漂浮起百十具赤身男屍。

    用武士道精神武裝的日軍在泥濘的土路上踏著血跡衝鋒皮鞋和長靴阻礙了他們的行動於是有的光腳上陣。和日軍一起衝鋒的還有偽軍於芷山部。羅店以北猛將營、俞家橋一線58師右翼是日軍22聯隊的一個團。夜深人靜敵營中傳出東北口音。不知是民族感情的一脈相承還是冷月淒風中的寂寞守軍大聲喊:「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聲音傳得很遠。敵陣中也傳來回音:「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你們為什麼到敵人的部隊當兵?」

    「沒有辦法啊我們徵兵來的!」

    「為什麼不跑?」

    「班長是日本人看著我們家中父母妻兒都被日本人監視!」

    正一問一答地進行陣地上的兩軍對話忽然敵營高喊:「班長來了。」

    槍響了火力很猛但卻朝天掃射。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

    9月25日(十月方略)日軍華北方面軍以臨命第543號下達指示:在石家莊地區圍殲國民黨軍隊。第1軍沿平漢路行穿貫突破楔入石家莊地區;第2軍在佔領德州同時以一部兵力在武強溯滏陽河進佔新河、寧晉一線完成對石家莊地區的戰役包圍。第5師團迅搶佔平型關進佔大營鎮(代縣南2o公里)之線然後轉進平漢路4。日軍這一作戰計劃依然是使第5師團處於右翼機動地位。該敵進佔大營鎮之後便控制了恆山、五台山的戰役走廊--滹沱河谷從而使國民黨山西、河北部隊失掉行動自由:山西部隊不能向河北機動;河北部隊也不能退入山西。這樣第5師團的任務仍為日軍在河北平原會戰的右翼保障。同日作《整個華北工作應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還是這一天山西平型關大捷。日軍第5師團第21旅團的後衛部隊乘坐1oo余輛汽車攜帶2oo多輛大車的輜重共計約2ooo多人沿靈丘至平型關公路一字前行。7時許日軍全部進入115師伏擊地域。由於道路狹窄雨後道路泥濘。敵人的車輛、人馬擁擠不堪行動十分緩慢。115師抓住有利戰機全線突然開火給敵以大量殺傷並乘敵混亂之際起衝擊。當日13時戰鬥勝利結束。在這次作戰中八路軍115師殲滅了日軍精銳第5師團第21旅團共1ooo餘人繳獲步槍1ooo余支、機槍2o多挺擊毀汽車1oo余輛、馬車2oo余輛取得了抗戰以來第一個大勝仗。打破了「大日本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給企圖在幾個月內滅亡中國的日軍一個迎頭痛擊。它極大地鼓舞了中國軍民的抗日鬥志激了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也增強了八路軍戰勝日本侵略者的信心。平型關戰鬥只能算是一個小仗但它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卻佔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是平型關之戰是抗日戰爭爆以來日軍遭到的第一次重大打擊。平型關戰鬥的意義在於它取得了中國全面抗戰以來的「零的突破」。平型關戰役之後蔣介石給八路軍來賀電:「貴部窺此良機斷然出擊予敵甚大打擊特電嘉獎。」

    9月26日蔣介石特電朱德、彭德懷稱:「二十五日一戰殲敵如麻足證官兵用命深堪嘉慰。」

    正是晚稻金黃、棉桃掛鈴的秋天江南的沃野迎來了豐收的季節。淞滬戰場上仍然炮火連天逃避戰亂的農民大都跑到上海租界中去了成熟的農田沒有什麼人去收割。

    夜已深夜深露重。從長江邊吹來的風已有寒意了從全國各地來淞滬作戰的各路大軍基本上都穿上棉背心這是上海民眾的愛國之心。

    這個時候劉建業卻是心事重重。他的33旅堅守著上海戰場的重心羅店一線的核心陣地。苦戰一月陣地仍在但日軍的猛烈攻擊極大地殺傷了我軍的有生力量爭奪戰已呈白熱化狀態防禦力量損失大半官兵極度疲勞加上水土不服很難繼續相持下去。特別是蔣介石三令五申地指示恢復羅店一線可我軍的裝備和兵力相差太大日軍一次又一次地增援第四次增援的4萬多人已6續到達上海下一步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劉建業不知道也不敢繼續地想下去。

    槍炮稀疏了兩天這是大戰前的沉寂就像黎明前的黑暗。

    9月27日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於27日和28日先後突破國民黨軍茹越口、下社村內長城防線直逼繁峙威脅平型關、雁門關側後。

    這一天日軍的大炮又開始整日狂吼了。在飛機坦克的策應下大隊日軍向中國守軍的警戒線猛攻但是卻並不深入陣地一遇到我軍的反擊在查明我軍部隊的兵力和火力情況以後部隊就馬上轉移。顯然這一次鬼子的火力偵察和實力試探的目的是準備動第四次總攻。而這次進攻的強度恐怕就將是前所未有的了。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