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國大盜 第七章燃燒的遠征 第二十節
    針對西北方向的嚴峻局勢,北京極為迅速的作出了反應,其中第一批應援入秦部隊是原本駐防鄂爾多斯方向的王進寶所部,這支部隊的前身是偽清甘陝大營的馬隊,雖然最後投降林漢帝國,並被改編為大漢騎兵第七軍,但終究和張勇所部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所以此刻接到開拔命令之後,騎七軍立即全軍開拔,前鋒旅僅六天就抵達西安。

    然而此刻漢中戰事已經如火如荼,陝西馬鷂子所部六萬餘人已經對川北發動了全面進攻。

    和本時代其他軍閥部隊一樣,馬鷂子的這支部隊仍然保留了許多農民軍的習慣,其部雖然在西南、西北地區威名赫赫,但就軍事制度上講,和漢軍比起來還是有相當的差距。

    這支部隊說是全軍「六萬餘人」,但實際上能夠打仗的最多只有三萬人左右,其中約莫六千多騎兵,而且大炮很少。而除了這些戰鬥兵員之外,剩下的三萬多人被分為「老營(軍官眷屬)」、「糧營(後勤運輸)」、「匠營(軍事技工)」以及其他幕僚、清客等閒雜人士,外人看來,幾乎像是一個獨立一體的微型社會,總的說來,這種部隊內部凝聚力較強,一旦有戰事發生,在短時間之內,幾乎可以不借助任何外力,自行獨立運作,並且能夠保持相當的戰鬥力,而弱點也顯而易見:機體龐大臃腫,運動緩慢,受打擊面大,而且因為血緣、宗族、姻親或行社等原因,內部容易產生各種山頭、派系,影響軍事動員效率。

    在這個時代,偽清所屬的大部分綠營漢奸部隊都是如此,相對於後世的綠營部隊,顯然要雜亂得多,然而這也是康熙時代的一大特色,本身就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在整個偽清殖民政權之中,漢奸陣營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其中與八旗殖民軍關係最為密切的是皇太極時代於關外組建的漢奸八旗,這支部隊在長遠的侵明戰爭中得到了熏陶和強化,本身亦被編入正規的八旗野戰軍,專司步戰、炮戰,和女真軍人沒有太多的區別;第二個等級的漢奸部隊就是偽清在侵佔北京之後,自行收編、組建、訓練的綠營漢軍,這種部隊的成員來源複雜,但大部分都是潰散的明軍或者李自成的農民軍,老兵不少,且中、低級軍官具有相當的軍事經驗,經偽清政權大力整合之後,戰鬥力頗為可觀;而第三個等級的漢奸部隊就是偽清一統北方地區之後,南侵時收編的南明正規軍、張獻忠的大西政權軍隊以及陸續潰散投降的西南孫、李農民軍部隊。

    馬鷂子王輔臣的部隊就屬於其中第二等級的漢奸部隊。王輔臣本人出身微末,先為反抗明朝壓迫的農軍起義軍,明朝滅亡後又投*清廷,而清朝初定的戰爭歲月裡,隨著起雲湧的民族戰爭節奏,率軍於大同反正,而戰敗後又再次投降,若是歷史走到這裡就截然而止,那麼這員西北悍將或許就得在奴隸營度過他的一生,然而中國政局從來都是如此地華麗多變,當多爾袞死後,偽順治帝福臨親政,為掌握權力,順治帝及孝莊後黨大肆排擠多爾袞派系軍官,偽清軍官陣營之中竟然出現了一段小小的真空,而當時華南地區孫可化、李定國、鄭成功抗清戰爭正打得如火如荼,無可奈何之下,清廷政府不得不四處搜羅,啟用大批不得志軍官充實軍營,這時王輔臣的命運出現轉機,經過一番活動,他被派往吳三桂所部任職,一方面率軍助戰加強清軍實力,一方面給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參沙子,拉攏吳部鐵桿親清,同時負責監視吳三桂所部動向。

    在順治執政的十數年裡,馬鷂子一直在吳三桂和清廷這兩個雞蛋上跳舞,因為舉措得當,政治態度圓滑,竟然分別取得了順治和吳三桂的信任,從而在西南進攻李定國以及清緬戰爭中立下大功,最後自出一部,於平涼鎮戍一方,成為中國政治版圖上舉足輕重的一個重要砝碼。

    站在林漢帝國的角度來觀察,王輔臣這個人是不可信任的,然而又是值得利用的——實際上在王輔臣本人幾十年的軍事生涯中,他大多是以這種面目出現,雖然既不甘心,又無可奈何。人生就是如此矛盾,作為一名軍人,他要忠誠熱血,然而作為一名政客,又必須狡詐多邊,如此方能保證跟隨他的數萬部下活下去。

    中國歷史上的大多數高級軍官大多數都是如此,他們即是軍人又是政客,在他們的人生軌跡之中,充滿了憤懣不甘,又總是無可奈何。

    整個政治大環境就是如此,將軍不懂軍事無關緊要,但不通政治就非常危險,所以千年以來,岳飛那樣的傻瓜總是極少數。

    所以當吳氏南周政權搖搖欲墜時,馬鷂子作出了理所應當的選擇,漢軍方面雖然不信任他,但卻很少懷疑過他投降的誠意,這種政治上的默契給雙方的軍事合作帶來了極大便利,當事情敗露、四川總督周將王屏藩於川北佈防之後,馬鷂子所部居然在沒有通知西安張勇的情況下,立即對四川棧道發動了攻擊,搶佔各處險要隘口,而後方與漢軍部隊接壤處精銳盡還,沒有作出任何起碼的警戒動作,所以在戰爭一開始,戰爭局面就朝好的一面發展,四川南周軍隊雖然進行了倉促動員,但到底不是一線作戰部隊,編製、武裝以及補給工作遲遲未能得到完善,儘管周將王屏藩做了最大努力,但要散駐四川各處的軍隊集結運動卻不是短時間所能做到的,所以在戰爭開始後的第一旬,立功心切的王輔臣所部動作迅速,成功肅清了入川棧道,並且攻克了川北軍事重鎮廣元,而偏師王吉貞所部也繞大巴山而過,攻克雲陽,窺視重慶。

    這時大漢西進兵團前部騎兵第七軍已經接管西安城防,後續馬英騎兵第五軍、瑞克近衛步兵第一軍正飛馬趕來,而張勇所部大漢步兵第七、第十軍亦和王輔臣所部主力匯合於廣元,一路開拓、加固入川棧道,整備糧道驛站,同時飛馬北京,催促糧秣補給。

    因戰事倉促,漢軍方面根本沒有做好後勤補充動員,在上一輪的軍事行動中,漢軍張勇、王輔臣所部近十萬人全線運動,短時間之內幾乎耗盡了帝國西北方面軍的全部輜重屯積,在獲得新的物資補充之前,大軍根本無力對四川發動新一輪的大規模進攻。

    對於林漢帝國近乎無恥的突然宣戰,南周皇朝的反應令人大跌眼鏡,這時整個南方皇朝已經劃分為皇太孫派、皇太子派以及中立派三大塊,幾乎所有人對自己的前途不報希望,大周的旗幟到底能打多久已經成為江南地區的主流話題,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這個注定短命的王朝在如此危難之際,居然湧現了一批忠心耿耿的有識之士,他們上下奔走左右呼號,強烈要求皇室爭奪帝位的雙方停止內戰,重新整合政權,共抗北方強敵,公允的說,就南周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避免覆滅的唯一辦法,不過可惜的是,這種言論幾乎沒有任何人理睬。

    在漢軍發動西南戰爭的這段時間內,南周內戰正式拉開帷幕,皇太子和皇太孫的軍隊已經在湖南打了兩場惡戰,雙方都是損失不小,現在正憋了一口氣準備繼續狠打,所以這個時候要誰退出帝位角逐顯然是一件不太現實的事情,而且即算是某位皇室成員良心發現大徹大悟,那也容不得他自己放棄了,要知道跟隨和擁戴他們的軍人不是一個兩個,而是成千上萬人,若是貿然退出,無異於讓自己這些忠心耿耿的部下集體自殺。

    所以針對林漢帝國悍然無恥的入侵行動,內戰雙方不約而同的表示了沉默,一眼望上去,彷彿認可了「王屏藩叛亂自立,大漢義憤征討」的說法,唯獨只有坐鎮江西的周將高大節發出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認為大漢趁火打劫於理不該,並且立即動員所部軍隊,準備介入四川的抗漢戰爭。

    可惜的是,這個聲音並沒有掀出多大的浪花來,老實說高大節這個人確實品質不錯很有義氣,但實力卻實在是小了點,江西這個時候並非是南周的疆土,全省各處到處盤踞著大大小小的軍閥,而高大節所部總共也不到兩萬人,原本吳三桂交給的任務也只是警戒和防禦,衛戍南周帝國的最外圍國防防線。

    儘管如此,毗鄰駐防安徽邊境的大漢步兵第四軍孫思克部依然進行了全軍動員,並且向北京方面發出了戰爭警告,不過這個警告顯然沒有得到總參謀部的重視,這個時候北京張燈結綵,全城人民興高采烈地準備慶祝漢王世子林璁殿下的週歲生日。

    經過一年的飼養培育,如今的漢王世子已經成功的從一團肉乎乎的東西轉變為一位四肢結實、面目清晰的預備王爺,這個過程其實殊為不易,起碼漢王府內上下數百個太監宮女老媽子就是持有此種看法,這一年實在是極其危險的一年,隨著小殿下的一呼一吸,這幾百位可敬的育兒員幾乎每時每刻都把心肝吊在嗓子尖,如果追究起來,引發此類擔憂的主要責任人是大漢首輔大臣李光地大人,當初小王子一落地,這位面目可憎、一連霉頭相的老傢伙就給大伙撂下了狠話:說是如果小王子有個三長兩短,那麼全體保育員一律陪葬。

    從法理上推究,這個事情應該是屬於漢王的家事,即使李光地大人身為政府最高首腦亦無權過問,實際上林風本人也不大可能發出這種非人道的命令,但是這時卻沒有任何人膽敢質疑李大人的命令,雖然這些太監宮女老嬤嬤私下裡進行過無數次討論,認為李相爺沒膽子殺宮人,因為大伙雖然地位卑微,但終究是「天子近臣」,殺他們等於造反,但是——如果有個萬一呢?雖然李相爺確實不算帥男,但若是一定要摘幾百個人頭,那也不是很困難的事情。

    針對漢王嫡長子週歲這一重大歷史事件,林漢帝國再次開了一個小小的先例,根據朝廷合議決定,小王爺週歲之後,將正式得授「漢王世子」稱號,並仿東宮例,遷入別府,置別駕、從事、主薄、洗馬官職,另成一套行政體系,為漢王不測之儲。

    這種做法在歷史上是沒有的,而且在「周禮」上也沒有任何根據,按照中國歷代王朝數千年來形成的默契和習慣,一般王爺世子是沒必要開府的,等到老爸掛了直接頂替就是,而且就算是按照冊立太子的程序,那至少也得等到皇子具備初步的學習能力之後,像這樣滿週歲就上馬的,委實聞所未聞。然而大漢這時卻有點等不及了,這個時候林璁在朝廷上下的人氣實在是太高,雖然年僅週歲,然而身邊的什麼太傅、侍讀、伴讀、護衛等一大批屬官早已滿滿當當,而且其中大多數都是正兒八經的「朝廷之棟樑、國家之柱石」,而且在去年一年實習之中,他們表現得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無可挑剔,尤其值得表揚的是馬英將軍之子馬仞和張勇將軍之子張仟,兩位大人年僅六個月,就已經擔負起保衛小王子的責任,每天由奶媽抱著按時去中南海報道,作為小王爺的隨從,趴在隔壁的搖籃上一起吃奶睡覺,忠義蓋世天日昭昭。

    如此重要的活動自然轟動一時,聲勢幾乎超過了前不久的西北戰事,除了周邊友好鄰國之外,帝國上下自認有頭有臉的人士紛紛攜重禮前來拜賀,其中不少人物都是大有來頭,但若是論起身份背景來,卻以現任漕幫幫主牛千毓最為有趣。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