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兒 正文 1161-1170
    [1161]

    豐臣秀吉在統一日本之後,嘴邊開始念叨這樣一句話:

    「在我生存之年,誓將唐之領土納入我之版圖。」

    這裡的唐,就是指明朝。因為唐朝時候,日本向中國派遣了很多留學生,帶走了很多技術、文化,甚至政治制度,所以日本人一直稱中國為唐。

    幾百年前,無私之援助,全力之,只換來今天的野心、殺戮和侵略,所以同志們務必要記住一個道理:

    扶貧,是要看對象的。

    但要佔據中國,必須征服朝鮮,於是他開始和朝鮮國王李昖談判,要求他們讓路,幫助自己進攻明朝。

    當時的朝鮮並不是獨立國家,而是明朝的屬國,國王要向大明皇帝稱臣,稱明朝為天朝,稱明軍為天兵。但凡國王即位,冊立世子,甚至娶老婆,都要事先向明朝報批,獲得批准之後才能做。

    所以雖然這位李昖國王是個比較糊塗的人,關鍵問題上還把握得住,

    嚴辭拒絕了日本使臣。

    既然軟的不行,那就來硬的,豐臣秀吉隨即決定:先攻朝鮮,再佔中國!

    可他還沒壯志凌雲幾分鐘,就得知了一個消息,他的養子豐臣秀次反對進攻朝鮮,理由固然是世界和平,大眾平安之類的話,但豐臣秀吉明白,這位養子是不想去賣命。

    於是他靈機一動,寫了一張紙條,派人交給了豐臣秀次。

    這張紙條充分地證明了一點:豐臣秀吉已徹底瘋狂。

    因為上面只寫了這樣一句話:

    五年之內必定攻下明國,到時你就是明國的關白!

    但事實證明,他的瘋狂也是有理由的。

    客觀地講,豐臣秀吉是一個奇才。他以庶民出身,苦熬幾十年,最終一統日本,絕非尋常人物,而且此人在日本國內,向來以謀略出名,從不打無把握之戰,戰國時期曾親自指揮過幾十次戰役,除掩護撤退的必敗之戰外,他只輸過一次。

    順便提一下,他唯一戰敗的那一次,對手叫德川家康。

    而在決心打這一仗之前,豐臣秀吉已經考慮了很久。

    日本人的一個最大特點是做事認真,比如在後來中日甲午戰爭之前,他們向中國派出了大量間諜,拍攝了很多照片,北洋艦隊每條船的噸位,人員,指揮官,炮口直徑,缺點,日軍都有詳細的記錄。

    明朝那些事兒6[1162]

    而在抗日戰爭開始前,其工作更是無以倫比,所有中國少將以上的軍官,他們都有細緻的檔案留存,其個人特點、作戰方式甚至生活習慣都一清二楚,更為可怕的是,他們繪製的中國地圖,比中國人自己繪製的還要準確,連一個山丘,一口井都標得極為清晰。當年閻錫山的部隊伏擊日軍後,既不抓俘虜,也不扛彈藥,第一要務就是開始找日軍軍用地圖——拿回去自己用。

    而一貫小心謹慎的豐臣秀吉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為他想不自信都不行:

    當時的日本,剛剛實現和平統一,在此之前,國內已經打了一百多年的仗,用今天的話說,打仗已經成了一種生活時尚,有些武士家吃飯的時候,一手拿筷子,另一隻手都握著刀,只要外面招呼一聲,立馬就抄傢伙出去砍人。

    而且這幫人打仗極其勇敢,每次作戰都要爭先鋒(首先發起衝鋒者),還經常為此發生糾紛,沒有當上先鋒憤然自殺的,也不在少數。

    總而言之,這是一幫亡命之徒。

    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當時的日本,軍隊裝備已經十分先進,為了打贏對手,他們紛紛進口先進武器,大刀長矛之類的玩意已不吃香了,大名們紛紛長槍換鳥槍,鳥槍換大炮,加上還有汪直這類的軍火販子一個勁地往日本倒騰武器,到戰國末期,日本已擁有了大規模的火槍部隊。

    在戰術方面,日軍也有相當的進步,公元1575年,織田信長在長筱發起了一場決定性的戰役。對手是號稱戰國第一諸侯武田信玄的兒子武田勝賴,其部隊以騎兵為主,使用孫子兵法四如真言「風林火山」為軍旗,戰鬥力極為強勁,在騎兵對決無法取勝的情況下,織田信長冥思苦想,創造性地發明了三線戰術(日語:三段擊)

    關於這一戰術,之前已經介紹過了,由於火槍部隊射程有限,且裝彈藥需要時間,故將部隊分為三線,一線開槍,二三線裝子彈,形成持續火力,對騎兵有較大殺傷力。

    雖說早在兩百多年前,明軍開國將領沐英就曾首創這一戰術,但至少在日本,織田縣長還是有專利權的,而且和後來使用同一戰術的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相比,他也還早了一百多年。

    整體看來,日軍的戰鬥力、軍事裝備、戰術水平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高到豐臣秀吉足以為之而自豪。

    相對而言,日本的對手就有點疲軟了。

    明朝那些事兒6[1163]

    朝鮮自李成桂光榮革命,成立李氏王朝後,基本就沒打過什麼仗,所謂「兩百年平寧之世,民不知兵」,部隊也就是個混飯吃的地方,軍事素質極差,連民兵都不如。

    雖說在軍事上朝鮮十分差勁,但搞起政治鬥爭來,那是一點也不消停。與明朝比起來,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的朝廷內部,分成兩大派,分別叫做「東人黨」和「西人黨」,鬧了一段之後,東人黨又分裂成「南人派」和「北人派」,東南西北都來齊了,足可以湊一桌麻將。

    大體就是如此,反正朝鮮是亂得一塌糊塗,指南打北,不是東西。這麼個狀況,想讓人家不動你,實在是有點難。

    而日本的另一個對手,中國,就比較有趣了。

    由於沒有電報和照相機,加上當年日本窮,衣服也很土,想派間諜混入中國,很有可能被當成盲流遣返,所以關於中國的情報,來源大都要靠倭寇。

    而對豐臣秀吉影響最大的,無疑是這樣一段對話。

    那是在1585年,豐臣秀吉剛剛當上關白後不久,無意之中見到一個人,此人姓名不詳,曾在汪直海盜有限公司工作過,為瞭解明朝實力,他找這人談了幾次話,詢問明軍實力。

    該仁兄是這樣回答的:

    「當年,我曾經跟著三百多人,到福建搶劫一年,所向披靡,無人可擋,最後平安而回。」(下福建過一年,全甲而歸)

    吹完了,這位兄弟還搞了個評論:

    「明朝很害怕日本,若日軍進攻,就會如同大水崩沙,利刀破竹,無堅不摧。」(唐畏日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何城不催)

    除此之外,他還痛斥了明朝的政治腐敗,官員貪污,老百姓流離失所,老百姓膽小怕事等等情況,總之,明朝就是一軟柿子,不捏都會爛。

    豐臣秀吉大喜,於是他信了。

    應該說,這位兄弟說的可能還是真話,一般說來,去當倭寇的,不太可能是良民,大都是些社會最底層的流氓無產者,對政府不滿,那是很自然的。

    至於所謂打劫一年安然無恙,也可能是真的,倒不是他有多厲害,明軍有多無能,而是倭寇這一行本來就是游擊事業,打一槍換一個地方,要真建立個根據地之類的玩意,幾天也就沒了。

    唯一算得上有問題的,估計就是最後幾句話了,所謂大水崩沙,利刀破竹,事實證明之後確實如此,不過就是換了個主語而已。

    《明朝那些事兒》當時明月/著

    明朝那些事兒6[1164]

    但必須承認,豐臣對中國形勢的判斷大致是正確的,當時的中國,已經沒有開國時期的朝氣,思想混亂,組織混亂,吏治腐敗,除了幾支戚家軍那樣的模範軍隊,其餘的所謂衛所部隊,由於長官吃空額,且無人抓訓練,基本都變成了農民部隊——除了種田,啥也不會。

    用戰鬥經驗豐富,基本不怕死的士兵,先進的武器裝備和戰術,去進攻政治腐敗,喜歡內鬥,且多年不打大仗的明朝,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穩贏不輸。

    所以豐臣秀吉很樂觀——實在沒有悲觀的理由。

    然而他錯了,即使他運用經濟學原理,把明朝的各種情況輸入電腦,用模型公式證明自己必定能贏,他也一定會輸。

    因為他不懂得中國人。

    幾百年後的1937年,日本人決定開戰,因為他們認為自己不可能輸,當時的日本比中國有錢,士兵比中國精銳,武器比中國先進,他們有三菱重工,有零式戰鬥機,有航空母艦,而中國內地四處是軍閥混戰,黑社會橫行,老百姓大多不認字,還怕死,重工業基本談不上,飛機能數得出來,幾條破船在長江裡晃來晃去,且人心惶惶,一盤散沙。

    所以他們告訴全世界,滅亡中國,三個月足矣。

    於是他們打了進來,於是他們打了八年,於是他們輸掉了戰爭。

    因為他們不懂得中國人。

    因為我們這個民族,是世界上最為堅韌的民族。

    所謂的四大文明古國,其實大多名不副實,所謂埃及,所謂兩河流域,所謂印度,在歷史長河裡,被人滅掉了N次,雅利安人,猶太人,阿拉伯人,莫臥爾人,你來我往,早就不是原來那套人馬了,文化更是談不上。

    只有中國做到了,雖然有變化,有衝突,但我們的文化和民族主體,一直延續了下來,幾千年來,無論什麼樣的困難,什麼樣的絕境,什麼樣的強敵,從沒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們,歷時千年,從來如此。

    這是一個有著無數缺點,無數劣根性的民族,卻也是一個有著無數優點,無數先進性的民族,它的潛力,統計學和經濟學計算不出,也無法計算。

    日本人打進來之後才驚訝地發現,僅僅一夜之間,所有的一切都變了,軍閥可以團結一致,黑社會也可以潔身自好,文盲不識字,卻也不做漢奸,怕死的老百姓,有時候也不怕死。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牢牢地刻入了我們的骨髓——堅強、勇敢、無所畏懼。

    日本人不懂得,所以他們失敗了,以前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依然如此。

    從來不需要想起,也絕不會忘記,這是一個偉大民族的天賦。

    明朝那些事兒6[1165]

    朝鮮的天才

    萬曆二十年(1592)五月二十一日名古屋

    面對朝鮮海峽的方向,豐臣秀吉投下了他人生最大,也是最後的賭注。

    十五萬名日軍士兵分別從福岡、名古屋、對馬海峽出發,向著同一個目標挺進——為了同一個人的野心。

    事實證明,這次行動的運輸成本並不太高,因為在半年之後,一個可怕的對手將出現在對岸,為他們節省回程船票。

    但既然是一生中最大的賭博,自然要押上全部的老本。

    日本侵略軍由日本國內最精銳的部隊構成,總計十五萬人,分為九軍,由九個極有特點的人指揮,如下:

    第一軍:小西行長一萬八千人

    第二軍:加籐清正二萬二千人

    第三軍:黑田長政一萬二千人

    第四軍:島津義弘一萬四千五百人

    第五軍:福島正則二萬五千人

    第六軍:小早川隆景一萬五千人

    第七軍:毛利輝元三萬人

    第八軍:宇喜多秀家一萬一千人

    第九軍:羽柴秀勝一萬一千人

    之所以列出這幫鬼子的姓名和軍隊人數,是因為其中大有奧妙。

    以上九位鬼子軍官的名字,中國人看了可能毫無感覺,但在日本國內,這幫人可謂是如雷貫耳,大有來頭。

    首先,人家有名字,就說明不是一般人了,因為在日本,姓名是奢侈品,只有貴族才有姓名,普通老百姓消費不起,小孩生出來起個太郎、次郎之類的渾名(類似於阿貓阿狗),就這麼湊合一輩子。

    一直到後來明治維新,天皇感覺手下這一大幫子阿貓阿狗實在有損形象,便下令百姓申報姓名,當然了,具體姓什麼叫什麼,都是自己說了算。

    這下就熱鬧了。

    在取名字(包括姓氏)的問題上,日本人充分發揚了能湊合就湊合的精神,不查字典,也不等不靠,就地取材,比如你家住山上,就姓山上,你家住山下,就姓山下,家附近有口井,就叫井上,有畝田,就叫田中。

    《明朝那些事兒》當時明月/著

    明朝那些事兒6[1166]

    而這九位仁兄自然不同,人家名字是有來歷的,事實上,他們都是日本國內所謂的「名將」。

    其中,第一軍軍長小西行長是豐臣秀吉的親信,在九人之中,此人有一定文化,軍事素養也較高。

    而且他十分特別,雖說是個鬼子,卻很有新潮意識,既不信佛教,也不信神道教(日本本土宗教),卻是個基督徒。每星期做禮拜,人家念阿彌陀佛,他說上帝保佑。

    第二軍軍長加籐清正,和第五軍軍長福島正則,是鐵桿兄弟,他們就是之前提到的「賤岳七本槍」成員,分別排名第二和第一。

    這兩個人在日本國內被譽為蓋世名將,在戰國時期立下了顯赫戰功,以勇猛善戰著稱,而且這兩個人都是豐臣秀吉的養子,對其十分忠心,但文化程度偏低,基本屬於半文盲狀態。

    第三軍軍長黑田長政,在日本被稱為「兵法大家」,據說精通兵法。他的父親叫黑田官兵衛,是豐臣秀吉的兩大軍師之一,號稱日本智謀第一。

    第六軍軍長小早川隆景,和第七軍軍長毛利輝元,是親戚關係,具體說來,小早川隆景是毛利輝元的叔叔,為了混家產,改了名字當了人家的養子,這也可以理解,那年頭在日本,名字不值錢,一年改個十次八次的人也有。

    這位小早川隆景,在日本也是個大名人,被稱為「中國第一智將」(中國是日本地名),據說智商極高,和豐臣秀吉有一拼。

    最後一個拉出來評論的,是第四軍軍長島津義弘。

    之所以最後提到這個人,是因為他是個十分特殊的人物,特殊在哪裡,很快你就會知道。

    其餘的幾位就不提了,因為他們也就露這一次面,之後毫無出場機會,基本屬於廢物類型。雖然他們在日本國內也被吹得神乎其神,但事實證明,廢物就算吹一千遍,也還是廢物。

    而我提到的這幾位,更是傳奇級的人物,被吹得神乎其神,幾乎個個都是智勇雙全,成為了日本引以為豪的驕傲,是日本戰國時期的形象代言人,至於戰場上的實際效果嘛……

    但必須承認,這幾位日本國內的戰爭精英到了朝鮮,確實表現出了精英的素質。

    五月二十二日,日軍先鋒第一軍小西行長髮起進攻,僅用兩個小時即攻破釜山,一路勢如破竹,擊破各路朝鮮軍隊,僅半月之後就打到了漢城,第二軍加籐清正,第三軍黑田長政隨即跟進,一路打到了平壤,把朝鮮國王趕到了鴨綠江邊。

    之所以寫得如此簡略,不是我偷懶,真的是沒辦法,翻閱中日韓三國史料,這段時間可以用三個字來概括——一邊倒。

    明朝那些事兒6[1167]

    總而言之,是朝鮮軍不斷地跑,日本軍不斷地追,甚至日軍不追,朝鮮軍也跑了,漢城不守,平壤也不守,仗打成這個樣子,要樹立正面形象,那是相當的難。

    但後來的事實充分說明,不是日軍太堅強,只是朝軍太軟弱,建國二百多年,土匪都沒怎麼打過,除了自己折騰自己,搞點政治鬥爭,閒來無事啃啃人參,估計也就差不離了。

    而日軍將領們的威名也就此樹立起來,在無數日本史料,如《日本外史》,日軍參謀本部所編的《日本戰史》等一系列記載中,日本將領們有如天神下凡,似乎談笑風生之間,就運籌帷幄,破敵千里。

    特別是第二軍的軍長加籐清正,此人極其殘忍,戰場對壘不知所謂,未見有何高明,卻十分喜愛殺害平民,屠城放火。史料上說他是威名遠播,戰績豐厚,還取了個外號「虎加籐」,如此之精神,可謂無恥。

    當然,根據日本人一條路走到黑的性格,這種無恥精神絕不會丟,那兩位在南京大屠殺裡,拿著武士刀,比賽殺害手無寸鐵平民的小軍官,被日本國內稱為「百人斬」的英雄,武士道精神的典範,還曾回到日本(戰後又被拉回中國斃了),給小學生宣講「光輝事跡」,受到熱烈歡迎,而無數新的無恥之輩就是這樣煉成的。

    所謂建威朝鮮,不過是欺負弱小,所謂戰功顯赫,不過是屠殺百姓。隱藏在這一切背後的,只有四個字——欺軟怕硬。

    於是四個月後,當那個強敵出現之時,一切的光環都將卸去,一切的偽裝都將暴露,所謂的日本名將們,將瞭解到自己的真實水平,以及強大的真正意義。

    此時,被追到鴨綠江邊的朝鮮國王李昖卻沒有這個心思,他只知道,再被人追著打,就只能跳江了,於是他連夜派出使者,向明朝提出了一個要求——渡江內附。

    所謂渡江內附,說穿了就是避難,不過李昖同志的這次避難還是比較特殊的,因為但凡避難,總有個期限,過段時間該回還得回,可這位兄弟似乎壓根就沒這個打算,面對前來拜見的明朝使者,他十分激動,用一句十分真誠的話,表達了他的心聲:

    「與其死於賊手,毋寧死於父母之國!」

    這覺悟,還真不是一般的高。

    總之一句話:過去,就不回來了。

    明朝那些事兒6[1168]

    當然,李昖絕不是缺心眼的人,好好的國王不做,要去當難民,實在是因為沒辦法了。兩個月時間,全國八道就丟了七道,追著屁股後面跑,再跑就只能跳江了,不找明朝大哥,還能咋辦?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但事實證明,李昖過於悲觀了,此時朝鮮雖然支離破碎,卻並沒有亡。

    之所以沒有亡,是因為一個人的存在。

    兩百年的太平歲月,麻痺了無數人的神經,將領不會打仗,士兵不會拚命,大家一撥接一撥地去搞政治,碰上職業打手日本人,輸得這麼慘,這麼快,實在很正常。

    但就在最緊急的關頭,上天幫助了朝鮮,給他們送來了唯一的希望——李舜臣。

    李舜臣,字汝諧,德水人,在那場慘烈的戰爭中,被捧為名將的人非常多(主要是日本那一大幫),但在我看來,其中名副其實者,不過四人而已。而李舜臣,正是其中的一員。

    說起來,李舜臣的成分相當高,他出身於朝鮮王族,是王室宗親,一般有這個背景,早早就去漢城搞鬥爭了,然而李舜臣卻是個例外,他武科畢業後,就去了邊界,在那裡,他遇到了一群十分厲害的對手——女真。

    可是在對方的騎兵面前,李舜臣的表現卻非常一般,經常打敗仗,雖然在長期的戰鬥中,他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經驗,但至少在那時,瞧得起他的人實在不多,所謂「民族英雄」、「軍事天才」這樣的詞語,跟他更是毫不沾邊。

    但時機終於到來,不久之後,在朝鮮丞相柳成龍的推舉下,他升任僉事,並獲得了一個新的職務——全羅道水軍節度使。

    正是這個職務,改變了他的一生的命運。

    在這個世界上,所謂名將,大都有自己的擅長的戰法和兵種,攻擊、防守、陣法、步兵、騎兵,不一而同,而在全羅道,李舜臣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天賦——水軍。

    他對於水軍戰法,有著常人難以企及的領悟力,研習了許多水軍戰法,在他的指揮督促下,水軍日夜操練,所以雖說陸軍一塌糊塗,朝鮮水軍還是擺得上檯面的。

    當然,這個所謂擺得上檯面,那是和陸軍比,相對而言,日本海軍就威風得多了。

    明朝那些事兒6[1169]

    日本是海島國家,歷來重視海軍,三百年後,在太平洋上和財大氣粗的美國還拼了好幾年,讓對方吃了不少苦頭,其實力確實非同一般。

    而在戰國時期,日本的海軍也十分強悍,因為他們有群眾基礎——海盜。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內陸的兄弟打來打去,可以搶地皮,靠海的就只好當海盜了。朝鮮、東南亞、甚至是日本國內的船隊,只要打這過,就要搶,很有點國際主義精神,戰國打了一百多年,他們就搶了一百多年。

    這之間只有一個人例外,那就是汪直汪老闆,要知道,這位仁兄是賣軍火的,敢搶他,那就真是活膩了,二話不說,拿大炮轟死你沒商量。

    在這一點上,日本兄弟們有著清晰的認識,因為一直以來,他們都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性格——欺軟怕硬,所以後來美國打敗日本,在日本領土上胡作非為橫行霸道,日本人對美國依然是推崇備至,景仰萬分。

    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不打不服。

    而在這些海盜中,最為強悍者,無疑是日本海軍統帥九鬼嘉隆,此人在海上搶了幾十年,水戰經驗十分豐富,後來歸依織田信長,在與

    戰國時期日本最強海軍諸侯毛利輝元(即第七軍軍長)作戰時,表現十分出色,為其統一日本立下了汗馬功勞。

    此後他被統一收編,成為日本政府海軍的一員(還干搶劫老本行,名義不同而已),被稱為日本海軍第一名將。

    而日本海軍的裝備也相當不錯,雖然造大船的技術不如明朝,但在戰船上,還是很有幾把刷子的,日軍戰艦高度可達三四丈,除了裝備大量火炮外,在船的外部還裝有鐵殼,即所謂「鐵甲船」,有相當強的防護能力,一般火槍和弓箭對其毫無作用。

    擁有這樣的海軍實力,日軍自然不把對手放在眼裡,戰爭剛一開始,日本海軍主力兩萬餘人,七百餘艘戰船便傾巢而出,向朝鮮發動總攻。

    日軍的打算是這樣的,總的來說分兩步走:首先,由釜山出發,先擊破朝鮮主力南海水軍。其次,在殲滅朝軍後,轉頭西上進入黃海,與陸軍會合,一舉滅亡朝鮮,為進攻中國做好準備。

    日本海軍統帥除九鬼嘉隆外,還有籐堂高虎,加籐嘉明、脅阪安治三人,此三人皆身經百戰,其中加籐嘉明、脅阪安治是「賤岳七本槍」成員,有著豐富的戰爭經驗。

    明朝那些事兒6[1170]

    有如此之裝備和指揮陣容,豐臣秀吉認為,朝軍必一觸即潰,數日之間即可蕩平。

    事情比想像的還要順利,當日本海軍出現之時,朝鮮水軍根本未作抵抗,一槍都沒放就望風而逃,水軍主帥元均更是帶頭溜號,所謂的主力部隊,就是這麼個水平。

    戰略目標已經實現,日軍準備進行下一步,進入黃海,與陸軍會合,水陸配合,殲滅朝鮮陸軍。

    之前的勝利讓日軍得意忘形,在他們看來,朝鮮水軍已經覆滅,到達預定地點只是個時間問題。

    然而他們錯了,從釜山前往黃海的水路,絕不是一條坦途,因為在這兩點之間,有個地名叫做全羅道。

    當日軍入侵的消息傳來後,李舜臣十分憤怒,卻也非常興奮,作為一名軍人,他的天職就是戰爭,而這個時機,他已等待了很久。

    正對著日軍進犯的方向,李舜臣率領艦隊出發了,他不知道將在哪裡遇到他們,他只知道,兩軍相遇之際,即是他名揚天下之時!

    萬曆十九年(1591)六月十六日,李舜臣到達了他輝煌人生的起點——玉浦海。

    停留在這裡的,是日本海軍主帥籐堂高虎的上百條戰船,當李舜臣突然出現之時,他著實嚇了一跳,但轉瞬之間,他就恢復了鎮定。

    因為這個對手看起來並不起眼。

    由於被人排擠,未能成為水軍統帥,李舜臣的兵力並不充足,手下戰船加起來還不到一百艘,而此次出征,艦隊規模更是微不足道,放眼望去,只有幾十艘板屋船(船上建有板屋),看起來很大,實際上也就是個擺設,和日軍鐵甲戰艦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籐堂高虎笑了,主力尚且如此,何況這幾條小魚小蝦?

    李舜臣也笑了,他知道,勝利已在掌握之中。

    因為在我的手中,有一件必勝的武器。

    此後的事情發展將證明,李舜臣最厲害的才能並不是水軍,而是工程設計。

    烏龜的戰鬥力

    籐堂高虎沒有絲毫猶豫,他隨即發佈號令,幾十艘鐵甲戰艦開始向李舜臣軍發動攻擊。

    由於敵人船隻實在太不起眼,日軍戰艦連炮都不開,直接向對方撲了過去,在他們看來,對付這種破船,用撞就行,使用炮彈估計會賠本。

    但當日艦靠近朝軍之時,卻意外地發現,那些板屋船突然散開,一種全新的戰船就此登上歷史舞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