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那些事兒 正文 1051-1060
    [1051]

    真正的收穫是張居正。

    天真的張居正並不知道,當他提起筆,寫下第一個字的那一刻,他與高拱已經徹底決裂。

    正是因為遺詔極為重要,所以根據慣例,其擬定必須由內閣大臣共同商議決定,但在那天夜晚,到達現場的人,卻只有一個徐階,高拱、郭璞、李春芳都不知道,統統被放了鴿子,這是大忌中的大忌。

    李春芳是個老實人,也就算了,高拱和郭璞卻不是好打發的。竟敢背著我們吃獨食?饒不了你!

    不久高拱得知,與徐階一同草擬文件的還有一個人,而此人竟然就是張居正。張居正是什麼級別?憑什麼擬遺詔!

    他大吃一驚,又怒不可遏,一顆仇恨的種子就此埋下,從此以後,張居正不再是他的朋友和夥伴。而對於張居正而言,在老師和朋友之間,他只剩下了一個選擇。

    薑還是老的辣,狐狸還是老的精。

    一天之後,京城監獄的看守得知了嘉靖的死訊,他們商議了一下,便開始分配工作,買菜的買菜,買肉的買肉,做了一頓豐盛的飯菜,然後請牢裡的一位犯人吃飯。

    這個犯人名叫做海瑞。

    自從罵完皇帝,海瑞先生的名氣是一天大過一天了,無數官員把他當作榜樣,有些老百姓甚至把他的相掛在家裡,早請示晚匯報,成了不折不扣的偶像級人物。

    現在皇帝死了,以海瑞的名頭,自然是無罪開釋,加官進爵,看守們也想求個進步,便打算投個機,請海大人吃一頓,將來也好有個照應。

    飯菜送到牢房裡,海瑞一看,有魚有肉,再一算,太上老君的生日還差得遠,自己的生日更不靠譜,明白了,這是斷頭飯。

    所謂斷頭飯,就是殺頭前吃的飯,一般說來都還不錯,咱中國人仁義,堅決不給閻王增加負擔,保證不讓一個餓死鬼去報到。當然了,這頓飯一般人都吃不下去——心理壓力太大。

    可要擱到海瑞身上,那就是兩說了,海猛人二話不說,提起筷子就刨,狼吞虎嚥,吃完了還要添,等到盤子能夠照出人影,他終於吃完了。

    然後他坐了下來,看著看守,那意思是我吃完了,你們怎麼還不動手。

    看守被他那種找死的眼神看得發毛,便小心翼翼地對他說:

    「海先生,你還不知道吧,皇上已經駕崩了,您很快就能出去了。」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被寫進了大大小小的史書,堪稱史上之奇觀。

    [1052]

    在聽到這句話後,海瑞呆了一會,然後突然大哭起來,哭得撕心裂肺,哭到喘不過去,然後就開始吐,先吐這頓的,再吐上頓的,最後是黃膽水。

    看守呆住了,他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嚇得魂不附體,緊緊貼著牆壁,一動也不敢動。

    海瑞是真哭,嘉靖死了,他很悲傷,說來真有點諷刺意味,嘉靖信任嚴嵩、信任徐階,給了他們高官厚祿,結果一個把他當工具,一個把他當傀儡,唯一為他的死而感到悲哀的人,竟然是那個痛罵過他,又被他關進監獄的海瑞。

    嘉靖,原來你竟如此的孤獨。

    而對於海瑞的這一表現,大致有兩種不同的評價,捧他的人刻意迴避,壓根不提,罵他的人說這是他愚昧與盲從的集中體現。

    記得在我小時候,曾經看過一套連環畫《說岳全傳》,算是我的歷史啟蒙教材,在每本連環畫的前言部分,會介紹本集故事梗概,但無論是哪一集,下面總會有這樣一句話:請讀者注意,岳飛的行為是封建忠君思想的體現,應該予以批判。

    我個人覺得,這是一句相當無恥的話。

    封建社會嘛,又沒有民主推薦、差額選舉,除非你自立門戶,不然除了忠君還能忠誰,難不成去信上帝?

    在封建時代,就做封建時代的事,說封建時代的話,別指望人家有多高的覺悟,這就叫歷史唯物主義。

    海瑞沒有看過孟德斯鳩和盧梭的書,嘉靖活著的時候,海瑞罵他,是盡本分,嘉靖死的時候,海瑞哭他,也是盡本分。

    本分,本分而已。

    但哭是哭不死的,哭完了還得活,不出看守們所料,海瑞很快就被釋放了,幾年之後,他將再次出山,並鬧出更大的事情。

    十天之後,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了皇帝的死訊,這其中也包括湖廣蘄州(今湖北蘄春)的一個平民,對於這個消息,他表現得十分平靜,因為十幾年前,當他見到尚在壯年的嘉靖時,就已經料定,這位嗑藥的皇帝是撐不了多久的。

    他無奈地搖了搖頭,然後回到簡陋的小屋裡,繼續寫他的那本書。

    三十年多前,作為一個想要考取功名的秀才,他曾三次參加鄉試,不過運氣不太好,總是考不上,於是一氣之下,便幹起了父親的老本行。

    雖說名落孫山總是一件悲痛的事,但這個人的落榜實在值得全人類放鞭炮慶祝,因為他的名字叫李時珍。

    [1053]

    事實上,李時珍原本不想做醫生,因為他的父親雖是當地的名醫,家裡也有點錢,但在那年頭,四書五經才是正道,醫學算是雜學,那麼

    醫生就是雜人了。

    雜人自然是不受待見的,有錢又如何,就是瞧不起你!所以李時珍的老爹千叮嚀萬囑咐,將來千萬不能從醫。

    李時珍是聽話的,但就是考不上,你有什麼辦法?更為麻煩的是,二十歲的時候,他還染上了一種極為難治的肺病,百般折騰,死去活來,才算保住了一條命。

    於是不久之後,久病初癒的他找到了父親,只說了一句話:

    「我不考了,請將醫術傳給我。」

    父親想了一下,點頭同意了。

    我所經歷的痛苦與折磨,不想再讓別人承受。

    在我看來,這大致就是李時珍的行醫動機。

    雖說讀書不在行,但擺弄藥材,李時珍還是很有點天賦的,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他見過的怪病越來越多,經驗越來越豐富,醫術也越來越高。

    這麼看來,現在醫院裡五六十歲的老頭老太太坐鎮門診,二三十歲的醫生只能坐在一旁打蒼蠅,也實在不是沒有來由的,醫術如何暫且不說,

    人家畢竟多活了幾十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李時珍明顯不是一個具備現代觀念的醫生,一點潮流意識都沒有,他給窮人看病,竟敢不收上百萬的醫療費,竟敢熱情問診噓寒問暖,

    竟敢免除所有的檢驗費、治療費,實在是「罪大惡極」!

    行醫十幾年,不計成本,只求救人,李時珍就這麼堅持了下來,他的積蓄越來越少,名聲卻越來越大。

    於是到了嘉靖三十年(1551),他迎來了人生的一場大變,在這一年,幾個人找到他,十分客氣地把他請到了楚王府,希望他擔任楚王的

    私人醫生。

    能吃飽飯,還有無數的醫書和藥材資源,李時珍不是傻瓜,他答應了。

    在楚王府,李時珍幹得很不錯,治好了很多人,被稱為神醫,名震天下。

    好東西人人都想要,尤其是嘉靖這樣的人,所以在聽說李時珍的大名後,他便告訴楚王,你另外找一個醫生,把這個給我送過來。

    就這樣,李時珍進入了太醫院,並見到了大明帝國最高級的病人嘉靖。

    其實能進入太醫院,李時珍是很高興的,能做到太醫,也算是醫生中的成功人士了,不得意一下,實在也說不過去。

    但沒過多久,他就想走了。

    [1054]

    具體原因並不像許多書上所說的那樣,什麼嫉惡如仇、厭惡庸醫等等,李時珍不是海瑞,走南闖北混了那麼多年,場面上的事情還是過得

    去的,他之所以要走,實在是因為力不從心。

    李時珍是神醫,在那個年頭,只要不是天花、肺結核之類的絕症,他基本上都能搞定,可問題在於,他那位唯一的病人是沒病找病。

    嘉靖其實身體很好,只要能夠堅持鍛煉,每天早上跑跑步打打太極拳,活個七八十歲應該不成問題,可他的目標過於遠大,七八十?至少

    也要活個七八百才夠本。

    於是他開始沒事找抽,日復一日地吃重金屬和水銀,還美其名曰金丹,李時珍倒是勸過他,也想幫他,卻毫無用處。

    這實在怪不得李時珍,因為要從科學門類來分,嘉靖同志弄的這一套應該算是有機化學,隔行如隔山,李醫生當年也沒搞過化學,只能愛

    莫能助了。

    太醫院別的沒有,醫書和藥材是不缺的,於是嘉靖接著磕他的藥,李時珍接著搞他的研究,直到有一天,他認為自己已經學不到更多東西

    了,便打起背包,收拾資料,離開了這個他曾無限嚮往的地方。

    嘉靖三十一年(1552),李時珍回到了民間,這一年他三十五歲,見過最窮的貧民,也看過最富的天子,到過寒酸的茅舍,也走過金鑾大

    殿,人世間的富貴、疾苦他已瞭然於胸。

    魯迅先生曾經說過,他爹就是被一堆奇形怪狀的藥材給治死的,在表示哀悼的同時,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李時珍的那個年代,患了感冒開

    給你幾劑砒霜應該也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沒辦法,咱中國地大物博,藥材植物也多,到底哪種東西治什麼病,誰都搞不清楚,被亂治胡吃搞死的人,也只有閻王才能數得清。

    憶往昔,他此起彼伏,於是他決定寫一本書,寫一本囊括所有植物藥材以及正確用法的書。

    這本書的名字叫做《本草綱目》。

    從嘉靖三十一年(1552)起,李時珍開始寫這本書,要知道,醫書不是小說,你不但要寫出藥用植物的形狀、外貌,還要詳細描述它的特

    點、療效。坐在家裡胡編亂造,是一個字也寫不出來的。

    所以從決定寫書的那一天起,李時珍便開始了另一種生活——奇特而艱苦的生活。

    [1055]

    作為曾經在太醫院幹過的醫生,此時的李時珍已經成為了傳奇人物,來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醫術且不說,想想當初這人給皇帝都號過脈,那就是御醫,說起來咱這輩子還看過御醫,也夠吹個三五十年的。

    名聲大了,收入自然也高了,李時珍就算閉著眼睛號脈,混個百萬富翁也絕不成問題。然而他默默地收拾行囊,開始遠行,足跡踏遍了全國十三省,無論是名山大川,還是懸崖峭壁,凡是有藥材的地方,就有他的蹤影,為了弄清藥物的療效,他曾親自品嚐過許多藥材植物,好幾次差點植物中毒,一命嗚呼。

    為了寫這本書,李時珍從一個名醫變成了流浪漢,他居無定所,風餐露宿,他放棄了舒適的生活,放棄了寬敞的診所,也放棄了自己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

    但他依然執著地寫了下去——為了更多人的幸福。

    從嘉靖三十一年(1552)開始,歷經二十六年,李時珍走遍了全國各地,嘗遍了無數植物藥材,查遍了世上的所有醫書,最終完成了這部中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醫學著作。

    《本草綱目》共計十六部,五十餘卷,全書記載藥物一千九百餘種,還詳細記載了這些藥物的採集、製作、特性、治療病症,並全部附有手繪插圖(佩服),此外書中還收入經檢驗有效的方劑一萬一千多則。

    李時珍於萬曆二十一年(1593)去世,他沒有能夠看到此書的出版。

    三年後,《本草綱目》正式印刷發行,很快脫銷,並迅速傳入日本、朝鮮以及東南亞一帶,幾十年後又傳入歐洲、北美,並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成為世界醫學史上的權威書籍,而李時珍也得以超越嘉靖、徐階、張居正,成為被世界公認的偉大科學家。

    而對於《本草綱目》的意義,其實不需要用它的傳播範圍以及受到的誇讚加以肯定,我們只要知道,它的出現已經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直到現在仍然繼續,這就夠了。

    魯迅先生除了痛斥庸醫外,自己也當過醫生,當然,之後他又不幹了,原因大家在課本裡都學過,他覺得醫人無用,「啟發民智」才是正道。

    對於這個判斷,自然不能說錯,但湊巧的是,我看過一個類似的故事。

    [1056]

    在很久以前(具體多久我也不知道),有一個醫生,這位醫生的醫術很高明,很多人來找他看病。

    當時恰逢戰亂,打得你死我活,敵對雙方的受傷士兵都來找他治療,他來者不拒,悉心照料使他們很快康復。

    很快,他就驚奇地發現,原先治好的人竟然又負傷了,還是來找他,沒辦法,戰爭年代刀劍無眼,其實我們也不想光榮負傷,您受累了。

    看起來這場仗時間很長,不斷有新傷員來找他,但讓人高興的是,老傷員似乎越來越少——戰死了就不用治傷了。

    如此週而復始,他終於崩潰了,我治好了他們,他們又去打,然後又負傷,我再去醫治,這樣做有什麼意義!

    於是他丟掉了藥箱,遠離了診所,跑到山區隱居起來。

    但沒過多久,人們驚奇地發現,他又回到了診所,照舊開始醫治那些負傷的士兵。

    於是有人問他:

    「為什麼你會回來醫治這些人?」

    他笑著回答:

    「因為我本就是個醫生啊!」

    這就是最終的答案。

    無論徐階是否斗倒了嚴嵩,無論張居正是不是一個傑出的改革家,都不關李時珍的事,他只是一個醫生,他知道,生命很珍貴,也很柔弱,作為一個醫生,有責任和義務去維護生命的存在。

    這就是明代醫生李時珍的覺悟,以及他拋棄榮華富貴,歷經困苦三十年著書救人的唯一動機與目的。

    在我被吸收為醫學事業中的一員時,我嚴肅地保證將我的一生奉獻於為人類服務。

    我將用我的良心和尊嚴來行使我的職業。我的病人的健康將是我首先考慮的。我將尊重病人所交給我的秘密。我將極盡所能來保持醫學職業的榮譽和可貴的傳統。我的同道均是我的兄弟。

    我不允許宗教、國籍、政治派別或地位來干擾我的職責和我與病人之間的關係。

    我對人的生命,從其孕育之始,就保持最高的尊重,即使在威脅下,我決不將我的醫學知識用於違反人道主義規範的事情。

    我出自內心和以我的榮譽,莊嚴地作此保證。

    ——1948年醫學日內瓦宣言

    我知道,李時珍沒有讀過這一段宣言,但他做到了。

    他告訴我們,最偉大的人是沒有派系的,最偉大的愛是沒有分別的。

    所以,在我國漫長的你死我活鬥爭史中,我寫下了這一節,並以不朽命名,以紀念這個醫生,這個超越信仰與差別,以一己之力挽救無數人生命的偉大人物。

    偉大的李時珍醫生永垂不朽!

    [1057]

    禁書

    與上一節不同,這一節我考慮了很久才落筆,按說嘉靖都死了,追悼會也辦完了,事情就完了,該他兒子出場了。

    如果還要接著搞總結,相信會有人說我囉嗦,天地良心,我從來不管小事,問題不鬧得天翻地覆,鬼哭神嚎,是斷然不會被寫下來的,而這嘉靖年間的最終問題,如果不寫,實在是對不起那幾位光輝人物,於是我毅然決定,把這個最後的問題寫完。

    嘉靖年間是個多事的時代,嘉靖本人複雜,連帶著他的大臣、子民跟著一起複雜,什麼事都有,什麼人都出,忠臣、奸臣、罵臣、海盜、漢奸、英雄、還有日本、葡萄牙、西班牙等多國友人進來摻和,不熱鬧是不可能了。

    對了,還漏了一個,文人。

    嘉靖這四十五年是一個爭議很大的時期,有人說是嘉靖中興,也有人說是亡於嘉靖,但有一點是大家都不否認的——燦爛的文化。

    除了楊慎、王世貞、徐渭等人的詩詞書畫外,更值得人們驕傲的是,在這個時期前後,偉大的明代四大名著已經全部誕生,並得以發揚光大,它們分別是《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以及《金瓶梅》。

    由於《水滸傳》和《三國演義》的作者是老熟人,所以成書年代也差不多(明初),而到嘉靖年間,由於市民文化普及,這兩本書已經家喻戶曉,得到了廣泛的流傳。

    至於《西遊記》,我們目前得知的是,其作者為吳承恩,江蘇淮安人,其它情況不是不祥,就是存在爭議,吳先生就如同孫猴子一樣,神出鬼沒,難以捉摸。

    而《金瓶梅》,應該是爭議最多的一本書了,連成書時間都存在爭議,不過大抵也就是嘉靖後期到萬曆之前的這一段,跑不了多遠。

    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金瓶梅》是一本具有偉大意義的傑出著作,它應該被堂而皇之地與其他三本書擺在一起,被後人頂禮膜拜。

    [1058]

    《金瓶梅》的作者以其精湛的筆法,深刻的思想,勾勒出了西門慶、潘金蓮等知名人物(拜水滸所賜)的形象,並以這些鮮活的人物描述了明代中期的市民生活、被衝擊得千瘡百孔的封建禮教,以及不可遏制的思想解放與性解放潮流(拜王守仁心學所賜)。

    即使從文學體裁上講,它也是傑出的,連一些紅學家也認為,《紅樓夢》關於人物日常生活的寫作,是承繼自《金瓶梅》的。

    疑問最多的,大概就是此文的作者了,那個所謂的「蘭陵笑笑生」如果要列出嫌疑名單,是可以另寫一本書的,其實作者不留名倒也可以理解,畢竟這書裡還有些不堪入目的東西(專用名詞:糟粕),咱們到底是禮儀之邦,有些事情上不得檯面,寫了這麼個玩意,總還是有點不良影響,要顧及臉面。

    而王世貞之所以被確定為重點作者嫌疑人,說起來還和嚴世藩先生有著莫大的關係。因為很多人認為,金瓶梅中的這位西門慶是有原型的,而原型就是嚴世藩。

    其實就生活腐化而論,西門慶和嚴世藩壓根就不是一個檔次的,西門慶的老婆說起來也就潘金蓮那麼幾位,嚴世藩那就多了去了,基本都是兩位數起算,要談貪污的錢財數目,更是無從說起,西門大官人才什麼級別,嚴侍郎可不是吃素的。

    當然,說他們兩人有關係,那也不是憑空講白話,人家還是有證據的,比如嚴世藩同志又叫東樓,東樓和西門似乎還對得上,再比如嚴世藩同志有個小名,叫做慶兒,這種類似猜謎類的玩意數不勝數,就不多說了。

    而王世貞之所以被扣上這個帽子,實在是因為他和嚴嵩有仇,且名聲太大,文章寫得太好,大家覺得如此精彩的一本小說,不是尋常村夫或是文學青年能寫出來的,思來想去,就是他了。

    當然現在也有許多人說王世貞不是作者,並列舉了很多證據,我不搞考證,也就不寫了。

    不管有多少爭議,但至少我們知道,明代曾有過怎樣輝煌的文化,偉大的四大名著自誕生之日起,便已成為了經典,此後的五百年中,除了一部《紅樓夢》,無人可望其項背,不知道後面那幫人都幹嘛去了。

    但還有一點必須說明,那就是在當時,四大名著之中,有一本是禁書,如果藏有此書,是要惹麻煩的。

    我大致知道許多人的答案,但我要告訴你們,不是那一本。

    真正被禁的,是《西遊記》。

    《明朝那些事兒》當時明月/著

    明朝那些事兒5

    明朝那些事兒5[1059]

    如果你還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唐僧師徒四人曾經到過一個叫車遲國的地方,那個地方的皇帝推崇道教,迷信成仙,還搞出了幾個虎力大師之類的邪門道士,最後被孫猴子一頓收拾,見閻王去了。

    說到這裡,你應該明白為什麼它會被禁了,這種罵人不吐髒字的把戲歷來就不少見。還有那句著名的「皇帝輪流坐,明年到我家」,除了孫猴子外,估計也沒人敢說。

    總而言之,那是一個痛並快樂著的時代,至少我認為如此。

    明穆宗朱載垕

    公元1566年,朱載垕繼位了,年號隆慶,他等了二十多年,終於等死了自己的老子,等到了皇位。

    這位仁兄能混到這個位置實在不易,因為他是奉遺詔登基的,遺詔是怎麼回事前面已經說過了,嘉靖忽悠了兒子那麼多年,臨死也沒說句接班的話。

    不管怎樣,畢竟已經是皇上了,隆慶開始召集大臣們上朝。

    被嘉靖冷落了那麼多年,終於有了發言的機會,大家都十分激動,滔滔不絕,唾沫橫飛,甚至在朝堂上公開對罵,然而從第一天起,大臣們就驚奇地發現,這位皇帝似乎有點不對勁。因為無論下面吵得多熱鬧,上面的這位兄弟卻一句話都不說,始終保持沉默。

    沉默的隆慶是個很可憐的人。

    他是嘉靖的第三個兒子,皇位本沒有他的份,安心做個藩王,好好過日子就行,可偏偏老天爺開眼,前面兩個都沒能熬過去,於是老三就變成了老大。

    但這對於他而言,實在算不上一件好事,因為嘉靖同志不但命硬,還極難伺候,能和他打交道的,也都是徐階、嚴嵩這類老滑頭,以朱載垕的智商水平,只能是重在參與了。

    而現在看著下面這幫殺氣騰騰,臉紅脖子粗的陌生人,他經常會發出點感歎:我怎麼會呆在這種地方,和這些人打交道?

    他知道,如果自己開口說話,不管好壞,按照言官們的光榮傳統,一定會被罵,既然如此,那我就不說話了,看你們還能怎麼樣?

    不久之後,隆慶終於明白,原來不說話也有不說話的罵法。

    很快就有人找上門來了,這個人叫鄭履淳,他慷慨陳詞,嚴厲指責皇帝繼位以來,放任大臣發言,自己卻不說話,長此以往國家怎麼得了?

    明朝那些事兒5[1060]

    說來有點搞笑,因為這位鄭先生時任尚寶丞,是管機要文件的,並不是言官,就算要罵,怎麼著也輪不上他,不知是不是窮極無聊,想找點事情幹。

    於是皇帝憤怒了,老子都不說話了,讓你們去罵街,竟然還是鬧到了我的頭上,說話也罵,不說話也罵,你要造反不成?!

    恨得牙癢癢的皇帝終於沒能忍住,隨即命令把鄭先生拖出去打屁股,然而終究還是放了他。

    隆慶兄終於雄起了一次,這實在是不容易的,因為在他執政的大多數時間內,他是比較窩囊的。

    除了說話的問題外,皇帝大人還驚奇地發現,原來做皇帝,也是可以很窮的。

    一般說來,新官上任都有三把火,作為大明帝國的統治者,剛剛登基自然也想擺擺場面,於是隆慶下令,由戶部撥款,為後宮購買一些珠寶首飾,算是送給諸位老婆的禮物,其實也花不了多少錢,所以在他看來,這件事情並不過分。

    然而結果是,戶部尚書馬森上書表示:你買可以,我不出錢。

    這句話看似聳人聽聞,卻也不是沒有來由的,要知道,在明代,財政制度是很嚴格的,戶部相當於財政部,而財政部的錢,就是國家的錢,皇帝是無權動用的,即使要用,也要經過財政部部長(戶部尚書)、內閣分管財政部的大學士(一般是首輔)層層審批,還要詳細說明你把錢用到什麼地方去了,準備用多久,打不打算還,什麼時候還。

    要不說清楚,一個子都甭想動。

    所以歷代皇帝要用錢的時候,大都會動用內庫,也就是他們自己每年的收入,除非是窮得沒辦法,一般都不會去找戶部打秋風。

    既然明知,為什麼還要去觸這個霉頭呢,因為他就是窮得沒辦法了。

    原先內庫還有點錢,但到他爹手上,都拿去修道和給道士發工資了,等傳到他這裡,已經是一窮二白,乾乾淨淨。

    現在馬森不給,他也沒辦法,本打算再下一道諭令,希望這位部長大人手下留情,多少施捨點,但就在此時,大麻煩來了。

    言官們不知從哪裡知道了這個消息,於是大家興奮了,這回有事幹了。

    首先是給事中魏時亮上書,嚴厲批駁皇帝的浪費行為,很快御史賀一桂跟進,分析了買珠寶的本質錯誤所在,還沒等皇帝大人回過神來,另一個重量級的人物出場了。

    這個人的名字叫做詹仰庇,人送外號詹三本,很快你就會知道這個外號是怎麼來的。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