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嘉靖感到上了當,卻沒有辦法,嚴嵩已經走了,所有的朝政都要靠這個人來管理,想退個貨都不行,只好任他隨意折騰。
絕對的權力產生的不僅僅是絕對的腐敗,還有絕對的欲望,也是永遠無法滿足的欲望,這才是一切禍患的起始,嚴嵩所以屹立數十年不倒,貪污腐敗,橫行無忌,正是因為嘉靖有著無盡的欲望,而嚴嵩恰好是一個無條件的迎合者。
於是徐階出現了,他雖然也曾迎合過,但那不過是偽裝而已,他真正的身份,是制衡者。他隱忍奮斗的最終目標,並不是嚴嵩,而是嘉靖
很多人並不清楚,在漫長的明代歷史中,徐階是一個極為重要的人物,重要到幾乎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他最偉大的成就,並不是打倒了嚴嵩,而是他所代表的那股勢力。
自朱元璋廢除丞相後,隨著時代的變遷,明朝逐漸形成了一個極為特別的權力體系,皇帝、太監和大臣,構成了一個奇特的鐵三角,皇帝有時候信任太監(比如明武宗),有時候信任大臣(比如明孝宗)。
而在政治學中,這個鐵三角的三方有著另外一個稱呼:君權、宦權和相權。這就是帝國的權力架構,他們互相制衡,互相維持,在此三權之中,只要有兩者聯合起來,就能控制整個帝國。
在過去的兩百年中,前兩種組合都已出現,皇帝曾經聯合太監,也曾聯合大臣,而無論是哪一種聯盟,第三方總是孤立無助的。
只有一種情況,從來都沒有出現過,事實上,也沒有人曾期待過那種局面的出現,因為在那個君臨天下的時代,它似乎永遠不可能實現。
但它的確成為了現實,而這個奇跡聯盟的開創者,正是徐階。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最早打破三角平衡,為這一奇跡出現創造條件的人,竟然是嘉靖。作為明代歷史上最為聰明的皇帝,他有著前任難以比擬的天賦。
憑借著絕頂的智慧和權謀,他十六歲就解決了三朝老臣楊廷和,然後是張璁、郭勳、夏言,而在打擊大臣的同時,他還把矛頭對准了太監,嚴厲打壓,使投身這個光榮職業,立志建功立業的無數自宮青年,統統只能去當洗馬桶,倒垃圾。縱觀整個嘉靖朝,四十余年,竟然沒有出過一位名太監,可謂絕無僅有。
他不想和任何人聯盟,也不信任任何人,他相信憑借自己,就能控制整個帝國,而他所需要的,只是幾個木偶而已。
[1012]
一切都如此地順利,帝國盡在掌握之中,直到他遇上了嚴嵩和徐階。
經過二十幾年的試探,嚴嵩摸透了他的脾氣和個性,並在某種程度上成功地影響並利用了他。
而徐階則更進一步,在打垮了嚴嵩之後,他成為了一個足以制衡嘉靖的人,嘉靖要修房子,他說不修就不修,嘉靖兒子的地,他說分就分。這是一個不太起眼,卻極為重要的轉折點,它意味著一股強大勢力的出現,強大到足以超越至高無上的皇權。
這才是徐階所代表的真正意義,絕非個人,而是相權,是整個文官集團的力量。
當年的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因為他希望能夠控制所有的權力,現在的嘉靖也是如此,他們都相信,不需要任何人的幫助,僅憑自己的天賦與能力,就能打破權力的平衡,操控一切,而事實證明,他們都錯了。
一個人的力量再強,也是無法對抗社會規律的,它就如同彈簧一般,受到的壓力越大,反彈的力度就越大。
作為超級牛人,朱元璋把勞模精神進行到底,既干皇帝,又兼職丞相,終究還是把彈簧壓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嘉靖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和老朱比起來,他還有相當差距,所以在他尚未成仙之前,就感受到了那股強大的反撲力。他的欲望已被抑制,他的權力將被奪走。
所有敢於挑戰規則的人,都將受到規則的懲罰,無人例外。
當三十多年前,嘉靖在柱子上刻下“徐階小人,永不敘用”字樣的時候,絕不會想到,這個所謂的“小人”將會變成“大人”。他以及他所代表的勢力將壓倒世間的所有強權——包括皇帝本人在內。
偉大的轉變已經來臨,皇帝的時代即將結束,名臣的時代即將到來,他們將取代至高無上的帝王,成為帝國的真正統治者。
但徐階只是這一切的構築者與開創者,那個將其變為現實,並創下不朽功業的人,還在靜靜地等待著。
總而言之,嘉靖的好日子是一去不復返了,無論他想干什麼,徐階總要插一腳,說兩句,不聽還不行,因為這位仁兄不但老謀深算,而且門生故吏遍布朝中,威望極高一呼百應,要是惹火了他,沒准就得當光桿司令。
[1013]
那就這樣吧,反正也管不了,眼不見心不煩,專心修道煉丹,爭取多活兩年才是正經事。
徐階就這樣接管了帝國的幾乎全部政務,他日夜操勞,努力工作,在他的卓越政治領導之下,國庫收入開始增加,懈怠已久的軍備重新振作,江浙一帶的工商業有了長足的發展,萬歷年間所謂資本主義萌芽,正是起源於此。
你成你的仙,我干我的活,大家互不干擾。歷史證明,只要中國人自己不折騰自己,什麼事都好辦。在一片沉寂之中,明朝又一次走上了正軌。
徐階著實松了一口氣,鬧了那麼多年,終於可以消停了。但老天爺還真是不甘寂寞,在嚴黨垮台後不到一年,他又送來了一位奇人,打破了這短暫的平靜。
但請不要誤會,這位所謂的奇人並不是像嚴世蕃那樣身負奇才的人,而是一個奇怪的人,一個奇怪的小人物。
嘉靖四十五年(1566)二月,嘉靖皇帝收到了一份奏疏,自從徐階開放言論自由後,他收到的奏疏比以前多了很多,有喊冤的,有投訴的,有拍馬屁的,有互相攻擊的,只有一種題材無人涉及——罵他修道的。
要知道,嘉靖同志雖然老了,也不能再隨心所欲了,但他也是有底線的:你們搞你們的,我搞我的,你們治國,我煉丹修道,互不干擾。什麼都行,別惹我就好,我這人要面子,誰要敢扒我的臉,我就要他的命!
大家都知道這是個老虎屁股,都不去摸,即使徐階勸他,也要繞七八個彎才好開口,所以這一項目一直以來都是空白。
但這封奏疏的出現,徹底地填補了這一空白,並使嘉靖同志的憤怒指數成功地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高度。
奇文共享,摘錄如下:
“陛下您修道煉丹,不就是為了長生不老嗎?但您聽說過哪位古代聖賢說過這套東西?又有哪個道士沒死?之前有個陶仲文,您不是很信任他嗎?他不是教您長生不老術嗎?他不也死了嗎?”
這是罵修道,還有:
“陛下您以為自己總是不會犯錯嗎?只是大臣們都阿諛奉承,刻意逢迎而已,不要以為沒人說您錯您就沒錯了,您犯過的錯誤,那是數不勝數!”
[1014]
具體是哪些呢,接著來:
“您奢侈淫逸,大興土木,濫用民力,二十多年不上朝,也不辦事(說句公道話,他雖不上朝,還是辦事的),導致朝政懈怠,法紀松弛,民不聊生!”
這是公事,還有私生活:
“您聽信讒言不見自己的兒子(即陶仲文所說的“二龍不可相見”理論),不顧父子的情分,您天天在西苑煉丹修道,不回後宮,不理夫妻的情誼(真奇了怪了,關你屁事),這樣做是不對的。”
此外,文中還有兩句點睛之筆,可謂是千古名句,當與諸位重溫:
其一,嘉者,家也,靖者,淨也,嘉靖,家家淨也。
其二,蓋天下之人,不值陛下久矣。
這就不用翻譯了,說粗一點就是:在您的英明領導之下,老百姓們都成為了窮光蛋,他們早就不鳥你了。
綜觀此文,要點明確,思路清晰,即有理論,又有生動的實例,且工作生活面面俱罵,其水平實在是超凡入聖,高山仰止。
文章作者即偉大的海瑞同志,時任戶部正處級主事。此文名《治安疏》,又稱直言天下第一事疏,當然,也有個別缺心眼的人稱其為天下第一罵書。
一位著名學者曾經說過,罵人不難,罵好很難,而罵得能出書,且還是暢銷書,那就是難上加難了。整個中國一百多年來,能達到這個高度的只有兩個人,一個是魯迅,另一個是李敖。
而在我看來,如果把時間跨度增加四百年,那麼海瑞先生必定能加入這個光榮行列。
嘉靖憤怒了,自打生出來他還沒有這麼憤怒過,自己當了四十多年皇帝,竭盡心智控制群臣,我容易嗎我。平時又沒啥不良習性,就好修個道煉個丹,怎麼就惹著你了?
再說工作問題,你光看我這二十多年白天不上朝光修道,那你又知不知道,每天晚上你睡覺的時候,老子還在西苑加班批改奏章,不然你以為國家大事都是誰定的。
還有老子看不看兒子,過不過夫妻生活,你又不是我爹,和你甚相干?
所以在嘉靖看來,這不是一封奏疏,而是挑戰書,是赤裸裸的挑釁,於是他把文書扔到了地上,大吼道:
“快派人去把他抓起來,別讓這人給跑了!”
說話也不想想,您要抓的人,除非出了國,能跑到哪裡去?
[1015]
眼看皇帝大人就要動手,關鍵時刻,一個厚道人出場了。
這個人叫黃錦,是嘉靖的侍從太監,為人十分機靈,只說了一句話,就撲滅了皇帝大人的熊熊怒火:
“我聽說這個人的腦筋有點問題,此前已經買好了棺材,估計是不會跑的。”
黃錦的話一點也沒錯,海瑞先生早就洗好澡,換好衣服,端正地坐在自己的棺材旁邊,就等著那一刀了。
他根本就沒打算跑,如果要跑,那他就不是海瑞了。
青天在上
作為一位有著極高知名度的歷史人物,海瑞先生有一個非同尋常的榮譽稱號——明代第一清官。
但在我看來,另一個稱呼更適合他——明代第一奇人。
在考試成績決定一切的明朝,要想功成名就,青史留芳,一般說來都是要有點本錢的,如果不是特別聰明(張居正),就是運氣特別好(張璁),除此之外,別無他途。
而海瑞大概是唯一的例外,他既不聰明,連進士都沒中,運氣也不怎麼好,每到一個工作崗位,總是被上級整得死去活來,最終卻升到了正部級,還成為了萬人景仰的傳奇人物。
正德九年(1514),海瑞出生在海南瓊山的一個干部家庭,說來這位兄台的身世倒也不差,他的幾個叔叔不是進士就是舉人,還算混得不錯,可偏偏他爹海翰腦袋不開竅,到死也只了個秀才,而且死得還挺早。
父親死的時候,海瑞只有四歲,家裡再沒有其他人,只能與母親相依為命。
雖然史料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根據現有資料分析,海瑞的那幾位叔叔伯伯實在不怎麼厚道,明明家裡有人當官,海瑞卻沒沾過一點光,童年的生活十分困苦,以至於母親每天都要做針線活貼補家用。
很明顯,在海氏家族中,海瑞家大概是很沒地位的,大家都看死這對母子鬧不出什麼名堂,實際情況似乎也差不多,海瑞同學從小既不會作詩,也不會作文,沒有一點神童的征兆,看情形,將來頂了天也就能混個秀才。
雖說境況不太樂觀,但海瑞的母親認准了一條死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不管家裡多窮多苦,她都保證海瑞吃好喝好,並日夜督促他用心學習。
這就是海瑞的童年生活,每天不是學堂,就是他娘,周圍的小朋友們也不找他玩,當然海瑞同學也不在乎,他的唯一志向就是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1016]
很多史料都對海瑞的這段經歷津津樂道,不是誇他刻苦用功,就是表揚他媽教子有方。而在我看來,這全是扯淡,一挺好的孩子就是這樣被毀掉的。
孤僻,沒人和他玩,天天只讀那些上千年前的老古董,加上腦袋也不太好使,於是在學業進步的同時,海瑞的性格開始滑向一個危險的極端——偏激,從此以後,在他的世界裡,不是對,就是錯,不是黑,就是白,沒有第三種選擇。
此外,小時候的艱苦生活還培養了他的頑強個性,以及無論何時何地都不輕易認輸的精神,但同時也產生了一個副作用:雖然在他此後的一生中曾經歷過無數風波,遇到過許多人,他卻始終信任,並只信任一個人——母親。
在困苦的歲月裡,是母親陪伴他、撫養他,並教育他,所以之後雖然他娶過老婆,有過孩子,卻都只是他生命中的過客,說句寒心的話,他壓根就不在乎。
孤僻而偏激的海瑞就這樣成長起來,他努力讀書,刻苦學習,希望有一天能金榜題名,至少能超越自己的父親。
然而他的智商實在有限,水平就擺在那裡,屢考屢不中,考到二十多歲,連個秀才都混不上,沒辦法,人和人不一樣
但海瑞先生是頑強的,反正閒著也是閒著,繼續考!就這麼一直磨下去,終於在二十八歲那年,他光榮地考入了縣學,成為了生員。
說來慚愧,和我們之前提到的楊廷和、徐階相比,海瑞先生的業績實在太差,人家在他這個年紀都進翰林院抄了幾年文件了。就目前看來,將來海瑞能混個縣令就已經是奇跡了,說他能干部長,那真是鬼才信。
當然海瑞自己從沒有任何幻想,對他而言,目前的最大理想是考中舉人。
那就接著考吧,不出例外,依然是屢考不中,一直到他三十六歲,終於柳暗花明了,他光榮地考中舉人。
下一步自然是再接再厲,去京城考進士,海瑞同學,奮斗!努力!
進京,考試,落榜,回家,再進京,再考試,再落榜,再回家。一眨眼六年過去了。
奮斗過了,努力過了,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實力,不考了,啥也不說了,去吏部報到吧。
之前我們曾經講過,在明朝,舉人也是可以做官的,不過要等,等現任官死得多了,空缺多了,機會就來了,但許多舉人寧可屢考不中,考到胡子一大把,也不願意去吏部報到。有官做偏不去,絕不是吃飽了撐的,要知道,人家是有苦衷的。
[1017]
首先這官要等,從幾年到幾十年,就看你運氣如何,壽命長短,如果任職命令下來的時候,正趕上你的追悼會,那也不能說你倒霉。
其次這官不好,但凡分給舉人的官,大都是些清水衙門的閒差,小官,什麼主簿、典史、教授(從九品,不是今天的教授)之類的,最多也就是個八九品,要能混到個七品縣令,那就是祖墳起了火,記得一定回去拜拜。
再次這官要挑,別以為官小就委屈了你,想要還不給你呢!你還得去吏部面試,大家排好隊站成一排,讓考官去挑,文章才學都不考,也沒時間考,這裡講究的是以貌取人,長得帥的晉級,一般的待定,歪瓜裂棗的直接淘汰。順便說一句,相貌考核有統一規范,國字臉最上等,寬臉第二,尖嘴猴腮者,趕回家種紅薯
最後這官窩囊,在明代最重視出身,進士是合格品,庶吉士是精品,至於舉人,自然不是次品,而是廢品。
有一位明代官僚曾經總結過,但凡進士出身,立了功有人記,出了事有人保,從七品官做起,幾十年下來,哪怕災荒水旱全碰上,也能混個從五品副廳級。
但要是舉人,功勞總是別人領,黑鍋總是自己背,就算你不惹事,上級都要時不時找你的麻煩。從九品干起,年年豐收安泰,能混到七品退休,就算你小子命好。
海瑞面對的就是這麼一個局面,好在他運氣還不錯,只等了五年,就等來了一個職位——福建南平縣的教諭。
所謂教諭,是教育系統的官員,通俗地說,就是福建南平縣的教育局長,這麼看起來,海瑞的這個官還不錯。
如果這麼想,那就錯了,當年的教育系統可沒什麼油水,沒有擴招,也沒有擇校費,更不用采購教材,四書五經就那麼幾本,習題集、模擬題、密卷之類的可以拿去當手紙,什麼重點大學,重點中學,重點小學,重點幼兒園,考不中科舉全他娘白費。
而縣學教諭的上級,是府學的教授,前面說過,教授是從九品,教諭比教授還低,那該怎麼定級別呢?這個不用你急,朝廷早就想好了,這種職務有一個統一的稱呼——不入流。
也就是說你還算是政府公務員,但級別上沒你這一級,不要牢騷,不要埋怨,畢竟朝廷每月還是發工資給你的嘛,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018]
就這樣,海瑞帶著老母去了南平,當上了這個不入流的官,這年他四十一歲。
已經四十多歲了,官場的青春期已過,就算要造反也過了黃金年齡,海瑞卻躊躇滿志,蓄勢待發,換句話說,那是相當有戰斗力,把這個不入流的官做得相當入流。
縣學嘛,就是個讀書的地方,只要你能考上舉人,上多久課,上不上課其實都無所謂,所以一直以來,學生想來就來,想走就走。但現在不同了,既然海瑞來了,大家就都別走了。
他規范了考勤制度,規定但凡不來,就要請假,有敢擅自缺課者,必定嚴懲,而且他說到做到,每天都第一個到,最後一個走,一個都不能少。
這下學生們慘了,本來每天早退曠課都是家常便飯,現在突然被抓得死死的,這位局長大人臉上又總是一副你欠他錢的表情,於是不久後,海瑞先生就得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綽號——海閻王。
難熬歸難熬,但學生們很快也發現,這位海閻王倒有個好處——從不收禮金。
所謂禮金,就是學生家長送給老師的東西,不一定是錢,什麼雞鴨魚肉海鮮特產,一應俱全。說實話,這玩意誰也不想送,但如果不送,難保老師不會特意關照你的兒女:置之不理,罰搞清潔,罰坐後排等等,那都是手到擒來。
但海閻王不收,不但不收禮金,也不為難學生,他平等地對待每一個人,雖然他很嚴厲,卻從不因個人好惡懲罰學生。所以在恐懼之余,學生們也很尊敬他。
其實總體說來,這個職業是很適合海瑞的,就憑他那個脾氣,哪個上級也受不了,干個小教諭,也沒什麼應酬,可謂是得心應手。
但人在江湖漂,總要見領導,該來的還是要來。
一天,延平知府下南平縣視察,按例要看看學堂,海瑞便帶著助手和學生出外迎接,等人一到,兩個助手立馬下跪行禮,知府同志卻還是很不高興,因為海瑞沒跪。
不但不跪,他還正面直視上級,眼睛都不眨。
知府五品,海瑞沒品,沒品的和五品較勁,這個反差太大,心理實在接受不了,但在這麼多人面前,發火又成何體統,於是知府大人郁悶地走了,走前還咕嘟了一句:
“這是哪裡來的筆架山!”
兩個人跪在兩邊,中間的海瑞屹立不倒,確實很像個筆架,也真算是恰如其分。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019]
雖然他說話聲音不大,但大家都聽到了,由於這個比喻實在太過形象,所以自此以後,海瑞先生就有了第二外號——海筆架,兩個外號排名不分先後,可隨意使用。
大家都慌了,海瑞卻若無其事,他還有自己的理論依據:教育官員不下跪,那是聖賢規定的(哪個聖賢待查),我聽聖賢的話,有什麼錯?
知府大人不爽了,但讓他更不爽的還在後面,不久之後,一位巡按御史前來拜訪了,前面提過,所謂巡按御史,雖說才六七品,卻能量極大,能干涉巡撫總督的職權,何況是小小的知府。
知府誠惶誠恐,鞍前馬後地服侍,御史大人摸著撐飽的肚皮,邊打嗝邊說:下去看看吧。
這一去,就去了南平,消息傳下來,知縣也緊張了,御史說到底是中央干部,說幾句話寫幾個字就能要人命,於是他帶領縣城的全部官員,早早地迎候在門口,等著御史大人光臨。
御史來了,知縣一聲令下,大家聽從指揮,整齊劃一、動作規范地跪了下來,除了海瑞以外。
這回知縣麻煩大了,上次不過是三個人,筆架就筆架,也沒啥,這次有幾百個人,大家都跪了,你一個人鶴立雞群,想要老子的命啊!
御史大人也吃了一驚,心裡琢磨著,這南平縣應該沒有比自己官大的,好像也沒有退休高干,這位哥們是哪根蔥?
等他弄清情況,頓時火冒三丈,但當著這麼多人也不好發火,只好當沒看見,隨便轉了轉,連飯都沒吃就走人了。
知縣擦干了冷汗,就去找海瑞算賬,破口大罵他故意搗亂,可海瑞同志臉不紅氣不喘,聽著他罵也不頂嘴,等知縣大人罵得沒力氣了,便行了個禮,回家吃飯去了。
軟硬不吃,既不圖升官,也不圖發財,你能拿他怎麼樣?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因為無欲,所以剛強。
海瑞確實沒有什麼欲望,他唯一的工作動力就是工作,在他看來,自己既然拿朝廷的工錢,就要給朝廷干活,升官發財與他毫無關系。
這樣的一個人,要想升遷自然是天方夜譚,但老天爺就是喜歡開玩笑,最不想升官的,偏偏就升了,還是破格提升。
(長篇)明朝的那些事兒-歷史應該可以寫得好看[1020]
嘉靖三十七年(1558),海瑞意外地接到吏部公文,調他去浙江淳安擔任知縣。
這是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在此之前,海瑞不過是個不入流的小官,花名冊上能不能找到名字都難說,現在竟然連升六個品級,成為了七品知縣!
無數舉人拼命鑽營送禮拍馬屁,幾十年如一日,無非是想撈個知縣退休,海瑞干了四年,別說禮物,蒼蠅都沒送一只,上級對他恨得咬牙切齒,這麼一個人,怎麼就升官了?
原因比較復雜,據說是福建的學政十分欣賞海瑞,向上著力推薦了他,但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教諭,他的工作十分認真,而且干出了成效,這已經充分證明了他的能力,對於帝國而言,馬屁精固然需要,但那些人是拿來消遣的,該干活的時候還得找有能力的人。
關於這個問題,朝廷大員們心裡都有數。
於是海瑞揣著這份任命狀,離開了福建,前往浙江淳安,在那裡,他將開始新的傳奇。
在城門口,海瑞見到了迎接他的縣裡主要官員,包括縣丞、主簿、典史,當然,也有教諭。個個笑容可掬,如同見到久別的親人一樣,並紛紛捶胸頓足,歎息海縣令怎麼沒早點來。
這些仁兄心裡到底怎麼想的不好說,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他們知道這裡即將發生的事情,一定會歎息當初為啥沒有向朝廷請願,把這人早點趕走。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海縣令似乎也不例外,他一到地方,便公開宣布,從今以後,所有衙門的陋規一概廢除,大家要加深認識,下定決心,堅決執行。
所謂陋規,也就是灰色收入,美其名曰計劃外收入,歷史最悠久,使用最頻繁的有兩招,一個是銀兩火耗,另一個是淋尖踢斛,具體方法之前已經介紹過,這裡就不多講了,但隨著時代的發展,陋規也不斷推陳出新,到了海瑞的時候,已經形成了一個上瞞朝廷、下宰百姓、方法靈活、形式多樣的完美體系。
我們說過,明代的官員工資是很低的,雖說勉強能夠過日子,但辛辛苦苦混個官,不是為了過日子的,明代的官嘛,出門要有轎子,家裡要有僕人,沒准還要多娶幾個老婆,你突然要他勤儉節約,那就是要他的命。
海瑞就打算要他們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