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戀紅塵 第二部 第一七四章 繼續演出
    當白娘子和許仙的故事隨著幻境的消失而再次湮沒的時候,沈信和溫馨第一部分的演出也就結束了。而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間的緩衝階段,是街舞小子的表演時間。

    這個過渡階段,沈信在總體籌劃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所以這個時候是另有特別的樂曲送上,而沈信對街舞小子的要求是即興,他們自然也有自己特別的表演。

    在對街舞小子地獄式訓練的過程中,秦歌已經和他們很熟悉了,在伴奏中也就特意根據他們的特點,讓這段樂配舞配合得很完美。

    秦歌的樂器演奏確實是有一套,在他樂聲的伴奏下,街舞小子們感到對節奏的把握是前所未有得好,雖然民族舞蹈他們並不是很熟悉,但在節奏的完美把握下,他們的表演也是美倫美奐,贏得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經過街舞小子表演的緩衝,沈信和溫馨表演的第二部分馬上開始。這次當然還是一個故事,不過卻是取材於《紅樓夢》。作為一部宏篇巨著,《紅樓夢》那麼豐富複雜的情節自然不是沈信和溫馨在短短時間能完全表現出來的,事實上那也和整個演唱會的風格不符,他們的表演只集中在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故事上。

    和第一部分的表演不同,這次並不是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只是一些片段的集合,類似經過剪輯的電影片段。不過即使是如此,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還是得到了最佳的表現。

    這其中最感人的一段當數「黛玉葬花」,歌詞就是直接來自於《紅樓夢》,不過樂曲卻是沈信新作。場景配合得恰到好處,溫馨還沒有演唱,光是看到那配合情節的幻境,聽到秦歌淒涼的樂曲,現場已經是一片寂然,似乎也完全融合到了劇情中。

    而當溫馨開口演唱的時候,那份莫名的淒涼更是深入到了每一個人的內心,無論是不是看過《紅樓夢》,光憑著溫馨這一個片段的表演,已經讓所有人記住了林黛玉這個悲情美女。

    「黛玉葬花」是最感人的,最溫馨的自然是賈寶玉和林黛玉共讀《西廂記》的場面。兩個人有情似無情的複雜心理,被沈信和溫馨演繹得入木三分,也贏得了觀眾們的讚賞,在熱烈的掌聲中,固然有著對沈信和溫馨精彩表演的讚賞,但更多的卻是因為劇情而情不自禁。這樣的效果,即使是一部電影也是足以讓表演者感到自豪的,而沈信和溫馨所做的僅僅只是演唱,這樣的結果更是難得。

    早在預先籌備的時候,沈信就已經把相關的幻境當做一個很重要的部分,而現場反應證明,他的考慮是對的,他的準備也是足夠充分。這一點在賈寶玉最後悵然離去的時候表現得特別明顯,當已遁入佛門的賈寶玉在漫天大雪中轉身而去的時候,那一刻,天地都像是在哭泣。這一場景分外震撼了現場的歌迷,全場靜至沒有聲音,只有沈信似吟似唱的聲音在講述著一個悲涼的故事。

    經過街舞小子的緩衝,第三部分的表演也馬上開始。連續兩個故事都是悲劇,第三個換口味了,變成了《西廂記》。在沈信稍感誇張的表演下,這個故事更有點喜劇味道,現場也由原先的沉寂變得活躍了,甚至是笑聲不斷。

    按照劇情和故事風格,沈信的幻境也是變換了風格,所有的場景的格調都是一種很輕鬆的風格。在這樣的場景下,不僅歌迷們看得舒服,沈信和溫馨也馬上從表演的前兩個部分那種悲劇氣氛中擺脫出來,整個表演包括演唱和肢體動作,都顯得活潑靈動。秦歌也完全把握到了這種變化,那伴奏顯得變幻多端,靈氣十足。

    雖然這個故事也有沉悶的地方,但總體而言,風格還是很輕鬆的。尤其是在沈信刻意地搞笑下,這種傾向更是明顯。當最後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候,現場歡呼聲不斷,歌迷們分外為最後的結局高興。戲假情真,沈信和溫馨此刻也分外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在全場歌迷的歡呼聲中,他們眼中的情意似乎要將對方完全融化。

    經過《西廂記》的調劑,沈信和溫馨最後的表演部分卻又回到了悲劇路線。說到這個悲劇,那大概是中國最有名的愛情悲劇了,不是別的,它就是大名鼎鼎的《梁山伯與祝英台》。在此之前,這個故事不僅在傳統戲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連電影電視也多次演繹,甚至還有一部名聞遐邇的小提琴協奏曲也是表現這個故事的,由此就可以想像這個故事的流傳是多麼深遠。

    沈信把這個已經廣為人知的故事重新搬上舞台,自然要有點自己的東西出來。而這一點,他也算是做到了。從一開始出場,那場景就是特別得清新,讓人看得心曠神怡。

    作為故事的開頭部分,風格也是類似剛才的《西廂記》那種輕鬆風格。如果不是知道這注定是一出悲劇,光看沈信和溫馨的表演,怕會得出這是一個很溫馨的愛情故事的結論。

    事實上這正是沈信刻意要表達的效果,前面越輕鬆,越溫馨,才越能表現出最後結局的殘酷,才能給人最大的震撼。沈信當然不是光為了賺歌迷眼淚,而是迫切地想要證明,中國人自己的故事也可以很感人。這一點,在各種文化碰撞的今天,已經為太多國人所遺忘了。

    通過表演,沈信的目的達到了,在他和溫馨渾然忘我的表演中,到最後甚至連他們自己也完全沉浸在他們營造出來的美好氛圍中。

    當晴天突然一聲霹靂,這段感情遭到意外的打擊的時候,那份震撼讓所有在場的歌迷都是呆如木雞。即使是他們早知道會有這樣的結果,但這樣的結果真的來臨的時候,他們還是覺得受不了。

    而達到這樣的效果,就不能不說沈信和溫馨的表演實在是打動人心。當然,輔助的幻境和秦歌的伴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句話,在所有人的努力下,在各種手段的綜合下,沈信最後利用音樂造成了對歌迷們最大的震撼。

    最後當然就是最浪漫主義的「化蝶」了,這個時候,舞台上已經看不見沈信和溫馨。在一片陽光燦爛的景象下,只有兩隻漂亮的蝴蝶在翩翩起舞。這樣的場景,配合上沈信和溫馨從後台傳來的歌聲,恰如一個美麗的迷夢。這也是沈信想要表達的主題之一,在音樂和歌詞中,都加入了「莊生夢蝶」的那種迷惘,不僅是對愛情,也是對人生。

    不過只是現場表演,當然不能期望歌迷能第一時間理解到沈信這麼多的想法。事實上這時候歌迷的心情都很單純,只當這是一個愛情故事,不過說到具體的心理,他們其實也很矛盾。在他們心裡,既有著對梁山伯和祝英台殉情的悵惘,卻也有著對最後神奇化蝶,從此永不分離的嚮往。在這兩種心情的交織下,所有歌迷一時間都沉默了,只是在心中靜靜回味著這個奇特的故事,回味著這個愛情故事對自己造成的震撼。

    「化蝶」一幕之後,沈信和溫馨的表演算是結束了,接下來就是最後一個單元了,那就是秦歌自己設計的表演《厲若海與龐斑之戰》。

    這是來自於黃易的武俠巨著《覆雨翻雲》中的一個故事。在《覆雨翻雲》中,厲若海可謂天下奇男子,雖然有著「天下第一美男子」的美譽,卻是終身未娶,一生只以打敗天下第一高手「魔師」龐斑為目標。唯一的一段情,也是若隱若現地隱藏於全書龐大的結構中。而即使是他一生唯一的目標,最後也是以他敗於龐斑為最後結局。在《覆雨翻雲》中,厲若海當是第一悲情人物。

    秦歌的表演,選擇的是厲若海在原著中最輝煌,也是最悲情的一段,就是要用他最後敗於龐斑手下這一幕來刻畫這一悲情形象。

    對於秦歌為什麼會看中這個角色,沈信也是百思不解,不過也隱隱能夠感到,在厲若海這個角色身上,有著和秦歌性格相似的地方。大概厲若海這樣的人物就是秦歌心目中的偶像吧,沈信只能這樣想,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秦歌選擇這個角色,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和沈信完全不同,秦歌的愛好就是另類,這或者也是秦歌喜歡厲若海的一個原因。

    說到秦歌的這個想法,沈信一開始是不同意的,因為他感覺這和整個演唱會的風格相衝突,不過在秦歌的堅持下,他也想通了。如果說另類,他的這個演唱會已經算另類了,在他看來,他這樣的演唱會是一個嘗試,但秦歌的想法又何嘗不是一個嘗試呢?各人有各人的愛好和想法,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否定別人的想法,這是沈信的觀點。在對待秦歌的態度上,沈信尤其是這樣,因為他認識到,秦歌的想法或許很另類,但確實是對他自己想法的一個有益的補充,有時候甚至很有啟發性。

    儘管如此,沈信還是擔心秦歌的表演會被罵,所以這一切都是在他和溫馨的表演之後才進行的。沈信和溫馨的表演已經達到了普通演唱會的表演時間,秦歌的這個演出就算是贈送的額外獎品了,即使是不受歡迎,應該也不會有什麼不良反應。

    沈信這麼多想法,秦歌並不知道,否則他又會大叫沈信沒見識,或者大叫沈信對他有歧視了。事實上秦歌自己只是單純地沉浸在自己構想的這個節目上,一聽到沈信終於答應,他高興得忘乎所以。

    在秦歌表演的一開始,完全就是他的獨角戲。這時候沈信反而變成了伴奏者,在幕後為秦歌彈起靈琴。與此相隨,場景也是變換萬千。

    說起來秦歌算是大肆地篡改原著了,不過在有限的表演時間裡,加上他另有表現的主題,也很難要求他完全依照原著。

    秦歌一出場先仰首向天,擺個酷酷的姿勢。這一亮相贏得了不少采聲,依此推斷,秦歌的歌迷雖然不多,但現場卻也不是沒有。不過沈信看著秦歌的表現,卻是有些哭笑不得,說是厲若海,他現在這個樣子倒像是浪翻雲,就差要朗聲吟出「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了。

    秦歌這樣的姿態當然不完全是做作,事實上這正是為了配合他表演的目的。在擺出這麼一個姿勢之後,他的臉上馬上顯出沉思回憶的神色。在他身後,配合著他的表情,展現的是他追憶中的那段情緣。花前月下,一幕幕回憶令人嗟歎,而那已成往事。

    在這回憶的過程中,秦歌還有幾首獨唱曲目,更是將這段回憶演繹得令人傷感無限。如果說沈信和溫馨的表現是為了展現中國傳統文化的話,秦歌的表演就純粹是個人風格,連厲若海這個他喜歡的形象,也只是他理解中的厲若海,並不等同於原著。很難說那種風格好,但有一點可以說明,因為沈信和秦歌本來就不是同一類人,而他們表演的目的也是各不相同。

    秦歌的表演和演唱自有其特色,經過幾首歌唱下來,他贏得的歡呼和掌聲也不在少數。而這個時候,他的回憶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就是一段打戲了。

    扮演「魔師」龐斑,自然是沈信的任務了。一想到秦歌一早就說需要他幫忙,而且說沒有對手太寂寞,沈信就忍不住要苦笑。

    說起來下面這段表演已經完全脫離了演唱會的範疇,因為那幾乎就是武俠片裡的鏡頭。一開始沈信覺得這樣做很荒唐,但秦歌說了,只要歌迷喜歡,是不是演唱會的風格有什麼關係呢?看秦歌的樣子,他似乎覺得他的表演一定能受到歡迎。

    沈信自己想想也是,自古成功在嘗試,為了讓秦歌高興,他也不在乎會不會被罵,就答應了秦歌。

    如果不考慮這是什麼場合,沈信和秦歌的打鬥倒是很精彩。一切符合原著,並沒有過多的動作,完全是一招決勝負。不過就是這一招見,沈信和秦歌已經演繹出別樣精彩來了。

    完全是幻術,秦歌居然按原著的劇情變幻出一匹馬來,沈信屹然屹立在舞台中心,秦歌舉著丈二紅槍就衝了上去。光是看到秦歌縱馬衝向沈信這一幕,已經讓歌迷們的尖叫聲此起彼伏。當然有人想到演唱會裡這麼會有這樣的場面?不過沈信和溫馨前面的表演已經讓所有歌迷經歷了大喜大悲,倒是一點也不介意多看一齣戲劇。

    一衝到沈信面前,秦歌的動作就變成了慢動作,而沈信也配合著以慢動作應付。兩個人的交手所有人都看得一清二楚,那激烈和精彩並不因速度的減慢而有所不足。這一場面,如果放在任何一部武俠片裡,那都是絕對經典,可惜卻被沈信和秦歌就這麼濫用了。

    不過倒也值得,看到最後秦歌縱馬而去,而沈信還是屹立場中的時候,所有歌迷都為剛才看到的精彩一幕而大聲喝彩。

    沈信畢竟只是客串,真正的主角是秦歌。場景忽地一換,變成了秦歌屹立不倒,雙目無神地仰首向天,他還不忘來上一句:「花開堪折直須折……」

    詩還沒朗誦完,秦歌已經就那麼僵立不動,似乎是在告訴觀眾,他已經掛了。

    秦歌這一煽情的表演還頗有效果,引得現場一片轟動。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幕,但秦歌表現出來的形象還是很讓人震撼的。說起來秦歌的表演還真不能說是不符合沈信原先設想的主題,因為他表現的還是一個「情」字。他最後朗誦的那首詩,正是表達了內心對過往一段情感的追憶。不過要說後悔,那是絕對不可能的,那絕對不符合秦歌乃至厲若海的性格,他更要表現的是厲若海不畏強敵,勇於挑戰的一面。

    這也就是秦歌最後的露面了。演唱會畢竟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的,當沈信和溫馨唱響結尾主題曲《情夢》的時候,所有的表演就要結束了。

    和開頭時的《問情》不同,這首《情夢》算是為整場表演畫上了句號。如果說開頭時的《問情》的意圖在於問世間情為何物的話,現在這首《情夢》就是在回答這個問題,所謂情,無非就是一夢千年而不醒的迷夢。

    這不是結論,事實上這個問題永遠沒有結論,但這是沈信自己的感悟,感情若夢,不是理性能夠解釋的。

    在如夢如幻的現場氣氛中,在沈信和溫馨有如來自九天一般優美的歌聲中,演出結束了,歌迷們盡興而歸。這樣的演唱會自然會引發很多疑問:這還算是演唱會嗎?不過沈信自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設想,並且娛樂了歌迷,這樣的問題他是不會回答的。而說到歌迷,他們現場看到了自己的偶像,還目睹了一場精彩的演出,這到底算不算是演唱會,在他們心裡一點意義也沒有。他們只知道,這個晚上他們過得很快樂。

    (第一七四章完)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