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品御用閒人 第四桶 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
    兒戲太兒戲了這簡直就不像是一個皇……」在尚官邸韓世忠向老相爺報告完事情之後情不自禁的歎道。不過後半句有些犯忌他沒有說完。

    確實太過兒戲了且不說「天策上將」這個唐太宗李世民擔任過的官職會讓人產生不好的聯想也不說「自行到內庫搬運金銀」有多荒唐光是那個「天下兵馬大元帥」就顯得太過草率。誠然威王這段時間嶄露頭角確有大將之才但這樣的賞賜不但不能給他以幫助反而會讓他成為眾矢之的。

    尚同良卻未作評價他也覺得聖上這次太荒謬了太兒戲。可也正是因為如此他不得不考慮一下在正常情況下一個正常人怎麼可能作出這樣的決定?當今天子才華橫溢個性浪漫做出一些驚人之舉也是情理之中但對威王的賞賜除非是失心瘋否則……

    「只是說說吧?正式行文下旨沒有?」尚同良突然問道。

    韓世忠冷笑一聲:「哼哼相爺聖上這次可心急得很。當時就點了朱熹的欽差現在已經出京去迎接威王要在半道上封他為『天策上將』『天下兵馬大元帥』還要讓他帶刀上殿禁宮騎馬彰顯眾王之上的威儀。」

    尚同良皺起了眉頭難不成皇帝忘記了位在眾王之上的只有一個人就是前朝廢帝隆德王趙允同。這可是高祖武皇帝在世時定下了的規矩現在又改成威王豈非無視先帝的權威?

    「聖上與威王兄弟情深從小一起長大過分的寵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次做得過頭了國家軍隊的最高統帥是皇帝。現在把威王抬出來不懂實在是不懂……」尚同良苦笑著搖頭。

    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他立即問道:「韓大人耶律太妃那邊是什麼反應?」

    聽他問起這個韓世忠突然笑了:「那倒有意思得緊。據說昨天晚上孟太妃母子就心急火燎地去了耶律太妃的宮中。沒到半個時辰耶律太妃就去找了聖上結果你猜怎麼著?」

    尚同良聽到此處臉色一變:「吃了閉門羹?」

    韓世忠一拍手:「是極!當時聖上就在南書房愣是讓沈拓擋了耶律太妃的駕。聽說太妃很不高興拂袖而去哈哈。」耶律太妃在先帝辭世之後突然活泛起來她的行徑已經引起當初跟王鈺打天下的老臣們極大不滿。

    尚同良好像聽出一些意思來。捋鬚笑道:「那就對了。」

    「對了?相爺什麼對了?」韓世忠追問道。

    「尚書大人當今天子的確是文弱了一些。可人都有脾氣。用個不太恰當地比喻兔子逼急了還要咬人何況堂堂七尺度男兒?耶律太妃的確跟隨先帝多年也對國家有汗馬功勞。但這不成其為她干預朝政的理由。聖上看來是動怒了你也知道先帝所生諸皇子中英王與他的兩個哥哥向來不對眼而耶律太妃非要捧他上位。聖上這次如此大手筆的封賞威王是在被逼無奈之下向耶律太妃提出抗議。」尚同良笑說道。

    韓世忠卻不太認同。質疑道:「會麼?以聖上的性子。不至於如此吧?」

    「那你就錯了。聖上登基以來耶律太妃咄咄逼人。聖上個性再柔弱。也會有生氣的時候。況且這次呼延灼撒下彌天大謊非說要明年開春才能進兵現在怎麼樣?威王帶著八百壯士一路突進直接在布達拉宮檢閱三軍。這記耳光抽得響亮啊哈哈。」尚同良似乎有些得意威王可是他極力捧出來的。

    韓世忠可就笑不出來了他是王鈺一手提拔起來的執掌兵部多年兩代君王都沒有因為他當初曾經支持趙構叛亂而對他有所防備。本想新帝登基自當竭盡全力輔佐以報先帝知遇之恩。可沒想到耶律太妃竟有「垂簾聽政」地意思。

    「相爺先帝創業不易九死一生方有今天雄踞天下的格局。你我都受先帝厚恩這個時候咱們必須站出來說話。古訓『婦人宦官不得干政』耶律太妃如今所為已經背離先帝的意思我們要有所行動。」韓世忠地話可謂語重心長。

    聽他提起高祖武皇帝尚同良也嚴肅起來。可以想見聖上此次明擺著要給耶律太妃一個警告以她近來的作風勢力要有所報復。如果長此演變下去誰也不敢保證大燕朝不會出現一個呂後甚至武則天。

    「韓大人你說得不錯。高祖皇帝待你我一干臣子恩重如山若非先帝你我便沒有今日的高官顯爵國家也不會如此昌盛強大。老夫與先太師童貫河間郡王林沖受先帝遺詔顧命輔政如今太師已然仙逝我決不允許大燕落在他人手中。要動手就趁早!」尚同良說道。

    韓世忠頻頻點頭:「相爺所言極是。可是現在……會不會早了一點?」他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耶律太妃在先帝歸天以後所作所為地確有些出格但還夠不上什麼滔天大罪。如果現在對她不利恐若天下人非議畢竟她是先帝至愛之人。

    「早?哈哈尚書大人你以為老夫還能活幾年?」尚同良笑問道。

    韓世忠聞言一愣私下裡他與其他大臣不是沒有議論過這件事情。現在尚相是百官之朝廷領袖可他將為人瑞萬一哪天駕鶴西歸朝廷誰來統領?

    「相爺吉人自有天相……」韓世忠本想說幾句場面話。

    「算了吧先帝對我國家民族有蓋世之功但還是因為操勞過度壯年早逝上天何曾眷顧過?老夫為官一生歷六朝皇帝要說功勞嘛也不是沒有。但現在。我唯一的心願就是替新君掃平道路替國家開創一個穩定的政局。這些日子我看得清楚宮裡母強子弱早晚必生禍害。」尚同良說話時的神色。連韓世忠這等人也看得暗自心驚。

    「那相爺打算如何著手?」思之再三韓世忠謹慎的問道。

    尚同良端起茶杯卻未飲一口略一思索隨即說道

    波助瀾。」

    通往北京的官道之上一行人十餘騎正疾開進。他們全著便裝帶有兵器彷彿江湖豪俠。但看這群人地神態。卻十分拘謹惟有其中一人丰神如玉。令人側目。

    這一行正是王軾等人吐蕃既定王軾使命完成正要回京覆命。第一次上戰場。指揮不到一營兵力取得如此輝煌戰績威王注定一戰便名揚四海。不過王軾卻沒有太多地欣喜呼延灼仍舊保留著西南行軍元帥地頭銜控制著三省軍隊。回到京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上奏皇兄。削了他的兵權。

    正全帶開進間。照面一隊人馬也是風一般地捲過。王軾本沒有留意但突然背後響起一聲呼喚:「威王殿下?」

    勒住韁繩。王軾調轉馬頭一看這不是天子身邊的近臣朱熹麼?他怎麼到這裡來了?

    朱熹帶了隨從匆匆趕回翻身下馬十步之外遙拜道:「恭喜殿下賀喜殿下!」

    「哦敢問朱大人喜從何來?」王軾問道。

    朱熹面露笑容大聲說道:「殿下掃平吐蕃維護國家統一立下蓋世奇功。天子龍顏大悅特派臣為欽差前來迎候殿下並宣讀冊封詔書。」

    一聽他帶有詔命王軾才明白他為什麼不下跪忙下了馬準備接旨。朱熹上前扶住:「哎殿下這裡也不是京城大家都穿便服不方便。詔書在此殿下自取去下官口頭傳達便是。」說罷從身邊侍從手中取過詔書匣子交於王軾。

    「聖上有旨威王神武以八百壯士橫掃吐蕃曠古絕今。特賜『天策上將』銜為國家最高軍銜只授於威王一人以示榮寵。加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總督全國一百二十萬馬步水軍另賜金銀若干。盼威王早日回京與朕團聚。」

    朱熹一說完莫說是王軾就連辛棄疾等人都神色大變!這賞賜是不是有點太……

    而王軾自己也感覺莫名其妙朱熹是大哥地寵臣他自然不可能也沒有那個膽子開這種玩笑可這道封賞的詔命委實太過蹊蹺。盯著朱熹看了好大一陣王軾展開聖旨從頭到尾仔仔細細看了一個清清楚楚沒有錯的確如他如言。

    合起聖旨王軾只問了朱熹一句話:「北京是不是出什麼事了?」

    北京皇宮

    「王公公。」沈拓走在王歡跟前低頭叫道。王歡每次看到這個人心裡都禁不住火冒三丈他固執的認為自己失寵於先帝就是這個傢伙從中搞鬼。甚至告自己貪腐的也可能是他。

    「沈公公今兒天陰成這樣也沒吹風您怎麼有空來了?」王歡從鼻子裡哼出這句話。

    沈拓也不介意他的陰陽怪氣仍舊保持著禮儀笑回道:「小的是奉了聖上旨意宣英王殿下。不過殿下似乎不在宮中聽說是……」

    不等他把話說完王歡又是一聲冷哼:「呵呵聽說?你哪只耳朵聽說的?」

    沈拓微皺眉頭正要回話時就瞧見英王王皓和他的母親孟太妃從宮門處走了出來遂撇下王歡直接迎了上去:「見過英王殿下太妃娘娘。」

    孟太妃沒有搭理他倒是王皓問了一句:「是沈公公啊怎麼有事?」

    「回殿下小人奉聖上旨意特來知會殿下。晌午時分威王即將回到京城聖上有旨凡王公貴族在京四品以上官員都到西門外迎接。」沈拓如實傳達著皇帝地詔命。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無不變色孟太妃搶白道:「什麼?這麼興師動眾就為了去迎接王軾?聖上這是……」

    沈拓面不改色:「回娘娘的話威王殿下掃平吐蕃戰功顯赫聖上十分欣慰。至此先帝遺願達成天下一統之格局即將完成。自然是天大的喜事。」他說「即將」完成原因在於王鈺在世時常對大臣們說道有兩處地方必須納入中華版圖其一就是吐蕃。而另外一處則是跟耶律南仙關係重大地西遼國。

    孟太妃似乎很不以為然冷笑道:「同樣是先帝的血脈聖上怎麼不見對其他兄弟如此厚愛?又是賜給最高軍銜又要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如今又要勞師動眾去迎接何故厚此薄彼?」

    「這就不是小人能夠瞭解的請娘娘勿怪。」沈拓一頷四平八穩地回答道。

    孟太妃還想再說些什麼。不過王皓已經搶道:「行了本王知道了你去吧。」

    沈拓又作了個揖。轉身而去孟太妃盯著他地背影半晌突然一跺腳:「他倆兄弟欺人太甚!」

    當王軾回到京城之時受到了無比隆重的歡迎。京師衛徐寧老大人的部隊先一步到達城外列成陣勢一色鮮明的鎧甲威風凜凜迎接凱旋歸來的威王。進入北京城皇帝王戰親自領著王公貴族。文武百官前來迎接。甚至於。沈拓這位內侍省一把手親自替王軾牽馬墜鐙。極盡榮寵。

    北京城地百姓更是傾巢而出從西門一直在皇宮前地御街。擁得是水洩不通王軾身過之處歡聲雷動響徹雲霄。不過老百姓前來爭相觀看多半原因是因為民間傳言先帝地二皇子生得丰神如玉有如潘安在世宋玉再生。如今親眼看到果然名不虛傳天下怎會有如此美男子?

    一進皇宮那就不得了了一千舞姬在資政殿前地廣場上翩翩起舞。仙樂飄飄舞次曼妙但見雲袖飄揚珠玉生輝。王軾戰場上面對千軍萬馬不曾害怕可卻被盛大的場面給震懾住了。

    好不容易在資政殿前地玉階處下了馬皇帝一把執住他的手齊頭並進一起踏入殿中。要知道按規矩沒有人可以跟皇帝並肩而行。

    那些文武要員個個心中震撼皇帝對威王可謂皇恩浩蕩如此盛大的場面如此隆重的禮節先帝在時可是從來沒有過地。

    不過這其中頗有些人心裡不是滋味尤以王皓吳弼等人為甚。此次皇帝違背

    明的精神不與大臣們商議便擅自決定對威王給以連耶律太妃也不放在眼裡直接拒絕會見實在太過分了。更可恨的是尚同良那幫老傢伙興風作浪一個勁兒地附和皇帝好像巴不得再對王軾封賞得重些。

    「國家大幸!威王神武過人以八百壯士橫掃吐蕃維護國家統一。先帝在天之靈亦可含笑!朕甚感欣慰二弟。」龍座之上王戰眉飛色舞笑容滿面。

    王軾聞聲出班上前拜道:「臣弟在。」

    「朕已經下旨賜你天策上將銜並封為天下兵馬大元帥全國一百二十萬馬步水軍朕可就交到你手裡了。」王戰鄭重的說道完全不像是兒戲的意思。

    王軾不知道怎麼回應因為他心裡面也覺得這事太詭異。想自己從一個閒散王爺到參與朝政這才多久的時間?而且生平第一次上戰場僥倖打了一些勝仗就賜給如此之高地軍銜和如此之重的權柄這委實……

    沒等到他回應王戰又說道:「朕自登基以來天下總體穩定但時有突事件。朕雖貴為天子但終究只有一個腦袋兩支手所幸二弟才智過人可替朕為憂。軍隊是我國家之保障必須要有一個強有力的機構來領導。前朝以樞密院掌兵權三衙掌統兵權造成將領束手以致出現趙宋積弱的局面自然不可取。朕今欲設天策府以天策上將為最高軍事長官掌統兵兵之權只對皇帝負責。眾卿以為如何?」

    滿堂嘩然文武百官面面相覷這算怎麼回事?皇帝怎麼跟個孩子一般想一出是一出?軍隊的日常管理不是有兵部負責麼?現在又搞出一個天策府還要凌駕於兵部之上他想過這樣做的後果麼?

    如今全國十五個衛戍區哪一衛地軍事長官不是先帝在世時就打出名堂地老將?他們怎麼肯接受一個乳臭未乾地黃毛小子的領導?這些將軍少則統率幾萬部隊多則幾十萬大軍他們跺一跺腳可是要翻天地。

    王軾終於忍不住了。上前言道:「陛下臣弟仰先帝遺威仗陛下神明賴將士用命立下些微末之功只是盡本分。不敢居功。陛下的賞賜已經太過沉重實在不敢再奢望什麼臣弟年少輕狂還請陛下三思而行。」

    沒等皇帝回話只聽一人抗聲說道:「威王此言差矣!」眾人視之乃百官之老宰相尚同良。

    「我高祖武皇帝在世時對軍隊立下規矩不搞論資排輩。時常破格提拔年輕將領。不拘一格錄用人才。威王乃韓王門下高足深得其武藝兵法之精髓。又在京師武備學堂苦讀三年以馬軍科第一甲第一名的優異成績取得天子劍。此次蕩平吐蕃。足見王爺深通韜略由您來領袖軍隊再合適不過了。」

    尚同良身份顯赫他說的話份量自是不同。此話一出縱然有異議者也要再考慮考慮了。

    「不錯朕也是這個意思。天策府可自置屬官同時也是你大元帥的幕府兩個衙門一套班子。朕把天策府官員的任命權下放給你。由你權宜行事。只要是有真才實學。不管出身。資歷都可錄用。二弟朕把軍隊交到你手裡。你可要給朕帶出一支王者之師虎狼之師來。」王戰笑說道。

    王軾直感覺從回京地路上開始生的一切事情都太過詭異。不對事情絕對不是表面這樣大哥肯定是另有用意。而且看一向穩重的尚同良相爺也在幫腔他們肯定是達成了某路默契不管如何自己先接受下來再說。

    「王者之師臣弟不敢保證但虎狼之師是肯定的。臣弟謝聖上隆恩!」王軾鄭重的接下了擔子。

    堂下吳弼朝幾個相熟的官員使了眼色站出班來剛起了一個頭:「陛下臣有異議……」

    「好了眼下最大的事情就是替威王慶功其他事情先放一放吧。今天不朝議了散去之後朕會在保和殿舉行盛大宴會到時候諸位愛卿可以多喝兩杯。就這樣吧退朝。」王戰不由分說根本不給他說話的機會直接宣佈退朝。

    王軾步出資政殿少不得有朝中官員前來祝賀。揣著滿腹的疑問他自然沒有多大地興致只是客氣的回應著。尚同良追了上來開口就是:「恭喜王爺!」

    「尚相。」王軾執禮甚恭畢竟眼前這位老人家為國家操勞了一輩子理應受到尊敬。

    「哎不敢當了。如今王爺您是武官之老夫是文官之你我職務上是平等的老夫怎敢托大?哎呀天策上將大燕最高軍事長官才二十歲比當年霍去病任驃騎將軍北擊匈奴還要年輕好樣地。」尚同良眉開眼笑好像最高興的就是他。

    王軾聽得苦笑不已除了苦笑他還能幹什麼?

    果然不出某些人的意料朝廷這個重大的變動所引起地震撼很大又特別是各衛戍區的長官們。一直以來他們都受兵部的節制只聽命於皇帝。甚至還有些人只習慣聽命於燕高祖王鈺還沒有習慣聽命王戰可現在他們又得接受一個才二十歲的年輕人統率。

    天策府成立之後全國十五個衛戍區的長官奉命都要向天策上將呈交述職文書許多手握重兵的大將們決定觀望看看其他人是怎樣行動。

    怪就怪在第一個向天策府上書地居然是威名赫赫地河間郡王林衝他可以說是自王鈺以後大燕軍隊地精神領袖德高望重。他在述職文書中詳細報告了本衛戍區的兵員裝備防區訓練等事務。緊接著岳飛楊效祖等人先後上呈文書表示全力支持天策府接受天策上將地領導。

    他們一帶頭其他衛戍區的頭頭們坐不住了紛紛上書述職。在年底之前天策府王軾的公案上一共擺放了十四封述職公文。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