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殤 作品相關 宋(資料,轉載)
    公元960年,一個新興勢力,宋(公元960-1279),再次統一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在1127年宋朝廷因沒能打退遊牧民族的入侵而被迫放棄北方。所以宋朝又被分成北宋(公元960-1127)和南宋(公元1127-1279)兩個階段。

    北宋王朝北宋是中國歷史上以漢族為主體建立的封建王朝,建都開封(今屬河南),其創建者為宋太祖趙匡胤。宋王朝的建立,結束了自唐末而形成的四分五裂的的局面,使中國又歸於統一併逐漸進入中國經濟、文化、科技的鼎盛時期。唐朝人口最盛時有五千多萬人口,宋朝人口最盛時突破一億。宋人有曰:「生民以來,能濟登茲者,未有如大宋之隆也。」讓人驚訝的是,以宋仁宗時期國庫歲入折算黃金估計,北宋當時人均GDP2280美元左右,都城東京汴梁與西京洛陽的人均GDP更是突破4000美元。

    五代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周世宗柴榮病死,七歲的恭帝繼位,時任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的趙匡胤掌握了軍權。翌年正月初,趙匡胤在陳橋驛(今河南封丘東南陳橋鎮)發動兵變,黃袍加身。並率軍入開封,脅迫周恭帝禪位,奪取了皇位。因趙匡胤所領的歸德軍駐在宋州,所以建國號為宋,定都於開封。史稱北宋。經過十餘年的南征北伐,趙匡胤消滅了後周藩鎮勢力的反抗,攻滅了荊南、後蜀、南漢、南唐等割據政權。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招降割據吳越的錢俶,平定北漢。於是自安史之亂以來,二百多年的封建軍閥割據局面基本上結束。北宋疆域東、南臨海,北境以今津海河、河北霸縣、山西雁門關一線與遼接壤,西北至今陝西白於山、甘肅東部、青海東北部與西夏、吐蕃毗鄰,西南與越南接界。

    在五代十國的後晉時期,曾把北方的燕雲十六州割與契丹族所建立的遼國。為了收復燕雲十六州,北宋與遼進行了長期的戰爭。自宋太宗趙光義起,北宋曾多次與遼交戰,但一直未能收復失地。直至公元1004年,北宋真宗與遼國在澶州定下了停戰和議,約定宋遼為兄弟之邦,北宋每年向遼交納"歲幣",雙方互不侵犯。自此,中國北方才有了少許安寧,宋、遼的這次結盟被後世稱之為"澶淵之盟"。我們清楚的看到,每年30萬的歲貢和遷都比起來,代價簡直不值一提。當時宋年收入1萬萬以上,而宋當時一場中等規模的戰事所耗費的軍費就高達3000萬以上而歷史走向證明一切,此戰之後,北宋邁向顛峰--仁宗朝就算稱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時期的顛峰,都不為過.遼國關南之地得而復失,但年三十萬歲貢再加上日後富弼允諾的二十萬,這些錢帛對於經濟拮据的契丹來講,無疑是天上掉的大餡餅.不過契丹上下因此而與宋交好達百年之久,契丹鐵騎不再南下。此中弊利自然一眼可明。

    在宋朝建立之初,為使宋王朝能長治久安,而不致成為繼五代後的第六個短命的王朝,宋太祖趙匡胤除了致力於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之外,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方針,大力實施「強幹弱枝」政策。

    為防止武將專政篡弒重演,太祖以"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將對軍隊的控制,實行重文輕武政策,提倡文人典軍,嚴禁武人干政。取消禁軍最高統帥殿前都點檢、副都點檢職務,朝廷設樞密院掌管調動軍隊,但無統兵權。三帥統兵權和樞密院調兵權職責分明,相互制約,直接對皇帝負責。軍隊實行更戍法,定期換防,將帥常調,以防止官兵「親黨膠固」。另外,宋沿襲唐制,又大力削弱宰相(中書令)實權,宰相下設數名參知政事、樞密使、三司使,以分其軍、政、財三權,使宰相無法獨攬大權。使皇帝掌握的權力超過了歷朝歷代。為消除藩鎮割據的局面,對獨霸一方的節度使,採取「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的辦法,逐步從地方調回都城任閒職,其原領州郡由朝廷控制,委派文官任知州、知府,直接對朝廷負責。規定地方財政每年賦稅收入,除支度給用外,凡屬錢幣之類,「悉輦送京師」。在科舉方面,宋太祖打破常例,以殿試的方式對考生進行最終的考核。這樣一來,北宋王朝的官僚階級隊伍得到了壯大,從中出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政治家,鞏固了政權。

    北宋的「強幹弱枝」、「重文輕武」政策,雖然成功地削弱了地方權力,使宋朝中央集權得到強化。這對政治穩定,結束分裂局面和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宋朝國祚延長,但卻造成宋代的國力積貧積弱,使財政拮据、地方權憲過小、軍隊戰鬥力削弱、外患深重等消極後果。北宋的外敵主要有遼國(其前身即契丹)、西夏和金國。儘管宋室耗費大量銀、絹向它們繳納歲幣,始終改變不了被動挨打的狀態。最後亡於外敵之手。

    北宋在內治方面,是非常成功的,宋代的經濟、文化、科技之強,人才之盛較之漢唐有過之而無不及。城市發展也達到巔峰,唐朝最盛之時人口超過10萬以上的城市也只有17座,而北宋末年超過10萬以上的城市竟發展到52座。

    宋初幾十年間,全國耕地擴大了將近一倍。由於實施兩稅法、代役制和租佃制等新的經濟制度,從而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隨之而來的是:人口的增加,墾田面積的擴大,鐵製工具製作進步,耕作技術的提高,農作物的種類和產量倍增等等。據統計,宋太宗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北宋戶籍上有413萬多戶,而到宋仁宗嘉佑八年(公元1063年),北宋戶數已逾1246萬多戶。宋太宗至道二年(公元996年),耕地有3億多畝,而至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增至5.2億多畝。農業經濟的迅速發展促進了手工業、商業的發展。北宋的造船、礦冶、紡織、染色、造紙、制瓷等手工業,在生產規模和技術上遠超唐代。商業市場打破了舊的格局,大小城鎮貿易盛況空前,都市商業十分興旺繁榮,十萬戶以上的城市達四十多個,而宋都開封更成為全國的商業中心。

    開封在北宋時又稱東京(東都或汴京)。唐朝的城市「坊市封閉」,宋朝的城市「坊市合一」。「坊」是居民區,「市」指商業區。唐朝的居民區與商業區都是封閉式的,

    商業活動的時間、地點都受到的限制。宋朝的居民區與商業區都是開放式的,商業活動的時間、地點都不受限制。唐朝不准沿街設立商舖,首都長安、洛陽商業活動只限於東市和西市兩個規模不大的市場裡。而宋朝首都開封「處處各有茶坊、酒肆、麵店、果子、彩帛、絨線、香燭、油醬、食米、下飯魚肉鯗臘等鋪。蓋經紀市井之家,往往多於店捨,旋買見成飲食,此為快便耳。」宋朝商用民宅都可以起高樓,民營的酒樓高得可以看到皇宮內部情況。唐朝長安是「百千家似圍棋局,十二街如種菜畦。」北宋汴梁是「棟宇密接,略無容隙。」南宋臨安是「民居屋宇高森,接棟連簷」、「山外青山樓外樓」。據記載,東京的手工、商業多達一百六十行,沿街店舖林立;鬧市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通宵不絕。在京都市場上,各地貨物琳琅滿目,甚至日本、朝鮮、阿拉伯等國的商品亦有買賣。而北宋為了應付貿易及商業發展的需要,還發行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紙幣的出現及廣泛使用,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其社會經濟的發達,由此亦可見一斑。宋人孟元老曾撰《東京夢華錄》,詳盡描寫宋東京的繁華,當時開封城中有鬧市、有酒樓、有茶館、有妓院,城中夜市至三更方盡,五更時分又再燃燈開張,夜以繼日,人煙不斷,可謂「不夜城」。此外,畫家張擇端還畫了一幅《清明上河圖》。這幅長卷通過描繪汴京的風物,使近六百人躍然紙上,成為中國繪畫史上不朽的佳作。上河是宋時民間對清明祭祖墳之謂,意同「上塚」。該畫描繪出清明時節東京東角子門內外及汴河兩岸的繁榮熱鬧景象,但見橋上車水馬龍,商販雲集,行人絡繹不絕,表現出當時中國第一都會的繁榮興盛。

    在史學和文學方面,北宋有著極高的成就。其間名人輩出。宋朝的科舉制度使文人得到了可以自由發展的空間。史學方面,北宋歐陽修等編纂《新唐書》,對唐史的保存,有很大的貢獻。而司馬光主編的鉅著《資治通鑒》,更是編年史的典範。《資治通鑒》自英宗治平三年(公元1066年)始修,至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成書,前後歷時十九年。在《進資治通鑒表》中,司馬光曾說「臣之精力,盡於此書」。該書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將一千三百六十二年中王朝的興衰、政治的得失記載下來,為後代帝王統治提供了重要借鑒,它對史學和文學的影響力至今不衰。除史學之外,北宋的文學發展,也在中國文壇上起著繼往開來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宋詞」,更是唐詩之後中國文學史上另一座豐碑。北宋的詞人輩出,如晏殊、歐陽修、柳永、蘇軾、秦觀、周邦彥等等。柳永、周邦彥的詞以綺艷著稱,而豪放派的蘇軾則最為後世所熟識。北宋在散文的成就也是巨大的,其中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曾鞏,與唐代的韓愈、柳宗元並稱「唐宋古文八大家」。在北宋文學家的努力下,使自唐代韓愈以來的古文運動取得進一步的成功,當中有許多作品傳頌至今。在散文、詩、詞等文學形式發展的同時,話本和戲曲這類民間說唱文學也蓬勃發展,並為元代戲曲和明代小說的興盛,打下了雄厚的基礎。由此可見,北宋的文學成就,具有承前啟後的劃時代意義。

    宋代也是科技文化的繁榮時期。尤其是聞名於世的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三大發明,開發和應用主要是在這個階段。

    北宋由於一建國即推行「強幹弱枝」政策,到了中期便造成積貧積弱局面:對外軟弱無能,屢受外敵進侵;對內吏治敗壞,冗官冗吏充斥。有識之士深以為憂,遂生改革弊政之議,以扭轉危機四伏的局面。北宋改革影響最大的是宋仁宗時期的慶歷新政和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但兩次變法維新卻屢遭保守朝臣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撓。慶歷新政王安石變法均以失敗而告終。北宋逐步走向衰亡。

    宋徽宗在位時期是北宋王朝最腐朽黑暗的時期。眾多的農民傾家蕩產無以為生,紛紛起事反抗暴政。其間以方臘、宋江先後領導的農民起義影響最大。以山東梁山泊為據點的宋江農民起義,轉戰於山東、河北、河南、安徽、江蘇北部一帶,並屢次打敗官軍。最後宋江等被朝廷招安,宋徽宗因素愛奇石玩好,時常在民間搜刮珍寶,並用大船運回京,每十船組成一綱,稱為「花石綱」,許多百姓因而家破人亡,東南地區的杭州一帶受害尤烈,終於激起以方臘為首的民變。朝廷不斷派重兵鎮壓,均未成功。後來改派被招安的宋江隊伍參與圍剿,才於宣和三年(1121年)消滅起義軍,方臘被俘並於同年八月被處死。宋末農民起義雖然都歸於失敗,但卻大大地動搖了宋室的統治。

    與此同時,北方女真族所建的金國崛起。宋室為了收復燕、雲諸州,便聯金滅遼,但其虛弱也為金國所洞悉。就在滅遼的同一年,即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兵分兵兩路大舉南下侵宋。東路大軍由斡不離指揮,西路則由粘罕指揮,共同進攻太原。此時,宋朝的局面已經大亂,徽宗迫不得已將皇位讓於太子趙恆,是為宋欽宗。寄希望於能改善局面,抗拒金兵,以扭轉不利局勢。此時,金兵已到達黃河岸邊,直迫宋都開封,宋徽宗逃至金陵(今南京)。北宋軍隊在丞相李綱的指揮下,擊退了金軍,暫時制止了金國的南侵,但由於徽、欽二帝的無能,一心想和金國求和。他們先後答應割地賠款給金國,又罷免了李綱等忠臣,使得金兵更加肆無忌憚。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金軍攻陷汴京。靖康二年(1127年)春,金廢宋帝為庶人,立宋臣張邦昌為皇帝,國號楚。至此,北宋王朝宣告滅亡。其間共歷七世九帝,享國一百六十八年。

    宋朝發達的經濟

    這已早成歷史的定論,其他王朝「抑商」,而惟獨宋例外。宋初,太祖趙框胤就言「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享天年」以博民富。後,宋太宗也號為「令兩制議政豐之術以聞」。神宗在位時「尤先理財」,令眾「政事之先理財為急」這樣的重視經濟的思想一直貫穿於宋朝。這是保證經濟發展的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在宋之初,官員們研究理財求富之道,宋朝調整了歷代立法中重刑法,輕民法的傳統做法,專門研究施行了專賣法,如鹽法、酒法、茶法等法令。宋代則成為中國古代經濟立法最為活躍的時期之一。而且宋的經濟法令,統一了國家與經濟活動者之間的利益分配問題,順應商品經濟的規律,是非常科學的法律法規。這些正確的政策導向使商業大潮興旺,商貿發展迅猛,手工業發展迅猛,使宋朝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銀行,這是絕無僅有的!甚至銀行可以貸款,異地付款,就算是從近代來看都是非常先進的經濟管理體制。以地域而言,宋時的發展不僅僅局限於江浙和四川等老牌地區,就連山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也比唐代有較大發展,這也是另人很驚訝的。從手工業看,坑礦、茶鹽、造船、造紙、制糖、紡織、制瓷等都比唐代進步的多。宋的手工業除了產地擴大、產量增加以外,技術提高也是非常明顯。比如「糖冰」(冰糖)的生產技術,「單筒井」的開鑿,宋瓷的精良等,無不反應了技術的成熟和創新,而商業和手工業的興起,解放了大量受俘於土地的農民,使他們投入於商業,手工業中北宋時期就已經開始大量開採金、銀、銅、鐵、煤等礦藏,而且全國各地也出現了世界史上最早的製造工廠、加工工廠。如:造船廠、造紙廠、印刷工廠、織布廠、火器廠、還有各地的官窯等等。可見當時的手工業之興旺是空前的!早在北宋,中國已懂得用燒煤、煉鋼、大型手工業則僱傭幾百全職的產業工人。而政府的兩處軍工業聘用八千工人——這已經是重工業規模了!華北的鋼鐵業以1078一年為例,年產達一百二十五萬噸的水平,而英國於1788年亦即工業革命之始才不過年產七萬六千噸。此外,礦冶、造紙業、制瓷業、絲織、航海業也高度發達。宋代無愧於世界近代之前的"高科技"之家。更是當時世界上的手工業之霸主!從商業看,唐代的城市多趨於行政中心,而宋代市鎮則趨於工商業化,唐代都市內的貿易地區由官員嚴格控制,宋代則更加自由,由於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城市的發展,「坊制」的突破,集鎮的興起,因此住宅區與商業區的界限逐漸消失。宋代的這一類的"新型"都市有些發展至有了很大的規模,如開封和杭州都達到一百萬人口,而後者就是"馬可波羅"在元初所見的「前所未有」的城市,即使是到了至元朝後期,中國以外最大的城市是"巴格達"其人口只有三十至五十萬之間,數百年後阿拉伯旅行家伊本.貝圖塔也稱杭州為"世上最大的城市"!從事工商業的人口逐步增多,產量加大,投入資本大幅度擴充,因此構成國家財政收入主體的,也已不單獨只是農業了,工商業所比重已經超過了農業,且在其商業運作中還出現了銅板印刷的廣告,這比西方資本主義的廣告要早三百多年。就學士蘇東坡來說,他就曾給一位做油食老婦人,做過一首廣告詩使之興隆。更有意思的是,宋朝還出現了近似現代報紙的「小報」和史上最早的商標,商標是小可意義重大,這標誌著宋朝商業化體系的逐步完善。此外,著名學者沈括所著也是達到了現代貨幣理論水平,大宋強盛的商業浪潮,也是世界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的母體,而宋代的經濟突飛猛進則創造了空前的財富與繁榮。

    宋朝輝煌的文化

    物質生活的富足,精神追求變的越發迫切,於是宋朝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有了強烈的文化需要,國民閒暇的生活,審美趣味,生活情趣,都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榮,詩詞、歌賦、雜技、戲曲、民間音樂、小說、書法、建築等藝術都在宋代高速發展。與此同時宋朝出現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文人騷客,大家耳熟能詳的就有蘇軾、歐陽修、寇准、范仲淹、王安石、岳飛、文天祥、沈括、辛棄疾、朱熹、李清照等,這些學者們即使現在看來也是風華依舊,其光澤不減當年,古今中外最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中宋朝就佔了六位之多,可見其文化之光輝是何等之耀眼!書法家更是舉不勝舉,最著名的四大書法家有:蘇東坡、黃庭堅、米芾、蔡襄,他們的作品足以讓書法家們歎為觀止,就是"大漢奸"秦檜也能習得一手妙筆,舞得一手好文,若是其為人正派必然也是一位書法家文學家。更不論岳飛等文滔武略的英雄了!因文化的百花齊放,兩宋大家又分之為南北:南宋有四大家:陸游、楊萬里、范成大、尤袤。北宋有二程:程頤、程顥(理學家)。南宋東南有三賢:朱熹、張拭、呂祖謙,也正是因為宋文化的蓬勃發展,使宋朝完成了「儒學復興」產生了新儒學(即理學),使得傳統的「經學」進入了「宋學」的新階段。也促進了儒、釋、道三家相互交匯的深入發展「詞」自唐末興起,經五代至宋已經達到全盛。因此有唐詩,宋詞,元曲等並稱。可見詞是宋朝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急先鋒之一。要考究宋朝文化必然要先對其詞有所瞭解,而最具有代表的是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此詞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就是一般的孩童都會吟唱兩句。全詞高雅,飄然,使人如登仙境,又獨身於世外,孤獨且滿目而悲者矣,可謂登峰造極之作,把水調歌頭詞牌名形式優勢發揮到了極致!《江城子密州出獵》也是出自其手筆,而其他詞人同樣成績斐然,就算是李清照等女詞人也是所見不鮮,可女子好習文且達到如此水平者,古往今來也惟獨宋時一個李清照。也是,若把宋詞之人一一列舉,鄙人一天也未必言盡,再舉下去也只是數數宋代「詞」文化的九牛一毛了。就那《全宋詞》來說吧,全書共收詞人一千三百餘家,詞章近兩萬賦,孔凡禮的《全宋詞補輯》,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詞人百家之多詞作四百多篇。這足以反映了詞文化在宋時的地位,足以反映了詞無愧於宋文化之代表,足以放映了宋文化的欣然朝氣!「詩」是中國古代文學的精髓,在宋把對「詩」的詮釋提升到新的層面,一個更加大眾化的普及層面,一個更加自由的格律層面。宋朝雖然是「詞」的全盛時期,但是同時是一個「詩」的國度,我們無論在小學中學大學乃至於研究生唐宋朝之詩,是接觸過最多的宋代的詩,是唐朝之詩的延續,再發展與突破,宋朝的詩人更廣泛,詩篇更豐富,詩歌的種類和形式在宋朝達到豐富,宋詩創作的數量空前的多,根我所知,北京大學正進行《全宋詩》的編纂,據初步統計所收作者不下九千人,為《全唐詩》的四倍!就個體詩詞數量,唐宋之詩是一個巨大的寶庫,取之不完,用之不絕,詩中包含了無數知識財富,但這個寶庫我們認知和開發的非常之少,能不遺憾嗎?如此之多的潛在資源等待著我們去開發,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動心呢?在之前鄙人談到了四大書法家,書法方面不多說了,宋朝的書法的成就是世人皆知的,而宋代所湧現的畫家有哪些呢?最富盛名的畫家有:趙佶、范寬、馬遠、夏圭、郭熙、李唐、張擇端等。藝術界,聞名遐邇的就是出自張擇端之手。縱觀中國歷史,最能代表中國畫最高藝術成就的,非宋代之山水畫莫屬了,時而博大如鴻,時而飄渺如仙,意境揮灑如行雲,意隨豪潑如流水。宋時,山水畫家可謂人才輩出,各有所長,比如:北宋畫家有范寬(以崇山峻嶺和雪景見長)、許道寧(以林木野水見長)、郭熙(以描四時朝暮風雨明晦的細微變化見長)、李成(以塞林平遠見長)、惠崇、趙令穰(以抒情小景見長)、米芾、米友仁父子(又以雲山墨戲見長)畫中內容之豐富無法用言語窮盡。而南宋的夏圭、馬遠、李唐,富有詩意的山水反映了山水畫藝術的不斷變革和發展。他們與劉松年共稱為南宋四家。不知名或者隱居的民間畫家也多如牛毛,可見宋朝書畫方面也已經達到可藝術創作的顛峰。除此之外,宋時興起的話本,也是在我國文學史上開闢了一個新紀元,可以說它開創了明清白話小說的先河,而平民文化也蓬勃地發展起來了如戲藝的有:皮影戲、滑稽劇、雜技、傀儡戲、雜劇、說話、等等。經濟的飛躍發展,物質生活的越發優越,娼妓業興盛了,宋時娼妓,分得很明確,大致分為了「商妓」、「藝妓」、「聲妓」、「官妓」四類。當然此妓非彼妓,她們大部分都不賣身,只賣藝。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對琴、棋、書、畫、歌、詩,樣樣精通。有的妓女甚至可以自成一家,也就是現在的民間藝術家一類,這四類藝妓中,最具有才貌雙全特性的非「官妓」莫屬。自然官妓的地位也是很高的。宋朝時期,所有的茶文化也是很有品位的,根據個人喜好調製,與其說是品茶不如說是品差飲料,連茶盞都分:黑釉、醬釉、青釉、青白釉四種。可見宋人也是優越之優越,享受之享受啊。宋還有斗茶之風,民間有各種花瓣茶流行叫賣,國君徽宗也在《大觀茶論》二十篇文章介紹茶文化,可以說宋代茶文化是中國古代的精英文化和大眾文化的綜合體現,是雅俗共有之文化。由於徽宗非常喜愛,上行下效,玉雕藝術有了長足的發展,與此同時,木雕、竹刻、漆器、碑帖、印章、銅器、金銀器、牙角器、乃及筆、墨、紙、硯等等都有極高的造詣。這些都,表明了宋的文化藝術的高超深厚!宋朝時期還創造了現在使用的"細明體字"可見其對文字的影響也頗為深遠,宋代史學界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宋代史學體裁多樣,興起了方志學,金石學(類似考古學)史學著作也異常豐富,著名史家輩出,達到了中國古代史學發展的頂峰。中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東漢後早已失傳,也是經宋朝的徐鉉氏兄弟重新編纂的。

    附:唐宋之差

    唐朝從貞觀到天寶用了100多年的時間使墾田面積的增加了二百多萬頃。宋朝從開寶到天禧用了40多年使墾田面積的增加了二百多萬頃。從農業耕地面積發展效率上說宋朝是唐朝的2.5倍。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與5的差距。

    唐朝耕地面積最高約為620萬頃,宋朝耕地面積最高約為524萬頃。唐尺比宋尺小,唐代一畝約合今0.783畝,宋代一畝約合今0.974畝。換算成今畝算唐朝耕地面積為485萬多頃,宋朝耕地面積為511萬多頃。唐朝、宋朝都有隱田現象,而宋朝更嚴重。唐朝耕地面積最高估算折合市畝為6億畝,宋朝耕地面積最高估算折合市畝為8億畝。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6與8的差距。

    唐朝平均每畝約1.5石,宋朝平均每畝約為2石。宋朝平均每畝比唐朝提高30%。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5與2的差距。唐朝耕地一年一種,最高畝產2石。宋朝耕地一年兩種,有的地方甚至是三種、四種。最高畝產達6至7石。唐朝因耗糧之故而屢有禁釀之法,而宋朝正相反,宋政府鼓勵釀酒。這正說明宋朝農業的強盛與發達。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2與7的差距。

    唐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顯著效果的有九十一項,宋朝重要水利工程收到顯著效果的至少有四百九十六項。宋朝對領土的開發利用程度遠大於唐朝。用宋人的話說:「昔人足跡所未嘗者,今皆為膏腴之壤。」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91與496的差距。

    唐朝是小農經濟社會,宋朝是商品經濟社會。唐朝以「農業立國」,是以農業為主的農業經濟,農稅是國家稅收的根本。宋朝以「工商惠國」,是以商業為主的商業經濟,商稅是國家稅收的根本。所以宋人說:「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全賴商稅。」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小農經濟社會與商品經濟的差距。

    唐朝最高年貨幣歲入是唐代宗(大歷十四年)公元779年一千二百萬緡。宋朝最高年貨幣歲入是宋寧宗(開禧二年)公元1206年八千萬緡。唐朝最高年貨幣歲入是唐政府為解決財政窘境,殺雞取卵壓搾取得的。其中有大半是鹽稅,每斗賣最高達三百七十錢。而沒改革前唐的財政貨幣收入只有四百萬緡。即使這樣兩者也相差近七倍。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1200與8000的差距。

    唐政府絹帛收入最高額為740萬匹,宋政府細絹收入則高達2445萬匹。這只是稅收,如果按產量算差距更大,而且唐朝的絹帛在質量也和宋朝相距甚遠。「唐絹粗而厚,宋絹細而薄。」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740與2445的差距。是粗厚與精細的差距。

    唐朝最高年鑄幣量為唐玄宗時的32萬7千貫。宋朝最高年鑄幣量為宋神宗時銅幣506萬貫,鐵幣為88萬貫。兩者相差的近20倍。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30與500的差距。這還不包括宋朝政府發行流通的紙幣。而且宋朝還有大量的黃金、白銀也進入商品流通領域。一個國家的貨幣流通量代表這個國家的經濟水平與實力。銅錢是足值貨幣,它本身的價值就超過它的面值。如果一年相差10多倍,十年、百年相差多少倍?唐宋差距有多大?唐朝與宋朝的經濟總量差距有多大?是足值貨幣總量千倍以上的差距。

    唐朝首都有140多個行業,宋朝首都有440多個行業。宋神宗時開封就有六千四百多家大中型工商業者,有八、九千家小商小販。南宋時杭州城外都是「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鋪席駢盛,數日經行不盡。」宋朝的產業結構的多樣化、精細化與系統化遠遠超過唐朝城市。宋朝比唐朝多的每一新興行業創造的價值是難以估計的。每一個新興行業的出現,都說明宋朝的蓬勃發展。每一個新興行業創造的價值也是難以估計的強大。如宋朝新興產業私人印刷業,把書籍大量翻印買到遼國、高麗、日本等國。宋商人用知識科技給宋朝換來大批利潤。唐朝沒有私人印刷業,更談不到出口創匯了。唐宋差距有多大?是140與440的差距。是0與300的差距。

    唐朝進士登科者,每歲最高也不過三、四十人。而宋朝進士登科者每年多至五、六百人。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每年30與500的差距。在南方以福建省福州為例,唐朝223年間僅僅只出了進士36人,而宋朝202年間就出進士1339人。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36與1339的差距。所以宋人自豪的宣稱:「古者江南不能與中土等。宋受天命,然後七閩、二浙與江之西東,冠帶詩書,翁然大肆,人才之盛,遂甲於天下。」唐二百多年,進士登科者只有三千多人。宋朝三百多年,進士登科者十萬多人。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3000與100000的差距。

    唐朝的南方長江流域大部分地區是落後的蠻夷之地,所以在唐代文人筆下的南方竟是環境惡劣的「煙瘴之地」,乃「蠻夷之鄉」、「化外之國」。唐朝從始至終在南方長江流域沒有一座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城市。而宋朝的南方長江流域杭州、蘇州、成都都是超過百萬人口以上的超大城市。唐宋差距有多大?是「南方地惡」、「江南瘴癘地」與「蘇湖熟,天下足」、「天上天堂,地下蘇杭」的差距。是落後、貧窮與繁榮、富強的差距。

    唐朝的奴婢「律比畜產」,宋朝的奴婢是「僱傭良民」。唐朝的佃農、奴婢是奴,宋朝的佃農、奴婢是人。唐朝的農奴像狗一樣在市場和驢一起被買賣。「奴婢賤人,類同畜產」「買奴婢、馬牛馳騾驢等,依令並立市券。」他們沒有人的自由只是主子的私有財產。「奴婢、部曲身繫於主」、「奴婢既同資財,即合由主處分。」他們沒有翻身的一天,永遠是奴。而宋朝的佃農有人身的自由,「不願開墾者,即許退田別佃。」他們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成為地主、商人、將軍、官員。唐宋差距有多大,是畜產與良民,奴與人的差距。

    唐與宋更大的差距是人與人的差距,唐朝的印刷術只用於印製佛經而未用於印刷書籍傳播文化知識。所以唐朝文盲多,沒有多少讀書人。宋朝的印刷術廣泛用於傳播知識,推廣文化。所以宋時的中國人讀書更容易。所以文盲相對少。宋人自豪的說:「宋三百年間,鋟板成市,板本佈滿天下,而中秘所儲,莫不家藏而人有。無漢以前耳受之艱,無唐以前手抄之勤。讀書者事半而功倍,何其幸也。」唐朝是非學習型社會,宋朝是學習型社會。「為父兄者,以其子與弟不文為咎;為母妻者,以其子與夫不學為辱。」「凡今農、工、商賈之家,未有不捨其舊而為士者也。」宋時的中國人比唐時的中國人更有文化、更有教養、更有內涵、更有情趣。更幽雅、更浪漫、更幽默、更愛國。用法國漢學家謝和耐的話說:「13世紀的中國人似乎比其先人更善感、更浪漫。13世紀的中國人也顯示了某種好奇心和擴大了視野,這又是前幾個世紀中看不到的。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會使唐代祖先感到驚異。由於其謙虛有禮,富有幽默感,以及其社交的生活趣味和交談藝術,他們成了中華文明所曾經產生出的最精巧和最有教養的人格類型。從他們的日常生活歷史中,我們得到的一般印象是:他們能自然而然的自我約束,而且其生活中充滿了歡樂與魅力。」

    唐與宋最大的差距是文明的差距、文明力量的差距。盛唐雖大,卻保持著「李唐承襲宇文泰『關中本位政策』,全國重心本在西北一隅,當唐代中國極盛之時,已不能不於東北方面采維持現狀之消極政略。」南宋雖小,卻奠定了「中國近八百年來的文化,是以南宋為領導的模式,以江浙一帶為重點。」唐把中國逐漸的變成蠻夷,宋把蠻夷逐漸的變成中國。唐朝還沒到一半就已經讓西域、河北、隴右、山東等等這些本是中國傳統文明固有的領土統統的蠻夷化。宋朝始終以強大的文明力量君臨天下,以經濟、文化、政治、科技、藝術、工藝等綜合國力,侵略著周遍蠻夷。遼國、女真、西夏、吐蕃、回鶻、大理、高麗、日本等等無不被宋朝文明所征服。蒙古人留給中國的廣大疆域就是被宋朝文明所征服的代價。

    宋朝礦產業、制瓷業、紡織業、造船業、造紙業、印刷業、軍工業、金融業、飲食業、種茶業、制糖業、釀酒業、建築業、制鹽業、文化產業、娛樂產業等等無一不遠遠領先於唐朝。唐朝很多地方和宋朝差距不是一點、半點,不止是相差一倍、幾倍,而是十幾倍,甚至是百倍、千倍。宋朝是一個革命的時代,是一個突飛猛進的時代,是一個大爆炸的時代。「鋼鐵革命」、「燃料革命」、「印刷革命」、「城市革命」、「農業革命」、「商業革命」、「金融革命」、「瓷器革命」等等,何為革命?革命是創新,革命是巨變,革命是質變。唐朝與宋朝的差距不只是量的差距而是質的差距。所以日本文史家內籐湖南認為:「唐代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宋代則是中國近代的開始。」唐朝與宋朝的差距有多大?是古代與近代的差距。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