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龍元帥和卡爾一世迅速地對望了一下,兩個人都瞭然於胸。看樣子,德國人對此方案是勢在必得。從表面上看,施裡芬元帥所說的幾個因素也確實存在,而且,德國人還主動承擔了主攻的任務,頗有點兒犧牲小我以成全大家的味道。可是,與會之人都是老奸巨滑的傢伙,德國人的用意,大夥兒不用想都知道。這個方案的核心,其實只有一點,那就是排它性。按理說,現在法國的南部和北部都出現了防守上的漏洞,從這兩個地方著手,自然事半功倍。而且,中國方面也已經為從南北兩面進攻法國打好了基礎。孫明元帥率兩百多萬大軍,隨時都可以在法國南部登陸。北部,敦刻爾克在手,王保生元帥和王猛元帥的兩路大軍都是機械化部隊,進攻的速度遠不是德國人所能相比的,而且對道路的要求也不是很高,他們可以迅速趕到敦刻爾克,把法國北部的防線撕得粉碎,直接威脅到巴黎的安全。如此一來,法國人在梅斯、梅耶爾、科爾馬等地費了老大心思建起來的防線就成了無用之物,首都都沒有了,你還守著那裡幹嗎啊。可是這樣一來,中國部隊就將大量進入法國,並在法國國內選擇幾個聽中國人話的傢伙成立一個傀儡政府,那個時候,德國就算想摻和進去也已經晚了。就算最後中國人按照協議撤退,可是,中國人的影響力仍在,德國人根本就不可能完全控制法國。
選擇在梅斯發動進攻就不一樣了。盧森堡那裡,山不高,林卻密,不利於機械化部隊的攻擊,卻剛好適合德國這樣的速度不快的步兵按部就班地進攻。按照施裡芬元帥的方案,奧匈帝國的部隊在科爾馬一帶佯攻。只要能夠吸引住英法聯軍的一定兵力就行了。中國地兩個機械化戰略軍團則呆在德法邊境一帶,隨時準備應付可能發生的意外情況。德國人為此次總攻動員了四個集團軍的兵力,同時還將再徵召幾十萬新兵。這其中。有二十萬人會再被派到敦刻爾克一帶,加強那裡地防守。兩個集團軍群在中國空軍的幫助下,對梅斯發動持續不斷的進攻,另有一個集團軍群駐紮在特裡爾一帶,作為戰備總預備隊。以這樣的實力,拿下梅斯並不困難。但問題是。中國的部隊只能呆在一邊觀望,特別是南部那已經準備就緒的孫明元帥地部隊,按照計劃只能派一小部隊部隊登陸,只要能吸引住一部分法國兵力就行了。突破梅斯後,德國大軍就可以湧入法國,並在短時間內趕到巴黎城下,逼迫戴高樂投降。如此一來,不但德國人從此臉上有光,而且,將會由他們組織起傀儡政府。法國基本上就成了德國的後院,德國人想怎麼折騰就怎麼折騰。當然,這種方案,還需要得到中國方面的大力,要知道,如果沒有中國空軍的幫助。德國人想在短時間內拿下梅斯,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朝著與會之人看了一下,卡爾一世臉有不忿,可是,卻強行忍住了。威廉二世閉眼養神,一付事不關已的樣子。穆罕默德六世正仔細地盯著天花板,好像在仔細地研究著天方板上那些精美的國案。至於鮑裡斯三世麼。欲言又止,擺明了想要替中國人說話,卻又不敢得罪德國人。
這些情況,其實早就在林龍元帥的預料之中,並且已經有了一些對策。昨天晚上,林龍元帥秘密會見了卡爾一世,就選擇那個方案達成了共識。按照他們的推測。威廉二世顯然對自己的方案勢在必得。其目地,當然只是為了獨家掌控西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威廉二世甚至於願意付出一定的代價,例如,俄羅斯,非洲,美洲,等等。現在德國是聯軍總部所在地,而且,是同盟國部隊的後勤保障基地。隨著德國農業的大豐收,他們對奧匈帝的地依賴也漸漸減少。而且,隨著戰爭的勝利,對中國科技的依賴也大大減小。相反,中奧兩國大軍駐在德國境內,對德國人的依賴倒是越來越深,特別是油料、醫療、交通等方面,沒有德國人根本就不行,就就是威廉二世為什麼能夠採取如此強硬態度的原因。
如果德國人一意孤行,中奧兩國根本就拿他們毫無辦法,特別是現在,英法兩國死而不僵,美國實力仍在,中奧兩國更加不能與德國發生衝突。對中國人來說,現階段最最重要的問題,並不是英法兩國,而是遠在天邊、仍然在為戰爭做著準備的美國人。已經是六月中旬了,如果三個國家因為方案問題而扯皮地話,等拿下法國和英國後,估計已是冬天,進攻美國的最佳時機已過,到時候損失最大的即不是德國人,也不是奧匈帝國,而是中國人。畢竟,德國和奧匈帝國對攻打美洲興趣不大,之所以答應參戰,純粹是因為幾個大國之間有著某種約定。如果能夠在美洲得到一些利益,他們也不在乎多撈一點兒,可是,如果得不到的話,好像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關係。可是,中國人就不一樣了。太平洋對岸存在著一個實力強勁的大國,對中國稱霸世界的目地自然是不利地。在這種情況下,只能順從德國人的意思,以他們為主佔領法國,把對法國地控制權拱手相讓。當然,德國人想要達到這個目的,自然而然也得付出一些代價來,現在就要看林龍元帥和卡爾一世兩個人,如何從德國人手中撈取一些好處了。
不過,林龍元帥仍然想著再努力一下,畢竟從南北兩個好不容易挖出來的突破口發動進攻,所用的時間要少得多,傷亡也要小得多。想了想,林龍元帥說道:「施裡芬元帥的話沒錯,從梅斯進攻,把法國人防守最嚴密的地方當成突破口,倒是可以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只是我覺得,這樣一來,我們中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保加利亞王國四個國家的龐大兵力,都只能做為佯攻,而作戰的壓力全部由德國軍隊承擔,似乎有點不妥。按照我們的方案,所有國家都能夠盡全力投入戰鬥,豈不是更好?還有一點,這個方案有一個先決條件,那就是剛才施裡芬元帥所說的,由於屢戰屢敗,法軍士氣低落,戰鬥力只有平時的四成左右,梅斯那兒的三十萬法國,只能當成平時的十二萬法軍對待。不過,我們中國人有句古話,困獸猶鬥,我想,施裡芬元帥應該不會不知道吧。如果法國人因為退無可退,而爆發出了強大的戰鬥力,那麼,德國軍隊有把握在半個月之內結束戰鬥嗎?」
對此說法,施裡芬顯然早就想好了說詞:「這一點請總司令閣下不用擔心。我們德國與法國交界,兩國間恩怨不有,請奧匈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保加利亞三個盟國集中兵力在德國西部,對科爾馬、斯特拉斯堡、貝爾福、隆勒索涅等地方的英法聯軍形成強大的壓力,使他們不敢把兵力調到梅斯一帶,這對我們德國來說,就是最大的了。至於法國南部麼,只要派日本的一個僱傭軍集團軍群登陸就行了,用不著花太多的兵力,就可以起到牽制大量法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