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裡芬頭痛,亞歷山大比他更頭痛。亞歷山大此次派兵大規模出擊,其本意並不是要跟施裡芬來個大決戰。他知道,德國人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拿下梅斯左翼,而且傷亡不小,其它部隊又還沒有完全到位,他的目的只有一個,趁德國人立足末穩時動突然襲擊,收回梅斯左翼陣地。只是沒有想到,法國的偷襲部隊正好碰上了德國的包抄部隊,戰鬥規模不斷擴大,亞歷山大現在已經是騎虎難下了。
得知德國第二集團軍群離戰場只有二十公里左右的時候,亞歷山大明顯地感覺到了危機。德國人的戰鬥力他清楚得很,那四十萬養精蓄銳的大軍挾大勝之威趕來,其勢非英法聯軍可擋的。可是,仗仗已經打成這個樣子了,此時後撤,後果實在太嚴重,英法聯軍必定全盤崩潰,德國人只要在**後面使勁地趕,整個法國東部和東北部地區將全部落入他們手中。這對法國人來說,無異於一場災難,就算中國人不動手,法國政府也只能乖乖舉起手投降得了。
七月六號下午,在猶豫了好一陣子之後,亞歷山大終於下了決心。事已如此,倒不如奮然一擊,說不定還有扳回來的希望。亞歷山下下令,駐守斯特拉斯堡的五個法**和一個英**全部北上,放棄了該城市的防務。與時同時,南錫城內還剩下的兩個軍也全部北上。亞歷山大心裡很明白,這樣一來,整個法國東部就放了空營,這個時候同盟國如果朝那裡派上幾個軍的部隊,他亞歷山大只有洗乾淨了脖子等著挨刀了。不過,亞歷山大上將心中還有著一點點的希望。德國經過多年苦戰,其國內的野戰部隊只剩下了五個集團軍群共兩百萬人。其中,第四集團軍群在敦刻爾克一帶作戰,第五集團軍群在莫斯科一帶作戰。其它三個集團軍群已經或者既將投入到梅斯的作戰中去。德國人根本就抽不出兵力,以動對斯特拉斯堡的進攻。中國部隊現在輕鬆得很,簡直跟旅遊一樣,可是,中國王保生元帥和王猛元帥的兩大兵團都在布魯塞爾一帶,這麼久了,只見他們在比利時境內進進出出的擺出一付大打特打的樣子,卻一直沒見他們拿出實際地行動,按亞歷山大地說法,中國人佯攻的可能性非常的大。要不然,以中國部隊一向的表現,他們早就衝出敦刻爾克,直奔向巴黎去了。在奧匈帝國西部以及德國西部、南部一帶。還有奧匈帝國的三百多萬部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和保加利亞王國的一百六十萬部隊,按理說,這些個部隊只要稍微表現得更積極一些,這場仗就別打了,就算這些部隊中間只要有一百萬借道瑞士。出現在科爾馬或者貝爾福一帶,也不是法國人所能擋得住的。只是,讓亞歷山大大掉眼鏡的是。奧匈帝國的部隊表現得很有看頭,在瑞奧邊境一帶駐紮好幾天了,就是不肯出動,瞧那架勢,好像要在奧瑞邊境過年似的。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奇怪地格局,亞歷山大上將不知道,他不是政客,也不想著費那些腦子。只是。那幾百萬部隊就是不動,對法國人來說也是一個無聲的威脅。亞歷山大根本就不敢掉以輕心。所以,駐納沙泰爾湖附近的四個法**是不能動的,科爾馬一帶地三個軍也是不能動的,唯一能動的,只有斯特拉斯堡的那六個軍了。當然,在亞歷山大看來,駐里昂的四個軍簡直一點兒用處也沒有,中國人擺明了把精力全部放在西班牙那裡,他們那裡有空往北進攻啊,那四個軍駐里昂,簡直是吃閒話來著的。只是,那四個軍不歸亞歷山大管,他一點兒辦法也沒有。
一看德國地第二集團軍群就要趕到,而第一集團軍群離梅斯也只不過幾十公里路程,幾天之內就可以投入戰鬥,說不定比斯特拉斯堡的法國部隊還要先抵達戰場,亞歷山大上將有點兒急了。現在優勢在英法聯軍這一邊,可是,這優勢能保住多久,亞歷山大心下裡一點兒底氣也沒有。想了老半天,亞歷山大終於向福熙元帥報,要求福熙元帥從敦刻爾克一帶調兵,增援梅斯戰場。
亞歷山大不知道的是,福熙元帥現在很為難,很為難。他相信戴高樂地判斷,他也一直認為,同盟國必定會選擇在敦刻爾克一帶起總攻。只是,事情的展與自己的判斷的確有點兒出入,敦刻爾克一帶,同盟國部隊風平浪靜,不但沒有動總攻的跡象,就連佯攻的樣子也沒有擺出來。德國第四集團軍群倒是想擺出樣子,偶爾派出一兩個師突然出擊一下,給英國人和法國人造成一些麻煩而已,不過,稍有斬獲,立刻退入城內,讓英國人和法國人氣得半死。而原本應該做為此次進攻主力的中國兩大軍團,日子卻過得相當舒服,大量的坦克和裝甲車在比利時平原上來回奔跑,好像訓練一樣,可就是不朝敦刻爾克多走一步。中國人駐紮地地方很微妙,無論殺向敦刻爾克還是殺向盧森堡,都只需要兩天不到地時間而已,你根本就判斷不出他們的目標在那裡。不過,福熙元帥多少還是看出了一點點苗頭。福熙元帥知道,中國部隊一旦出動,那些日本僱傭軍就會鞍前馬後地拚命表現自己,中國人奸得很,可是,從日本僱傭軍的動向上,多少也能判斷出中國人的意圖。福熙注意到,夏流元帥的日本第二集團軍群自打把盧森堡洗劫一空後,就按命令撤出盧森堡城,不過,並沒有撤回比利時境內,而是一直在盧森堡北部轉悠,一邊繼續他們的搶劫大業,一邊有意識地搶修道路。日本部隊可是破壞能手啊,要他們修路,只有一個理由,肯定是中國人下令干的,從這一點上看,中國人好像真的把突破的目標放在了梅斯一帶。可是,從渡邊的第三集團軍群上看,情況好像並不是這樣。渡邊的第三集團軍群傷亡較少,戰鬥力比第二集團軍群要強悍得多,一直是王保生元帥最得力的炮灰,他們的一舉一動,說不定更能反映王保生元帥的意圖。自打從荷蘭撤回以後,第三集團軍群一直在比利時的北部和西部沿海一帶修築臨時機場,而且,已經有幾百架對機場要求不是很高的「飛鷹」一型轟炸機進駐比利時,數量正逐日增加。把飛機駐紮在比利時,即便於向法國動進攻,也便於越過英吉利海峽,向英國動進攻,福熙元帥根本就判斷不出中國人的意圖在那裡,他只知道,家門口擺上那麼多飛機,絕對不會是一件好事情。
在自己都還沒有判斷清楚的情況下,亞歷山大卻在東北一帶折騰出了一場如此大規模的戰敗,這讓福熙元帥很是惱火。決戰,決戰,決戰個屁啊,無論從那個方面來講,同盟國都佔有絕對的優勢,同盟國方面巴不得你跟他決戰啊。可是,現在再罵亞歷山大已經來不及了,仗已經打成這個樣子,一旦退入戰場,其後果,就是一個軍事方面的傻子也看得清清楚楚的,這個二愣子,這個法國內部有名的猛將,這回是把猛勁用錯地方了。你只要乖乖地呆在工事裡面,拼老命地跟同盟國拖時間,就是對法蘭西,對協約國的最大幫助了,你倒好,竟然還敢主動出擊,還折騰出一個什麼大規模的偷襲,這不是嫌自己活得太長了麼?福熙元帥一邊罵,一邊拚命地動腦子想著對策。從敦刻爾克方面調兵,他福熙還沒有真正下定決心,這個決定太難下了,一旦調錯了兵,整個法國就將崩潰,雖然有戴高樂那個王八蛋當替罪羊,可是,他福熙元帥的日子也絕對不會好過。可是,如果不調兵呢,亞歷山大的部隊即要守住科爾馬一帶,又要與德國人在梅斯那兒混戰,肯定是頂不住的,最後的結果仍然是一樣,他福熙元帥還得洗淨**準備坐牢了。
內心裡掙扎了老半天之後,福熙元帥終於決定,把里昂的四個軍全部調到梅斯一帶,反正那裡現在看起來應該不會有戰事生,倒不如把這四個軍二十萬人充分利用一下,要是中國人突然間北上了,到時候再說吧,拆東牆補西牆,他福熙也只能這麼做了。當然,單單靠這二十萬部隊,是根本不行的,德國人動員了三個集團軍群,九十萬大軍啊,二十萬人趕去,跟水潑雪似的,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痛苦了老半天之後,福熙元帥無奈下令,從駐守巴黎的十個軍五十萬人當中,抽調出六個軍三十萬人,日夜兼程東進,增援亞歷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