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明 正文 第290章 問鼎(七)下
    第290章問鼎(七)下

    北京城大明門,旌旗隨風飄揚,號聲悠然長作。朱震把北京城的大小官員盡皆集於城門之外,當然,除了官員,尚有朱震精心挑選的五千鐵甲。

    早朝之時,朱震廢除世襲制度的命令頒下,許多官員表面上不敢言語,心中卻是不滿。朱震靈機一動,便把他們全都請來參加誓師大典。

    明代文官積弱已久,見著這軍威,那一點不滿之心馬上被壓了下去。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現在無論是軍權還是朝政,全都掌握在朱震之手,而其羽翼大多是出身寒門,朱震的政策對於自己嫡系部下的利益都沒有什麼損傷,自然無人會反對,光靠著自己這些沒有實權的官員,如何撼得動朱震的地位?

    誓師完畢,此次出征將領由劉斌、黃得功等十餘位總兵官統率著馬步軍九萬人以及金虜降將阿濟格等帶著三萬金虜鐵騎,可以說除了羅剛毅手中還有三萬人馬,北京城是傾巢而出了。

    朱震也正式決定籌建征西行轅大營,加封李超塗為鎮國大將軍、朱亮為靖遠大將軍,為大營主將,各自統兵西征,准許便宜行事。這是山東軍首次不在朱震的指揮下打仗,若是能一戰克敵,便標誌著完整的軍事體系正式形成,以後便是沒有朱震,山東軍亦能縱橫天下!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朱震誓師出征前,已經升任副將的王大勇便押送著百餘門大炮向太原進發了,朱震準備在最短的時間了攻下太原城,以壯軍威,所以下了了大本錢,調集了北京城的所有火炮,若不是覺得時間火炮夠用了,他還想去山東把鍾彬軍中火炮都調過來。

    王大勇走的是固關一線,這批火炮在運到太原之前,恐怕還要現在固關呈威。就在朱震決定出兵的前天晚上,鎮守真定、保定一帶的甘劍鋒遣部將領三路偏師奪回前些日子賊軍反攻時奪去的平山、行唐、獲鹿三縣,自己卻領主力精兵一萬五千餘人奔襲井阱關,苦戰一夜,全殲井阱賊軍。

    在李自成退去之時,便有反攻的野心,所以任然分兵把手著山西進京畿的關隘,除了被朱震追擊李自成時順便襲取的紫荊關,倒馬、井阱、固關等都在賊軍手中。

    朱亮安撫山西時,大軍從居庸關入山西的。居庸關本是太監杜之軼獻給李自成的,守關的一萬五千明軍全都絲毫未損,李自成為了收買人心,便讓守關的副將蕭羽任然統領他們鎮守居庸關。而居庸關後的宣府、大同二府卻是李自成的心腹大將張天琳鎮守,這樣便不懼怕蕭羽反覆。

    在李自成敗退後,張天琳信不過蕭羽,馬上帶著一萬精銳感到居庸關,接管了居庸關的防務,這樣一來,居庸關是安穩了,但大同、宣府沒有大將鎮守,被賊軍追贓助餉迫害慘了的官紳士族們蠢蠢欲動起來。

    其時,李自成本來就只給張天琳留下一萬五千士卒,張天琳帶走一萬精兵加強居庸關的防務後,剩餘的五千士兵哪能鎮守大同、宣府廣大的地方?不得已,張天琳只得丟棄各州縣,把軍力全部集中到大同、宣府兩座府城中。

    鎮守各州縣的賊軍一走,蠢蠢欲動的官紳士族們再也肆無忌憚了,反對李自成的武裝叛亂首先在陽和爆發。

    陽和位於大同府城北面五十里,是山西和蒙古交界,設有陽和衛鎮守之,衛指揮使唐志明早在姜鑲投降時也一道投降了李自成。那時李自成和朱震搶時間,心急著攻打北京城,自然沒有去顧及邊遠小鎮了。

    李自成敗退後,許多官紳士族紛紛找到唐志明,暗示他李自成已經是明日黃花,燦爛已過,接下來是凋謝了。唐志明心中思之,偌大的大同府只有二千五百人鎮守,而我部下士卒就由近五千人,再加上官紳士族都我,攻取大同易如反掌。待到濟王平定天下之時,我終究是投降過賊軍之人,若是沒有些功勞,將來就是濟王仁慈,不奪我官職,卻也沒有什麼前程可言。若是有平定大同、宣府的大功,濟王待我,肯定倚重有加,若能同濟王大軍夾攻居庸關,更是大功一件!

    相同此節,唐志明不再遲疑,答應前來遊說的官紳士族們,但讓他們回大同城做內應,務必獻給自己一座城門。

    官紳士族回到大同城後,巡查了許久,摸清楚了大同賊軍換班的時間,發現凌晨時北城門總會有半刻鐘的功夫無人巡視,而此時鎮守城門的只有一隊三十餘人的賊軍。便把這個消息告訴唐志明。

    唐志明大喜,和官紳士族約定以舉火為號,凌晨時分從北門突入。果然,在官兵猝不及防之下,被官紳士族們組織家丁護院奪了北門,獻給唐志明,唐志明縱軍進城,城中賊軍前來堵截,被唐志明同官紳士族裡應外合殺得大敗,連夜棄城而逃,唐志明窮追一陣,二千五百賊軍只剩下一千餘人逃入宣府。

    唐志明率軍回城,城中官紳士族以為英雄,率領百姓夾道相迎,唐志明心中甚喜,隱隱生出幾分驕氣來。

    而這時候,朱震尚還在同金虜在京畿一帶打游擊戰,天下局勢還未明朗。唐志明不敢投效朱震,若是朱震再敗,自己豈不是三番四次反覆之人?但張天琳尚領大軍鎮守居庸,太原也是李自成的地盤,自己夾在中間,進退兩難。

    就在這時,大同一個小有名氣的生員跑來對他說:「將軍討賊,有功於社稷,但因將軍趁有過從賊之恥,官紳士族借助將軍兵力趕跑賊軍後,都不會服從將軍,將軍之勢,實在危矣!倘若將軍能尊奉大明宗室,續先帝之祀,委以將軍軍政,將軍號令大同、宣府乃至太原大明官吏將士,驅除賊軍,定然一呼百應,再也不懼張天琳一匹夫矣!」

    唐志明想了一會,說道:「如此一來,若是金虜勝了還好,若是濟王殿下獲勝,只怕不能容我。」

    那人笑道:「將軍多慮了,先不說濟王殿下胸襟,就是將來濟王殿下出兵山西,也多有仰仗將軍之處,豈有不容將軍之理?何況又非將軍稱王,稱王這乃是他們大明宗室之人,那時將軍是外人,自然可以拖言不敢過問宗室之事,把此人交與濟王殿下。」

    唐志明聽了心中一喜,聘用此人為隨軍幕府,便收大同境內宗室之人,比較親近的大明宗室都被李自成虜殺,最後只得到一個叫朱鼎鎳的人,乃太祖十一子代王九世孫。唐志明擁為代王,號稱監國,延續先帝之祀。

    檄文發往大同、宣府、太原各地,官紳士族們果然從者如雲,軍民百姓響應者也不少。各地地主武裝紛紛起義勤王,唐志明以抵禦張天琳為由,假代王詔令調集各地軍馬入大同,聚得人馬六萬餘人。

    唐志明驕心大盛,竟然誓師討伐張天琳。留下一萬人鎮守大同,親自帶領五萬人馬浩浩蕩蕩殺向宣府而去……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