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玉得到這樣的消息,只能哀歎老天對自己的不公,為什麼諸葛亮早不出來晚不出來,正趕上自己與曹操準備決戰,一定是個早有預謀的事情,他卻不想自己能有今天已經得到老天多少的眷顧。
不過程玉現在已經無心在出兵,只能老老實實坐下來與手下眾人好好的商量一下。
眾人聽說劉備襲取了淮南,都大感驚訝,一直以來劉備與自己的爭鬥都是自己這一方佔據上風,想不到劉備竟然突然間有了這樣可怕的實力。
當徐庶聽說諸葛亮已經保了劉備,臉色更是沉重,對程玉說:「主公,如果真的是孔明出山幫助劉備的話,恐怕對方就已經不可小視了。孔明尚在幼年的時候與臣交往頗厚,每論天下大事,常有不及之感。如今多年未見,雖音信不通,但料想其近年定又有所學,恐怕其才智以遠在臣之上。」
在座的眾人這幾年都看到了徐庶算無遺策,威風八面的表現,如今對一個初出山林的毛頭小伙子竟然如此推崇畏懼,不知孔明究竟強到什麼樣的地步。
不過在座卻也有比較不服氣的,只聽劉備身邊的龐統說:「徐軍師不必妄自菲薄,我與孔明自幼相交,倒也沒有感覺他有多聰明,雖然比我強一點,卻也不多。近年我在主公身邊受益甚多,猶感遠不如軍師您,料想孔明就算有進步,又能強到什麼地方去。」
實話,程玉聽到這話,對諸葛亮更擔心了,龐統平日自負才智,除了自己和徐庶以外,還沒有見他服過誰,而且他對自己不過是敬畏,對徐庶不過是感激。但他卻可以說出孔明比自己強的話,可見孔明在他的心目中確實是個比較強的對手了。
但現在討論孔明歷不厲害卻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還不如好好想想下一步的對策,於是他將話題拉了回來:「卻不知各位對如今的情勢有什麼樣的看法。」
徐庶也覺得自己如此誇讚一個敵人似有不妥,於是先說:「無論孔明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對劉備都不應掉以輕心,淮南之地接近我青徐之根本,文遠將軍新敗,恐難阻擋荊襄人馬,主公應對劉備早加防範,多派兵馬支援文遠將軍,以免動搖我軍的根基。」
陳宮卻是對此不以為然,他雖然一直與徐庶很少衝突,但也有政見不和的時候,這次他就提出了反對的意見:「元直此言是否過於高看劉備?劉備軍雖然僥倖取得了勝利,但不過是乘我大軍都在北方,而又加以偷襲而已。為了他而勞師動眾,錯失眼前的良機,讓人心有不甘,我想文遠文武兼備,又有壽春堅城,抵擋劉備之流,也非什麼難事,況且又有江東孫將軍的幫助。眼下我們最大的敵人還是曹操。畢竟曹操縱橫北方多年,雖然經許昌一敗,但實力猶存,如今更搶在我們之前進入了并州,如果將主力南進,又用什麼來與曹操爭奪并州。恐怕讓曹操恢復過來的威脅要比劉備更大!」
兩個人的見解並沒有對錯高下之分,他們都對各自認為的要敵人有著很深的瞭解,因此有什麼意見偏差是件正常的事情。大家根據自己對兩人的熟悉程度,也各有支持的對象,又一次出現了兩種想法都很正確,讓人難以決斷的狀況。
審配突奇想,問徐庶和龐統兩人:「徐軍師,龐主簿,既然二位與諸葛亮交厚,能否以書信說以厲害,勸說他棄劉備而歸降主公呢?」
徐庶苦笑著搖搖頭,然後說:「以我和孔明的交往來看,孔明心懷奇志又秉性固執。主公很早就想見見他,我也曾經給他捎過數封書信,希望他能來徐州,但卻都如泥牛入海,料想他也不會一封都沒有看到,恐怕他是別有志向而不願來徐州任職。聽說他的兄長諸葛瑾深受孫將軍重用,他卻不肯前往投奔哥哥,卻加入了與孫家對立的劉表方,看來這只能是他自己的選擇,我們有怎麼能說的動。——不過審先生此言倒可以一試,等我回去就給他寫信,希望這次他可以不再固執,聽一回勸告。」
龐統邊聽邊點頭,看來他對諸葛亮的看法與徐庶基致。
突然程玉想起在一邊冷眼旁觀的郭嘉,想他這麼半天不會沒有什麼想法,大概是因為又涉及到曹操所以緘口不言,不過問問如何對付劉備,這不算違背誓言吧?
於是程玉對郭嘉問道:「奉孝不知對劉備之事如何看待,又是否有什麼辦法可以解除劉備之患呢?」
其實郭嘉的心中早就想通了如何對付劉備,他不像徐庶龐統當局者迷,沒有任何心理壓力的他自然可以很輕易的看出劉備的弱點,但如果如此做了,豈不是幫助程玉決定去與曹操主公作對?最後鬥爭了半天,郭嘉還是決定遵守諾言,畢竟自己沒有說過不幫程玉對付其他人,於是將這條計說了出來。
他的心裡卻沒有感覺到,其實他心中替程玉思考已經開始比為曹操思考的要多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