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大唐 正文 第三百七十七章 清倭之路
    高尚雖不知澄如和尚一事,但心智如他者,也早已明白其中的利處,見我對令狐潮的建議連連點頭,當即開口進一步地挑明道:「現今日本朝廷也只有近八萬的軍隊,而且其中的成分特別混雜,有臨時募集的職人(手藝人)、人夫(壯丁)、農民、流浪者、甚至囚徒,真正的軍士不過剩下一萬餘,戰力堪憂!只消有人在日本朝堂之上提出在日本朝,庭戰後無力的境地下,為御蝦夷,為保得社稷和萬民的平安,懇請剛剛平賊的大唐兵馬暫留一支,協防外侮!』那麼,孝謙天皇日本以及各部省的長官,包括州經戰火荼毒的日本民眾,為切身安危,應該順承這個提議!

    而方今日本朝庭的位高權重之人,除了極少數的皇族及貴族之外,大都是前往大唐或依照大唐書籍學習過的人。日本朝野上下親近大唐、仰慕大唐!就以今日日本朝堂上向陛下叩拜稱臣的吉備真備為例,吉備真備身為日本太政官之右大臣,官位在正二位,僅在時有時無的太政官之下,幾可算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位何等高重?但甫見陛下,卻主動當朝叩稱臣!

    日本朝庭為穩固民心,為了盡快恢復國力,必然需要乃國有國教之稱的佛教來幫襯:既防止上下臣民人心惶渙,使臣民心有所寄;也需要解決寺院中僧祗戶的問題及肅清僧尼偽濫的狀況,使更多的夫丁重新回家歸業,恢復各地各行業的運行生產,為朝廷交賦應役。這樣,日本朝庭就必然重秉前意,尊祟鑒真大師為『大僧都』的大和尚身份,使其以大唐的戒律來規範日本佛教徒,把僧尼直接控制起來,使寺院內外的民眾歸心,使寺院逃稅的民眾歸業!(日本寺院享有免賦免役的特權,自耕農或貧困農民為了逃避國家的賦役,或自戒為僧,或連人帶產投靠寺院,甘願將田產獻給寺院,自己則充當寺院的僧祗戶)

    有道『解民於倒懸』,當日本飽受戰火的荼毒之時,是陛下親率大軍平定;所謂『民以食為天』,在日本瀕臨無糧絕境之時,陛下予以糧食上的支持;子曰『仁者莫大於愛人』,在外敵欲趁著日本戰後的虛弱窺覷時,陛下調兵遣將給以保護!如此種種陛下在天下人的心中已是澤被蒼生,恩德無量了,日本朝野上下對陛下更得是感恩戴德!在這種大形勢下,陛下的清倭寇大計可說三步而走,已成定型:

    第一步,與日本朝庭確定大唐將士的駐守年限,以十年期最佳;駐守的大唐將士以二到四萬為限,每批大唐將士的駐期以二年至三年一換;並允許大唐將士在東瀛之地娶妻納妾。日本經過史朝信部的禍害,落得男女數量失衡,鼓勵大唐將士在日娶妻納妾,如此十年間,東瀛之人實是我大唐血脈,倭奴隱然間就此根脈俱絕!

    第二步,如今日本仿我大唐之處比比皆有,無論律令法規、生產技術,還是生活習慣和日常消遣,那麼我大唐便利用曾在我大唐學習的日本人、鑒真大師及其隨行者,廣泛傳播大唐文化,並多多派遣些飽學之士多次因勢利導的推動,徹底將這東瀛之地漢化!

    第三步,只要前兩步辦好了,不論是影響力,還是根本的血脈關係,真正的日本朝廷已然名存實亡,一切皆仰我大唐鼻息!日後東瀛之地稍有變亂,或大唐主動尋個因由,這東瀛之地必水到渠成地歸入我大唐的版圖,成為大唐的一省之地!」

    聽罷高尚的這席話,令狐潮和張思揚深表佩服的同時,倒吸一口冷氣:什麼叫做高人?什麼叫做陰謀?令狐潮對高尚可謂頗有惺惺相惜之感,張思揚自此卻對高尚抱著敬而遠之的念頭!我也暗暗心驚,雖然高尚的這番話語,也正是我內心的打算,但那是由於我具有前世記憶的原因,高尚身為古人,竟也懂得使用文化侵蝕,因勢利導地分一二三步地在不動聲色中將東瀛納入簣中,的確是太有才了!

    而我看到張思揚的神色中,對高尚隱隱帶有一絲戒惕,欣慰之中我不由暗暗一歎。其實,在我的內心之中,是不想讓張思揚參入到陰謀之中,他出身於戰陣之中,有的是熱血忠心,雖然也頗有急智,但是他卻畢竟是不適合搞陰謀的脾性!所謂「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這並不單純是說男女、雌雄之理,這是世間大道,也適用於朝堂之上,這個道理的細緻精微處,他是不會完全領悟到的!

    高尚及令狐潮無疑是善於通權達變,搞陰謀的人,都知道國事政務的處理任誰也做不到完全的坦白坦蕩,在家國的利益前面,有些時候必然得用陰謀來謀取大局的利益!可是,高尚、令狐潮終歸是文臣,有些事情總得需要有具體的人來執行,特別是需要非常具有忠心的人來執行。張思揚作為我的親衛統領之一,忠心絕對,且武力和機智都是上上之選,我也只有讓他摻合進來。

    當下,我們君臣的目標轉移到挑選哪個人,在日本朝堂之上提出懇請大唐兵馬協助駐防的建議。看著期待的目光完全集中在自己的身上,高尚的神情一陣不自然。雖然大家的重視讓他心中感到興奮,但他內心之中卻也閃出「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念頭。

    略一沉吟,高尚終還是謙恭地說道:「微臣先期接觸東瀛的事務,所以對日本朝廷的重要官員相對還是比較瞭解的。

    微臣縱觀日本朝廷,至今猶對大唐親近、仰慕,且深得聖武、孝謙兩代天皇寵信的重臣,除了吉備真備以外,有在唐學經史的膳大丘、在唐學唐律大和長岡以及在唐學醫的菅原簷成等!至於選擇何人提議,微臣以為,卻是刑部省卿大和長岡最是合適!」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