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勞乏,終於天泛魚肚。瀛州城外,一片泥濘沼澤,偶有許多取水而成的水窪。瀛州的城牆已有許多處牆土撲噗而下,情況的展顯得越來越糟,我已經可以斷定這瀛州城只是一般的材料建築而成,為此我憂心不已!無奈之下,我只好下令:在城牆之上只留有少量觀察敵情的人,餘者為策安全,全數聚於北城牆一線;所召集的青壯任其去留,願留者,全數歸我親自管理調派!命令傳下不久,身周城牆的泥土的剝落聲已經是不絕於耳!
我思想的很明白了:一旦城牆大面積的拐塌,就我這萬餘兵力,實在不足以拒守四面漫長的防線,只有集中力量全力防守正面,以求在拖延待援的同時,減少將士們的傷亡,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隨著命令的執行,豹騎將士連同原有的城防將士,以及所有的官府中人,甚至包括我的嬪妃們漸漸都集結在城北一線。這時的瀛州城中,水消的度不比城外,水深一般還在一尺左右,而我軍除了召募不去的八百青壯之外,總共只有一萬一千八百五十餘名將士,還能堪乘騎的戰馬也不過五千餘匹而已!
「啟稟萬歲,叛軍傾營而出,兵分三路,緩緩向瀛州城挺進!左軍大概有三萬人馬,右軍大概也是人馬三萬,正面行進的兵馬大概有四萬之眾。而每支隊伍都是步卒在前,騎軍在後!」就在我方人馬剛剛就位,城頭上的探子急沖沖地上前向我稟報道。我清楚地意識到,叛軍的最後一絲的耐心已經慢慢地要被消磨掉!他們之所以緩緩而進,就是在等待城牆坍塌的時刻;之所以兵分三路,他們是打算迂迴包抄三面進擊!我相信。叛軍一定會在那包圍圈地缺口方向——城南,布有幾處暗哨,以防備我勢危時刻逃逸!我揮了揮手,令探子退下再探。
我思索了一下,便傳令道:「將五千可以作戰的馬匹集中在北城門處,由劉弘原有的五千部屬乘騎待命,每位騎士必須備有三個胡祿的弓箭;令餘下的豹騎及城防軍六千八百餘人全數張弓拿弩,以待迎敵;召募不去的八百青壯,暫時負責搬運軍資,救扶傷者!」看來。一場血戰就將爆了
突然,隱約有陣陣轟顫的感覺凌上我的心頭,我心裡一喜——莫非援軍在這千鈞一間及時趕到?!旋即我輕輕一歎:唉,自己盼援軍真是盼糊塗了,這是哪一面城牆段坍塌的原故吧?!便待凝神細聽,卻聽一聲巨響,在我身右不足十丈的距離內,有一段一丈餘長地城牆坍了有六尺多的高度。接著,也許是受到震撼的緣故。就像是聽到衝鋒號一般。目之所及的城牆紛紛坍塌了下來,有的只拐了六七八尺的高度,有的塌得只餘有一、二尺的城牆根基!
我連忙下令道:「依據殘缺城牆的掩護,但見有敵進入自己弓弩地攻擊範圍,立即箭矢相迎!」命令甫出,我只感到大地又是一陣震顫,隨著城外響起一陣陣衝殺地嚎喝聲——敵騎迅出!我第一個念頭隨之浮出。而後卻只感到一片沉重:叛賊久歷戰陣,橫掃東北各個部族,如今以其精銳騎軍率先出擊,那是早已經成竹在胸,必定秘有殺招!
心念轉動之間,本來距離就不算很遠的敵騎不一刻至近。掩在殘牆斷壁後的大唐將士紛紛以箭矢相射,只聽啪啪的聲響,卻少有中的的慘叫聲。我不由探頭而望,原來這衝鋒而來的戰馬卻是制式略遜於重騎兵配置地小披甲戰馬。而馬上的騎兵身著著統一的輕騎兵裝備鎧甲和圓盾,只是看不到鐵槊!我縮回頭來,心裡暗暗有些疑惑起來:真正的重騎兵有面簾、雞頸、當胸、馬身甲、搭後和寄生,這批叛軍的衝鋒部隊為什麼扮成這般四不像的模樣?難道是為了圖點防護上的周到?
要知道,騎兵是進攻型的兵種,機動性、突然性、翼側突擊和衝鋒的猛烈性是騎兵作戰地基本特點,失去了這些特點,就等於改變了這一兵種的性質。就難以體現其所固有的優勢!而隋軍的重騎兵就很難單獨抵擋突厥輕騎兵機動靈活的進攻,需要與步兵配合作戰,方能與之抗衡。所以,在現在這個還可以稱為輝煌的大唐時代,存在著輕騎兵壓倒重騎兵的普遍趨勢,大唐歷代名將都是以己之強當敵之弱,不簡單地以硬碰來與敵人決勝負,而是以機動、度來尋找和創造戰機。叛軍如此而為,既不能具有真正重騎兵的猛烈性,又降低了自己地機動性,難道作為久臨殺場的叛軍將帥真的不知道嗎?就便是這些騎軍臨越厚牆之前,也形成不了多大的氣候啊?!
我思想之下,突聽一陣陣破空之聲傳來。接著,聲聲瓦罐摔破的動靜傳來。我循聲而視,只見敵騎投擲的確實是瓦罐,瓦罐破碎後有棕黑色的粘稠物淌出。我不由心中大震,也立時間明白了叛賊騎軍的裝備用意叛賊是為了使石漆得以淋於殘牆之後!
石漆,也即是後世所謂的石油!!我當初在翻書尋典,研究火藥配製的時候,曾偶然間查知,對於石油的現和運用,我大漢民族由來已久:《易經》中就有石油的描述,此書編成於西周時,時間不可謂不長久;最早認識石油性能和記載石油產地的古籍,是東漢班固所著的《漢書地理志》;最早採集和利用石油的記載,是南朝范曄所著的《後漢書,郡國志》。此書在延壽縣下載有:「縣南有山,石出泉水,燃之極明,不可食。縣人謂之石漆」。「石漆」,即成為石油的名稱。晉代張華所著的《博物誌》和北魏地理學家邸道元所著的《水經往》也有類似的記載,不過又多小石脂水「之名。而真正用在軍事上,卻是在我大唐,《元和郡縣志》中有這樣一段史實:唐朝初年,突厥統治者派兵包圍攻打甘肅酒泉,當地軍民把」火油「點燃,燒燬敵人的攻城工具,打退了敵人,保衛了酒泉城。這」火油「就是石油的另一個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