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變徵(9)
應該說,謝書說的字字成理,句句合情,而由於如今戰役已經取得全勝,蕭統也沒有把很多數字保密,因此根據現今眾所周知的敵我態勢,確實此時進取山東,有較大把握。
而更讓謝書的說法難以反駁的是,謝書並非簡單的坐而論道,誇誇其談,畢竟此人幼時進過學,在白蓮教帶過兵,理論和實踐都有,而且在蕭統讓他說話時,他還提出了如何進取山東的具體措施,這就一下子把此次朝會的層次拉高了。
謝書提出,如果韃子塞大峴之險,或堅壁清野,則大軍深入,應該以火器為前驅,強行開路,殺開血路,這樣一來,雖然說過程會比較艱難,但是如今的火器營銳不可當,此戰一定可以勝,而一旦打開大峴天險,濟南便是囊中之物,山東全境便可一鼓而下。可是經過縝密的考量,謝書料定韃子最多進據臨朐,退守廣固,必不能也不敢守險清野。,做出這樣的判斷也很簡單,畢竟目前江南已經在宋廷手上,山東就是維繫大都最重要的糧餉之地,元廷根本無力在山東堅壁清野,否則大都就會立即陷入混亂!
雖然說,這裡謝書只是根據蕭統公開的消息進行的合理推斷,可是蕭統也不得不承認,謝書此人,以前被自己嘀咕了!因為蕭統桌子上正放著幾個時辰前剛剛收到的線報,在玉昔和自己鏖戰正酣。勝負未分時,元廷便已經及時作出了反應,只是增兵三萬守濟南,一萬守臨清,當然,大峴也象徵性地增派了五千人。而據宮中細作說,不是沒有人對忽必烈說:「陛下必以騎兵利平地者,宜出峴逆戰。戰而不勝。就可退守;不宜縱敵入峴。自棄險固也。」只是不知為何。一向從善如流的忽必烈,這一次居然沒有聽從這個極為睿智的建議!
看下面的謝書神采飛揚,蕭統不禁想起,當時能收服此人,也是頗費了番周折,畢竟為了安撫白蓮教勢力。李千山和陳萬水兩個精神領袖,蕭統是殺不得的,都是被好吃好喝軟禁了起來,自然,蕭統也從他們手上拿到了「彌勒降世,天命歸宋」這樣的法旨。
而對於一些硬骨頭,卻也沒多大用處的骨幹分子。蕭統也不手軟。一律格殺,而且對於這類人的家小也是一個不放過。全部予以族誅,蕭統可不想留下禍患,讓這些匪類地後人有機會來報仇。
而謝書,則是一個很另類地人,因為根據以前地情報和謝書用兵地實際表現來看,謝書是人才,但並不是那種堪比千軍的國士,其人勇悍有餘,機變不足,見小利而縝密,遇大事兒躊躇,最多也就是州府級的人才,不過呢其人乃是白蓮教總護法,還是很有威望,且邱尋也有意讓蕭統寬宥一下,蕭統也就沒有殺他。
結果有一天,有人告訴蕭統謝書居然主動請降,讓蕭統很意外,畢竟謝書的態度曾經讓蕭統很不解,此人被關起來後,該吃吃該喝,勸降者和人聊天,提出要求一概拒絕,也不要求出獄,也不求死,典型的混飯吃,蕭統一想,也不差這對點糧食,也就沒有追究,沒想到這一次,人家居然送上門了。
結果,謝書說的話,也讓少年天子哭笑不得,「你只是看起來算個明君,如果有朝一日,我真地相信你是明君了,謝書才會真心給你效死力,現在,謝書就是入了曹營的徐庶,是不會給你出主意的。」
有些尷尬的蕭統又問他有什麼別的要求麼,謝書也不含糊,直接就講,說以後寫史的時候不能把他算貳臣,看來老小子也不糊塗,可是蕭統當即拒絕,還說「青史昭昭,縱然朕也不能篡史官一字」,倒把這人噎得夠嗆。
那按照這個說法,是不是一直唧唧歪歪的謝書,要真心歸附了呢,可是早就練就了一雙火眼金睛地蕭統,從上面看起來,卻總覺得有那麼些不對勁。
看謝書漫步而言,眉飛色舞,手勢很有力道,言語很有煽動力,而群臣們這一次也難得地一邊倒的他,除了宋朝陽和高昇二人沒有表態,其他人幾乎全部要求,稍事休整,然後立即出兵,奪取山東!
謝書既然已經推斷出了元軍地部署,自然知道元軍不可能守險,因此提出,分兵三路,主力沿運河北上,趨臨清,偏師自彭城出發,一路北上,取曲阜,然後水路自蓬萊登陸,三路大軍最後會攻濟南,一舉奪取山東全境。預計投入兵力共八萬人,需要時間大概三個月。
這話一出,更是得到一陣陣叫好聲,就連高昇也忍不住微微點頭,蕭統經過仔細揣摩,結合自己掌控的更完整更準確的咨詢,尤其是手上的元軍佈防圖來看,謝書的這個計劃,幾乎完全可行!甚至說,讓蕭統和眾人現在來謀取山東,說不定還沒有謝書考量的這麼周密。
一個縝密,翔實的計劃,蕭統幾乎沒有理由不同意,可是,正是因為這樣,正是因為這個計劃幾乎是太完美了,蕭統才猶豫了,才彷徨了。
那個時代多年的閱歷,和這個世界血與火的考驗,讓蕭統確信,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帆風順的,沒有什麼事情是如此順理成章的,事情太過巧合,太過順利,裡面就一定有問題!這並不是蕭統有被虐狂想症,而是前輩的血肉和白骨,無數英雄的末日和慘痛教訓告訴他,凡事多想想,多懷疑懷疑,總歸只有好處,起碼關鍵時刻,縮頭烏龜,可以保住自己的性命!
重新把目光投向地圖,蕭統猛然想起了兩個字,中原!佈局這麼久,蕭統居然一直忽略了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