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一席話尚未說完。李治早已淚流滿面。隨後,太宗又將太尉長孫無忌、中書令褚遂良召入含風殿內。唐太宗握著褚遂良的手,看了看兩位大臣,說道:「這些年來,卿二人對朕忠心耿耿,朕一直對你們深為倚重。今將二卿召來,受孤遺命。太子忠厚仁孝,你們都是知道的,現在,朕將江山子嗣托於二卿,望善為輔佐,趨吉避凶,恪守寡人遺范,永保大唐社稷……」
長孫無忌和褚遂良默然受命,含淚領旨。過了片刻,太宗長歎了一聲,看著垂立在側的李治說道:「朕現在可以放心地去見天帝了。」
五月十六日午後,太宗皇帝在含風殿溘然長逝。同一天,太子李治在太宗靈前宣誓登基,是為高宗。父皇初喪,李治悲不自勝。日復一日跪立在太宗靈位前,守護待旦。長孫無忌見狀,只得上前援例勸慰,命宮女將他扶入別房寢息。
可是,李世民那裡知道,早在一年前李治就在貞元殿邂逅了武媚娘。初次邂逅武媚娘,李治就被其驚為天人的相貌深深的吸引住了。
從那以後,李治幾乎每天都能在宮中看到武媚娘。每當他們目光相遇,武媚娘總是衝他會心一笑。李治彷彿一直是在隔著一層濃霧在看她似的。
這天晚上,李治在昏睡中醒來的時候,發現武媚娘此刻正背對著他坐在床邊暗自落淚。一輪新月懸掛在窗外秀木叢集的山巔,父皇靈堂裡僧侶們的誦經之聲遠遠傳來,聽上去如同夢寐。李治很快就覺察到,在夜涼如水的山谷裡,不時傳來馬匹的悲鳴,其間還夾雜著女人隱隱的哭聲。
李治將一隻手輕輕地搭在她的肩上,武媚娘嚇了一跳,她轉過身來,擦了擦眼淚:「陛下……」
「現在是什麼時辰啦?」李治問道。
「已過了三更天了。」
「窗外的山谷裡,好像有人在吵吵嚷嚷……」
「陛下,」武媚娘答道,「那是宮女們在準備馬車。」
「馬車?」
「明天一早,先帝的嬪妃們就要前往感業寺了。」
「哦……」李治歎息了一聲。他想起來,按照朝規,先帝駕崩之後,身邊的嬪妃和宮女一律出宮削髮為尼。
「這麼說,你明天一早也要離開這裡了?」李治又問。
武媚娘的眼淚又流出來了。她點點頭。
「臣妾與陛下今夜一別,便是永訣……」
李治轉過臉去看著窗外,山谷中的一條便道上,幾輛黑糊糊的馬車靜泊在淡藍色的月光中,一些太監和侍從的身影在樹林中來回逡巡。
「陛下……」武媚娘突然拉住李治的手,臉上呈現出既靦腆又放怢的神色,「陛下,在去感業寺之前,就讓臣妾最後侍奉陛下一次吧……」
看著眼前的女子,李治一想到以後就可能再也見不到她了,他的心彷彿就在被刀割一樣的痛。
「媚娘,你放心,朕絕對不會讓你在那感業寺中孤獨終老的!」。輕輕的拭去武媚娘眼角的淚水,李治毅然的說道。
「陛下」
「你放心,最多三年,待朕握緊大權之後,朕一定會接你出來的。媚娘,你可相信朕?」
抬頭看了李治一眼,武媚娘點頭道:「媚娘自然相信陛下,可是陛下如此作為,卻是會引起大臣們的反對。如此一來媚娘如何能心安啊!」
「管那幫老骨頭作甚,待我掌握大權後,他們就是不滿又能把朕怎樣!」
「陛下此情,媚娘實在愧對啊!」
「媚娘你什麼也不用說了,為了你,朕什麼都可以做得出來。現在,就讓我們靜靜的度過這短暫的分別前的最後一刻吧!」李治道。
點了點頭,武媚娘不再言語,只是將頭靠上李治的胸膛。
感業寺位於朱雀大街以西約莫三十里之外,原先是蟄伏在長安城外廢街中的尼姑庵,在武德九年被改名為感業寺之後,它實際上已成了收容前朝宮女的牢獄。寺內雜樹重生,斷垣處處,在殘破頹敗的佛塔的陰影下,幾座低矮的房舍散擱在荒野之中。
武媚娘和宮女們被遣送到這裡的時候,已是六月的初夏。寺院中空氣漘悶,除了樹上的麻雀和喜鵲不安地鳴叫之外,唯有呆板、滯重的鐘聲在曠野裡迴盪。
這天傍晚,武媚娘和新近入寺的宮女們排著長隊來到了一座佛堂前,接受剃度。主持剃度儀式的尼姑名叫法明,看上去約莫六十來歲。從她身上已經絲毫看不出一個女人的影子,她的身材像男人般健壯,嗓音粗獷、有力。法明向宮女們詳細說明了寺院的院規以及官女們必須遵循的種種禮儀之後,開始為她們剪髮剃度。
簡單而漫長的剃度儀式完成後,武媚娘便開始了她的等待。
轉眼間,兩年的時光就過去了。如今的李治已經牢牢的掌握了朝中的大權,武媚娘知道她離開感業寺的日子就要快樂。
終於,在一天傍晚,一輛馬車駛進了感業寺。片刻之後。馬車載著那期待了許久的武媚娘駛向了皇宮。
第二天,高宗李治不顧群臣的反對,和長孫無忌等一幫老臣撕破臉皮,在金鑾殿上力排眾議,冊封武媚娘為昭儀,地位只在皇后和四大貴妃之下。
時日來來去去,武媚娘在爭取權力的漩渦中終於取得了絕對性的勝利。這一年唐高宗李治下詔:王后王室多年無出,且喪德在後,故而廢黜其皇后之位,改立德才兼備的武昭儀為後。
轉而一年後,李治再次下詔:皇后決百司奏事。
這一道詔書使皇后由幕後走到了台前,在大唐皇朝的歷史上,這是創舉。
武媚娘的長期努力,終於獲得了輝煌的成功!在皇帝發頒這道詔書之前,她在爭取外廷控制權的過程中,終於獲得了勝利。
代表舊貴族的長孫無忌,長久就是武氏鬥爭的對象,長孫是外戚,朝北系統的貴族世家,又是太宗皇帝遺命輔政的重臣,人們以為長孫氏根深柢固,絕無人能動得了他。
可是,武皇后終於將他斗倒了。她在幕後。借皇帝的手排斥了長孫無忌,使長孫無忌在貶斥中死去。
這是驚動天下的大事。
這也是使武皇后成功的基石。
伴隨著時間的過去,由於高宗李治的軟弱和放縱,武皇后掌握的大權也越來越多。
很快的,又是一年深秋,高宗李治臥病在古老的翠微宮——當年,他的父親也是在此地養病的,當年,他在此地和青春艷麗的武媚娘發生曖昧。但是,李治在翠微宮並無回憶的閒適,頭暈和頭痛。使他的右目幾乎失明了,再加上風濕痛,右邊的肢體運動困難,一日中大半時間,他在呻吟中。而這時的李治也開始對皇后不放心了起來,他感覺到皇后的野心越來越大了。
為了防範不利於自身的意外事件,武媚娘將皇帝李治孤立起來,除了使自己最信任的上官婉兒長期地留在翠微宮之外,又將自己的親信來訓提升為內常侍,許貴為內謁者監,率領二十四名特選內侍,駐於翠微宮。這樣的部署,等於將皇帝禁閉了。倘若皇帝有不利於皇后的旨意,是無法傳出宮門的。
終於,在第二年的開春,大唐第三世的皇帝李治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後路程,在迷糊中逝世了。
急景凋年,大唐第四世皇帝李哲接位了。
李哲乃是武媚娘所生,但他不曾從母親身上接受到智能的遺傳,他顯然是笨拙和具有神經質的,而且,他一方面自卑,一方面又驕悍。人們覺得這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武媚娘以皇太后的身份指導兒子臨朝——她看來很像一個慈母,為兒子的江山作溫和的安排。
但是,問題又來了——
李哲是一個幼稚的人物,他完全不懂怎樣做皇帝,登基不久,中州貴族集團像哄孩子那樣,哄信了這位小皇帝——李哲以為太后思念著被流放在巴州的故太子,他的次兄李賢。於是,為了討好母后,他命中書令擬了一道赦罪詔書,再上了一道呈啟,送到太后那兒。
在忙亂之中,武媚娘已忘掉了李賢的事,看到表文,她勃然大怒。把那一堆紙掃落地下。然後,她決定親自去看看自己這個皇帝兒子。
可是當她趕到皇帝日常處理朝政的地方,卻發現自己的這個兒子居然在那裡興致高昂的鬥雞,對此,武媚娘絕望了,她做出了個決定。而且這個決定和她父親武士臨終前告訴有關她幼年時算命的事情有著必然的聯繫。
於是,第二日一個震驚朝野乃至全天下的消息發出了。而這個消息的發出者就是如今的皇太后武照武媚娘本人。
武媚娘下詔,當今皇帝昏庸,實在不是治理天下的人才,故而廢黜其皇帝之位,暫由自己親理朝政,待到有合適的人選之時,再另立新皇。
一年之後,武媚娘在後武則天在道教弟子徐茂功和佛教弟子狄仁傑的支持下,逐李淳風,貶諸遂良,身等大寶,自立為帝,代唐而稱帝,並且改國號為周!
至此,由准提一手謀劃的「帝傳三世,武代李興」,也是真正的實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