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唐 正文 第836章 退款
    第836章退款

    「混帳」

    看著眼前這份由楊昆尚親自書寫的緊急奏報,李世民一時之間有些難以接受,又是拍桌子又是摔茶碗兒的,咆哮不止。

    「搶朕三萬伊麗健馬,率先挑起兩國爭戰,連奪我大唐兩座州府」李世民氣急地拍著桌子,高聲吼道:「候君集他不為人臣趙德貽誤戰機,丟城失地,罪該萬死」

    雖然楊昆尚在信上並未提及沙州被奪之事,但是從他對沙州城主趙德枉徒以一萬守軍退敗候君集三萬鐵騎的描述,李世民很自然地就能猜出沙州城最可能會面臨的結果。

    候君集是誰?那是隨在李世民身邊二十幾年的不敗名將,對候君集的軍事謀略,沒有誰會比李世民更為瞭解,騎兵又怎麼樣?沒有必要的攻城器械又能如何?這種事情候君集又不是沒有做過,別說你只有一萬參差不齊的守軍,你便是有三萬有五萬,也少不了會被破城的危局。

    至於糧草補給,那就更是扯淡了,他們是騎兵,本身就能攜帶大量物資不說,燒殺搶掠,以戰養戰,當初突厥人入侵中原時的那一套對他們來說更是便捷。東西沒了,去搶就是,整個大唐都是他們想要掠奪的目標,想要搶得一些補給,那還不是易如反掌?

    昏庸誤國這是李世民對趙德這個沙州城主的評價,李世民不怕手下的將士偶有戰敗,但是要敗你也得敗得有些價值才是。

    楊昆尚敗了,那是兵力懸殊,無力挽回,同時他得了第一手消息,趁著候君集搶馬整裝時逃至伊州與李瑞共同休整抵抗,雖然依然敗退,可是最起碼疏散了部分百姓,亦為沙州爭取了半日的準備時間。

    可是沙州城主呢?剛愎自用,不聽人言,為了些許功勞,竟然狂妄到想要獨自阻擊,愚笨之極

    若是他能夠聽從楊昆尚與李瑞的建議,忍一時之氣,實施堅壁清野之策,縱是候君集再有本事,也難為那無米行灶之事,如此前無所得,後無補給,用不到三五天時間,自動就會退回高昌。

    不過現在,說什麼都晚了,楊昆尚這份奏報上的落款日期是為正月初四,八百里加急送至長安時六天已然過去,趙德那小子能堅守六天嗎?李世民搖頭否認,很顯然對於這個沙州城主並不看好。

    李世民現在唯一覺得慶幸的就是,他也選擇了在年關出征,收到楊昆尚這份加急奏報的時候,李績一行也已出行十日,若無意外的話,當是也快趕到了玉門關處,尚不至於被候君集的這次突然襲擊給打得亂了陣腳。

    只是,原本想要突襲高昌的計劃也因這次候君集的突然襲擊而早早夭折,想要打高昌一個措手不及,還有三個月內攻破高昌皇城,收俘高昌皇室的打算怕也會因此落空。畢竟,有了三萬伊麗戰騎的候君集,已經變成了一隻長了翅膀的老虎,不說李績,便是李靖親自,怕是也不能在短時間將其擒下。

    想起那三萬伊麗健馬,李世民不由又是一陣心疼,五十萬的定錢早就已經給楊伯方送去,而且人家也積極配全地訓好了戰馬等著大唐軍隊前去接收,不想半道兒裡竟又出了這樣的事端?

    原本還想著讓李績藉著這三萬健馬的勢頭一展大唐雄風,但是現在卻為他人做了嫁衣裳,剛剛訓好的戰馬,就這麼白白便宜了候君集這個逆臣賊子,這讓李世民這個買主情何以堪?

    「皇上息怒」將皇上遞下的奏折合上,原本被李世民叫來合計賑災款項與軍需糧草剩餘狀況的戶部侍郎狄知遜拱手輕勸:「皇上犯不著為候君集、趙德之流的叛國、誤國之臣生氣,伊州與沙州本就地廣人稀,而且胡人居多,不好治理,能夠這般快被候君集攻下,並不足為奇。」

    「依楊將軍在奏章上所言,候君集現在怕是已拿下沙州並驅兵向玉門關逼進,而那趙德,十有八九也已被斃於亂軍之下。」為一個死人生氣,完全沒有必要嘛,狄知遜小心地抬頭看了李世民一眼,接聲說道:「至於玉門關的現下的形勢,」

    稍頓了下,狄知遜接聲說道:「玉門關地勢緊要,守易攻難,且素來都有重兵把守,想那候君集便是再有手段,十天半月之內當是也不能拿下。」

    「李績將軍年關出征,一路皆是急行而去,若無意外,上元夜之前當是能夠趕至玉門關內,」狄知遜道:「待李績將軍還有太子殿下所帶的十萬大軍一到,候君集那三萬騎兵,也就不足為慮了。」

    「希望如此吧。」李世民輕點了點頭,李績到了自然是沒有什麼問題,可是問題是在李績趕到之前,候君集會不會又耍什麼花招兒?

    候君集雖然行事莽撞,看似個粗鄙之人,可是在戰事上他卻是從來都沒有過較大的失誤,他真的會只帶著三萬騎兵孤軍深入嗎?誰能保證在這三萬騎兵的身後,沒有其他的兵援或是輜重部隊?要知道高昌國域雖然貧瘠,但是兵士卻也備有二十餘萬眾,候君集現在所帶出來的,也僅只有三萬而已,其他的十幾萬哪裡去了?

    唉,李世民輕搖了搖頭,低聲一歎,只苦於長安距離玉門關路途甚遠,不能親去臨戰,現在他這個皇帝所能做的,也只有是寄希望於楊昆尚與玉門關守將他們這些忠正之臣,能夠將玉門關守住,能夠安然地等到李績他們一行趕至支援。

    在李世民憂心邊關戰事的時候,柳一條悠哉游哉地邁著小步子來到三原楊府,管家楊斌急著迎上前來,拱手向柳一條說道:「柳少爺您可算是到了,老爺都連著問了三遍了,說是柳少爺若是到了,可直接去書房尋他。」

    「這麼急?」柳一條一愣,不由出聲向楊斌打聽道:「平時可沒見楊叔這麼著急過,斌叔可知出了什麼事端?」

    「回柳少爺話,」楊斌輕聲回道:「具體的小的也不太清楚,不過今日上午,府裡收到了大少爺著人從邊關送來的加急信箋,老爺是看過大少爺的書信之後才急著著人去古田請柳少爺過來的。」

    「哦,行了,多謝斌叔」輕拱了拱手,柳一條開聲說道:「書房的道一條認識,就不勞斌叔帶路了,斌叔您忙。」

    說完,柳一條拱手告罪一聲,直接抬步向楊府後宅的書房走去,及到書房時,看到楊伯方正在那裡凝眉靜思,柳一條直接推門進去,拱手與其見禮:「楊叔在上,小侄給您見禮了」

    「行了行了,咱們叔侄用不著這般虛禮客套,坐吧。」楊伯方抬起頭來,責怪了柳一條兩句,而後直接示意柳一條在他的身邊坐下,之後將桌上的書信往柳一條的跟前一推,開聲說道:「看看吧,這是你大兄昆尚寄回的書信,高、唐兩國,早在年關時就已然開戰。」

    「哦?」柳一條雙眼一亮,倒也顧不著再與楊伯方客氣,直接拿起桌上的書信翻看起來,牧場被搶,邊關被破,接著還有伊州、沙州等城,也相繼遭敵,初始的戰況,就大唐來說,可謂是節節敗退。

    「原以為候君集搶了戰馬就會迅速撤回高昌,養精蓄銳以備他時,沒想到這老小子竟會有如此魄力」雖然候君集並不遭人喜歡,但是柳一條卻也不得不佩服他的膽略,明明處於劣勢,卻還敢勇於出擊,並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且誤打誤撞之下也算是破了李世民想要奇襲的念頭。想來李世民這位千古明君的心裡面,現下定是非常之鬱悶。

    「所幸楊大哥已平安入了玉門關內,不然小侄的罪過可就大了。」將書信合上,柳一條也不由長出了口氣,雖然高、唐兩國之間的戰事不可避免,楊昆尚身為邊境守將,也必會有此一劫,但是候君集畢竟是得了晏天牧場中的三萬伊麗馬才能有如此鋒芒,柳一條心下,多少還是會有些過意不去。

    「這事與你何干?」不滿地瞪了柳一條一眼,楊伯方道:「不是為叔小看自己的兒子,就是沒有你那三萬戰馬,昆尚那小子也必不是候君集的對手。若不是有賢侄提前知會,讓他在戰前有所準備,他怕是連小命都不能保得,就更別提再建什麼功業了。」

    「今日叫你過來,就是想要與賢侄商議一下那三萬伊麗馬的問題,」楊伯方直接說出此次會面的議題,開聲道:「牧場的事情,皇上當是已然知曉,既然三萬健馬已失,之前與朝廷的交易自然也就不復存在,賢侄以為先前李績送來的那五十萬貫定錢,是不是也該退還回去了?」

    「退自然是要退,」柳一條瞇眼輕笑著說道:「不過卻也不能退得太過爽利,畢竟牧場被劫,府上的損失也過了數百萬貫,若是退得太過爽利的話,難免會引起別人的猜疑。」

    「依小侄看,」沉吟了片刻,柳一條拱手說道:「楊叔最好還是先去跟戶部的狄尚書提前商議一下,報報屈,叫叫苦,能少退的話最好是少退一些。」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