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仙 第一卷 希夷傳人 第四章 華山
    華山古稱「西嶽」,又叫「太華山」,是自古便名盛華夏的五嶽之一,位於陝西省華陰市境內,距西安120公里,海拔2154.9米。南接秦嶺,北瞰黃渭,扼守著古代中國心臟地區,素有「奇險天下第一山」之稱。

    華山是由一塊完整碩大的花崗岩體構成,它的歷史衍化可追溯到1.2億年前,《山海經》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現在的華山有東、西、南、北、中五峰,主峰有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三峰鼎峙,「勢飛白雲外,影倒黃河裡」,人稱「天外三峰」。還有雲台、玉女二峰相輔於側,三十六小峰羅列於前,虎踞龍盤,氣象森嚴。華山名字的來源說法很多,通用的說法是華山形似一朵蓮花而得名,《水經注》言「遠而望之若花狀」,古時「華」與「花」通用,故名。

    華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考證,「中華」、「華夏」皆因華山而得名。《尚書》裡就有關於華山的記載;《史記》中也有黃帝、堯、舜華山巡遊的事跡;秦始皇、漢武帝、武則天、唐玄宗等十數位帝王也曾到華山進行過大規模祭祀活動。

    華山還是道教名山,《華山記》謂「山頂池中,生千葉蓮,服之羽化,因名華山」。乃道教傳說中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四洞天,有陳摶、郝大通、賀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在此隱居修道。山上現存七十二個半懸空洞,道觀二十餘座,其中玉泉院、東道院、鎮岳宮被列為全國重點道教宮觀。

    華山自古便是名山勝地,千百年來留下了無數名人的足跡,也留下了無數故事和古跡。自隋唐以來,李白、杜甫等文人墨客詠華山的詩歌、碑記和遊記不下千餘篇,摩岩石刻多達上千處。在華山諸多故事中,流傳最為廣泛的還是神話故事,著名的有「巨靈劈山」、「沉香劈山救母」、「吹簫引鳳」等。

    華山的著名景區多達二百一十餘處,有凌空架設的長空棧道,三面臨空的鷂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絕崖上鑿出的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等。其中「華岳仙掌」被列為關中八景之首。

    行經兩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後,方慕南與唐詩語在華山腳下的玉泉路下車。這條路因建於華山腳下的道觀玉泉院而得名,玉泉院正位於此路的最南端。

    兩人離西安時退了酒店房間,下車之後拖著行李箱先行到位於玉泉路北段東側,提前預訂的華山金融賓館入住下榻。

    二人一大早便從西安啟程出發,此時不過才上午九點多。時間還早,安頓之後略休息片刻,唐詩語便拉著不住抱怨應該先在賓館裡睡上一覺補補早起睡眠不足的方慕南前往華山西山門,準備買票登山。

    方慕南著實有些困頓,卻是拗不過唐詩語,張嘴打著哈欠不甘願地被唐詩語拖著走。經過玉泉院時,唐詩語頓住腳步,回頭瞧著方慕南懶散無神的樣子,道:「看你這副樣子,我很懷疑你待會兒登山時會忍不住犯困一頭從山上栽下去。……好了,我們先去玉泉院逛逛吧,也讓你有時間多休息一會兒,免得你待會兒掉下山去做了鬼還埋怨我是故意害你。」

    方慕南打著哈欠地咕噥道:「你本來就是故意的!」

    唐詩語笑道:「對,我就是故意的,怎麼樣?」

    方慕南歎道:「所以說了,『最毒婦人心』。此話誠不欺我!」

    唐詩語嘴角翹了翹,沒做理會。

    ……

    玉泉院為登臨華山的門戶,歷來登華山的遊客多先在此歇腳,隨後出發登山。本來唐詩語是打算游了華山下來,看情況的話再行順便遊覽下玉泉院與稍遠的西嶽廟,卻是為了方慕南而改變了計劃。

    玉泉院建於北宋皇佑年間,是道士賈得升為其師陳摶所建造的,也有說是時陳摶老祖本人所建。背依大山,四周古木參天,院內有一泉,泉水甘甜清冽。相傳唐玄宗之妹金仙公主在華山修道時,在鎮岳宮玉井中汲水洗頭,不慎將玉簪掉入水中,卻在返回玉泉院後,用泉水洗手時無意中找到了玉簪,方知此泉與玉井相通,於是賜名為玉泉,玉泉院也是因此得名。

    玉泉院的風格採用的是江南園林式建築,以水池為中心,周圍配上亭、台、樓、閣等,給人以小見大的印象。其充分利用了優美的自然環境,精心設計,巧妙構造,使山上山下的景色融為一體,整個佈局十分嚴整。院內巨石盤陀,流水瀠回,老樹虯蟠,綠蔭蔽日;更有長廓回區,碑石題記,雕樑畫棟,亭榭相望。實乃佳境聖景,讓人心曠神怡,煩慮盡消。康有為曾寫詩讚道「谷口清泉引曲流,長廊回醫樹無憂。泉水岳色可忘出,讓與希夷睡萬秋。」

    其中「希夷」所指便是陳摶老祖,名稱來源於宋太宗曾賜陳摶「希夷先生」的稱號。玉泉院內建有希夷祠,分前、後兩殿。前殿左側是「華山全圖碑」,右側是宋代書法家米芾手書「第一山」石碑。後殿有陳摶塑像。並有陳摶親手所構建的一座山蓀亭,建於一塊大石之上,相傳陳摶常在此觀賞山景,著書立說。

    山蓀亭下面,有一棵曲屈虯蟠、老態龍鍾的古樹,傳為陳摶手植。因無人修剪,願怎麼長就怎麼長,無憂無慮,所以長成今天之形狀。雖已有千餘年,但仍顯得樸茂挺健,生意盎然。唐詩語見這樹前有遊人照相留影,也拉了方慕南一起合影留念。

    山蓀亭的西邊,有一石洞,是皇佑年間賈得升親手開鑿,洞內有陳摶睡像一尊。據說此像很神奇,有人如果身體哪個部位痛,就用手摸睡像的哪個部位,摸後便不會再痛。

    這一系列關於「希夷先生」陳摶的建築、景點遊覽下來,讓方慕南對這位傳說中的「睡仙」大起知己之感,並立即引為偶像。對於陳摶,他其實以前瞭解不多,只知道個陳摶與宋太祖趙匡胤下棋贏了華山的故事。趙匡胤後來得了天下後,便按照當初的賭約將華山賜給了陳摶,民間有諺云「自此華山不納糧」。

    而現下遊覽下來,聽了作為導遊的小道士向他敘述的陳摶生平事跡簡介,他才算對陳摶的瞭解詳細起來。得知這位陳摶老祖原來號稱是「天下睡仙第一人」,常常一睡百日不起。看看,這功夫、這本事,偶像啊!

    玉泉院今屬於全真教華山派道觀,是華山道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全國著名的道教宮觀。創派人乃南宋時期全真七子之一的郝大通,也是鼎鼎大名的人物。相比於陳摶來說,方慕南對於郝大通倒更加耳熟能詳。原因嗎,自然是得益於著名武俠作家金庸先生的大作。

    因此,玉泉院內建有一座全真七子殿。供奉著全真派創始人王重陽座下的七位高徒,正中間的是丘處機,其餘幾位則分別是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對於此殿,方慕南自然也是著意遊覽了一番。

    不知是否因找到了偶像而興奮,從另一邊的通天亭走出玉泉院後,方慕南倒確實精神奕奕了一些。接下來,便是跟著唐詩語一起登華山。

    「華山自古一條道」,這句話可不是說假的,從古至今,要爬華山就只有一條路。這條路不是「走的人多了,便有了路」,而是仰仗鬼斧神工在堅硬的花崗岩峭壁上劈鑿出的一道險途。沒有親身走過的,實無法切身體會其中艱險奇峻。

    進入華山峪,沿溪行山路行走,過五龍橋,溪谷中有巨石擋道,上刻有斗大「魚石」二字。這魚石的名字並不是指這塊石頭的形狀似魚,而是因為在面西的斷石上呈現有黃色魚形,其首尾完備,姿態活躍,栩栩如生,因有此名。傳說是清代華山峪出了蛟龍,突然發了大水,蛟龍游到此處被雷神閃擊,化為巨石,即魚石。在魚石的摩崖石刻下面刻有其來歷,上書「光緒十年六月六日,山內蛟起,沖裂巨石至此,中見魚形,首尾皆具,其事不知所在,因異而識」。

    從魚石上行約百米,可見篆刻在石壁上直徑達一米多的「壽山」兩個大字,傳為陳摶所書。再上行數步,即到王猛台,王猛是東晉永和年間人,少年時曾隱居華山讀書,後任尚書令,曾助前秦統一北方和西南的廣大地區。王猛台便是王猛隱居華山讀書之處。

    繼續前行,山路更加曲折,行約不遠便至希夷峽和石門。希夷峽原名叫張超谷,後因陳摶在此托骨安葬,後人漸更名為希夷峽。過石門南行約一公里處便是莎蘿坪,此處原名洞天坪,因栽種莎蘿樹而得名。莎蘿樹即菩提樹,是從印度引進的樹種,相傳也為陳摶老祖親手所植。後也在清光緒十年六月六日,華山峪那次的山洪暴發中沖毀,樹及莎蘿坪所有建築全都毀於水患。現今坪上的所有建築皆為後建。

    由桫欏萍南行不遠即到藥王洞,供奉的是藥王孫思邈。再一路南行,經過毛女洞與雲門這兩處主要景點,便到達青柯坪。登華山的這條路上,青柯坪算是個標誌點,從青柯坪以東才是真正爬山的開始。青柯坪之前的這段路,都並不如何艱險。

    青柯坪因坪上多生青柯樹而得名。坪地面積約四十餘畝,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簾洞瀑水下行穿坪而過,是華山最大的坪地。其三面環山,呈圈椅型,四周壑靜谷幽,泉石奇秀,濃蔭蔽天,翠峰雲繞,樓閣掩映,登臨如同仙境,有「小蓬萊」的美稱。

    由坪上放眼環視,可觀賞蓮花峰、鳳凰嶺、獅子嶺以及水簾洞、和合二仙、二仙下棋、壽星石、鳳凰單閃翅、白馬過橋、獅子滾繡球、金龜戲玉蟾八個景觀,這便是有名的「華青八景」。

    唐詩語隨身帶著部數碼相機,一路而來,不時拍照留念。見得此處美景,便又拉著方慕南合影。二人在這裡遊覽一番,略微休息了一會兒之後,便又接著上路。

    離青柯坪往東不遠便見一巨石,名叫「回心石」。回心石之上便是華山頭道險境千尺幢,體弱者到此石處嚮導通常便會勸其回頭下山。表示華山路險,從此開始沒有勇氣或力氣再行登山者,可以在此回心轉意。

    千尺幢有石梯三百七十餘階,是從鑿開的孔洞中穿過,盤旋於懸崖峭壁之上,遊人需手握鐵索,手足並用,沿陡峭的山路攀登,令人望而生畏。平均坡度達七十度,有的地方幾成垂直,上面台階都可以碰到鼻尖。石階很窄,皆不滿足寬。行經其間,崖壁陡峭,頭頂只見一線天光,驚險絕倫。出口名曰「天井」,為「太華咽喉」。若用鐵板蓋上,則上下無路可走。

    方慕南站在回心石上仰頭望著面前的千尺幢,深吸了口氣,向著唐詩語道:「我們可不可以在這裡回心轉意,下山轉乘纜車?」他小時也是上高爬低,身手敏捷之輩,再高的樹也敢爬,現在雖然大了,膽子卻也並沒弱了多少,只是懶的怕動了。他說這句話並不是因為怕,而是因為懶。這傢伙,爬上去得多累,哪有坐纜車來的舒服省力。

    「不可以。」唐詩語毫不猶豫的拒絕,在後輕推了他一把,道:「你給我上吧!」

    方慕南再次哀歎了一聲自己的命運,無奈地手抓鐵索,開始攀爬。這千尺幢太陡,石階又罕,腿不能太過使勁,否則人就會向後倒,主要是靠手勁把身子給拽上去。那叫一個累。

    上了千尺幢,鑽出「天井」,向北折即到了百尺峽,是登山的第二道險途。只見這裡危石聳立,直插雲表,令人望而生畏。兩壁高聳,中間夾有一塊從天而降的巨石,上刻「驚心石」三個大字。人從這大石下穿過,確實驚心動魄,生怕這大石從兩壁間忽然掉下來。

    通過百尺峽後,再經過仙人橋、俯渭崖、黑虎嶺等小險處,便到了登山的第三道險途「老君犁溝」,這是夾在陡峭石壁之間的一條溝狀險道,深不可測,有石階五百七十多個。石級依壁臨溝而過,傳說這裡原來沒有路,是太上老君登華山時見此處無路可通,牽來青牛一夜間犁成的這條山溝。其形確如耕地時留下的犁溝,所以被稱為「老君犁溝」,又叫「老君離垢」,寓意離開塵垢到達仙境的意思。

    在溝的盡頭是被稱為「猢猻愁」的陡壁,顧名思義,連猴子都發愁,就說明這崖壁是多麼陡峭了。過了猢猻愁再向前進,就到了華山北峰雲台峰。  
本站首頁 | 玄幻小說 | 武俠小說 | 都市小說 | 言情小說 | 收藏本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