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紀三十四】 起上章困敦七月,盡玄黓攝提格十二月,凡二年有奇。
○順帝至正二十年(庚子,一三六零年)
秋,七月,辛酉,博囉特穆爾敗賊王士誠於台州。
乙丑,陳友諒浮梁守將於光等以其縣降於吳。
乙亥,詔博囉特穆爾總領達勒達漢兒軍馬,為總兵官,仍便宜行事。
八月,戊子,命博囉特穆爾守石嶺關以北,察罕特穆爾守石嶺關以南。
乙未,永平路陷。
甲辰,詔:「諸處所在權攝官員,專務漁獵百姓,今後非朝廷允許,不得之任。」
庚戌,詔:「江浙行省左丞相達實特穆爾,加太尉兼知江浙行樞密院事,提調行宣政院事,便宜行事。」
九月,乙卯朔,詔遣參知政事額森布哈等往諭博囉特穆爾、察罕特穆爾,令講和。時博囉特穆爾調兵自石嶺關直抵冀寧,圍其城三日,復退屯交城。察罕特穆爾調參政閻奉先引兵與戰,已而各於石嶺關南北守禦。
壬戌,賊陷孟州,又陷趙州,攻真定路。
癸未,賊復犯上都,右丞孟克特穆爾引兵擊之,敗績。
僉山南道肅政廉訪司張楨,嘗劾額森布哈及樞密院副使托克托穆爾、治書侍御史努努弄權誤國之罪,不報。及額森布哈等受和解之命,見博囉特穆爾、察罕特穆爾方構兵,中道遷延不進,楨又言:「額森布哈等貪懦庸鄙,苟懷自安,無憂國致身之忠。朝廷將使二家釋憾,協心討賊,此國之大事。謂宜風馳電走,而乃迂迴退懾,枉道延安以西,繞曲數千里,遲遲而行。使兩軍日夜仇殺,黎庶肝腦塗地,實奉使者之所致也,宜急殛之以救時危。」亦不報。楨乃慨然歎曰:「天下事不可為矣!」即辭去,結茅安邑山谷間,不復言時事。
是月,張士誠兵侵諸全,吳元帥袁實戰死。
黃岡人歐普祥,故徐壽輝將也,性殘暴,所過室廬皆焚蕩俘掠無遺,壽輝使守袁州。陳友諒弒壽輝,徵兵於普祥,普祥不聽其節制,乃以袁州降於吳。友諒聞之,遣其弟友仁攻袁州,普祥與部將劉仁、黃彬擊敗其眾,獲友仁,鞭而囚之。友諒懼,遣其太師鄒普勝與普祥和,約各守其境,普祥乃釋友仁歸。
冬,十月,甲申,以張良弼為湖廣行省參知政事,討南陽、襄、樊。
詔博囉特穆爾守冀寧,博囉特穆爾遣保保等倍道趨之,守者不納。己亥,察罕特穆爾遣陳秉直等,以兵攻博囉特穆爾之軍於冀寧,博囉特穆爾軍戰敗。時詔以冀寧畀博囉特穆爾,察罕特穆爾以為用兵數年,惟藉冀晉給其軍,以致盛強,苟與之,則彼得以足兵足食,而己無以為資。乃託言用師汴梁,尋渡河就屯澤潞拒之,調延安軍交戰於東勝州,再遣班布爾實以兵援之。班布爾實謂:「彼軍奉詔而來,我何敢抗王命?」察罕特穆爾怒,殺之。
十一月,甲寅朔,黃河清,凡三日。
博囉特穆爾以兵侵汾州,察罕特穆爾拒之。
癸酉,賊犯易州。
十二月,辛卯,廣平路陷。
吳國公復遣夏煜以書諭方國珍。
是歲,陽翟王勒呼木特穆爾擁兵數十萬,屯於穆爾古楚之地,將犯京畿,使來言曰:「祖宗以天下付汝,汝已失其大半;若以國璽付我,我當自為之。」帝遣報之曰:「天命有在,汝欲為則為之。」命知樞密院事圖沁特穆爾等將兵擊之,不克。軍士皆潰,圖沁特穆爾走上都。
關先生、沙劉二、破頭潘兵入高麗,王王都出奔耽羅。其臣納女請降,將校皆以女子配之,軍士遂與高麗為姻婭,恣情往來,高麗人因各藏其馬。一夕,傳王令,除高麗聲音者不殺,其餘並殺之。關先生、沙劉二皆死,惟破頭潘及裨將左李率輕騎萬人,從間道直走西京,降博囉特穆爾,聽其調遣,後乃降於庫庫特穆爾。
○順帝至正二十一年(辛丑,一三六一年)
春,正月,癸丑朔,赦天下。
命中書平章政事達實特穆爾、參知政事七十往諭博囉特穆爾罷兵還鎮,復遣使往諭察罕特穆爾,亦令罷兵。而丞相綽斯戩與資政院使保布哈,默貨無厭,視南北兩家賂遺厚薄而啖之以密旨,南之賂厚,則曰密旨令汝並北,北之賂厚,則曰令汝並南。由是構怨日深,兵終不解。
乙丑,河南賊犯杞縣,察罕特穆爾討平之。
丁卯,李思齊進兵平伏羌等縣。
吳院判朱亮祖,率兵擊陳友諒平章王溥於饒州安仁之石港,不利而還。
吳元帥朱文輝及饒州降將余椿等,引兵次池之建德,令元帥羅友賢攻東流賊壘,擒其將李茂仲,文輝又追襲其守將趙同僉,走之。
二月,甲申,同僉樞密院事特哩特穆爾復永平、灤州等處。
吳改樞密分院為中書分省。始議立鹽法,置局設官以掌之,令商人販鬻,二十分而取其一,以資軍餉。
己丑,察罕特穆爾駐兵霍州,攻博囉特穆爾。
己亥,吳置寶源局於應天府,鑄大中通寶錢,使與歷代錢兼行,以四百為一貫,四貫為一兩,四文為一錢,其物貨價值,一從民便。
丙午,吳議立茶法,凡產茶郡縣,並令征之。其法,官給茶引,付諸產茶郡縣,凡商人買茶,具數赴官納錢請引,方許出境貿易,每茶一百斤,輸錢二百。郡縣籍記商人姓名,以憑勾稽。
巴特勒布哈以廉訪使久居廣東,專恣自用,詔以鄂勒哲圖等為廉訪司官,而除巴特勒布哈為江南行台侍御史。巴特勒布哈不受命,盡殺鄂勒哲圖等。唯廉訪使董鑰哀請得免。
三月,癸酉,察罕特穆爾調兵討永城縣,又駐兵宿州,擒賊將梁綿住。
泗州守將薛顯,以城降於吳。
先是吳遣夏煜往諭方國診,戊寅,國珍使者來謝,且以金玉飾馬鞍輿獻,吳國公曰:「吾今有事四方,所需者文武材能,所用者粟米布帛,其他玩寶,非所好也。」卻其獻。
是月,張士誠海運糧十一萬石至京師。
博囉特穆爾罷兵還,遣圖魯卜等引兵據延安,以謀入陝。
張良弼出南山義谷,駐藍田,受節制於察罕特穆爾。良弼又陰結陝西行省平章定珠,聽丞相特哩特穆爾調遣,營於鹿台,察罕特穆爾聞而銜之。
夏,四月,辛已朔,日有食之。
以張良弼為陝西行省參知政事。
察罕特穆爾遣其子副詹事庫庫特穆爾貢糧至京師,皇太子親與定約,遂不復疑。庫庫,本察罕甥也,姓王氏,名保保,察罕養以為子。
五月,癸丑,四川明玉珍陷嘉定等路,李思齊遣兵擊敗之。
乙亥,察罕特穆爾以兵侵博囉特穆爾所守之地。
是月,李武、崔德等降於李思齊。
吳命同僉朱文忠城嚴州。時抗州為張士誠所據,距嚴密邇,故築城為守備。
陳友諒將李明道犯信州,聞吳將胡大海在浙東,懼其來援,乃遣兵據玉山之草坪鎮以拒敵;夏德潤出兵爭之,戰死。
六月,乙未,熒惑、歲星、太白聚於翼。
察罕特穆爾諜知山東群盜自相攻殺,而濟寧田豐降於賊,欲總兵討之,七月,丙申,輿疾自陝抵洛,大會諸將議師期,發并州軍出井徑,遼、沁軍出邯鄲,澤、潞軍出磁州,懷,衛軍出白馬,及汴、洛軍水陸俱下,分道並進,而自率鐵騎,建大將旗鼓,渡孟津,逾覃懷,鼓行而東,復冠州、東昌。
丙午,吳雄鋒翼元帥王思義,克鄱陽之利陽鎮,遂會鄧愈兵攻浮梁。
李明道攻信州益急,吳守將胡德濟,以兵少閉城固守,遣人求援於胡大海。大海即帥兵由靈溪以進,德濟乃引兵出城與明道戰,大海縱兵夾擊,大破之,擒明道及其宣慰王漢二,送朱文忠。漢二,溥之弟也。文忠令為書以招溥,復送之建康,吳國公皆仍其舊職,用為鄉導以取江西。
秋,七月,甲子,吳國公以都事范常為太平府知府,諭之曰:「太平,吾股肱郡,其民數罹兵革,疲勞甚矣,當有以安集之,使各得所。」常之官,興學恤民,以簡易為治。官廩有谷數千石,請以給民乏種者,秋稔輸官,公私俱足。
己巳,忻州西北有赤氣蔽天如血。
壬申,陳友諒知院張定邊陷安慶,吳守將余某戰敗,奔還建康,吳國公怒,斬之。
八月,甲申,吳將鄧愈克浮梁,陳友諒守將侯邦佐等棄城走。院判於光復攻樂平州,友諒總管蕭明率眾拒戰,光擊敗,擒之,遂克樂平。
吳將胡大海率兵攻紹興,部將張英,恃勇輕進,至城下,遇伏被執,死之。大海圍城久不下,乃引還。
乙酉,大同路北方夜有赤氣蔽天,移時方散。
先是朱文忠送李明道至,吳國公問;「陳氏何如?」明道具言:「友諒弒主,將士離心,且政令不一,擅權者多。驍勇之將如趙普勝者,又忌而殺之,雖有眾,不足用也。」及安慶之陷,公遂決意伐之,召諭諸將,各厲士卒以從。徐達進曰:「師直為壯,今我直而彼曲,焉有不克!」劉基亦言於公曰:「昨觀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後,此師勝之兆也。」
公於是命徐達、常遇春等先發;庚寅,親乘龍驤巨艦,率舟師溯流而上,友諒江上斥候,望風奔遁。戊戌,至安慶,敵固守不戰,公以陸兵疑之,乃命廖永忠、張志雄以舟師擊其水寨,破敵舟八十餘艘,遂復安慶,長驅至小孤山,友諒守將傅友德及丁普郎迎降。壬寅,次湖口,遇友諒舟出江偵邏,命常遇春擊之,敵舟退走,乘勝追至江州。友諒親率兵督戰,公分舟師為兩翼,夾擊友諒,大破之,獲其舟百餘艘。友諒窮蹙,夜半,挈妻子棄城走武昌。癸卯,公入江州,復遣達進兵追之。達聞友諒欲出沔陽戰艦來拒戰,乃屯沌口以遏之。
甲辰,吳遣兵攻南康,克之,改為西寧府。又分遣將士略各城之未下者,東流、蘄、黃、廣濟、饒州相繼降。
是月,察罕特穆爾率師至鹽河,遣庫庫特穆爾及諸將閻思孝等會關保、浩爾齊軍,由東阿造浮橋以濟,賊以二萬餘眾奪之,關保、浩爾齊且戰且渡,遂拔長清。以精卒五萬搗東平,東平偽丞相田豐遣崔世英等出戰,大破之,斬首萬餘級,直抵城下。察罕特穆爾以田豐據山東久,軍民服之,乃遺書諭以逆順之理,豐與王士誠皆降,遂復東平、濟寧,令豐為前鋒,從大軍東討。
時察罕特穆爾猶未渡河,群賊皆聚於濟南,而出兵齊河、禹城以相抗。察罕特穆爾分遣奇兵間道出賊後,南略泰安,逼益都,北徇濟陽、章丘及瀕海郡邑,乃自將大軍渡河,與賊將戰,大敗之。棣州俞寶、東昌楊誠皆降,魯地悉定。
吳國公聞之,遣使與察罕特穆爾通好,謂左右曰:「察罕雖假義師,圖恢復,乃與博囉兵爭不解,屢格君命,此豈忠臣之為乎!又聞其好名,如田豐為人傾側,察罕待如心腹,則暗於知人矣。古之名將,洞察幾微,智謀弘遠,使人不可測度,察罕豈知此乎!吾今遣人往與通好,觀其所處何如,然後議之。」
九月,辛亥,陳友諒建昌守將王溥等降於吳。
甲寅,吳星源翼判官俞茂攻德興,克之。
戊午,陽翟王勒呼木特穆爾伏誅。
壬戌,四川賊兵陷東川郡縣,李思齊調兵擊之。
壬申,命博囉特穆爾於保定以東、河間以南從便屯種。
是月,命兵部尚書齊齊克布哈、侍郎韓祺征海運糧於張士誠。
蜀劉楨密言於明玉珍曰:「西蜀形勝,東有瞿唐,北有劍閣,沃野千里。自遭青巾之虐,人物凋耗,大王撫有之,休養傷殘之民,用賢治兵,可以立不世之業,當於此時稱大號以系人心。」玉珍駭然曰:「此非我敢望也!」楨曰:「大王所部皆四方之人,若謙讓猶豫,一旦將士思鄉土,瓦解星散,大王誰與建國乎?」玉珍猶不聽。已而楨復言之,玉珍乃謀以明年僭號。
冬,十月,察罕特穆爾進兵逼濟南城,齊河、禹城皆來降,南道諸將亦報捷。再敗益都兵於好石橋,東至海濱,郡邑聞風皆送款,濟南乃下。詔拜中書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陝西行台中丞如故。
察罕特穆爾令參政陳秉直、劉珪守禦河南,而自駐山東,移兵圍益都,環城列營凡數十,大治攻具,百道並進。賊悉力拒守,察罕特穆爾復掘重塹,築長圍,遏南洋河以灌城中,城中益困。
十一月,戊午,吳國公命參政常遇春率兵救長興。
先是張士誠遣其司徒李伯升以眾十餘萬攻長興,水陸並進,城中兵少,不能御。公在江州,即命華高、費聚等率三路兵往援,而諸軍戰皆不利,遂潰。耿柄文嬰城固守,左副元帥劉成出戰死。於是敵復圍城,結九寨,為樓車下瞰城中,取土石填壕隍,放火燒水關,城中晝夜應敵,凡月餘,內外不相聞。公以圍久不解,故覆命遇春往救。
己未,吳遣平章吳弘等攻撫州,陳友諒右丞鄧克明據城拒守,僉院鄧愈自臨川間道夜襲之,黎明至。兵由東、西、北三門入,克明單騎出南門走,自度不能免,乃詣愈降。愈留克明於軍中,令其弟志明還新淦,收其故部曲。克明因請往江州見吳國公,愈以兵送之,至中途,克明逃歸新淦。
戊辰,黃河自平陸三門磧下至孟津五百餘里皆清,凡七日。命秘書少監程徐祀之。
甲戌,吳常遇春兵至長興,李伯升棄營遁。遇春追擊,俘斬五千餘人。
是月,察罕特穆爾、李思齊遣兵圍鹿台,攻張良弼,詔和解之,俾各還汛地,兵乃解。
十二月,己亥,陳友諒江西行省丞相胡廷瑞、平章祝宗,遣宣使鄭仁傑詣江州納降於吳。仁傑言廷瑞之意,以將校久居部曲,人情相安,既降之後,願不以改屬它人,吳國公有難色,劉基蹴所坐胡床,公悟,乃許諾,以書報曰:「鄭仁傑至,言足下有效順之誠,此足下明達也;又恐分散所部屬它將,此足下過慮也。吾起兵十年,奇士、英才,得之四方多矣,有能審天時,料事機,不待交兵,挺然委身來者,嘗推赤心以待,隨其才任使之,兵少則益之以兵,位卑則降之以爵,財乏則厚之以賞,安肯散其部伍,使人自疑,負來歸之心哉!且以陳氏諸將觀之,如趙普勝驍勇善戰,以疑見戮,猜忌若此,竟何所成!近建康龍灣之役,予所獲長張、梁鉉諸人,用之如故,視吾諸將,恩均義一。長張破安慶水寨,梁鉉等攻江北,並膺厚賞。此數人者,自視無復生理,尚待之如此,況如足下以完城來歸者耶!得失之機,間不容髮,足下當早為計。」
是歲,京師大饑,屯田成,收糧四十萬石。賜司農丞胡秉彝上尊、金幣以旌其功。
○順帝至正二十二年(壬寅,一三六二年)
春,正月,辛亥,胡廷瑞得吳國公書,意遂決,遣其甥同僉康泰至江州降。
甲寅,詔李思齊討四川,張良弼平襄漢。時兩軍不和,故有是命。
吳國公以胡廷瑞等降,遂發九江,如龍興。己未,師次樵捨,廷瑞與祝宗遣人繼陳氏所授丞相印及軍民糧儲之數來獻。辛酉,公至龍興,廷瑞、宗率行省僚屬迎謁於新城門,公慰勞之,俾各仍舊職。壬戌,公入城,軍令肅然,民皆安堵。謁孔子廟,過鐵柱觀,復出城開宴於滕王閣。明日,命存恤鰥寡孤獨,放陳友諒所畜鹿於西山。
戊辰,築台於城北龍沙之上,召城中父老民人悉集台下,諭之曰:「自古攻城略地,鋒鏑之下,民罹其殃。今爾民得骨肉安全,生理無所苦者,皆丞相胡廷瑞灼見天道,先機來歸,為爾民之福也。陳氏據此,軍旅百需之供,爾民甚苦之。今吾悉去其弊,軍需供億,俱不以相累。勻等各事本業,毋遊惰,毋作非為以陷刑辟,毋交結權貴以擾害良民,各保父母妻子,為吾良民。」於是民皆感悅。
建昌王溥,饒州吳弘,各率眾來見,袁州歐普祥遣其子文廣來見,公厚賜遣之。鄧克明既逃歸新淦,復收集舊部曲,仍肆劫掠;至是欲復降,恐見誅,乃詐為商賈,乘小舟至龍興城下,潛使人覘可否為去就。事覺,被執,並獲克明,公責其反覆,囚送建康。
丁卯,詔以太尉鄂勒哲特穆爾為陝西行省左丞相。仍命察罕特穆爾屯種於陝西。申諭李思齊、張良弼等各以兵自效。
以額森特穆爾為中書右丞。
辛未,寧州土官陳龍,遣其弟良平率分寧、奉新、通城、靖安、德安、武寧六縣民兵降於吳;癸酉,守吉安土軍元帥孫本立、曾萬中與其弟粹中,詣龍興納款。吳國公以本立為江西行省參政,萬中都元帥,粹中行軍指揮,俾還守吉安。
乙亥,陳友諒平章彭時中,以龍泉降於吳,命仍其舊職。
二月,丁丑朔,盜殺陝西行省右丞塔布岱。
癸未,吳金華苗軍元帥蔣英、劉震、李福叛,殺守臣參政胡大海及郎中王愷、總管高子玉。
初,大海下嚴州,震等自桐廬來降,大海喜其驍勇,留置麾下,待之不疑。至是震等謀亂,以大海遇己厚,未忍發,福曰:「舉大事寧顧私恩乎!」眾從之,以書通衢、處苗帥李佑之等,約以二月七日同舉兵。是日,蔣英等入分省署,陽請大海觀弩於八詠樓下。大海出,將上馬,英令其黨鐘矮子跪馬前,陽訴曰:「蔣英等欲殺我。」大海未及答,反顧英,英抽出鐵錘,若擊矮子狀,因中大海腦,仆地,英即斷其首,復殺大海子關住。執王愷,愷正色曰:「吾職居郎署,同守此土,義當死,寧從賊耶!」劉震欲全之,賊黨吳得真與愷有隙,曰:「無自遺患。」遂殺愷及其子寅,掾史章誠亦死之。
典吏李斌,懷省印縋城走嚴州,告變於朱文忠,文忠遣元帥何世明、掾史郭彥仁等率兵討之。至蘭溪,英等懼,乃驅掠城中子女西走,降於張士誠。大海養子德濟聞難,引兵奔赴,吳國公即命左司郎中楊元杲至金華,總理軍儲事,文忠亦率將士至,鎮撫其民。
大海長身鐵面,智力過人,嘗自誦曰:「我本武人,不讀書;然吾行軍知有三事,不殺人,不掠人婦女,不焚人廬舍而已。」
乙酉,彗見於危,光芒長丈餘,色青白。
丁亥,吳處州苗軍元師李佑之、賀仁得等,聞蔣英等已殺胡大海,亦作亂,殺院判耿再成、都事孫炎、知府王道同及朱文剛等,據其城。朱文忠聞亂,遣元帥王祐等率兵屯縉雲以圖之。
再成累著勞績,自偏裨擢居帥職。至是佑之等叛,再成方與客飯,聞變即上馬,收兵不及,迎賊罵曰:「賊奴,國家何負於汝,乃敢反耶!」賊爭刺再成,再成揮劍連斷數槊,兵及其頸,墮馬,大罵不絕口死。炎初被執,幽空室中,賊環守脅之降,炎不屈。仁得以炙雁鬥酒饋炎,炎不受,大罵曰:「今日乃為鼠所困!我死,為主;爾反覆賊,死,狗且不食!」守卒怒,拔刀叱炎解衣,炎曰:「此紫綺,乃主上賜我者,吾當服以死。」賊遂害之。
辛卯,吳國公既定洪都,乃經度城守,以舊城西南臨水,不利守禦,命移入三十步,東南空曠,復展二里餘。以鄧愈為江西行省參政,留守洪都,萬思誠為行省都事以佐之。胡廷瑞、張民瞻、廖永堅、傅袎m、潘友慶等從公還建康。
丁酉,彗犯離宮西星,至三月終,光芒長二丈餘。
壬寅,吳國公聞處州之亂,命平章邵榮率兵討之。
是月,知樞密院事圖沁特穆爾奉詔諭李思齊討四川。時思齊退保鳳翔,使至,思齊進兵益門鎮;使還,思齊復歸鳳翔。
三月,己酉,明玉珍僭稱帝於蜀,國號大夏,建元天統,立妻彭氏為皇后,子升為太子。仿周制設六卿,又置翰林院承旨、學士、國子監祭酒等官。以戴壽為塚宰,萬勝為司馬,張文炳為司空,向大享、莫仁壽為司寇,吳友仁、鄒興為司徒,劉楨為宗伯,牟圖南為翰林院承旨。分蜀地為八道,賦稅十取其一。開廷試以策士,置雅樂以供郊祀之用。皆劉楨所為也。
初,張士誠聞蔣英之亂,遣其弟士信率兵萬餘圍諸全州。吳守將謝再興晝夜鏖戰,未決,乃遣將設伏城外,自引兵出戰,戰既合,伏起,大敗之,擒其將士千餘人。士信憤,益樂功城,再興慮不能支,告急於浙江行省右丞朱文忠。
時金華叛寇初定,而嚴州逼近敵境,處州又為叛苗所據,文忠自度兵少,不能應援。聞邵榮將至,乃與都事史炳謀曰:「兵法先聲而後實,今諸全被圍日久,寇勢益盛,而我軍少,非謀不足以制之。今邵平章來討處州,宜藉以張聲勢,亦制寇一奇也。」炳曰:「善!」乃揚言右丞徐達與榮領大軍至嚴州,剋日進擊,使諜者揭榜於義烏之古樸嶺。士信兵見之,果驚,謀夜遁。同僉胡德濟覘知之,密與再興謀,癸丑,發壯士夜半開門出擊,鼓噪從之,寇兵亂走,自相蹂踐及溺死者甚眾。
士信驕侈,不能拊循將士,常載婦人、樂器自隨,日以樗蒲、蹴鞠、酣飲為事,部將往往效之,故至於敗。
甲寅,明玉珍陷雲南省治,屯金馬山;陝西行省參政車力特穆爾等擊敗之,擒其弟明二。
癸亥,吳祝宗、康泰叛,攻陷洪都府。
初,洪都之降,非二人意,既降,復謀叛,時出語咎胡廷瑞,廷瑞反覆開諭之,故未即發。及吳國公還建康,廷瑞恐二人為變,不利於己,乃微言於吳國公,公即發使詣洪都,令二人將所部兵往湖廣,從徐達聽徵調。二人舟次女兒港,遂以其眾叛,適遇商人布船,因掠其布為旗號,進劫洪都,是日暮,至城下,發鼓舉火,攻破新城門。時鄧愈居故廉訪司,聞變,倉卒以數十騎出走,數與賊遇,且戰且走,從者多遇害。愈窘甚,從撫州門出,走還建康。於是都事萬思誠、知府葉琛皆死於難,公聞琛死,痛悼之。辛未,愈至建康,公遣使詣漢陽,命右丞徐達等還軍討之。
是月,命博囉特穆爾為中書平章政事,位第二,加太尉;張良弼受節制於博囉特穆爾。李思齊遣兵攻良弼,至於武功,良弼伏兵大破之。
夏,四月,己丑,禁諸王、駙馬、御史台各官占匿人民,不應差役,以欲修上都宮闕故也。帝嘗以上都宮殿火,敕重建大安、睿思二閣,因危素諫而止,至是復大興工役。
吳平章邵榮及元帥王佑、胡深等兵攻處州,燒其東北門,軍士乘城以入。李佑之自殺,賀仁得走縉雲,耕者縛之,檻送建康,伏誅。處州復平,以王佑守之,榮乃還。
甲午,吳右丞徐達復取洪都府。
時達等師抵城下,祝宗、康泰分兵拒守,達攻破之。宗走新淦,依鄧克明,後為志明所殺,函其首以獻於吳。泰走廣信,為追兵所獲,送建康。泰,胡廷瑞之甥也。吳國公以廷瑞故,特宥之。
乙未,賊新橋張陷安州,博囉特穆爾請援於朝。
是月,紹興路大疫。
五月,乙已朔,泉州岱布丹據福州路,福建行省平章雅克布哈擊敗之,餘眾航海,還據泉州。參政陳友定復汀州路。
己未,中書參知政事陳祖仁,請罷修上都宮闕,疏曰:「自古人君,不幸遇艱虞多難之時,孰不欲奮發有為,成不世之功,以光復祖宗之業!苟或上不奉於天道,下不順於人心,緩急失宜,舉措未當,雖以之持盈守成,猶或致亂,而況欲撥亂世反之正乎!
「夫上都宮闕,創自先帝,修於累朝,自經兵火,焚燬殆盡,所不忍言,此陛下所為日夜痛心,亟圖興復者也。然今四海未靖,瘡痍未瘳,倉庫告虛,財用將竭,乃欲驅疲民以供大役,廢其耕耨而荒其田畝,何異扼其吭而奪之食以速其斃乎!
「陛下追惟祖宗宮闕,念茲在茲,然不思今日所當興復,乃有大於此者。假令上都宮闕未復,固無妨於陛下之寢處。使因是而違天道,失人心,或致大業之隳廢,則夫天下者亦祖宗之天下,生民者亦祖宗之生民,陛下亦安忍而輕棄之乎!
「願陛下以生養民力為本,以恢復天下為務,信賞必罰,以驅策英雄;親正人,遠邪佞,以圖謀治道。夫如是,則承平之觀,不日可復,詎止上都宮闕而已乎!」
丙午,吳命大都督朱文正,統元帥趙德勝等同參政鄧愈鎮洪都;又以阮弘道為郎中,李勝為員外郎,汪廣洋為都事,往佐之,程國儒知洪都府事。文正至,增浚城池,嚴為守備。
辛未,明玉珍遣偽將楊尚書守重慶,分兵寇龍州、清川,犯興元、鞏昌等路。
是月,張士誠海運糧十三萬石至京師。
六月,戊寅,中書平章政事察罕特穆爾遣使報書於吳,言已奏朝廷,授以行省平章事,吳國公不答,因謂左右曰:「察罕書辭婉媚,是欲啖我,我豈可以甘言誘哉!況徒以書來而不反我使者,其情偽可見也。今張士誠據浙西,陳友諒據江漢,方國珍、陳友定又梗於東南,天下紛紛,未有定日,予方有事之秋,未暇與校也。」
寧海布衣葉兌,以經濟自負,獻書吳國公,列一綱三目,言天下大計。
其略曰:「愚聞取天下者,必有一定之規模,韓信初見高祖,畫楚、漢成敗,孫明臥草廬,與先主論天下三分形勢者是也。今之規模,宜北絕李、察罕,南並張九四,撫溫、台,取閩、越,定都建康,拓地江、廣,進則越兩淮以規中原,退則畫長江而自守。
「夫長江天塹,所以限南北也。金陵古稱龍蟠虎踞,帝王之都,誠宜建都於此,守淮以為籓屏,守江以為門戶,如高祖之關中,光武之河內。以此為基,藉其兵力資財,以攻則克,以守則固,百察罕能如我何哉!
「且江之所備,莫急上流。吳、魏所爭在蘄春與皖,即今江州之境。今義師已克江州,足蔽全吳;況自滁、和至廣陵皆吾有,又足以遮蔽建康,襟帶江州,匪直守江,兼可守淮矣。張氏傾覆,可坐而待,淮東諸軍,亦將來歸,北略中原,李氏可並,孫權不足為也。
「今聞察罕妄自尊大,致書明公,如曹操之招孫權。竊以元運將終,人心不屬,而察罕欲效操所為,事勢不侔。宜如魯肅計,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此其大綱也。
至其目有三:「張九四之地,南包杭、越,北跨通、泰,而以平江為巢穴。昔田豐說袁紹襲許以制曹公,李泌欲先取范陽以傾祿山,殷羨說陶侃急攻石頭以制蘇峻,皆先傾敵巢穴。今欲攻張氏,莫若聲言掩取杭、嘉、湖、越,而大兵直搗平江。平江城固,難以驟拔,則以鎖城法困之。鎖城者,於城外矢石不到之地,別築長圍,環繞其城,長圍之外,分命將卒,四面立營,屯田固守,斷其出入之路,分兵略定屬邑,收其稅糧以贍軍中。彼坐守空城,安和不困!平江既下,巢穴已傾,杭、越必歸,餘郡解體,此上計也。
「張氏重鎮在紹興,懸隔江海,所以數攻而不克者,以彼糧道在三江斗門也。若一軍攻平江,斷其糧道,一軍攻杭州,絕其援兵,紹興必拔。所攻在蘇、杭,所取在紹興,所謂多方以誤之者也。紹興既拔,杭城勢孤,湖、秀風靡。然後進攻平江,犁其心腹,江北餘孽,隨而瓦解,此次計也。
「方國珍狼子野心,不可馴狎。往年大兵取婺州,彼即奉書納款,後遣夏煜、陳顯道招諭,彼復狐疑不從。顧遣使從海道報元,謂江東委之納款,誘令張鯆~詔而來,且遣韓叔義為說客,欲說明公奉詔。彼既降我,而反欲招我降元,其反覆狡獪如是,宜興師問罪。然彼以水為命,一聞兵至,挈家航海,中原步騎,無如之何。彼則寇掠東西,捕之不得,招之不可。夫上兵攻心,彼言杭、越一平,即當納土,不過欲款我師耳。攻之之術,宜限以日期,責其歸順。彼自方國璋之歿,自知兵不可用,又叔義還,稱我師之盛,氣已先挫,今因陳顯道以自通,正可脅之而從也。事宜速,不宜緩。宣諭之後,更置官吏,拘集舟艦,潛收其兵權,以消未然之變,三郡可不勞而定。
「福建本浙江一道,倚山瀕海,兵脆城陋,兩浙既平,彼心計浙江四道,三道既已歸附,吾孤守一道安歸哉!下之,一辯士力耳。如復稽送款,則大兵自溫、處入,奇兵自海道入,福州必不支。福州下,帝郡迎刃解矣。威聲已震,然後進取兩廣,猶反掌耳。」
吳國公奇其言,欲留用之,力辭,賜銀幣、襲衣以歸。
辛巳,彗見紫微垣,光芒長尺餘,東南指,西南行;戊子,光芒掃上宰。
時山東俱平,獨益都孤城猶未下,至是田豐、王士誠復謀叛。
初,豐之降也,察罕特穆爾推誠待之,數獨入其帳中。及豐既謀變,乃請察罕特穆爾行觀營壘,眾以為不可往,察罕特穆爾曰:「吾推心待人,安得人人而防之!」左右請以力士從,又不許,乃從輕騎十有一人,行至豐營,遂為士誠所刺。察罕特穆爾既死,豐與士誠走入益都城,眾乃推庫庫特穆爾為總兵官,復圍益都。
事聞,帝震悼,中原士庶老幼多痛惜之者。先是有白氣如索,長五百餘丈,起危宿,掃太微垣,太史奏山東當大水,帝曰:「不然,山東必失一良將。」即馳詔戒察罕特穆爾勿輕舉,未至而已及於難。詔贈河南行省左丞相,追封忠襄王,謚獻武。其父司徒阿哩袞封汝陽王,其子庫庫特穆爾授中書平章政事,兼知河南、山東行樞密院事,一應軍馬,並聽節制。仍詔諭其將士曰:「凡爾將佐,久為察罕特穆爾從事,惟恩與義,實同骨肉,視彼逆黨,不共戴天,當力圖報復以伸大義。」
己亥,益都兵出戰,庫庫特穆爾生擒六百餘人,斬首八百餘級。
吳國公聞察罕死,歎曰:「天下無人矣!」
秋,七月,乙卯,彗滅。
丙辰,熒惑見西方,須臾,成白氣如長蛇,光炯有文,橫亙中天,移時乃滅。
吳平章邵榮,參政趙繼祖,以謀反伏誅。
榮粗勇善戰,與吳國公同起兵濠州,公待之甚厚。自平處州還,遂驕蹇有覬覦心,常憤憤出怨言。部將有欲告之者,榮不自安,與繼祖謀俟間作亂。至是公閱兵三山門外,榮與繼祖伏兵門內,欲為變,會大風捽髮,吹旗觸公衣,公異之,易服從它道還。榮等不得發,遂為部下士宋國所告。公召榮等面詰之,俱狀,曰:「死而已!」公不欲即誅,幽於別室,謂諸將曰:「吾不負榮,而所為如此,將何以處之?」常遇春曰:「榮等一旦忘恩義,謀為亂逆,公縱不忍殺之,遇春等義不與之俱生。」公乃具酒食飲食之,涕泣與訣,皆就刑。
是月,河決范陽,漂民居。
西湖書院舊有經史書版,兵後零落,行省左右司員外郎陳基白平章張士誠出官錢補刊,從之,明年而工畢。
八月,癸已,陳友諒將熊天端寇吉安,吳守將孫本立戰敗,走永新。天瑞復攻破永新,執本立至贛州,殺之,友諒使其知院饒鼎臣守吉安。
己亥,庫庫特穆爾言:「博囉特穆爾、張良弼據延安,掠黃河上下,欲東渡以奪晉寧,乞賜詔諭。」
是月,張士誠殺淮南行省左丞汪同。
同初集義兵,捍御鄉井,累官徽州路治中兼元帥,領兵征饒州,單騎潛往浙。張士誠以禮召至姑蘇,同見其心不純,乃去之淮安,見左丞史椿。椿本士誠部將,與張士德皆為謀主,士德被擒,椿見諸將驕侈,又,左丞徐義數讒毀椿,椿遂有異志,見同殊相得,謂同曰:「察罕公忠,盍往見之。」同謁察罕,察罕恨相見晚,俾朝於京,拜淮南行省左丞。還,見察罕,察罕曰:「士誠非忠於國者,中原事定,平江南當自姑蘇始,君與史君宜協力焉。」
未幾,察罕死,椿曰:「不幸及此,宜要金陵兵往取姑蘇。」乃遣使者繼書往建康。使者姑蘇人,以書達士誠所,士誠大怒,使士信招與言事,同懼,不欲往,椿曰:「士誠基本未固,未必便害我輩。況四平章我嘗救其危急,宜不至此。」四平章,謂士信也。同遂行,至姑蘇,士誠即拘同,問曰:「我何負於汝而反?」同曰:「我之來,以汝為元太尉,忠於國家。今汝既叛,我豈得從汝反耶?」士信力營救之,且具酒饌為別,同曰:「為語平章,具荷厚意,吾能死忠,不能為無義生也!但我死後,諸公亦不能久富貴耳。」遂遇害。事聞,追封平陽郡公。
同既死,士誠遂發兵攻淮安,執椿,殺之。
九月,癸卯朔,劉福通以兵援田豐,至火星埠,庫庫特穆爾遣關保邀擊,大破之。
戊辰,以知樞密院事伊蘇為遼陽行省左丞相。先是賊雷特穆爾布哈、程思忠等陷永平,詔伊蘇出師,遂復灤州及遷安縣。
時遼東郡縣,惟永平不被兵,儲粟十萬,芻稿山積,民居殷富。賊乘間竊入,增土築城,因河為塹,堅守不可下。伊蘇乃外築大營,絕其樵采,數與賊戰,獲其偽帥二百餘人,平山寨數十;又復昌黎、撫寧二縣,擒雷特穆爾布哈送京師。賊急,乃乞降於參政徹爾特穆爾,為請命於朝,詔許之,命伊蘇退師。伊蘇度賊必以計怠大兵,乃嚴備以偵之,思忠果棄城遁去,亟追至瑞州,殺獲萬計。賊遂東走金、復州。至是詔還京師,拜遼陽左丞相、知行樞密院事,撫安迤東兵農,委以便宜,開省於永平,總兵如故。
金、復、海、蓋、乾王等賊並起,西侵興中州,陰由海道趣永平,聞伊蘇開省,乃止。伊蘇亟分兵防其衝突,賊乃轉攻大寧,為守將王聚所敗,斬其渠魁,眾潰,皆西走。伊蘇慮賊窺上都,即調左丞呼哩岱提兵護上都,簡精銳,自躡賊後,賊果寇上都,呼哩岱擊破之,賊眾又大潰、永平、大寧始復。乃分命官屬,勞來安集其民,使什伍相保以事耕種,民德之。
冬、十月,壬寅朔,江西行省平章都埒布哈,移檄討巴拉布哈。時都埒布哈分省廣州,適州城為邵宗愚所陷,執巴拉布哈,殺之。
甲戌,博囉特穆爾南侵庫庫特穆爾所守之地,遂據真定路。
戊子,吳池州元帥羅友賢,據州之神山寨作亂,謀與張士誠通,杭、歙震動,命常遇春率兵討之。
辛卯,吳設關市批驗所官,主通百貨,鹽十分而稅其一,它物十五分稅一。
十一月,乙巳,庫庫特穆爾復益都,田豐等伏誅。
庫庫特穆爾既襲父職,身先士卒,誓必復仇,人心亦思自奮,圍城益急。賊悉力拒守,乃以壯士穴地道而入,遂克之,盡誅其黨,取豐及王士誠之心以祭察罕特穆爾。遣關保以兵復莒州,於是山東悉平。庚申,詔授庫庫特穆爾太尉,餘官並如故,將校、士卒論賞有差。
當是時,東至淄、沂,西逾關陝,皆宴然無事,庫庫特穆爾乃駐兵於汴、洛,朝廷方倚之以為安,而博囉特穆爾復以兵爭晉、冀,帝雖屢諭解之,而仇隙日深。
癸亥,明玉珍兵陷清川。
十二月,丁亥,吳大都督朱文正,遣裨將率兵復吉安,饒鼎臣出走,遂以參政劉齊、陳海同、李明道、曾萬中、粹中共守之,以朱叔華知府事。
壬辰,吳廣信守將元帥葛俊擅發民夫築城浚池,浙東行省左丞朱文忠遣人諭止之,俊不聽,反出不軌言。文忠恐其為變,欲討俊,先遣從事王辰往察之,辰還報曰:「彼城守如故,若臨之以兵,恐激其變。」文忠曰:「此人不足惜,姑為一郡生靈少忍之。」遂不復問。復遣都事劉肅往勞之,諭以禍福,俊心乃安。
先是帝遣戶部尚書張昶等,繼龍衣、御酒、八寶頂帽、榮祿大夫、江西行省平章政事宣命詔書,航海至慶元,欲因以通吳,方國珍遣檢校燕敬以告吳國公,公不之答。敬還,國珍懼,乃送昶於福建平章雅克布哈所。時左丞王溥在建冒,聞之,遣人報公,公命溥招之來,且命符璽郎劉紹先候之於廣信。溥招昶至,遂偕紹先赴建康。昶見公不拜,公怒曰:「元朝不達世變,尚敢遣人扇惑我民!」昶俯首無一言。公不欲窮詰,命中書館之,時召問以事,知其才可用,遂留之。
庚子,以中書平章政事佛家努為御史大夫。
是月,庫庫特穆爾遣尹煥章至吳,送前使自海道還,並以馬饋吳。
是歲,樞密副使李士瞻上疏極言時政,凡二十條:一曰悔己過以詔天下,二曰罷造作以快人心,三曰御經筵以講聖學,四曰延老成以詢治道,五曰去姑息以振乾綱,六曰開言路以求得失,七曰明賞罰以厲百司,八曰公選舉以息奔競,九曰察近幸以杜奸弊,十曰嚴宿衛以備非常,十一曰省佛事以節浮費,十二曰絕濫賞以足國用,十三曰罷各官屯種俾有司經理,十四曰減常歲計置為諸宮用度,十五曰招集散亡以實八衛之兵,十六曰廣給牛具以備屯田之用,十七曰獎勵守令以勸農務本,十八曰開誠佈公以禮待籓鎮,十九曰分遣大將急保山東,二十曰依唐廣寧故事分道進取。先是薊國公托和齊上言請罷三宮造作,帝為減軍匠之半,還隸宿衛,而造作如故,故士瞻疏首及之。
帝嘗謂伊納克曰:「太子苦不曉秘密佛法,秘密佛法可以廷壽。」乃令圖嚕特穆爾教太子以秘密佛法。太子悅之,嘗於清寧殿布長席,西番僧、高麗女東西列坐。太子顧謂左右曰:「李先生教我儒書多年,我不省書中所言何事。西番僧教我佛法,我一夕便曉。」李先生者,諭德好文也。太子由是惑溺於邪道,無復曩時惡伊納克之竟矣。
帝以讒廢高麗國王巴延特穆爾,立塔斯特穆爾為高麗國王。國人上書言舊王不當廢,新王不當立之故。
初,皇后奇氏宗族在高麗,恃寵驕橫,巴延特穆爾戒飭不悛,遂盡殺奇氏族。皇后謂太子曰:「爾年已長,何不為我復仇!」時高麗王昆弟有留京師者,乃議立塔斯特穆爾為王,而以奇族子三寶努為元子,以將作同知崔特穆爾為丞相,遣兵萬人送之國,至鴨綠江,為高麗兵所敗,僅餘十七騎還京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