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5章中我們已談到了位於已知的最古老遺址聖洛倫索的中美洲奧爾梅克文明的歷史。當這一文明在聖洛倫索毀於暴亂之後,它在靠近墨西哥灣海岸的兩個地方繼續保存了下來,一處是位於沼澤之中的一個小島拉文他,另一處是位於熱帶雨林中的一片空地特雷斯薩波特斯。在這兩地都重新出現了聖洛倫索的不朽建築和藝術。
拉文他同在它之前的聖洛倫索一樣也毀於暴亂。奧爾梅克人顯然是一群侵略成性的征服者,最終必然要招致野蠻的反擊。與聖洛倫索不同,在拉文他和特雷斯薩波特斯,舉行儀式的中心並不是有人居住的永久性的城市居住地。特雷斯薩波特斯存在的時間比拉文他長,中美洲最早的書寫文字就是在該地發現的。這是一種象形文字,後來居住在危地馬拉和尤卡坦的馬雅人就使用這種文字。這些文字,包括特雷斯薩波特斯發現的那部分在內,有些是年代的記錄,它們的數值已經被釋讀,但還不能肯定所有的中美洲象形文字都是記載年月的。其中有些字表示的可能不是數字而是仍然有待於釋讀的表意或表音符號。
最早的安第斯文明大致與拉文他和特雷斯薩波特斯的奧爾梅克文明處在同一時期。這一安第斯文明產生於查文的核心美洲文化的「形成階段」。查文位於安第斯世界中央高原的西北端。查文文明的外在明顯標誌是永久性的建築和雕塑,它們與奧爾梅克文明中的建築與雕塑一樣,顯然也是一種宗教的物質表現。與奧爾梅克文明同樣,查文文明最有特色的象徵性主題是一種介於美洲虎(在秘魯或許是美洲獅)和人之間的怪物。這兩個文明都同樣具有這種貓科動物的藝術主題,兩者顯然是彼此獨立地脫離了核心美洲文化的「形成階段」,秘魯、中美洲和兩地之間的中南美洲地區都經歷了這一階段。但是這兩地之間的地區並沒有產生自己的本地文明,查文文明與奧爾梅克文明不僅在地理上互相隔絕,它們的風格和建築也彼此不同。
奧爾梅克人發明了一種無疑是表示日期、或許也表示觀念和詞彙的文字,不過還沒有毫無爭議的證據能證明在前皮薩羅的安第斯世界的任何部分已發明了文字。另一方面,安第斯各民族在查文時代至少已經掌握了一種金屬即黃金的用法,而中美洲各民族在冶金方面似乎並沒有獨立的發明。他們是在中美洲歷史的晚期階段從安第斯世界學會冶金術的。
據我們所知,查文文明與奧爾梅克文明從未互相接觸過,但它們都從自己的發源地傳播到自己「世界」的其他部分,儘管即使在自己「世界」的範圍內它們也從未成為世界性的。奧爾梅克文明向西發展到墨西哥高原、向南發展到太平洋沿海平原和今
屬危地馬拉的高地。查文文明從安第斯高地向西南發展到相鄰的太平洋沿海平原,並經此向東南傳播到太平洋沿岸一個又一個河流流域。奧爾梅克文明的傳播至少是部分通過軍事征服實現的。而同一時期查文文明的傳播似乎是和平的。
這兩個文明的擴散,即使在各自的範圍內,也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成就,因為它們實際上是形成期中的核心美洲文化更早和更廣泛的擴散。核心美洲的中美洲和安第斯地區文明興起的一個原因是各種自然景觀在整個核心美洲、特別是在這兩個地區的同時存在、互相並存,但在構造、高度和氣候上卻又完全不同。
大西洋和太平洋沿海低地的中美洲氣候是熱帶氣候,而在高原則是溫帶氣候。在大西洋一邊的墨西哥灣海岸周圍和內陸低地,乾旱的尤加坦半島南部是危地馬拉北部的熱帶雨林,西部和西北部是今日墨西哥的塔瓦斯科州和韋拉克魯斯州,而在北部與這一沿海熱帶雨林地帶接壤的是一條將其與德克薩斯沿海綠地隔開的沙漠。中美洲沙漠連綿於兩個海岸之間,橫臥在兩海岸之間的高原上,只有在最西端的山脈東部山坡,才有一條狹窄的可耕地帶。這塊沙漠的高原部分還在接著從南墨西哥延伸到中美洲的適於農耕的高原。
在安第斯地區,自然景觀的差別更為明顯。高原和突出在高原之上的山脈海拔更高;高原盆地之間彼此隔絕的情況比中美洲也更為突出。寒冷的洪堡冷潮與海岸線平行向北流動,它使秘魯沿海平原氣候溫暖,同時也使它乾旱無雨。結果沿海平原成了其間偶而間隔著一條條綠地的沙漠。這些綠地都分佈在從安第斯山脈流向沿海的河流兩岸,大部分河流都很短,水流量也有限。可以通過灌溉來盡力耕種這些河谷流域,但在另一方面,太平洋沿岸不可耕作的沙漠地帶也可為貝類和魚類採集者及漁民提供生計。
這些彼此鄰近但又多樣化的地理環境為人類社會提供了機會,使人們能夠找到不同的方式讓非人的自然來為人類服務,這些不同的經濟產生了不同的生活方式。它導致各社區之間建立起商業和文化聯繫,這些社區彼此存在很大差別,但互相又沒有失去往來。這些聯繫在文化上具有推動作用。但它們在地理上又是困難的,因此中美洲和安第斯世界在哥倫布之前的文明史就是兩個時期的不斷交替:在第一個時期每一地區自然區劃中的居民生活在相對隔絕的狀態,而在第二個時期起源於某一地區的文明又傳播到了其他地區。奧爾梅克文明和查文文明就是一種文化傳播的最早的例子。在安第斯世界,反覆出現的文化傳播比中美洲文化相應的傳播擴展得更遠。考慮到安第斯世界中文化一致性和政治統一性的自然障礙更為巨大,這一成就的確是非凡的。
|
|